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s of PFHx S and PFOS on sequentially extracted humic substances 被引量:4
1
作者 Lixia Zhao Yifeng Zhang +2 位作者 Shuhong Fang Lingyan Zhu Zhengtao L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517-2525,共9页
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s of two perfluoroalkane sulfonates(PFSAs), including 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PFHx S)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 on two humic acids(HAs) and humin(HM), which we... 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s of two perfluoroalkane sulfonates(PFSAs), including 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PFHx S)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 on two humic acids(HAs) and humin(HM), which were extracted from a peat soil, were investigated. The sorption kinetics and isotherms showed that the sorption of PFOS on the humic substances(HSs) was much higher than PFHx S. For the same PFSA compound, the sorption on HSs followed the order of HM 〉 HA2 〉 HA1. These suggest that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orption of PFSAs on HSs. The sorption capacities of PFSAs on HS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aliphaticity,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aromatic carbons,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aliphatic groups in the sorption of PFSAs. Compared to PFOS,PFHx S displayed distinct desorption hysteresis, probably due to irreversible pore deformation after sorption of PFHx S. The sorption of the two PFSAs on HSs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p H in the solution. This is ascribed to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hydrogen bonding at lower p H.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might also be stronger at lower p H due to the aggregation of H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PFHx S)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 Humic substanceshss SORPTION DESORPTION
原文传递
Evolu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in polymerization of polyphenol and amino acid based on 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z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Jianmei Zou Jianzhi Huang +1 位作者 Huichun Zhang Dongbei Yue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91-100,共10页
Abiotic humifica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 and compost maturing processes.However,the roles of metal oxides in abiotic humification reactions under micro-aerobic remain ... Abiotic humifica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 and compost maturing processes.However,the roles of metal oxides in abiotic humification reactions under micro-aerobic remain ambiguou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non-destructive measurement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nO_(2) in the evolution of humic substances(HSs)during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polyphenol-amino acid.Our results suggested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MnO_(2) and O_(2) in promoting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and identified that MnO_(2) alone had a limited ability in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fulvic acid(FA)to humic acid(HA),whereas O_(2) was the key factor in the process.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2D-COS)showed that the evolution in the UV-vis spectra followed the order of 475–525 nm>300–400 nm>240–280 nm in the humification process,indicating the formation of simple organic matter followed by FA and then HA.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 NMR)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roducts under both air and N2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MnO_(2) had greater amounts of aromatic-C than in the absence of MnO_(2),demonstrating that MnO_(2) affec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ification product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the theory of abiotic hum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2D-COS) Humic substances(hss) HUMIFICATION Manganese dioxide POLYPHENOL
原文传递
肝再生刺激物质的制备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光明 杨富强 +4 位作者 张宜俊 孔祥平 郑国池 马卿云 李晓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4-197,共4页
作者改进了LaBrecque提取HSS的繁琐工艺(简称改良法),从SD大鼠、乳猪、无脑儿的新鲜肝脏制备出能促进肝细胞DNA合成的物质(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改良法制备的HSS的主要组分与LaBrecque的HS... 作者改进了LaBrecque提取HSS的繁琐工艺(简称改良法),从SD大鼠、乳猪、无脑儿的新鲜肝脏制备出能促进肝细胞DNA合成的物质(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改良法制备的HSS的主要组分与LaBrecque的HSS色谱行为基本相似,而且SD大鼠、乳猪、无脑儿之间无明显差异。紫外扫描发现HSS样品中有两个主要吸收峰,推测除多肽成份外还有较大比例的核酸存在。平均分子量测定:数均分子量为11685D,重均分子量为11340D。两种方法制备的HSS均能刺激肝细胞DNA合成,并排除有胰岛素,胰高糖素存在的可能性。几项试验结果表明,乳猪肝脏可以替代人胎肝提取HSS;改良法可以替代LaBrecque报告的方法,而且改良法操作简便、产量高、成本低、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刺激物 高效液相色谱 制备
下载PDF
肝再生刺激因子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安威 梅懋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15-427,共13页
本工作采用雄性初断乳 SD 大鼠肝按 LaBrecque 法提取肝再生刺激因子(HSS),用四氯化碳和半乳糖胺分别损伤小鼠肝来研究 HSS 的保肝作用。结果如后:(1)HSS 可使 CCl_4致肝损伤小鼠的血清 GPT 和 GOT 升高幅度降低,并呈量效关系。(2)肝组... 本工作采用雄性初断乳 SD 大鼠肝按 LaBrecque 法提取肝再生刺激因子(HSS),用四氯化碳和半乳糖胺分别损伤小鼠肝来研究 HSS 的保肝作用。结果如后:(1)HSS 可使 CCl_4致肝损伤小鼠的血清 GPT 和 GOT 升高幅度降低,并呈量效关系。(2)肝组织切片表明 HSS 可使 CCl_4损伤肝组织的程度减轻。(3)肝组织化学法表明 HSS 可使 CCl_4损害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恢复。(4)胰岛素-胰高糖素可降低半乳糖胺所致的小鼠死亡率,减弱对肝组织的损害和刺激肝细胞增殖,这项实验可作为 HSS 具有保肝作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因子 保肝作用 hss
下载PDF
大鼠肝刺激因子对CCl_4损伤小鼠肝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Ⅱ.HSS 保护膜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安威 张宝弘 梅懋华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37-41,共5页
本工作用小鼠肝细胞膜、线粒体膜和微粒体膜为研究对象,观察经过生物活性鉴定过的肝生长刺激因子(HSS)对 CCl_4损伤膜流动性的效应。利用荧光探测剂 DPH 与含膜片液混合,测其荧光偏振度并计算膜的微粘度,以作为膜流动性改变的指标。结... 本工作用小鼠肝细胞膜、线粒体膜和微粒体膜为研究对象,观察经过生物活性鉴定过的肝生长刺激因子(HSS)对 CCl_4损伤膜流动性的效应。利用荧光探测剂 DPH 与含膜片液混合,测其荧光偏振度并计算膜的微粘度,以作为膜流动性改变的指标。结果表明,HSS 可减弱 CCl_4对肝细胞膜、线粒体膜和微粒体膜的损伤,使它们保持正常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我们推测这可能是 HSS 保护肝脏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刺激因子 四氯化碳 肝损伤
原文传递
大鼠再生肝提取物对肝再生中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邹清雁 邹炯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4-356,共3页
大鼠肝大部(67%)切除24小时后取残肝匀浆,经加热,酒精沉淀、透析等步骤制备提取物,腹腔注射给正常大鼠和32%肝切术后的大鼠。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计算肝细胞有丝分裂百分率。鼠再生肝提取物可使32%肝切术后24-48小时再生肝细胞有丝分... 大鼠肝大部(67%)切除24小时后取残肝匀浆,经加热,酒精沉淀、透析等步骤制备提取物,腹腔注射给正常大鼠和32%肝切术后的大鼠。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计算肝细胞有丝分裂百分率。鼠再生肝提取物可使32%肝切术后24-48小时再生肝细胞有丝分裂百分率明显增加,尤其在术后30小时可达对照组的3.9倍。结果表明,再生肝提取物中含有能够促进肝细胞增生的肝再生刺激因子(HSS),此因子对增殖前期(G_0/G_1早期)细胞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细胞 刺激因子 有丝分裂
下载PDF
小牛和大鼠肝生长刺激因子的提取及其对大鼠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邹清雁 向亚玲 +2 位作者 陈德元 林堪 谢名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从新生小牛肝及大鼠肝大部切除后的肝中用酒精反复沉淀和超滤方法提取肝生长刺激因子(HSS),利用32%肝部分切除后30小时的大鼠为检测模型研究HSS对大鼠再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牛和鼠HSS均可使再生肝细胞分裂指数提高2~3倍,提示... 从新生小牛肝及大鼠肝大部切除后的肝中用酒精反复沉淀和超滤方法提取肝生长刺激因子(HSS),利用32%肝部分切除后30小时的大鼠为检测模型研究HSS对大鼠再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牛和鼠HSS均可使再生肝细胞分裂指数提高2~3倍,提示HSS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分裂。牛HGS的剂量增加,其促肝细胞分裂的作用也随之增强。采用超滤法证明,HSS活性成分的分子量低于50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分裂 生长刺激因子 肝切除
下载PDF
肝再生刺激因子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安威 梅懋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4-61,共8页
我们前文证明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本文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并获得如下结果:(1)HSS显著提高由CCl_4所降低肝细胞膜、线粒体膜和微粒体膜的流动性,使其上升到对照水平。(2)HSS使CCl_4所致的肝组织丙二醛升高... 我们前文证明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本文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并获得如下结果:(1)HSS显著提高由CCl_4所降低肝细胞膜、线粒体膜和微粒体膜的流动性,使其上升到对照水平。(2)HSS使CCl_4所致的肝组织丙二醛升高幅度降低。(3)HSS使CCl_4所致的肝组织谷胱甘肽降低的含量回升。(4)HSS能刺激受CCl_4损伤的肝再生,促进肝细胞合成DNA和~3H-TdR掺入肝细胞DNA。这些结果提示,HSS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抗CCl_4所产生的自由基对膜脂质的过氧化。此外还加强肝细胞本身抗氧化能力和促进受损肝脏再生。这些保肝机制可能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因子 hss 肝损伤 保护机理
下载PDF
体外大鼠肝细胞中毒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志刚 雷姚攀 +1 位作者 戴炜 骆抗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以D-氨基半乳糖(D-Gal)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通过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值,建立了体外肝细胞中毒模型。利用此模型,初步探讨了肝再生刺激物质(HSS)、强力宁及肝安的体外降酶作用。实验发现,HSS虽能刺激正常大鼠肝... 以D-氨基半乳糖(D-Gal)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通过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值,建立了体外肝细胞中毒模型。利用此模型,初步探讨了肝再生刺激物质(HSS)、强力宁及肝安的体外降酶作用。实验发现,HSS虽能刺激正常大鼠肝细胞DNA合成增加,但在体外单独使用却未能发现其具有降酶作用;强力宁及肝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降低ALT值。由此认为,该模型可作为初步筛选降酶药物的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ALT 肝损伤
下载PDF
肝刺激因子在MCD饮食喂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梦 肖卫纯 安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87-393,共7页
目的探讨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对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ethionine and choline-deficient diet,MCD)饮食引起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D饮食进行小鼠... 目的探讨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对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ethionine and choline-deficient diet,MCD)饮食引起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D饮食进行小鼠NASH模型的制备,股静脉注射腺病毒包装HSS表达载体pAdxsi-Flag-HSS,用HE染色观察肝细胞组织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内脂质沉积,并检测β-羟脂酰CoA脱氢酶(β-hydroxyacyl-COA dehydrongenase,HAD)的活性。结果 HSS的表达能显著减少MCD引起NASH小鼠肝细胞的脂滴的形成,并提高HAD的活性。结论 HSS对MCD造成的NASH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提高HAD的活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刺激因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β-羟脂酰CoA脱氢酶
下载PDF
大鼠肝刺激因子对CCl_4致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Ⅰ.HSS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威 张宝弘 梅懋华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工作观察了大鼠肝刺激因子(HSS)对CCl_4损伤小鼠后,肝组织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HSS(0.1mg/g 体重,ip)可使CCl_4(10%,5ml/kg)中毒后48 h,肝组织 MDA 值的升高幅度明显降低(6... 本工作观察了大鼠肝刺激因子(HSS)对CCl_4损伤小鼠后,肝组织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HSS(0.1mg/g 体重,ip)可使CCl_4(10%,5ml/kg)中毒后48 h,肝组织 MDA 值的升高幅度明显降低(6.23±0.98/nmol/mg 蛋白vs.4.17±1.67nmol/mg 蛋白,P<0.005),但血清MDA值的下降幅度不明显。同时肝组织GSH含量明显高于CCl_4损伤组(3236±472μg/g vs.2007±589μg/g,P<0.001)。上述结果提示,HSS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CCl_4自由基对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保护受损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刺激因子 四氯化碳 肝损伤
原文传递
乙肝患者抗HSS自身抗体与HSS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12
作者 刘革 单晓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33-34,共2页
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抗HSS自身抗体(HSS-AB)、HSS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SS-IC)。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清中HSS-AB和HSS-IC为阴性,各型乙肝患者血清中HSS-AB、HSS-IC阳性率均... 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抗HSS自身抗体(HSS-AB)、HSS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SS-IC)。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清中HSS-AB和HSS-IC为阴性,各型乙肝患者血清中HSS-AB、HSS-IC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0.01)。提示血清中检出HSS-AB、HSS-IC与肝脏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刺激物质 自身抗体 hss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应用人肝癌细胞株培养测定肝细胞刺激再生因子的活性
13
作者 张振生 盛小玲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1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应用人肝癌细胞株培养和 MTT 颜色显示的方法,测定本室制备的人胎肝细胞刺激再生因子(HSS)的活性。该法无放射性污染。操作过程简便,不失为 HSS 活性检测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肝癌细胞株 MTT hss
下载PDF
肝刺激物质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常诚 雷姚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作者确定了肝刺激因子(HSS)的存在,以及其刺激肝细胞DNA合成效应的作用特点。从作68%肝切除24h后的成年大鼠残留肝中提取HSS,在原代成年大鼠肝细胞无血清培养中可使~3H-TdR掺入升高1.5~3.1倍,效应的表达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 作者确定了肝刺激因子(HSS)的存在,以及其刺激肝细胞DNA合成效应的作用特点。从作68%肝切除24h后的成年大鼠残留肝中提取HSS,在原代成年大鼠肝细胞无血清培养中可使~3H-TdR掺入升高1.5~3.1倍,效应的表达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峰值后,随剂量增加而减弱,但未出现抑制效应。时效关系呈双相反应,第一峰时为24h,第二峰时为48h。放射自显影证实,所掺入的~3H-TdR位于细胞核内,是DNA复制合成的结果,肝细胞从G_1期进入S期的速率K G_1/S为基础状态的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刺激物质 原代培养 肝细胞 DNA
下载PDF
肝源性肝细胞再生刺激因子(HSS)的制备及鉴定
15
作者 张宏 吴兵 +3 位作者 李玉如 宣俊文 阮峰 王祖森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8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文采用新鲜乳牛肝脏作为原料。经酸处理、超滤、分离得到肝源性肝细胞再生刺激因子(HSS)。SDS-PAGE测得HSS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000~15,000Da。经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活性鉴定,表明本法制备的HSS符合... 本文采用新鲜乳牛肝脏作为原料。经酸处理、超滤、分离得到肝源性肝细胞再生刺激因子(HSS)。SDS-PAGE测得HSS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000~15,000Da。经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活性鉴定,表明本法制备的HSS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1995版)的有关要求,且工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 乳牛肝脏 制备 鉴定
下载PDF
大鼠肝刺激因子对CCl_4致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Ⅲ.HSS对DNA合成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
16
作者 安威 张宝弘 梅懋华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43-47,共5页
我们曾经证明肝刺激因子(HSS)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有二:一为抗氧化作用;另一为保持膜的流动性。本文再次探讨其机制并获得如下结果:①HSS促进CCl_4染毒小鼠肝细胞合成DNA;②HSS增加~3H-TdR掺入CCl_4染毒肝的DNA,③HSS保护受CC... 我们曾经证明肝刺激因子(HSS)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有二:一为抗氧化作用;另一为保持膜的流动性。本文再次探讨其机制并获得如下结果:①HSS促进CCl_4染毒小鼠肝细胞合成DNA;②HSS增加~3H-TdR掺入CCl_4染毒肝的DNA,③HSS保护受CCl_4处理小鼠的肝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设想,HSS对CCl_4染毒小鼠奸细胞有强烈的增殖作用,其对SDH活性的保护有利于葡萄糖的氧化,这二者也可能是HSS的保肝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刺激因子 四氯化碳 肝损伤
原文传递
肝刺激因子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安威 梅懋华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34-40,共7页
大鼠肝刺激因子(HSS)是否有保肝作用?这一问题的阐明不仅有理论意义还有潜在的临床意义。本工作采取初断乳大鼠的肝提取HSS,用CCl_4和半乳糖胺损伤小鼠肝脏,结果观察到:(1)HSS明显降低CCl_4和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血清GPT和GOT升高的幅度;(2... 大鼠肝刺激因子(HSS)是否有保肝作用?这一问题的阐明不仅有理论意义还有潜在的临床意义。本工作采取初断乳大鼠的肝提取HSS,用CCl_4和半乳糖胺损伤小鼠肝脏,结果观察到:(1)HSS明显降低CCl_4和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血清GPT和GOT升高的幅度;(2)HSS的保肝作用具有量效关系;(3)HSS抗CCl_4损伤肝的时程在72h以上;(4)肝组织切片检查表明,HSS可减轻CCl_4和丰乳糖胺损伤肝的程度。上述生化学和组织形态学的指标表明,HSS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确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肝刺激因子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25例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辛怀斌 蒋迪成 +3 位作者 李修岭 丁桂萍 黄河 刘福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SS)加综合治疗方法对25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20例重症肝炎病人仅用综合疗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提示: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好转例数及恢复正常例数均明... 本文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SS)加综合治疗方法对25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20例重症肝炎病人仅用综合疗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提示: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好转例数及恢复正常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两个疗程时间内,其白、球蛋白比例改善例数在二组间未见有差异(P>0.05)。对照分析还显示,治疗组病人的总体治疗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5%)(P<0.05),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重症肝炎病人有较好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肝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