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地貌特征及海床演变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阎新兴 吴明阳 刘国亭 《水道港口》 2000年第4期23-29,共7页
为判明胶州湾海床冲淤演变趋势 ,在地貌调查及有关资料整理的基础上 ,对胶州湾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分析 ,从沉积特征与泥沙来源上对海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认为海床处于稳定状态 ,并将延续这种演变趋势。
关键词 海床演变 胶州湾 地貌特征 泥沙沉积 稳定性 演变趋势
下载PDF
利用BP神经网络剔除多波束测深数据粗差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祥鸿 暴景阳 +3 位作者 欧阳永忠 黄贤源 黄辰虎 陆秀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8-524,共7页
针对多波束单ping水深数据多呈现较为复杂的曲线形式的现象,提出了基于逆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多波束测深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即依据BP神经网络具有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功能,构建适应多波束单ping水深数据复杂曲线的训练... 针对多波束单ping水深数据多呈现较为复杂的曲线形式的现象,提出了基于逆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多波束测深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即依据BP神经网络具有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功能,构建适应多波束单ping水深数据复杂曲线的训练学习算法进行曲线拟合。考虑地形之间的延续性进行相邻ping水深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纵向检查定位并剔除粗差。通过实测多波束测深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不确定性与测深学联合估值滤波以及交互式滤波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剔除多波束测深数据中的粗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BP神经网络 CUBE滤波 海底地形 粗差
原文传递
海底地形及其变化可视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任建武 孙亚梅 李海宇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本文介绍了黄海海底辐射沙洲与潮汐通道的可视模型以及建模的方法。根据该海区3年的测量数据(或海图数字化数据),通过分形内插,生成连续多年时/空水深数据序列。然后建立一组反映海底地形及其变化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可... 本文介绍了黄海海底辐射沙洲与潮汐通道的可视模型以及建模的方法。根据该海区3年的测量数据(或海图数字化数据),通过分形内插,生成连续多年时/空水深数据序列。然后建立一组反映海底地形及其变化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海洋资源 可视模型 动态模拟
下载PDF
1947年中国南海断续线精准划定的地形依据 被引量:16
4
作者 唐盟 马劲松 +1 位作者 王颖 夏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4-927,共14页
基于1947年中国政府内政部印制的1:400万《南海诸岛位置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仿射变换精准测量出11段断续线的地理坐标,同时利用4.4万多个实测水深点数据建立南海海底三维地形模型,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1947年南海断续线所在位... 基于1947年中国政府内政部印制的1:400万《南海诸岛位置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仿射变换精准测量出11段断续线的地理坐标,同时利用4.4万多个实测水深点数据建立南海海底三维地形模型,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1947年南海断续线所在位置的海底地形特征。结果显示:断续线东长西短,间距东西大、南北小,其走向、形态与下伏地形特征相符合,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和大陆架上;并基于断续线下伏海底地形分析,推断出当时断续线划定时可能遵循如下依据:1在浅海盆地、海峡处采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进行划分;2在具有明显地形变化处沿海槽坡麓或海槽槽沟中线进行划分;3在西南部陆坡陆架区,结合岸线走向及下伏地形特征进行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续线 疆域划界 叠合分析 海底地形 仿射变换 南海 中国
原文传递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地形及水深与中上层鱼类群聚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方水美 杨圣云 +1 位作者 张澄茂 朱进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463-1467,共5页
根据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信息船 1989~ 1999年的渔捞纪录 ,研究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海底地形、水深与中上层鱼类群聚的关系 .结果表明 ,渔场地形起伏 ,水深变化大 ,中上层鱼类分布较为密集 ,但各渔区间的分布不均匀 .南北方向上... 根据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信息船 1989~ 1999年的渔捞纪录 ,研究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海底地形、水深与中上层鱼类群聚的关系 .结果表明 ,渔场地形起伏 ,水深变化大 ,中上层鱼类分布较为密集 ,但各渔区间的分布不均匀 .南北方向上渔获产量分布是由北向南递增 ,东西方向上渔获产量分布是由浅滩两侧向浅滩的南、北中部靠拢 ;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海峡南部混合水和海峡暖水区 ,其中心渔场位于上升流终年存在的高盐区 ,同时群聚于海底断裂区和海底隆起边缘区 ;中上层鱼类群聚区或中心渔场随海峡南部混合水和海峡暖水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不仅与渔场地形、水深有关 ,还与影响海区季风的风向、风力和不同水系强弱有关 ;本渔场中上层鱼类在不同季节群聚水深 ,春、夏季为 30~ 6 0m ,秋、冬季为 4 0~ 80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台湾浅滩 渔场 地形 水深 群聚分布 关系 中上层鱼类 围网
下载PDF
30a来伶仃洋海岸线变迁及海底冲淤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才华 吴自银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5,共12页
采用Kriging网格化等方法,构建了伶仃洋1990年和2008年2期海底地形四维时空模型,结合210Pb测年,分虎门区、淇澳岛区、伶仃洋浅滩区、伶仃航道区和铜鼓航道周边区等5个亚区定量分析了1975年以来伶仃洋海岸线变迁和海底冲淤时空变化。30a... 采用Kriging网格化等方法,构建了伶仃洋1990年和2008年2期海底地形四维时空模型,结合210Pb测年,分虎门区、淇澳岛区、伶仃洋浅滩区、伶仃航道区和铜鼓航道周边区等5个亚区定量分析了1975年以来伶仃洋海岸线变迁和海底冲淤时空变化。30a来,全区陆地面积增加216.0km2,水域面积减少84.6km2,滩涂面积减少131.4km2,水域容积减少19 783.7×104 m3,年均淤积量达到477.4×104 m3,河口整体处于不断淤浅萎缩中。5个亚区的年冲淤量分别为-236.6×104,135.3×104,663.7×104,-452.7×104和367.7×104 m3;平均冲淤速率分别为-4.46,0.93,1.27,-5.49和2.93cm/a。虎门区和伶仃航道区总体水深加深,其他区域水深变浅,铜鼓航道周边淤积最为严重。虎门区水深加深主因是自然冲刷和人工采砂,伶仃航道水深加深是人工清淤的结果,铜鼓航道为新开挖的人工航道。受人工疏浚抛泥影响,各航道两侧水深明显变浅,其他区域水深变化系三角洲自然演变结果。随着伶仃洋两岸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已成为该区海底地形地貌演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仃洋 海底地形 DTM 冲淤变化 海岸线变迁 人为因素
下载PDF
埕岛油田海区海底地形变化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9
7
作者 仲德林 刘建立 《海岸工程》 2001年第3期14-18,共5页
综合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埕岛油田海区多年来工程测绘与地质勘察资料 ,对埕岛油田海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变化与发育趋势进行了论述 ,同时讨论了埕岛油田海上工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以及有关的工程防护问题。
关键词 海底地形 多波束测量 埕岛油田
下载PDF
采用能量守恒和高阶Padé近似的三维水声抛物方程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传秀 朴胜春 +2 位作者 杨士莪 张海刚 唐骏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4,共8页
为了充分考虑海底地形随三维空间变化的海洋环境中水平方位角耦合效应对声传播的影响,建立了一种三维柱坐标系下流体高阶抛物方程算法。该算法采用泰勒近似将二维方根算子分裂成一维方根算子,并采用分裂步进的高阶Pade近似将一维方根算... 为了充分考虑海底地形随三维空间变化的海洋环境中水平方位角耦合效应对声传播的影响,建立了一种三维柱坐标系下流体高阶抛物方程算法。该算法采用泰勒近似将二维方根算子分裂成一维方根算子,并采用分裂步进的高阶Pade近似将一维方根算子写成微分算子有理分式连乘的形式,进而应用Galerkin离散化方法来处理微分算子,最终将微分方程写成矩阵方程的形式;采用能量守恒近似来处理海底边界,以考虑复杂海底对于声传播的影响;采用交替方向隐式格式,实现了三维声场的步进计算。楔形和海底山等典型海域声场仿真计算表明,相比于已有的声场计算模型,三维柱坐标系下高阶抛物方程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计算楔形海域和海底山区域的三维声场,实现水平方位全空间声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方程 Pad 微分算子 声场分布 海底山 声传播 楔形 离散化方法 传播损失 海洋环境
下载PDF
高精度测高重力场反演南海海底地形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倩倩 鲍李峰 《海洋测绘》 CSCD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随着测高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高海洋重力场的精度不断提高,由其反演计算的海底地形精度也相应提高。利用Sandwell 2014年最新发布主要由Jason-1末期大地测量任务和Cryosat-2观测资料反演的测高重力场V23.1,采用重力地质法(GGM)反演了中国... 随着测高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高海洋重力场的精度不断提高,由其反演计算的海底地形精度也相应提高。利用Sandwell 2014年最新发布主要由Jason-1末期大地测量任务和Cryosat-2观测资料反演的测高重力场V23.1,采用重力地质法(GGM)反演了中国南海海域海底地形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该过程中首先直接计算一系列密度差下的反演结果,并通过船测数据检核选定优化的密度差范围,然后利用向下延拓的方法确定了最优密度差异常数为7g/cm3。与船测水深数据相比,反演得到的GGM模型与检核点船测水深数据差值的标准差达到了±70.32m;此外,还计算了由测高重力异常V15.2反演的海底模型,比较这两个模型发现:测高重力场短波部分的改善对海底地形反演精度的提升作用有限,为得到更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模型,需引入短波更为敏感的重力梯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重力异常 重力反演 重力地质法 海底地形 密度差
下载PDF
基于海水质量亏损引起的重力异常反演南海海底地形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琳娟 吴云孙 +1 位作者 金涛勇 超能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基于分析得到的海水质量亏损引起的重力异常与海深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由卫星测高资料计算得到的空间重力异常格网值,联合EGM96重力场模型和ETOPO2海深模型,反演得到南海海底地形,反演结果分别与船测海深数据和ETOPO2海深模型进行比较,... 基于分析得到的海水质量亏损引起的重力异常与海深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由卫星测高资料计算得到的空间重力异常格网值,联合EGM96重力场模型和ETOPO2海深模型,反演得到南海海底地形,反演结果分别与船测海深数据和ETOPO2海深模型进行比较,其精度和分辨率较ETOPO2海深模型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质量亏损 重力异常 海深模型 海底地形
下载PDF
声学探测技术在海底管道外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兴 宋永东 +2 位作者 栾振东 马小川 阎军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217-224,F0003,共9页
在海底管道的外检测过程中,为明确海底管道的真实赋存状态,常使用工程物探和潜水摸探对其进行调查,其中声学探测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以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SES 2000参量阵浅地层剖面系统、KLEIN 3000侧扫声呐系统为例,系统... 在海底管道的外检测过程中,为明确海底管道的真实赋存状态,常使用工程物探和潜水摸探对其进行调查,其中声学探测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以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SES 2000参量阵浅地层剖面系统、KLEIN 3000侧扫声呐系统为例,系统介绍传统声学探测技术在北部湾某单点系泊(SPM)海底输油管道外检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扫描声呐、合成孔径声呐等声学探测技术,探讨各类声学探测技术的优劣性及适用条件,指出海管外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多种声学探测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准确评价海底管道状态的基础,海底管道外探测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海域条件、设备优缺点、作业载体、工作成本等因素。海管外检测技术向着设备集成化、检测精细化、识别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探测技术 海底管道 检测评估 海底地形地貌 单点系泊 北部湾
下载PDF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submarine channel-lobe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seafloor topography:Insights from the Rovuma Basin offshore East Africa
12
作者 Mei Chen Sheng-He Wu +6 位作者 Rui-Feng Wang Jia-Jia Zhang Peng-Fei Xie Min Wang Xiao-Feng Wang Ji-Tao Yu Qi-Cong Xi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5-142,共18页
Seafloor top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submarine lobes.However,it is still not so clear how the shape of slope affects the three-dimensional(3-D)architecture of submarine lobes.In this study,w... Seafloor top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submarine lobes.However,it is still not so clear how the shape of slope affects the three-dimensional(3-D)architecture of submarine lob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 the effect of topography factors on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obe architectures that formed during Pliocene to Quaternary in the Rovuma Basin offshore East Africa.We characterize the shape,size and growth pattern of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obe architectures using 3-D seismic data.We find that the relief of the topographic slope determines the location of preferential deposition of lobe complexes and single lobes.When the topography is irregular and presents topographic lows,lobe complexes first infill these depressions.Single lobes are deposited preferentially at positions with higher longitudinal(i.e.across-slope)slope gradients.As the longitudinal slope becomes higher,the aspect ratio of the single lobes increases.Lateral(i.e.along-slope)topography does not seem to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shape of single lobe,but it seems to affect the overlap of single lobes.When the lateral slope gradient is relatively high,the single lobes tend to have a larger overlap surface.Furthermore,as the average of lateral slope and longitudinal slope gets greater,the width/thickness ratio of the single lobe is smaller,i.e.sediments tend to accumulate vertically.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hape of slopes more comprehensively influences the 3-D architecture of lobes in natural deep-sea systems than previously other lobe deposits and analogue experiments,which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distal parts of turbidit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arine fan Seafloor topography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Slope system SW Indian ocean
下载PDF
洋山港区四期工程对周边海底地形的影响
13
作者 赵思佳 陈刚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4期38-41,共4页
围填海工程建设中周边海底地形变化是开展海岸工程开发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本研究根据2010—2020年洋山港区四期工程实测的海底地形资料,分析了该工程施工前(2010年)、施工中(2013年)和施工后(2020年... 围填海工程建设中周边海底地形变化是开展海岸工程开发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本研究根据2010—2020年洋山港区四期工程实测的海底地形资料,分析了该工程施工前(2010年)、施工中(2013年)和施工后(2020年)周边海底地形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外侧海堤线的阻挡作用,洋山港区四期工程西围堤以西海域大部分区域为淤积区;由于堤线的拉直挑流作用,外侧海堤前沿距码头前沿以南350m的范围内主要为冲刷区,距码头前沿以南350m的范围外,为淤积量值较小的淤积区;颗珠山南部海域,除了局部出现冲刷外,大部分区域为淤积区,且淤积量值较大。总体来看,该码头工程对周边海域海底地形影响属于轻微级,施工后周边海底地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洋山港区 海底地形 变化特征 影响
下载PDF
Slope In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Implications for the Risk Evaluation of Deepwater Drilling 被引量:1
14
作者 MA Linwei WU Shiguo +5 位作者 LIU Yanrui SUN Jin OUYANG Min LI Qingping QIN Yongpeng WANG Dawe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93-409,共17页
The instability of continental slopes damages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such as submarine pipelines,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tsunamis,which endangers the safety of nearshore personnel.Therefore,research on th... The instability of continental slopes damages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such as submarine pipelines,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tsunamis,which endangers the safety of nearshore personnel.Therefore,research on the instability of continental slopes where submarine landslides usually occur is crucial to the risk evaluation of deepwater drilling.Previous studies were mainly based on simplified 2D and 3D models,which extend the 2D model applied on submarine slopes with complex topography.In this study,a numerical model with bathymetric data from the Qiongdongnan Basin was established.Furthermore,3D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es were conducted.The static analysis found two discussions where slopes are most likely to occu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eismic forces,the dynamic result showed that an instability area is added to the two positions where the static analysis is unstable.Topography scatters and transmits seismic waves and controls the accumulation and diffusion of seismic energy.3D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irection of slope insta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rrain inclination,slope,terrain effect,and terrain curvature.Data showed that instability situations could not be derived from a single direction or profile data.Such situations ar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are critical to th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r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submarine landslide slope instability topography curvature topography slope granite
下载PDF
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鲁宁 陈磊 +3 位作者 张训华 曾志刚 张勇 骆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2,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地质过程对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以实测和收集的多波束资料为基础,对冲绳海槽南部多个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热液区地形地貌... 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地质过程对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以实测和收集的多波束资料为基础,对冲绳海槽南部多个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热液区地形地貌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均为海底火山成因地貌,不同热液区的海底地貌分属于不同类型岩浆作用的产物:D海丘受岛弧和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双重影响,A海丘群由岛弧为主的多源岩浆作用产生,C海丘和B海丘群属于琉球火山岛弧,雨花海丘形成于造山期后地壳伸展导致的岩浆上涌。冲绳海槽中央地堑与琉球火山岛弧的交汇处有利于形成大规模岩浆和地热活动。琉球火山岛弧的岩浆活动存在时空迁移,与海槽构造演化过程中由分散式裂陷向中心式裂陷的转换有关。唐印热液区的存在表明台湾北火山带在槽底北缘及陆坡区仍具有较强的岩浆和地热活动性,是未来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调查的重要靶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热液活动区 多波束 海底构造 冲绳海槽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前缘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海底地形冲淤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建立 丁继胜 +2 位作者 仲德林 雷宁 蒲高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9-545,共7页
1976年黄河改道从水清沟入海后,黄河三角洲前沿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的海底地形遭受强烈侵蚀,岸滩不断蚀退。黄河三角洲强侵蚀岸段岸线监测资料与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该区最大侵蚀深度达7.5 m,其强侵蚀区中心位置经历... 1976年黄河改道从水清沟入海后,黄河三角洲前沿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的海底地形遭受强烈侵蚀,岸滩不断蚀退。黄河三角洲强侵蚀岸段岸线监测资料与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该区最大侵蚀深度达7.5 m,其强侵蚀区中心位置经历了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的过程,范围不断缩小,目前局部地区已发生淤积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从冲淤并存和以侵蚀为主向冲淤平衡过渡的现象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水下岸坡 海底地形 冲淤变化
下载PDF
Priori knowledge based a bathymetry assessment method using the sun glitter imagery:a case study of sand waves on the Taiwan Banks 被引量:3
17
作者 SHAO Hao LI Yan LI L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High resolution optical satellite imageries containing the sun glitter,similar to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ries,are useful in identifying and mapping of bottom topography in shallow waters.The errors in th... High resolution optical satellite imageries containing the sun glitter,similar to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ries,are useful in identifying and mapping of bottom topography in shallow waters.The errors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are corrected,and a method for mapping submarine bottom topography is developed using the sun glitter satellite imagery.The method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description of a sand wave using an equation with two unknowns named r and k.In order to determine r and k,a "trial and error" approach is introduced and testified by a case study on the Taiwan Banks using an ASTER imager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rsed water depths match well with the sounding water depths.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inversed results and the in situ measurements is about 78% by comparing 371 points.Moreover,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 in keeping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a sand wave,especially in positions around the sand wave crest.The fine agreement indicates that the imaging model is flexible and the approach developed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n glitter submarine topography sand wave Taiwan Banks
下载PDF
基于空间域最小化目标函数的海底地形重力反演
18
作者 樊驹 张子山 +2 位作者 常昕琦 朱学毅 陈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3-1121,1131,共10页
为获取高精度的海底地形地貌,提出了基于空间域最小化目标函数的海底地形重力反演方法。采用随机子抽样交叉验证法选取最优超参数来保证反演精度,设计了高精度空间域最小化目标函数海底地形反演流程。采用理论模型计算比较了不同超参数... 为获取高精度的海底地形地貌,提出了基于空间域最小化目标函数的海底地形重力反演方法。采用随机子抽样交叉验证法选取最优超参数来保证反演精度,设计了高精度空间域最小化目标函数海底地形反演流程。采用理论模型计算比较了不同超参数取值策略对反演结果精度的影响,基于随机子抽样交叉验证法选取最优超参数取值策略的复杂海底地形反演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为0.6456%,基于超参数固定值取值策略的复杂地形反演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为17.2603%。最后,采用实测重力数据对南海某海域实际海底地形进行反演,反演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可有效获取高精度海底地形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数据 空间域 最小化目标函数 海底地形
下载PDF
三维海底晕渲图绘制方法探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金桃 方强飞 齐永刚 《海洋测绘》 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
根据地貌晕渲图的制作方法,结合海洋地理数据实际情况,探讨了三维海底晕渲图的制作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海洋基础地理数据相关项目——地理实体图集的制作。采用ArcGIS软件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制作三维海底晕渲图的全过程,从最终成果可以... 根据地貌晕渲图的制作方法,结合海洋地理数据实际情况,探讨了三维海底晕渲图的制作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海洋基础地理数据相关项目——地理实体图集的制作。采用ArcGIS软件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制作三维海底晕渲图的全过程,从最终成果可以看出平面成果图和立体成果图都富有很强立体感,这使人们对海底地形有直观认识,应用将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地貌晕渲 空间插值 地理实体 ARCGIS
下载PDF
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对周边海底地形影响研究
20
作者 赵思佳 陈刚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0期269-272,共4页
海洋工程建设中周边海底地形变化是开展海岸工程开发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利于近岸海洋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根据2011-2022年宁波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实测的4个航次的海底地形资料,分析了该工程施工前(2011年)、施工期(2016、2017年)... 海洋工程建设中周边海底地形变化是开展海岸工程开发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利于近岸海洋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根据2011-2022年宁波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实测的4个航次的海底地形资料,分析了该工程施工前(2011年)、施工期(2016、2017年)和施工后(2022年)对周边海底地形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实际测区海域共计淤积约163.8万m^(2),冲刷约196.3万m^(2),冲淤相抵后实际测区整体净冲刷约32.5万m^(2)。总体来看,宁波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周边海域在该区域进行人为工程应尽量避免大幅度改变水动力条件,以至于影响周边海底地形,进而对周边海洋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工程 海底地形 变化特征 影响 梅山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