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位移构式的主观化认知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钟书能 黄瑞芳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4,共8页
延伸路径虚拟位移构式(简称"虚拟位移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位移主体、路径信息、方式信息和移动时间等四类句法语义因素之中,本文诉诸主观化这个认知视角探寻其建构理据。我们发现,一方面,虚拟位移的建构主要归因... 延伸路径虚拟位移构式(简称"虚拟位移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位移主体、路径信息、方式信息和移动时间等四类句法语义因素之中,本文诉诸主观化这个认知视角探寻其建构理据。我们发现,一方面,虚拟位移的建构主要归因于主观化对句法语义限制消解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主观化实现的虚拟位移句法构式又给其自身带来其他限制,也即主观化对句法行为有反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主观性 主观化 识解 句法限制
原文传递
论主观化理论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现代汉语副词教学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潘海峰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5年第2期34-40,共7页
现代汉语副词一直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难点,本研究以具体课堂教学个案为研究对象,展示了有效解决副词"一词多义"和"多词近义"现象的一种途径。主观化理论能比较系统而完整地揭示多义副词的性质特征、语义关联和... 现代汉语副词一直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难点,本研究以具体课堂教学个案为研究对象,展示了有效解决副词"一词多义"和"多词近义"现象的一种途径。主观化理论能比较系统而完整地揭示多义副词的性质特征、语义关联和使用场合,比较准确而精细地刻画近义副词的语境区别、使用限制及形成动因,从而提高现代汉语副词的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副词 汉语课堂 一词多义 多词近义 主观化理论
下载PDF
布拉格学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锺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57,共16页
承认外部因素的影响,却又坚持文学艺术的自主性,这是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它是从俄国形式主义沿承嬗变而来。这一观点向着作品论的展开,便产生了穆卡若夫斯基的受到现象学影响的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的理论。意向性是指作品涵义的... 承认外部因素的影响,却又坚持文学艺术的自主性,这是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它是从俄国形式主义沿承嬗变而来。这一观点向着作品论的展开,便产生了穆卡若夫斯基的受到现象学影响的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的理论。意向性是指作品涵义的统一性;为此,穆卡若夫斯基将作者转化为了泛化的欣赏者,艺术作品就变成了独立的符号。非意向性是指艺术作品中一切抵制、打破涵义统一性的东西,其作用是使艺术作品能够予读者以仿佛得自现实的印象,即是使艺术作品成为一个"物"。穆卡若夫斯基的作品论,便是将艺术作品视为符号与物的结合。不过,后者却是附属于前者的,被视为前者的一定的形式。上述基本观点向着文学史观的展开,便产生沃季奇卡的"视作品为文学史研究的核心"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所关注的是作为符号的文学作品的接受情况,更具体地说,就是关注作品在接受过程中具体化方式的变化。贯串结构主义三阶段发展的语言学家雅可布逊的作品分析,不仅纷繁琐碎,而且是硬加裁割、拼凑与乱加省略的。尽管如此,布拉格学派的上述观念仍然构成了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巴黎结构主义的过渡。巴黎结构主义进一步发展了非主体化的观念,对作品的具体化方式的变化作了相当细致的考察,并在广度与深度上,将符号学用作分析作品、研究文学史的一种方法,甚至将文学纳入为符号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论 文学史观 语言学作品分析 结构 非主体化 现象学影响 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