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
作者 魏凤 张军营 +1 位作者 王春梅 郑楚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1,63,共6页
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可以提高除尘效率 ,减少超细颗粒物的排放 .介绍了超细颗粒物团聚的促进方法 :电团聚、声团聚、磁团聚、热团聚、湍流边界层团聚、光团聚和化学团聚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全面概述了各种团聚技术的国内外研究... 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可以提高除尘效率 ,减少超细颗粒物的排放 .介绍了超细颗粒物团聚的促进方法 :电团聚、声团聚、磁团聚、热团聚、湍流边界层团聚、光团聚和化学团聚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全面概述了各种团聚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超细颗粒物 团聚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燃煤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赵永椿 张军营 +2 位作者 魏凤 陈俊 郑楚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76-2881,共6页
煤粉燃烧排放大量超细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提出一种燃后区烟尘团聚促进新方法,通过在燃后区烟道喷射团聚促进剂,利用絮凝理论,增加超细颗粒之间的液桥力和固桥力,促使超细颗粒物团聚长大,进而被现有除尘装置捕... 煤粉燃烧排放大量超细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提出一种燃后区烟尘团聚促进新方法,通过在燃后区烟道喷射团聚促进剂,利用絮凝理论,增加超细颗粒之间的液桥力和固桥力,促使超细颗粒物团聚长大,进而被现有除尘装置捕获,减少超细颗粒的排放。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团聚实验台上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团聚促进剂溶液的pH值、流量、浓度,团聚室的温度以及模拟烟气中粉尘浓度等因素对超细颗粒物团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团聚对于超细颗粒物的脱除具有显著的作用,喷入团聚促进剂后的烟尘排放浓度远比无团聚和喷水的情况要低;团聚促进剂的高分子链对超细颗粒的吸附絮凝作用促进超细颗粒团聚,显著降低烟尘排放浓度,实现超细颗粒物经济高效脱除,达到国家新的烟尘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物 团聚 絮凝 煤燃烧
下载PDF
超细颗粒物PM_(2.5)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34
3
作者 尚伟 黄超 王菲 《环境科技》 2008年第A02期75-78,共4页
PM2.5由于其较小的粒径、巨大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危害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研究。对此从亚微米粒子的来源、性质、危害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比和总结国内外目前常用的控制技术,详细叙述了静电和其他除尘器相结合以及交流凝并技术脱出... PM2.5由于其较小的粒径、巨大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危害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研究。对此从亚微米粒子的来源、性质、危害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比和总结国内外目前常用的控制技术,详细叙述了静电和其他除尘器相结合以及交流凝并技术脱出超细颗粒物的原理。交流凝并是一种适合收集亚微米粒子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收集效果好,经济实用,适用于去除炼钢、焊接、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悬浮性粉尘粒子等方面。研究粒子的荷电、凝并对继续完善荷电凝并理论,提高亚微米粒子的收集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亚微米粒子 控制技术 凝并
下载PDF
Silk nanofibers as high efficient and lightweight air filter 被引量:24
4
作者 Chunya Wang Shuyi Wu +5 位作者 Muqiang Jian Jiarong Xie Luping Xu Xudong Yang Quanshui Zheng Yingying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590-2597,共8页
Silk is a widely available, edible, biocompatible,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natural material. Particulate matter (PM) pollution has drawn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 Silk is a widely available, edible, biocompatible,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natural material. Particulate matter (PM) pollution has drawn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Herein, we report a human-friendly silk nanofiber air filter, which exhibits superior filtration efficiency for both PM2.5and submicron particles with obviously low pressure drop and low basis weight compared to typical commercial microfiber air filters. Additionally, other functions such a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ould be easily integrated into the silk nanofiber air filters, enabling the fabr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air filters. All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natural abundance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silk, suggest a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silk nanofibers as air filters, especially as comfortable and personal air purifiers. [Figure not available: see fulltext.] © 2016,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k nanofibers air filtration PM2.5 submicron particles LIGHTWEIGHT
全文增补中
无机分离膜及其在微米与亚微米级固液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宜江张艳 钟璟 徐南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2-26,共5页
无机膜分离装置过滤精度高,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在稀溶液的澄清过滤中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无机膜优异的材料性能,使其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了无机分离膜的特点、发展以及应用概况,对... 无机膜分离装置过滤精度高,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在稀溶液的澄清过滤中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无机膜优异的材料性能,使其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了无机分离膜的特点、发展以及应用概况,对无机分离膜在微米及亚微米级固液分离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分离膜 微米 固液分离 膜分离 亚微米级
下载PDF
荷电水雾脱除超细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林 董勇 +2 位作者 崔琳 张立强 马春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3-1147,共5页
综述了荷电水雾脱除超细颗粒物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荷电水雾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超细颗粒物及综合脱除其它燃煤污染物的可行性,指出利用荷电水雾对燃煤电厂烟气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传统静电除尘器对超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并能... 综述了荷电水雾脱除超细颗粒物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荷电水雾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超细颗粒物及综合脱除其它燃煤污染物的可行性,指出利用荷电水雾对燃煤电厂烟气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传统静电除尘器对超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并能实现燃煤污染物的联合脱除,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水雾 超细颗粒物 团聚 静电除尘器
下载PDF
香烟燃烧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动态粒径谱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在 苏中地 +1 位作者 张洪军 黄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346,共4页
应用SMPS(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对ETS(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亚微米颗粒物的粒径谱演变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发现,ETS颗粒物在10~500 nm范围内呈对数正态单峰分布,数量粒径谱和质量粒径谱的演化有类似的递减趋势,... 应用SMPS(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对ETS(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亚微米颗粒物的粒径谱演变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发现,ETS颗粒物在10~500 nm范围内呈对数正态单峰分布,数量粒径谱和质量粒径谱的演化有类似的递减趋势,但其浓度衰减率有明显的不同。分析得知,由于在演化过程中颗粒物直径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获得凝并和沉积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S 亚微米颗粒物 粒径谱 演变
下载PDF
Well-ordered layered LiNi0.8Co0.1Mn0.1O2 submicron sphere with fast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for cathodic lithium storage 被引量:8
8
作者 Jianing Liang Yun Lu +5 位作者 Jie Wang Xupo Liu Ke Chen Weihao Ji Ye Zhu Deli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88-195,I0007,共9页
Nickel-rich layered oxides have drawn sustainable attention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owing to their higher theoretical capacities and lower cost.However,nickel-rich layered oxides also have exposed several defects f... Nickel-rich layered oxides have drawn sustainable attention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owing to their higher theoretical capacities and lower cost.However,nickel-rich layered oxides also have exposed several defects f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such as uncontrollable ordered layered structure,which leads to higher energy barrier for Li+diffusion.In addition,suffering from structural mutability,the bulk nickelrich cathode materials likely trigger overall volumetric variation and intergranular cracks,thus obstructing the lithium ion diffusion path and shorten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whole device.Herein,we report wellordered layered Li Ni0.8Co0.1Mn0.1O2 submicron spheroidal particles via an optimized co-precipitation and investigated as LIBs cath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storage.The as-fabricated Li Ni0.8Co0.1Mn0.1O2 delivers high initial capacity of 228 mAh g–1,remarkable energy density of 866 Wh kg–1,rapid Li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10–9cm2s–1)and low voltage decay.The remarkabl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should be ascribed to the well-ordered layered structure and uniform submicron spheroidal particles,which enhanc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ameliorate strain relaxation via reducing the parcel size and shortening Li-ion diffusion distance.This work anticipatorily provides an inspiration to better design particle morphology for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 in electrochemistry energy storage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ies Nickel-rich cathode Well-ordered layered structure submicron spheroidal particles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下载PDF
烟道荷电凝并电场对电捕集微细粉尘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白敏菂 王少雷 +1 位作者 陈志刚 毛首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8-741,共4页
针对目前电除尘技术存在亚微米(0.01-1μm)粉尘捕集难的问题,进行了微细粉尘的交变电场荷电凝并及对电除尘效率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粒子动量、电场强度的增加,离子浓度也在增加,最大离子浓度为1.97×10^9/cm^3;在电离... 针对目前电除尘技术存在亚微米(0.01-1μm)粉尘捕集难的问题,进行了微细粉尘的交变电场荷电凝并及对电除尘效率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粒子动量、电场强度的增加,离子浓度也在增加,最大离子浓度为1.97×10^9/cm^3;在电离电场强度峰峰值为1.75kV/cm,频率为100Hz的交变电场里,中位径为0.2μm硅粉中的粒径〈2μm的质量为71%,凝并后降至53%,粒径为5-10μm的硅粉质量增加了162%;中位径为0.2μm硅粉质量除尘效率提高了27.6%,除尘效率提高了近1倍;粉尘浓度对电凝并后的除尘效率影响有限.高流场中微细粉尘的交变电场荷电凝并技术为电捕集亚微米粉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场 亚微米粉尘 交变电场 凝并
下载PDF
乳化法明胶亚微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梦军 朱以华 杨晓玲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7-620,共4页
以A型明胶为原料,石蜡油为油相,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明胶亚微米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明胶亚微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研究了影响微球粒径的多种因素,包括明胶溶液浓度、乳化搅拌速度、乳化温度、乳化剂和固化剂.结果表... 以A型明胶为原料,石蜡油为油相,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明胶亚微米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明胶亚微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研究了影响微球粒径的多种因素,包括明胶溶液浓度、乳化搅拌速度、乳化温度、乳化剂和固化剂.结果表明,采用戊二醛为固化剂、增加明胶的浓度、提高乳化搅拌速度、使用混合性的乳化剂都有利于降低明胶粒子的粒径.此外,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在7000r/min左右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得到了成球性较好的粒径约为450nm的明胶亚微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法 明胶 亚微米粒子 制备
下载PDF
基于油基钻井液提高钻速的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富华 谭学超 +2 位作者 高鲁军 王瑞和 郭保雨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91,共3页
结合通用钻速方程和油基钻井液的特点,分析了油基钻井液对钻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指出了影响机械钻速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岩石特性,其次是井型和钻井液性能。提高机械钻速的主要途径包括钻头的合理选型、钻进技术参数的合理优化,以及钻井液... 结合通用钻速方程和油基钻井液的特点,分析了油基钻井液对钻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指出了影响机械钻速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岩石特性,其次是井型和钻井液性能。提高机械钻速的主要途径包括钻头的合理选型、钻进技术参数的合理优化,以及钻井液配方与性能优化。通过调整钻井液配方与性能,使其能够有效清洁钻头、改变井底岩石的润湿性、大幅度提高钻井液的极压润滑性;向钻井液中加入中性润湿剂改变微裂隙表面润湿性;加入抗高温的油溶性高分子增黏提切剂代替有机土、氧化沥青等胶体颗粒,以便降低微米、亚微米颗粒含量,提高剪切稀释性和携岩效率,从而提高机械钻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提高机械钻速 钻速预测方程 亚微米颗粒 剪切稀释性 中性润湿剂
下载PDF
基于环形样品池的激光粒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林超 葛宝臻 张福根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3-311,共9页
为了扩展散射角的接收范围,提高激光粒度仪对亚微米颗粒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环形样品池方法。该方法理论上能够连续无缝地接收0°~180°的散射光,且具有测量下限低的优势。基于环形样品池测量方法,搭建了... 为了扩展散射角的接收范围,提高激光粒度仪对亚微米颗粒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环形样品池方法。该方法理论上能够连续无缝地接收0°~180°的散射光,且具有测量下限低的优势。基于环形样品池测量方法,搭建了新型激光粒度测量装置,并对50,100,200,400nm的标准粒子样品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混合样品进行了测量实验,并与传统样品池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环形样品池方法能够准确分辨体积中位径比值为1∶2的标准粒子混合样品。对于亚微米颗粒,环形样品池方法具有测量下限低、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环形样品池 激光粒度仪 亚微米颗粒
原文传递
亚微米燃烧源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海亮 由长福 +2 位作者 黄斌 祁海鹰 徐旭常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3-1065,共3页
采用微观可视化的高速摄像技术直接观察了燃烧源亚微米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态,发现了亚微米颗粒间存在“吸引-旋绕-排斥”形态的相互作用。通过颗粒受力分析,认为传统所考虑的曳力、重力、库仑力、范德华力不能解释这种相互作用.根据... 采用微观可视化的高速摄像技术直接观察了燃烧源亚微米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态,发现了亚微米颗粒间存在“吸引-旋绕-排斥”形态的相互作用。通过颗粒受力分析,认为传统所考虑的曳力、重力、库仑力、范德华力不能解释这种相互作用.根据亚微米颗粒荷电的不均匀性特征提出颗粒静电力应包括净电荷库仑力和感应偶极子间作用力两部分.感应偶极子间作用力是近程力,具有径向和周向两个方向,在颗粒比较接近的时候迅速增大,并能导致颗粒之间相互旋绕和排斥。该力与上述几种力综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验发现的这种颗粒相互作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颗粒 颗粒间相互作用 颗粒受力 静电力 偶极子力
下载PDF
超细颗粒物增湿团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齐国杰 董勇 +1 位作者 崔琳 马春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5-749,763,共6页
流化床内喷雾增湿可以使颗粒在不断的碰撞中发生强烈的传热传质而团聚长大。综述了颗粒物化特性、操作参数及加入团聚促进剂对颗粒团聚的影响,分析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的工艺过程、床内增湿团聚机理以及综合脱除SO2以及超细颗粒物... 流化床内喷雾增湿可以使颗粒在不断的碰撞中发生强烈的传热传质而团聚长大。综述了颗粒物化特性、操作参数及加入团聚促进剂对颗粒团聚的影响,分析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的工艺过程、床内增湿团聚机理以及综合脱除SO2以及超细颗粒物的可行性,指出增湿团聚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燃煤烟气中超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物 流化床 增湿 团聚 团聚促进剂
下载PDF
脱硫吸收塔深度除尘机理研究
15
作者 姜雅洲 邓丽萍 +1 位作者 刘文榉 葛春亮 《能源工程》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本文研究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塔内气液固三相介质流场中亚微米级和微米级颗粒物的深度除尘机理。采用欧拉-离散相模型模拟单液滴对颗粒物的捕集过程,分析不同粒径颗粒在脱硫塔内的分布和捕集情况。针对亚微米级颗粒,研究结果显示,脱... 本文研究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塔内气液固三相介质流场中亚微米级和微米级颗粒物的深度除尘机理。采用欧拉-离散相模型模拟单液滴对颗粒物的捕集过程,分析不同粒径颗粒在脱硫塔内的分布和捕集情况。针对亚微米级颗粒,研究结果显示,脱硫塔内的主导捕集机制为热泳捕集,而惯性捕集、拦截捕集作用相对较弱;增加气液两相温差有助于提高脱硫塔对亚微米级颗粒的脱除效率。对于微米级颗粒,惯性捕集成为最主要的机制,其捕集效率受到气液相对速度和液滴体积分数的影响。增大气液相对速度和液滴体积分数可以提高脱硫塔对微米级颗粒物的脱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介质流场 亚微米级颗粒 微米级颗粒 深度除尘机理 欧拉-离散相模型
下载PDF
煤粉燃烧火焰区域内形成的亚微米颗粒电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卓建坤 李水清 +1 位作者 宋蔷 姚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1-875,共5页
煤粉燃烧火焰区域是燃烧过程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温度梯度、组分浓度梯度最高的地方,以及还原和氧化气氛交错存在等复杂环境,这种环境对亚微米颗粒初始形成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该区域形成的PM_1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PM_1的形... 煤粉燃烧火焰区域是燃烧过程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温度梯度、组分浓度梯度最高的地方,以及还原和氧化气氛交错存在等复杂环境,这种环境对亚微米颗粒初始形成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该区域形成的PM_1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PM_1的形成机理.本文基于25 kW一维下行炉内对自维持燃烧的煤粉火焰区域,通过两级稀释水冷等速取样系统和ELPI(荷电低压撞击分离器)系统对颗粒物进行分级收集,以及电镜分析技术,获得PM_1的质量和数浓度粒径分布,以及各粒径主要成分分布,并进行单颗粒分析.结果表明火焰区域中形成的亚微米颗粒以含碳物质为主.碳烟、碱金属和硫对超细颗粒有富集的趋势.该区域的亚微米颗粒同时存在多种复杂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火焰区域 亚微米颗粒 电镜分析
下载PDF
粉煤燃烧过程中细粒子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凤 张军营 +1 位作者 郑楚光 赵海波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0,共5页
煤是一种有机沉淀岩 ,主要包括有机碳化合物和无机矿物。在燃烧的高温条件下 ,煤中的矿物质首先经历热分解和气化 ,当烟气冷却时 ,它们经过冷凝成核、凝结和团聚等作用 ,形成大量细粒子。这些细粒子的排放会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 煤是一种有机沉淀岩 ,主要包括有机碳化合物和无机矿物。在燃烧的高温条件下 ,煤中的矿物质首先经历热分解和气化 ,当烟气冷却时 ,它们经过冷凝成核、凝结和团聚等作用 ,形成大量细粒子。这些细粒子的排放会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燃烧过程中细粒子的形成机理将为其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煤燃烧过程中矿物质和痕量元素的气化、冷凝成核、表面凝结、团聚的机理、模拟和预测方法以及细粒子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冷凝成核 表面张力 容积增长率 痕量元素 微量元素 环境污染 有机沉淀岩
下载PDF
亚微米粒子虚拟冲击器的研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佩 赵永凯 +1 位作者 杨巍 黄惠杰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8-243,共6页
亚微米虚拟冲击器是实现高灵敏度生物气溶胶光学在线监测的前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与相关研究基础,设计了一种切割粒径为0.4μm的亚微米级粒子虚拟冲击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软件Fluent以及离散相模型... 亚微米虚拟冲击器是实现高灵敏度生物气溶胶光学在线监测的前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与相关研究基础,设计了一种切割粒径为0.4μm的亚微米级粒子虚拟冲击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软件Fluent以及离散相模型对虚拟冲击器结构的入口喷嘴与收集孔间距、收集孔径和流量比等各种设计参数进行模拟与分析,得到了一组优化设计参数并制作了虚拟冲击器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虚拟冲击器具有良好的浓缩效果,对0.37、0.5、0.7μm聚苯乙烯乳胶球(PSL)粒子的收集效率等参数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可行性。该虚拟冲击器切割粒径的实验测试结果达到0.4μm,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虚拟冲击器 流体动力学 亚微米粒子 生物气溶胶监测
原文传递
Tunable natural resonances via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wo phases in Fe_(x)(Co_(y)Ni_(1-y))_(100-x)for multi-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Renchao Hu Desheng Pan +2 位作者 Xinwei Xu Bin Xiao Hong Wang 《Journal of Materiomic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90-98,共9页
Multi-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is becoming ubiquitous owing to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driven by the divers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However,research on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absorber... Multi-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is becoming ubiquitous owing to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driven by the divers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However,research on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absorbers applicable in both centimeter-wave and millimeter-wave bands to addres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5G networks is highly challenging.In this study,Fe_(x)(Co_(y)Ni_(1-y))_(100-x)particles with two phases(face-centered cubic(FCC)and hexagonal close-packed(HCP))were synthesized and were found to exhibit excell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HCP phase with high magnetocrystalline anisotropy was introduced into FCC phase Fe_(x)(Co_(y)Ni_(1-y))_(100-x),resulting in natural resonances in multi-band frequency.Prominent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in ultra-wide bandwidth ranging from 6.9 to 39.5 GHz were obtained.The maximum reflection loss(RL)of the Fe_(23)(Co_(0.5)Ni_(0.5))77 composite film reached-50 dB.Such a remarkabl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etic effects of the multiple natural resonances generat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HCP and FCC phases in Fe23(Co0.5Ni0.5)77.Overall,this work is promising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in a wide bandwid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icron particles Microwave absorber ANISOTROPY Permeability MICROSTRUCTURES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magnetic confin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vortex electrostatic cyclone precipitator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voltages 被引量:1
20
作者 Jianping Zhang Jiaqi Wang +3 位作者 Peng Che Youqi Wang Zhiyao Lu Zibing Q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56-163,共8页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captur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vortex electrostatic cyclone precipitator(ECP),a theoretical model with mechanics-electric-magnetic coupling was established,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magneti...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captur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vortex electrostatic cyclone precipitator(ECP),a theoretical model with mechanics-electric-magnetic coupling was established,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magnetic confinement ECP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voltages was simulated,and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lux intensity on the removal performance of submicron particles was explored.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escaped from the cyclone is greatly reduc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ic field,indicating that charging effect and magnetic confinement are more conductive to trap submicron particles in the internal vortex ECP.The lower the working voltage is,the worse the charging lifting effect is,but the stronger the magnetic confinement characteristics are.Furthermore,the contributions of charging effect to collection efficiency and magnetic confine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obvious at a weaker magnetic flux density.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practical new idea for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E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confinement characteristics Working voltage Internal vortex ECP submicron particles Capture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