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述 被引量:84
1
作者 崔希民 邓喀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开采沉陷预计不仅是评价采动损害程度、选择采动损害控制措施的基础,也是开采设计优化、土地复垦和地基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条件之一。从预计方法的表达形式、理论基础、时间过程和特殊条件影响等4个方面分析了开采...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开采沉陷预计不仅是评价采动损害程度、选择采动损害控制措施的基础,也是开采设计优化、土地复垦和地基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条件之一。从预计方法的表达形式、理论基础、时间过程和特殊条件影响等4个方面分析了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方法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讨论了开采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预计参数的确定和预计误差,强调了预计误差和拟合误差的区别。从现有预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时空力学模型、复杂地质体的节理界面效应、急倾斜煤层开采、深部开采、数值模拟、地面监测数据实时获取、预计结果的可靠性与不确定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开采沉陷预计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预计方法 影响因素 预计误差
下载PDF
基于北京地层地铁隧道施工的Peck公式的改进 被引量:56
2
作者 姚爱军 赵强 +2 位作者 管江 刘方元 宿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9-793,共5页
地铁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常用的地表沉降评价预计方法具有局限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较大误差。本文以北京地区地铁隧道开挖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即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 地铁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常用的地表沉降评价预计方法具有局限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较大误差。本文以北京地区地铁隧道开挖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即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Peck公式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北京地区研究区段涉及的工况。研究表明,当α介于0.6~0.9之间、β介于0.5~0.9之间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表沉降 PECK公式 回归分析 修正系数
下载PDF
长春地层地铁隧道施工的Peck公式改进 被引量:28
3
作者 郑馨 麻凤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2-736,共5页
Peck利用高斯方程提出预测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位移的方法是目前众多经验方法中最为简便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这一公式具有相应的局域性,对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尚未有明确结论。本文以长春地区地铁隧道开挖施工为研究实例,通过对... Peck利用高斯方程提出预测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位移的方法是目前众多经验方法中最为简便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这一公式具有相应的局域性,对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尚未有明确结论。本文以长春地区地铁隧道开挖施工为研究实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大量地表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线性回归的数学方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在长春地区地质条件下由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地铁一号线施工区绝大部分实测地表沉降数据都可以较好的进行高斯分布拟合,且当α介于0.3~0.7之间、β介于0.6~1.0之间,Peck公式改进后所绘曲线更接近地表实测沉降数据,使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表沉降 PECK公式 回归分析 修正系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沉降史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远兴 叶加仁 +2 位作者 苏克露 李令喜 徐俊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本文利用钻井及地震剖面资料获取现今地层厚度数据,通过去压实、构造剥蚀量及沉积物负荷校正,计算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恢复凹陷构造沉降史;在此基础上应用McKenzie的均一多幕拉伸模型计算单井拉伸因子β,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由... 本文利用钻井及地震剖面资料获取现今地层厚度数据,通过去压实、构造剥蚀量及沉积物负荷校正,计算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恢复凹陷构造沉降史;在此基础上应用McKenzie的均一多幕拉伸模型计算单井拉伸因子β,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由北向南雁列式开裂成盆;综合构造沉降、拉伸因子计算结果,并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本文将西湖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左行拉伸裂谷、热沉降和右行拉伸裂谷三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幕式沉降 拉伸因子 构造沉降
下载PDF
南京地层地铁隧道施工的Peck公式修正 被引量:24
5
作者 郭延华 吴龙海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南京地区施工得到大量地表沉降实测数据,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问题,运用线性回归结合最小二乘法数学方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对Peck公式两个重要参数———沉降槽宽度系数K、... 通过南京地区施工得到大量地表沉降实测数据,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问题,运用线性回归结合最小二乘法数学方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对Peck公式两个重要参数———沉降槽宽度系数K、底层土体损失率η进行修正,使之适用于南京地质条件下研究区间涉及的工况。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修正值α介于0.5-0.9,沉降槽宽度β介于0.6-1,此时沉降槽宽度系数K介于0.35-0.75,土体损失率η介于0.4%-0.85%,得到修正后Peck曲线与地表实测沉降数据更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降 PECK公式 回归分析 修正系数 沉降槽宽度 土体损失率
下载PDF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兴伟 施小斌 +3 位作者 丘学林 吴智平 李伟 李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济阳坳陷中4个主要凹陷的40余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通过与有限拉张模型对比,估算了单井的拉张系数。沉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济阳坳陷的沉降基本上与断陷坳陷的构造背景相吻合;断陷期东营凹陷拉张量最大,惠... 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济阳坳陷中4个主要凹陷的40余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通过与有限拉张模型对比,估算了单井的拉张系数。沉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济阳坳陷的沉降基本上与断陷坳陷的构造背景相吻合;断陷期东营凹陷拉张量最大,惠民凹陷次之,车镇凹陷最小,最大沉降中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迁移;各凹陷单井的拉张系数受到控盆断裂的影响;距今14 Ma以来沉降加速,高沉降速率有随时间从坳陷东北部向西南部推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新生代 构造沉降史 回剥 有限拉张模型 沉降速率 拉张系数
下载PDF
大连地铁隧道施工的Peck公式改进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清源 麻凤海 +1 位作者 胡国栋 郭循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2,共5页
为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问题,以大连地区地铁隧道开挖大量地表沉降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在Peck公式中引入两个修正系数:α(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及β(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使之适用于大连地质条件下研究区间工况.通过... 为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问题,以大连地区地铁隧道开挖大量地表沉降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在Peck公式中引入两个修正系数:α(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及β(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使之适用于大连地质条件下研究区间工况.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值β和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值α分别位于0.5~1.0、0.5~0.9之间时,得到的Peck曲线与原始Peck公式预测曲线相比,更加吻合地表沉降实测数据,预测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表沉降 PECK公式 回归分析 修正系数 曲线拟合 沉降槽宽度 地表最大沉降量
下载PDF
岩溶塌陷地表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地质分区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治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研究目的:岩溶地表塌陷是近20多年来较频繁出现的不良地质问题,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中对地表塌陷主要因素综合评价,强调岩溶固有特性和固定的地质因素,缺少人类生产活动对水环境影响这一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不稳定地区范围... 研究目的:岩溶地表塌陷是近20多年来较频繁出现的不良地质问题,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中对地表塌陷主要因素综合评价,强调岩溶固有特性和固定的地质因素,缺少人类生产活动对水环境影响这一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不稳定地区范围在主观因素影响下划分比较宽松,使工程造价抬升。本文意在设计中病害工点划定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研究方法:通过对地表塌陷机理,特别是潜蚀成因的研究,对塌陷成因的分析,充分重视人为因素在塌陷时空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通过研究认为,近期地表塌陷除少量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的产物之外,大量都是与人为因素有关的同期,甚至是同步的产物,没有人为活动,地表塌陷是有限的。笔者认为:根据人为因素结合岩溶及地质的固有因素进行地表稳定性分析,划分稳定区、相对稳定区、不稳定区、塌陷区,按其稳定性、危害程度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整治。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讨论,将铁路勘察规程进一步补充完善。避免出现遗漏不良地质或扩大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塌陷 机理 成因 人为因素 分区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和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定义 左小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5-905,共11页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无法进行长时间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以及现有预测模型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粒子群优...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无法进行长时间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以及现有预测模型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值;然后,选取矿区地表沉降的影响因子与获取的沉降监测值从多因子角度构建PSO-BP预测模型;最后,分析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BAS-InSAR能有效监测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PSO-BP预测值与SBAS-InSAR沉降值残差逐渐减少,算法收敛迭代加快,均方误差降低.与现有监测方法及预测模型的对比,证明了SBAS-InSAR在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监测中的优势以及PSO-BP模型在矿区地表沉降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方法可作为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监测和预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BAS-InSAR) 沉降监测 矿区地表 影响因子 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SO-BP)算法 预测
下载PDF
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陶芸 郝社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9,共7页
通过对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地面沉降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地下水过量开采、工程建设产生的附加荷载、土体自然固结压实、海平面上升四个方面,并初步探讨了... 通过对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地面沉降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地下水过量开采、工程建设产生的附加荷载、土体自然固结压实、海平面上升四个方面,并初步探讨了各个驱动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下水过量开采、土体自然固结压实为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控制范围存在区域性差异;工程建设产生的附加荷载和海平面上升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驱动因素 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1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王若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076,共6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980—2005年大地水准点测量数据为基础,对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沉降速率逐渐降低,并由海向陆递增。影响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因素是地下水超采,主要自然因素是软土层...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980—2005年大地水准点测量数据为基础,对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沉降速率逐渐降低,并由海向陆递增。影响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因素是地下水超采,主要自然因素是软土层次固结。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仍是未来一段时期控制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影响因素 沿海地区 天津
下载PDF
连续开采下上覆岩层移动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向东 常春 +2 位作者 王泳嘉 刘世君 王大伟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0-26,共7页
采用离散元法对走向长壁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模拟,探讨了离散单元法参数选择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离散元法 地表沉陷 岩层移动 下沉系数
下载PDF
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沉降及岩石圈伸展变形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中贤 孙珍 +2 位作者 谢辉 颜承志 李元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6-3343,共8页
为认识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和岩石圈伸展变形特征,本文对过研究区的两条测线进行了回剥分析和伸展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具有幕式特点,由快到慢共分4幕:①65~24.4 Ma;②24.4~18.5 Ma;③18.5~13.8 Ma;④13.... 为认识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和岩石圈伸展变形特征,本文对过研究区的两条测线进行了回剥分析和伸展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具有幕式特点,由快到慢共分4幕:①65~24.4 Ma;②24.4~18.5 Ma;③18.5~13.8 Ma;④13.8~0 Ma,在裂后存在3期快速沉降(24.4~21 Ma,18.5~16.5 Ma,13.8~10.5 Ma)和4期慢速沉降(或隆升)(30~24.4 Ma,21~18.5 Ma,16.5~13.8 Ma,10.5~0 Ma).白云深水区裂陷期和裂后期沉降受基底形态影响,总体向洋陆边界增加,裂陷期的沉降量为200~2100 m,裂后沉降量为1000~1500 m,由裂陷期沉降反演的岩石圈伸展系数为1~7,与全地壳的伸展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在基底隆起处伸展系数小,凹陷处伸展系数大;白云深水区裂后存在异常沉降,约300~700 m,它的分布与基底形态负相关,在隆起处异常沉降量大,为600 m左右,凹陷处异常沉降量小,约300 m,可能与岩石圈破裂引起洋陆过渡带不同构造单元的差异沉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伸展系数 岩石圈 白云深水区
下载PDF
北京潮白河冲洪积扇地面沉降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程蕊 朱琳 +4 位作者 周佳慧 郭高轩 郭琳 李蕙君 陈蓓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2-1192,共11页
为了研究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模式、机理机制,选择北京典型沉降区——潮白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采用PS-InSAR技术、莫兰指数及地理探测器,分析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探测了不同特征下的地面沉降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7... 为了研究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模式、机理机制,选择北京典型沉降区——潮白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采用PS-InSAR技术、莫兰指数及地理探测器,分析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探测了不同特征下的地面沉降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7-01—2019-01研究区内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以一般沉降为主,沉降速率为[-133,3]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为261 mm,呈北部轻微、中部较严重、南部较轻的分布状态,其中,严重、极严重等级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中游顺义后沙峪东部等地区及中下游交界地带的潞城镇;不同地区地面沉降呈现不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即不均匀地面沉降分布特征明显,中游、下游均表现为低—低集聚;不同分布特征下地面沉降主要驱动因素不同,中游地区主要驱动因素为第二承压水水位变化和可压缩层厚度,下游主要驱动因素为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和第一承压水水位变化。莫兰指数能够有效分析地面沉降空间异质性,识别集聚特征;地理探测器可以探明沉降空间异质性成因,获得其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空间异质性 莫兰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潮白河
下载PDF
条带开采下沉系数计算与优化设计的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文兵 邓喀中 邹友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45,共6页
在综合分析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的计算模型。模型以国内外成功的条带开采实例为学习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对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 在综合分析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的计算模型。模型以国内外成功的条带开采实例为学习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对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更接近于实测值。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给定条带开采采出率的条件下,以条带开采的地表下沉系数最小为原则,运用该模型实现了对条带开采尺寸的优化设计。该研究的成果,为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的理论计算及条带开采尺寸的优化设计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条带开采 下沉系数 采动损害 “三下”采煤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小波神经网络在隧道施工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凤阳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3-287,共5页
为了尽量减小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而带来的风险,需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靠地预测地表的变形量。该文采用改进的方法来选择平移和伸缩因子的初始值,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分析预测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量,并在预测中考虑了地表平均压力... 为了尽量减小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而带来的风险,需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靠地预测地表的变形量。该文采用改进的方法来选择平移和伸缩因子的初始值,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分析预测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量,并在预测中考虑了地表平均压力、盾构机平均穿透深度、填充泥浆度等外界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方法来选择初始的平移和伸缩因子,提高了函数的逼真性能,并减小了估计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神经网络 沉降监测 平移因子 伸缩因子
原文传递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龙 曾建成 +2 位作者 谢天航 濮兴孝 卢雨菲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总结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定义、发生发展规律、临床意义及危险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目的总结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定义、发生发展规律、临床意义及危险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目前,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定义尚未统一,大部分文献将其定义为术后椎间隙高度降低超过2 mm。椎间融合器沉降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该并发症的发生从影像学上减弱了手术结果,进而影响临床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其发生与椎间融合器的尺寸和位置、术中椎体终板的处理、椎间融合器-椎间隙形态匹配情况、骨密度、体质量指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术前选择合适尺寸和外形的椎间融合器、术中尽量靠后外侧放置椎间融合器、轻柔操作防止椎体终板损伤、围术期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教育患者适当控制体质量等,对于预防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发生及保证良好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沉降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岩体破裂规律的下沉系数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广伟 李凤明 +1 位作者 李树志 邓喀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7-981,共5页
采动岩体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根据其结构演化特征,建立了岩体运动破坏模型。而后根据采动岩体的运动破断规律,研究了岩体下沉系数衰减指数与单位长度断裂块数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根据现场矿压观测资料,回归出了不同岩性岩体垮落步... 采动岩体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根据其结构演化特征,建立了岩体运动破坏模型。而后根据采动岩体的运动破断规律,研究了岩体下沉系数衰减指数与单位长度断裂块数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根据现场矿压观测资料,回归出了不同岩性岩体垮落步距与采深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通过推导得出了下沉系数与采深和岩性影响系数间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下沉系数随着采深的增大而减小,近似呈负对数关系;不同岩性条件下沉系数也不相同,岩性越硬,下沉系数越小,岩性越软,下沉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破裂规律 下沉系数 采深 衰减指数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新疆阿希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虎小强 杨树文 +2 位作者 闫恒 薛庆 张乃心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79,共9页
新疆阿希矿区地理环境复杂,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致使矿区的地面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沉降和变形,造成了采矿生产安全隐患和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阿希矿区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和地表形变规律。首先,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 新疆阿希矿区地理环境复杂,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致使矿区的地面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沉降和变形,造成了采矿生产安全隐患和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阿希矿区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和地表形变规律。首先,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对2017年2月9日—2021年4月25日获取的127景升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沉降计算;其次,将InSAR沉降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分析了阿希矿区近5 a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并研究了影响矿区地面沉降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整个监测期间内,阿希矿区地表形变呈现出整体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局部沉降较为明显的特征。造成矿区沉降的主要因素为矿产开采、地质构造、降水及露天矿井蓄水等。本研究可为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以及今后地下矿物的合理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希矿区 SBAS-InSAR 地面沉降 时空变化监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程潮铁矿崩落法和充填法协同开采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阳 许梦国 +1 位作者 程爱平 胡兴浪 《矿业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共4页
程潮铁矿经过多年的生产,开采深度不断加深,选矿厂下的矿体越来越多。为了开采选厂下的矿体,同时保证选厂的安全和生产效率,采用崩落法和充填法协同开采-430^-500m矿体。为了研究东西区矿体开采的先后顺序,以及采矿方法回采顺序对选厂... 程潮铁矿经过多年的生产,开采深度不断加深,选矿厂下的矿体越来越多。为了开采选厂下的矿体,同时保证选厂的安全和生产效率,采用崩落法和充填法协同开采-430^-500m矿体。为了研究东西区矿体开采的先后顺序,以及采矿方法回采顺序对选厂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9种开采方案,然后采用数值模拟得到9种开采方案关键点1的垂直位移以及关键点2的安全系数,最终得到方案4最优,并对方案4的采场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采场的稳定性满足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正交设计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安全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