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寇振 罗执芬 +3 位作者 周云 仓顺东 崔勇霞 李锡清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观察ⅡB期~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ⅡB~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62例为结直肠癌组,体检健康者84... 目的观察ⅡB期~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ⅡB~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62例为结直肠癌组,体检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滴注完毕,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至发生严重不良发应或疾病进展停药。结直肠癌组于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对照组于体检日采集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直肠癌患者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结直肠癌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1.12±8.07)%]、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57±0.61)%]、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9.10±3.32)%]、CD3^(-)CD16^(+)/56^(+)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百分比[(17.56±9.28)%]均低于对照组[(44.96±6.34)%、(1.97±0.64)%、(13.93±5.16)%、(20.70±7.55)%](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6.58±8.29)%]高于对照组[(21.94±7.88)%](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79±9.17)%]与对照组[(70.90±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第3、5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2.31±8.13)%、(43.31±8.1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67±0.69)、(1.76±0.64)]高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8.36±3.58)%、(8.18±2.29)%]低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86±10.71)%、(72.56±11.4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8.22±11.82)%、(27.46±10.57)%]、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19.05±10.13)%、(18.63±11.66)%]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 化疗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帅 董维浩 +2 位作者 王素平 郭勇 徐晟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3-657,66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新冠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和同期感染的无合并肺结核的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数(CD3^(+)CD4^(+))、辅...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新冠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和同期感染的无合并肺结核的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数(CD3^(+)CD4^(+))、辅助性T细胞比率、CD4^(+)/CD8^(+)T细胞比值、CD3^(+)CD4^(+)CD8^(+)T细胞数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病毒转阴时间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新冠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组2例患者CD3^(+)CD4^(+)T细胞数量下降,2例患者正常范围;对照组中2例患者CD3^(+)CD4^(+)T细胞数量增高,1例患者正常范围,1例患者CD3^(+)CD4^(+)T细胞数量下降。新冠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组1例患者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3例患者正常范围;对照组中1例患者CD4^(+)/CD8^(+)T细胞比值增高,3例患者正常范围。(2)与对照组比较,新冠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组核酸检测转阴天数最短16d,最长24d,同期感染的无合并肺结核的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转阴天数最短8d,最长18d。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和肺结核均可能会干扰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新冠肺炎合并肺结核可能会增加患者新冠病毒转阴的时间。今后有待扩大样本量,深度分析新冠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体内免疫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结核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相关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吕鸣 周晓青 孔宪涛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和外周血肿瘤相关B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MM患者外周血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初治MM患者CN4、CD25...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和外周血肿瘤相关B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MM患者外周血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初治MM患者CN4、CD25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8升高(P<0.01);稳定期除了CD25降低外,T细胞亚群正常;进展期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细胞升高(P<0.01)。结论 不同临床期细胞免疫功能不同,细胞免疫调节与MM发病和病情进展有关,MM患者外周血肿瘤相关B细胞表达CD10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B细胞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养血清癜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宇飞 周霭祥 麻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癜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设立养血清癜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5例和氨肽素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2例,用现代免疫学指标对疗效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治... 目的:观察养血清癜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设立养血清癜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5例和氨肽素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2例,用现代免疫学指标对疗效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良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7%、200%和873%;对照组为45%、91%和4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论在血小板恢复、出血症状改善还是在起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免疫学检查显示:治疗前,ITP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治疗后,治疗组ITP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血小板功能恢复(P<005~0001)。结论:养血清癜汤治疗ITP临床疗效可靠,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对体液免疫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和对血小板功能的恢复作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癜汤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匹多莫德对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钱旭波 蔡晓红 +2 位作者 高原 李源 李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经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症状控制不理想的儿童联用匹多莫德口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哮喘合并RRI经系统ICS治疗控制不佳的患儿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 目的探讨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经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症状控制不理想的儿童联用匹多莫德口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哮喘合并RRI经系统ICS治疗控制不佳的患儿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在ICS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口服2个月,对照组(32例)仅给予ICS吸入治疗。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RRI和哮喘发作情况、血液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t=5.205),下呼吸道感染次数(Z=2.056),哮喘发作次数(t=3.876),每次发作的发热天数(t=2.746)、咳嗽天数(Z=3.036)和抗生素使用天数(t=2.399)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2个月时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升高(t=3.783~13.490,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低于实验组治疗后水平(t=4.107~7.209,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378,P>0.05)。结论哮喘合并RRI经ICS治疗控制不佳的儿童联用匹多莫德能有效预防RRI,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匹多莫德颗粒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对RRI或哮喘合并RRI者可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反复呼吸道感染 匹多莫德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细菌溶解产物预防支气管哮喘儿童并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芬 华丽 +4 位作者 刘海沛 何亚芳 王一卉 包军 陈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细菌溶解产物对于支气管哮喘儿童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 目的观察细菌溶解产物对于支气管哮喘儿童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常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治疗(3.5 mg/d,每月10 d,连续3个月),连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9个月、12个月时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哮喘累计发作次数、喘息累计发作天数及鼻塞发作次数,记录两组患儿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2.89±1.07、4.30±1.06)低于对照组(3.50±1.282、5.00±1.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0.36±0.65、0.44±0.71)低于对照组(0.68±1.12、1.00±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鼻塞发作次数(0.36±0.65、0.45±0.78)低于对照组(0.36±0.65、0.7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3个月随访患儿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儿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期间共报道5例不良事件,均轻微短暂,未导致受试药品停用。结论应用细菌溶解产物可以预防支气管哮喘儿童并发呼吸道感染,可显著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鼻塞发作次数和喘息累计发作天数,增强细胞免疫机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呼吸道感染 细菌溶解产物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洪波 许敏 +1 位作者 胡肖兵 李粤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5-176,共2页
为了解重型肝炎(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肝炎病例(死亡组29例,存活组17例)与40例慢乙肝(CHB)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SH T淋巴细胞亚... 为了解重型肝炎(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肝炎病例(死亡组29例,存活组17例)与40例慢乙肝(CHB)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SH 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3+、CD4+CD8-、CD4-CD8+细胞明显低于CHB组(P<0.05),可检测到大量幼稚的CD4+CD8+双阳细胞且其计数明显高于慢乙肝组(P<0.001),SH死亡组CD3+细胞明显低于存活组(P=0.04),CD4+CD8+双阳细胞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5)。存活组随着病程恢复,CD3+、CD4+CD8-、CD4-CD8+细胞缓慢上升,死亡组持续低水平;存活组病程恢复时CD4+CD8+细胞逐渐下降,但死亡组反而上升。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4+CD8+细胞的上升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 抗原
下载PDF
几种感染性疾病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媛媛 张舒 +7 位作者 曹波 陆晓晔 刘黎 陈杰 归茜 徐欣晖 吕利雄 朱长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检测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在疾病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emiBioCD系列(CD3/CD4/CD8)细胞检测玻片,检测166例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5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67例脓毒症、42例慢性阻塞性肺... 目的:检测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在疾病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emiBioCD系列(CD3/CD4/CD8)细胞检测玻片,检测166例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5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67例脓毒症、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5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及比值,结合其IgG、IgM、IgA、C反应蛋白变化,并监测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变。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脓毒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绝对计数及脓毒症患者的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患者治疗后CD4+、CD8+T细胞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监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 脓毒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原文传递
免疫磁珠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游弋 郝飞 邓永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 探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方法(magneticactivatedcellsorting ,MACS)分离SLE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计数。结果 SLE患者... 目的 探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方法(magneticactivatedcellsorting ,MACS)分离SLE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计数。结果 SLE患者CD4及CD4/CD8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CD4,P =0 0 0 1;CD4/CD8,P =0 0 46) ,CD8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CD4及CD8亚群及两者的平衡关系存在异常,其中以CD4+ T细胞减少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原 钱旭波 +2 位作者 俞晨艺 宣妙燕 林振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孟鲁司特口服对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3例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7例,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前3个月同时服用细菌溶解产物;对照组86例,...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孟鲁司特口服对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3例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7例,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前3个月同时服用细菌溶解产物;对照组86例,仅给予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73例中有156例(实验组76例,对照组80例)完成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与抗生素使用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CD3+%、CD4+%、CD4+/CD8+比值、血清IgA和唾液sIg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8+%、IgG、IgM和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856,P>0.05)。结论: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联合使用细菌溶解产物和孟鲁司特口服可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细菌溶解产物
下载PDF
哮喘发作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晨 史菲 陈彩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6-808,共3页
目的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哮喘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干预,观察Th1、Th2、Tc1及Tc2细胞的变化,探讨PS改善哮喘症状的机制。方法设空白对照组、PS组、刺激剂组和PS+刺激剂组,分别检测各组Th1、Th2和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四组... 目的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哮喘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干预,观察Th1、Th2、Tc1及Tc2细胞的变化,探讨PS改善哮喘症状的机制。方法设空白对照组、PS组、刺激剂组和PS+刺激剂组,分别检测各组Th1、Th2和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四组Th1、Th2和Tc1、Tc2的细胞数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93±0.69、2.64±0.59、1.40±0.33、0.85±0.21;PS组2.78±0.68、2.08±0.73、1.41±0.37、0.71±0.19;刺激剂组4.20±0.86、4.52±0.65、1.96±0.36、1.34±0.31;PS+刺激剂组4.89±0.98、3.93±0.89、1.97±0.45、1.12±0.29。刺激剂组Th1、Th2和Tc1、Tc2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S+刺激剂组Th2、Tc2的细胞数低于刺激剂组(P<0.05),而Th1的细胞数则较刺激剂组有所升高(P<0.05)。结论PS干预可以增加1型细胞因子,减少2型细胞因子,提示哮喘发作期PS能影响T细胞亚群分化,调整免疫发展的方向,在哮喘治疗上可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表面活性物质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免疫磁珠法在分离纯化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莫雪安 周礼圆 +2 位作者 秦超 张德敏 赵伟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法(MiniMACS)在分离纯化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te cells,PBMC),采用MiniMACS分别分离和纯化39例标本外周血PBMC中的CD4+...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法(MiniMACS)在分离纯化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te cells,PBMC),采用MiniMACS分别分离和纯化39例标本外周血PBMC中的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并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和台盼蓝染色的方法对细胞活力进行评估。结果:MiniMACS分离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前、后细胞纯度分别为(37.38±5.74)%、(97.75±1.03)%(P<0.001),CD8+T淋巴细胞分离纯化前后细胞纯度分别为(20.11±6.83)%、(96.85±1.86)%(P<0.001);外周血分离前PBMC细胞活力为(97.66±2.73)%,纯化为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7.44±3.08)%、(98.05±2.92)%(P>0.05)。结论:MiniMACS可以高度富集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且不改变细胞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法 T淋巴细胞亚群 分离纯化
下载PDF
乙型肝炎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洪波 许敏 +1 位作者 胡肖兵 李粤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3期1621-1622,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及46例重型肝炎病例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及46例重型肝炎病例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CD3+,CD8+细胞计数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型肝炎组与非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CD3+,CD4+,CD8+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幼稚的CD4+,CD8+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差异,乙型肝炎随着病情严重及病程延长,CD3+,CD4+,CD8+淋巴细胞逐渐减少,重型肝炎出现大量幼稚的CD4+CD8+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免疫状态,对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CD4^+ 抗原 CD8^+ CD4^+ CD8^+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配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刘琳 黄洁 +4 位作者 向永军 卢春玉 孔小行 田健美 汪健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35-438,441,共5页
目的:了解Notch信号通路在手足口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病房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82例手足口病患儿,设为手足口病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分为单纯组和脑炎组,对照组为外科... 目的:了解Notch信号通路在手足口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病房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82例手足口病患儿,设为手足口病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分为单纯组和脑炎组,对照组为外科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40例,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理化特征、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和Notch配体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足口病组患儿具有更低的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和CD3+CD8+细胞水平,更高的CD3-CD19+细胞水平(P<0.05);手足口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配体Dll1和Dll4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组和脑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ll4表达和CD3+、CD3+CD8+淋巴细胞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CD3-CD19+淋巴细胞表达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ll4表达与脑脊液中WBC总数和总蛋白含量(S-TP)呈正相关(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手足口病的发病;Notch配体Dll4与外周血CD3+、CD3+CD8+和CD3-CD19+淋巴细胞有较强的相关性,可能通过影响这些免疫细胞的数量和状态从而影响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配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手足口病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洪武 贾亮亮 +4 位作者 徐媛青 曾晓 何毓敏 袁丁 张长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FE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连续5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模...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FE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连续5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TFE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00、400及800mg/kg剂量灌胃TFE。给药35d后测定各组体质量、脾质量、脾细胞绝对数量、相对数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及脾脏中CD3+、CD4+、CD8+、CD19+、NK细胞数量。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脾细胞绝对数量、相对数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及脾脏中CD3+、CD4+、CD8+、CD19+、NK细胞的数量低于空白组;TFE低剂量组脾脏中CD3+、CD4+、CD8+、NK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TFE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脾细胞绝对数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及脾脏中CD3+、CD8+、CD19+、NK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而且TFE高剂量组脾细胞相对数量和CD4+也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TFE可显著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其部分机制在于增加脾细胞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调节脾脏中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并促进骨髓有核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黄酮 环磷酰胺 神经免疫调节 疾病模型 动物 T淋巴细胞亚群 B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h1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病程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世成 李树浓 +2 位作者 刘芳 麦伟源 郭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利用细胞因子诱生及ELISA等技术,研究了38例不同分期的鼻咽癌(NPC)患者、23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模式,较系统地研究了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和Th2所分泌的代表性的细胞因子类... 利用细胞因子诱生及ELISA等技术,研究了38例不同分期的鼻咽癌(NPC)患者、23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模式,较系统地研究了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和Th2所分泌的代表性的细胞因子类型IL-2、IFN-γ、IL-4、IL-6、IL-10等的变化;同时检测了NPC患者血清中IL-2和IL-4水平。发现NPC患者PBMC体外分泌IL-2的水平下降,IL-4的水平增高;血清中IL-2水平降低,而IL-4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病程有进行性发展的趋势。提示Th1/Th2细胞亚群在不同临床分期的NPC患者呈现比例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外周血 TH1细胞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Graves病T、B细胞功能异常及甲巯咪唑体外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铭 冯凭 +2 位作者 尹潍 潘菊芬 白虹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T、B细胞异常及甲巯咪唑体外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将25例GD病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不同浓度的甲巯咪唑条件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6天后,同时检测T细胞亚群及sIL- 2R和I...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T、B细胞异常及甲巯咪唑体外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将25例GD病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不同浓度的甲巯咪唑条件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6天后,同时检测T细胞亚群及sIL- 2R和IgG的含量。结果:GD病人PBMC中的CD_8~+T细胞亚群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D~+_4/CD_8~+比值显著升高 (p<0.01)。 sIL-2R及Ig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X10^(-5)mol/L的甲巯咪唑可明显升高GD患者PB- MC培养后CD_8~+ T细胞的百分率(P<0.01),降低CD_4~8CD_8~+比值及sIL-2R和IgG水平(P<0.01)。提示:GD病 人T细胞亚群对免疫应答发生调节失衡,甲巯咪唑具有调节GD患者T、B细胞功能异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T细胞 B细胞 甲巯咪唑
下载PDF
妇科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彤宇 陈诵芬 +3 位作者 尹格平 陈铭 王玉芝 何宁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目的通过监测妇科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免疫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上述三类人员外周血的CD3+、CD4+、CD8+、CD4+/CD8+、CD19+和NK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并对各组结果比较分析,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 目的通过监测妇科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免疫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上述三类人员外周血的CD3+、CD4+、CD8+、CD4+/CD8+、CD19+和NK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并对各组结果比较分析,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中CD3+、CD4+、CD4+/CD8+和NK细胞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组中Ⅲ~Ⅳ期中的CD3+、CD4+、CD4+/CD8+、CD19+和NK细胞各项指标与Ⅰ~Ⅱ期组及良性肿瘤组、健康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且其抑制程度与肿瘤分期相关。通过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妇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确定分期、估计预后、监测复发、指导肿瘤的免疫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T细胞亚群 B细胞亚群 NK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黄芪水溶性黄酮类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杨凤华 康成 +1 位作者 李淑华 张德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18-719,共2页
目的 :观察黄芪水溶性黄酮类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毒”法和“MTT”法 ,通过观察小鼠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初步研究黄芪水溶性黄酮类 (AF)对氢考 (HC)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的细胞免... 目的 :观察黄芪水溶性黄酮类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毒”法和“MTT”法 ,通过观察小鼠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初步研究黄芪水溶性黄酮类 (AF)对氢考 (HC)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AF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 T细胞总数及 L3T4+ 、L yt2 + 细胞百分率和 L3T4+ / L yt2 + 细胞比值 ,并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AF能促进 Con 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且本身具有丝裂原的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水溶性黄酮类 T淋巴细胞其亚群 淋巴细胞增殖 中药
下载PDF
艾灸“肺俞”“肾俞”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及血清白介素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陈向华 何海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肺俞""肾俞"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及血清白介素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哮喘的免疫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各10只。以卵白蛋白加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并给予雾化激发法制... 目的:观察艾灸"肺俞""肾俞"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及血清白介素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哮喘的免疫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各10只。以卵白蛋白加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并给予雾化激发法制备哮喘模型。艾灸组大鼠间接灸双侧"肺俞""肾俞"穴,每次30min,每日1次,共治疗14d。用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CD 3^+、CD 4^+、CD 8^+T细胞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壁肌层增厚,黏膜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艾灸组大鼠肺泡壁结构完整,细支气管形态规则,管腔内无黏液栓形成及上皮细胞脱落等现象。模型组全血CD 8^+、CD3^+T细胞水平及血清IgE、IL-1β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艾灸组CD 8^+T细胞及血清IgE、IL-1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CD 4^+T细胞水平、血清IL-1R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艾灸大鼠"肺俞""肾俞"穴能降低血清IgE、IL-1β水平,升高血清IL-1Ra水平,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艾灸 免疫球蛋白E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1β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