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膜凹陷征在胸膜下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东军 刘丽伟 +2 位作者 刘洋 周新宇 潘祖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分析胸膜凹陷征(PI)在胸膜下磨玻璃结节(GGN)诊断中的作用,以期提高良恶性胸膜下GGN诊断的正确率及恶性度的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下GGN多层螺旋CT(MSCT)表现,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胸膜下良恶性GGN在胸... 目的:分析胸膜凹陷征(PI)在胸膜下磨玻璃结节(GGN)诊断中的作用,以期提高良恶性胸膜下GGN诊断的正确率及恶性度的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下GGN多层螺旋CT(MSCT)表现,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胸膜下良恶性GGN在胸膜凹陷发生率及形态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PI在胸膜下良恶性GGN的鉴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在胸膜下GGN恶性度的分级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I在胸膜下良恶性GGN的鉴别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可在胸膜下GGN恶性度的分级上起指导作用。随着PI发生率的增加、凹陷的深度增加,GGN的恶性度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凹陷征 胸膜下 磨玻璃结节 良恶性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胸膜及胸膜下肺组织创伤的早期CT表现 被引量:5
2
作者 郝金华 孙小影 +1 位作者 赵小华 揭育添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组织创伤早期胸膜下CT表现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1年胸部外伤初诊时无明显肺及胸膜损伤征像,而24-48小时复诊时出现迟发性肺及胸膜创伤表现者85例,共计96侧肺。回顾性分析急诊胸部CT(4小时内)此类胸部创伤的早期影像... 目的探讨肺组织创伤早期胸膜下CT表现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1年胸部外伤初诊时无明显肺及胸膜损伤征像,而24-48小时复诊时出现迟发性肺及胸膜创伤表现者85例,共计96侧肺。回顾性分析急诊胸部CT(4小时内)此类胸部创伤的早期影像表现特征。结果初诊时此类肺部创伤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的细微变化,大致可分三类:胸膜下气泡影、胸膜下纹理增多、胸膜下弧线影。初诊CT发现阳性征象者占97.0%(93/96),其早期征象出现比例如下:胸膜下气泡影病例者占55.2%(53/96),胸膜下纹理增多占22.9%(22/96),胸膜下弧线影占18.9%(18/96),无异常表现者占3.0%(3/96)。相比胸膜下气泡影是出现迟发肺及胸膜创伤表现较重,且影像表现变化复杂的一种早期表现;胸膜下纹理增多者次之。胸膜下弧线影病例则是出现迟发肺及胸膜损伤相对较轻的一种早期表现。结论胸膜下气泡影、胸膜下纹理增多、胸膜下弧线影的形成与肺组织及胸膜创伤有密切关系,提高对此类影像表现的认识,有力于提高早期胸膜或肺创伤的诊断率,对临床诊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下 肺创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隐球菌病65例影像表现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松松 陈秀梅 +1 位作者 马勇 陶智慧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34-1035,共2页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5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的65例患者,经CT检查,其病灶以胸膜下为主;51例为孤立性病变,占78.46%,其中21例为左肺,30例为...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5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的65例患者,经CT检查,其病灶以胸膜下为主;51例为孤立性病变,占78.46%,其中21例为左肺,30例为右肺;14例为多灶病变,占21.54%,主要为单叶多发;形态上,结节/肿块型病变59例,占90.77%,其中49例为单发,10例为多发,可评估病灶共70个,3例为混合型,占4.62%,3例为斑片型,占4.62%;结节/肿块型病变合并征象,20个为晕征,占30.77%,16个为毛刺征,占24.62%,14个为分叶征,占21.54%,9个为支气管充气征,占13.85%;同时,病理形态以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以及组织细胞聚集而成的肉芽肿性炎为主要表现,其中15例合并机化、8例合并坏死、3例为机化合并坏死;经六胺银、PAS染色,可见阳性隐球菌孢子。结论胸膜下是肺隐球菌病的一个多发部位,形态上主要为单发结节/肿块,往往合并分叶征、晕征、支气管充气征以及毛刺征,其组织病理特征为肉芽肿性炎,可合并机化和坏死,并且行特殊染色,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下 CT 肺隐球菌病 单发结节/肿块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胸膜下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怡 毕珂 +4 位作者 朱惠铭 丛阳 沈梦君 陈宏伟 王茵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胸膜下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就诊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胸膜下肺病灶患者299例,回顾分析该组病例肺穿刺术前的超声造影资料,对照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胸膜下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就诊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胸膜下肺病灶患者299例,回顾分析该组病例肺穿刺术前的超声造影资料,对照病理结果分析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始增强度、病灶的达峰时间及达峰强度、病灶的净增强度、病灶的减半强度及强度减半时间、病灶-肺组织始增时间差、胸壁-病灶始增时间差、时间比例等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截断点。结果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病灶始增强度及时间、病灶达峰时间、病灶减半强度及强度减半时间、病灶-肺始增时间差、胸壁-病灶始增时间差、时间比例在良恶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达峰强度、病灶净增强度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比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45),且当时间比例≥51.89%时,诊断胸膜下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79.3%,准确度为84.3%,阳性预测值为92%,阴性预测值为68%。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多项参数在胸膜下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中差异明显,特别是时间比例参数,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肺肿瘤 胸膜下 始增时间
原文传递
外伤性肺血肿的CT动态观察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升刚 曹存友 +4 位作者 牟高建 罗敏 刘文军 刘荣亮 邹永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肺撕裂伤产生的气囊、液气囊及液囊的演变规律,探讨其命名、关系和性质、分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以期提高和统一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来通过CT动态观察的外伤性肺血肿25例,根据肺撕裂囊腔壁是否有脏层胸膜构成,分... 目的观察肺撕裂伤产生的气囊、液气囊及液囊的演变规律,探讨其命名、关系和性质、分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以期提高和统一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来通过CT动态观察的外伤性肺血肿25例,根据肺撕裂囊腔壁是否有脏层胸膜构成,分为胸膜下血肿与非胸膜下血肿,重点观察囊腔气液量的演变情况。结果 25例共47个血肿,单发11例(44%),多发14例(56%)。胸膜下血肿15例32个病灶,气囊3个、液气囊19个及液囊10个,其中前二者3、7、14和18天以内分别演变为液囊者16、4、1、1个;追踪到22个(22/32,69%)病灶完全吸收时间为平均72天。非胸膜下血肿10例15个病灶,液气囊9个,液囊6个,无气囊,其中液气囊在3、7和16天以内分别演变为液囊者5、3、1个;11个(11/15,73%)病灶追踪到完全吸收时间平均95天。本组共31个气囊或液气囊均演变为液囊,且对33个(33/47,70%)完全吸收的病灶追踪中未见一个逆变为气囊或液气囊。结论肺血肿可由肺撕裂伤的气囊或液气囊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也可因肺撕裂伤直接形成,且血肿形成后不再逆变。建议将其分为胸膜下和非胸膜下血肿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肺血肿 CT动态观察 肺气囊 肺液气囊 胸膜下血肿 非胸膜下血肿
原文传递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胸膜下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的检查影像特征分析
6
作者 段炼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30-31,34,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胸膜下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的检查影像特征。方法选择于本院确诊的胸膜下肺结核或细菌性肺炎患者115例,其中确诊为胸膜下肺结核的患者有78例,将其作为肺结核组;而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患者有37例,将其作为...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胸膜下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的检查影像特征。方法选择于本院确诊的胸膜下肺结核或细菌性肺炎患者115例,其中确诊为胸膜下肺结核的患者有78例,将其作为肺结核组;而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患者有37例,将其作为肺炎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肺结核组78例患者中52例呈楔形,占比66.67%;21例呈类圆形,占比26.92%;5例为不规则形,占比6.41%。肺炎组37例患者中23例为楔形,占比62.16%;14例为类圆形,占比37.84%,将两组患者形态进行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肺结核组中出现碎片征的患者有24例,占比30.77%,在肺炎组中有30例,占比81.08%,肺炎组患者中碎片征的占比相较于肺结核组升高(P<0.05);边缘较为规整,后方出现彗星尾征的高回声为瀑布征,肺结核组患者中瀑布征的占比为62.82%,相较于肺炎组患者中的占比16.22%上升(P<0.05);肺炎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的病灶为离心型增强模式,占比91.89%,而其余3例则为局部向整体的增强模式;肺结核组患者中有55例为离心型增强模式,占比70.51%,13例患者为向心型增强模式,占比16.67%;10例患者表现为离心型、向心型均存在的增强模式,占比12.82%,将两组患者增强模式占比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患者中共有64例出现坏死区,占比82.05%,肺炎组患者中共有11例出现坏死区,占比29.73%,经比较,肺结核组患者的坏死区占比相较于肺炎组升高(P<0.05);肺结核组患者中有33例呈现为病灶内有许多间断的筛孔样坏死,占比51.56%,而24例则呈现为形态较为规整的大片状坏死,占比37.50%,7例则呈现为病灶内几乎完全坏死,占比10.94%;肺炎组患者中有2例为形态较为规整的大片状坏死,占比18.18%,9例呈现为形态较为规整的小片状坏死,占比81.82%,经对比,两组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胸膜下肺结核 细菌性肺炎 影像特征
下载PDF
医用胶辅助在手术治疗胸膜下肺大疱所致自发性气胸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曹臣龙 张祥杰 +2 位作者 李红义 窦海滨 翟成凯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6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胶辅助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胸膜下肺大疱所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胸膜下肺大疱导致自发性气胸行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患者72例临床资料,将42例... 目的探讨医用胶辅助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胸膜下肺大疱所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胸膜下肺大疱导致自发性气胸行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患者72例临床资料,将42例采用医用胶辅助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患者分为A组,30例单纯采用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1周停止漏气的情况;术后1周复查胸部CT,比较两组患者目标肺大疱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24h的停止漏气率为90.48%,术后1周的停止漏气率为97.62%,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目标肺大疱消失的比例、目标肺大疱泡壁增厚、体积明显减小的比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发热、胸痛、胸腔积液的病例,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胶辅助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可显著降低胸膜下肺大疱所致自发性气胸术后漏气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 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胸膜下肺大疱 自发性气胸
下载PDF
绵羊肺胸膜下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晓霞 郭建强 刘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5,共5页
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绵羊肺胸膜下的微血管构筑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胸膜面有两层微血管网分布,大部分视野仅见胸膜下微血管网,但局部区域在胸膜下微血管网的表面还匍匐有一层稀疏的微血管网;胸膜下微血管网按照微动脉、终末... 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绵羊肺胸膜下的微血管构筑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胸膜面有两层微血管网分布,大部分视野仅见胸膜下微血管网,但局部区域在胸膜下微血管网的表面还匍匐有一层稀疏的微血管网;胸膜下微血管网按照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形式分支构成,微动脉和终末微动脉的铸型表面可见明显的环状缢痕;小叶间隔内分布的微血管与胸膜面浅层的微血管相互移行.绵羊肺胸膜下微血管的构筑特征与新生牦牛和双峰驼相近,但与文献报道中对人和犬、猴、兔、鼠等动物的描述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胸膜下微血管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减轻近胸膜肺肿瘤微波消融术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侯晓玮 庄兴俊 +2 位作者 张海文 王凯 张元信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减轻近胸膜肺肿瘤微波消融(MWA)术中及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30例近胸膜肺肿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MWA前先实施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B组MWA前单纯实施人工气胸,C组MWA前单纯行肋间神经... 目的探讨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减轻近胸膜肺肿瘤微波消融(MWA)术中及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30例近胸膜肺肿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MWA前先实施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B组MWA前单纯实施人工气胸,C组MWA前单纯行肋间神经阻滞。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0、6、12和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中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885);C组患者在术后6、12和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4,0.006,0.006)。A组和B组患者实施人工气胸后均未出现胸闷症状;A组和B组中共6例患者术后仍有少量无症状残余气胸,约1周后残余气胸自行吸收消失,1例患者术后抽气后仍存在较大范围气胸,经行胸腔闭式引流3 d后痊愈。无其它严重人工气胸相关并发症。结论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减轻近胸膜肺肿瘤患者MWA术中及术后疼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胸:肋间神经阻滞 微波消融 近胸膜肺肿瘤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HRCT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璐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5-26,38,共3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高分辨CT(HRCT)的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经支气管镜病理活检诊断为IPF的患者56例,对其进行普通CT扫描及HRCT扫描,观察其病变情况及影像表现,分析其特征。结果普通CT显示,56例患者病变部位均呈弥漫性分...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高分辨CT(HRCT)的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经支气管镜病理活检诊断为IPF的患者56例,对其进行普通CT扫描及HRCT扫描,观察其病变情况及影像表现,分析其特征。结果普通CT显示,56例患者病变部位均呈弥漫性分布,均可见胸膜下间质网状影或线影,多分布于双肺下肺野,可见囊状、蜂窝状影及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影;HRCT显示,56例患者均为双肺受累,病变部位多数分布对称,病变多分布于肺尖肺底方向上(以下肺野为主)和轴位上(以周边分布为主),偶见上肺野或随机分布HRCT影像学结果均见胸膜下间质网状影或线影,多数见肺气肿以及网状或蜂窝征,部分可见磨玻璃密度和两下肺牵拉支气管扩张。结论IPF患者HRCT具有一定特征,但应注意联合各征象与其他肺部间质疾病区别,准确诊断,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高分辨CT 磨玻璃样 胸膜下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胸膜下透亮带在CT诊断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骏 张荣 +4 位作者 余贻汉 廖凯兵 祝望才 孙仁荣 钟辉 《当代医学》 2020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CT诊断中的胸膜下透亮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受的300例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并同期选择其他肺部疾病表现出肺部粟粒样病变的患者234例,定义为... 目的研究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CT诊断中的胸膜下透亮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受的300例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并同期选择其他肺部疾病表现出肺部粟粒样病变的患者234例,定义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CT检查诊断,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CT诊断中胸膜下透亮带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胸膜下透亮带检出率为75.67%(227/300),常规组胸膜下透亮带检出率为4.70%(1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T检查诊断的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胸膜下透亮带能够作为尘肺病患者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下透亮带 尘肺病 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术联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治疗胸膜下肺大疱所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华 段存玲 +10 位作者 薛广伟 许伟伟 葛长胜 蔡永登 郑志刚 杜彩玲 高妍 张杰良 李宗芳 张炜 王蕾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观察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简称"APC plus")联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简称"一镜加一针")治疗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的胸膜下肺大疱(SPB)所致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疗效及... 目的观察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简称"APC plus")联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简称"一镜加一针")治疗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的胸膜下肺大疱(SPB)所致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采用"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治疗46例SP并多发且大小不等SPB(其中至少有1个SPB的直径≥4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31~79(68.5±10.3)岁。统计术后停止漏气时间、术后1周SPB消失率及缩减程度、术后2年SP复发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SPB消失或接近完全消失39例(84.78%),减少或缩小5例(10.87%),无变化2例(4.35%)。40例患者1周内停止漏气,6例患者超过1周停止漏气。11例患者完成术后3年随访,13例患者完成术后2年随访,6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其中1例复发。4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对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 SPB的SP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镜检查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胸膜下肺大疱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胸膜下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明宇 都晓英 +7 位作者 李阳 张雷 苏蕾 郭婕 侯迎迎 朱敏 郭飞飞 孙医学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胸膜下肺部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胸膜下肺部疾病患者178例,其中男120例、女58例,年龄22~69(57.3±7.8)岁。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胸膜下肺部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胸膜下肺部疾病患者178例,其中男120例、女58例,年龄22~69(57.3±7.8)岁。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均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56例)和恶性组(122例),比较两组患者肺部病变超声声像表现的差异。观察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胸膜下肺部疾病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肺部病变的超声声像表现在形态、是否有空气支气管征、血流信号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病灶侧别、边界、内部回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一次穿刺取材成功率96.07%(171/178),并发症发生率3.31%(6/178);诊断准确率93.82%(95%CI 89.21%~96.88%)、灵敏度90.98%(95%CI 84.44%~95.41%)、特异度100%(95%CI 92.32%~100%)、阳性预测值100%(95%CI 95.98%~100%)及阴性预测值83.58%(95%CI 72.77%~90.75%)。结论胸膜下肺部病变的超声表现可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信息,且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具有实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低、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对于胸膜下肺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胸膜下肺部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原文传递
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始增时间差对胸膜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林宁静 刘慧宇 +2 位作者 高泳 韦丽艳 廖新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始增时间差在诊断胸膜下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现胸膜下肺病变患者145例,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61例和恶性组84例。所有... 目的:探讨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始增时间差在诊断胸膜下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现胸膜下肺病变患者145例,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61例和恶性组84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注入造影剂后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记录病灶、肺组织和胸壁的始增时间(AT),计算病灶—肺组织始增时间差及胸壁—肺组织始增时间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结果:病灶AT及病灶—肺组织始增时间差在良性组和恶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组均大于良性组。肺组织AT、胸壁AT和胸壁—肺组织始增时间差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AT及病灶—肺组织始增时间差的AUC分别为0.691、0.76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05、2.560,病灶A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8、0.557,病灶—肺组织始增时间差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4、0.754。结论: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始增时间差对胸膜下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且优于病灶始增时间,对胸膜下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到达时间差 胸膜下肺病变 诊断
下载PDF
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的X线和CT诊断
15
作者 王仪刚 刘道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09年第31期1003-100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对该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病例的X线和CT表现。结果18例胸膜下局限性病变中,有3例炎性结节,2例炎性假瘤,3例肺腺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 目的探讨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对该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病例的X线和CT表现。结果18例胸膜下局限性病变中,有3例炎性结节,2例炎性假瘤,3例肺腺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肺结核。X线表现均为肺野外带胸膜下的实变样、类结节样阴影;CT表现为肺野外带或基底部胸膜下实变样阴影或类结节样阴影,并能显示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特征性征象。结论胸膜下局限性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有其特点与差异,X线和CT的合理应用可提高鉴别诊断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胸膜下局限性病变 X线和CT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