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主体的主体性:当代法国哲学中的主体政治系谱学
1
作者 夏莹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6-24,共9页
法国思想对于主体性的痴迷源于其政治哲学中革命主体的建构。它构筑的主体政治肇始于马基雅维利对神学政治的否定。马基雅维利对于情境与德行的相遇所构筑的君主论,引发了葛兰西的政党理论,并最终激发了晚期阿尔都塞在偶然相遇的唯物主... 法国思想对于主体性的痴迷源于其政治哲学中革命主体的建构。它构筑的主体政治肇始于马基雅维利对神学政治的否定。马基雅维利对于情境与德行的相遇所构筑的君主论,引发了葛兰西的政党理论,并最终激发了晚期阿尔都塞在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当中所完成的对于无主体的主体性的构建。法国激进的主体政治建构方式得以完成。这种主体政治建基于一种匮乏的主体性之上,并不存在现实的主体载体。而德勒兹以精神分裂者与游牧民的两个意象所构筑的主体虽延续了这一建构主体性的结构,却依赖于一种充盈而非匮乏的欲望之流构筑了强度性的主体,这一主体本质上是一种剩余主体性,它逃逸出任何试图定义它的观念,保持了它革命主体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 德勒兹 主体政治 剩余主体 革命主体
下载PDF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明青 《教育参考》 2018年第6期68-75,共8页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已确立了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核心素养测评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任务活动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乃是当务之急。依据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建议,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出发,构建了由...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已确立了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核心素养测评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任务活动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乃是当务之急。依据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建议,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出发,构建了由学科知识结构化程度、学科思维的运用程度、学科表达专业化程度和应对情境复杂程度四个维度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评价模型实施的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命题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学科 学科核心素养 评价模型
下载PDF
保证高考试题的正确性才能维护高考的尊严——从近年来政治学科高考试题的“硬伤”说起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恒振 《湖北招生考试》 2015年第5期43-48,共6页
高考试题的权威性是其他任何考试的试题无法比拟的,它体现的是高中阶段最高的命题水平,因此,很多成功的高考试题都会成为高考备考训练的经典试题。然而,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多次出现了有明显漏洞的试题,其中既有学术界错误的影响,也有的... 高考试题的权威性是其他任何考试的试题无法比拟的,它体现的是高中阶段最高的命题水平,因此,很多成功的高考试题都会成为高考备考训练的经典试题。然而,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多次出现了有明显漏洞的试题,其中既有学术界错误的影响,也有的属于命题者的疏忽,还有的是命题者的知识短板所致。分析高考试题的失误,有助于提高命题者对试题科学性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命题 政治学科 知识性错误
原文传递
拉克劳政治主体理论的形成和核心线索
4
作者 张晓娜 胡爱玲 《前沿》 2020年第6期14-25,共12页
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形成的拉克劳政治主体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阶级"与"阶级斗争"进行了后马克思主义分析,致力于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中心论",建构以"人民"为主体的... 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形成的拉克劳政治主体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阶级"与"阶级斗争"进行了后马克思主义分析,致力于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中心论",建构以"人民"为主体的后马克思主义政治本体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政治主体 后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障碍分析
5
作者 刘晓丽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仍障碍重重:短时间内主要靠行政命令的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力有限;长期的知识型教育模式使课程和师生都缺乏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条件;现有教育体制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束缚等。
关键词 思想政治学科 研究性学习 障碍
下载PDF
工读型初职班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
6
作者 黄振忠 《中国德育》 2006年第11期69-72,87,共5页
为了在政治学科的有限课时内,对工读型初级职业班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称“三观”)、职业道德、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有必要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对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教学课程和课... 为了在政治学科的有限课时内,对工读型初级职业班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称“三观”)、职业道德、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有必要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对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教学课程和课时设置等进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读型初级职业班学生 政治学科 教学整合
原文传递
论毛泽东关于政治主体的政治哲学思想
7
作者 张光闪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4-26,共3页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十分丰富。关于政治主体的哲学思想,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政治发展过程的主体;政治表现为人民内部的关系;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政治发展的规律要求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关键词 毛泽东 政治主体 人民群众 人民内部矛盾
下载PDF
行政文化与行政发展管见 被引量:8
8
作者 葛荃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106,共4页
本文从行政文化的界定出发,认为当代行政文化研究是政治文化的一个特定的论域。现代行政发展需要开展行政文化研究,特别是要关注社会政治主体的实际展现。为此需要树立"以公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以催动社会政治主体的成熟与行... 本文从行政文化的界定出发,认为当代行政文化研究是政治文化的一个特定的论域。现代行政发展需要开展行政文化研究,特别是要关注社会政治主体的实际展现。为此需要树立"以公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以催动社会政治主体的成熟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文化 政治文化 社会政治主体
原文传递
民族政治研究概述——基于CNKI检索文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春洋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9,共9页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到的篇名包含"民族政治"、"民族地区政治"及"民族政治学"的文献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非介入性研究。通过统计这些文献的发表时间、数量、版面和类别,文献...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到的篇名包含"民族政治"、"民族地区政治"及"民族政治学"的文献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非介入性研究。通过统计这些文献的发表时间、数量、版面和类别,文献作者的类别、研究倾向、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献所涉及到的个案,对我国民族政治研究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之后,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研究 民族政治 民族地区政治 民族政治学 内容分析法
原文传递
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红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根据案例教学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各自的特点,有效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该学科一直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的进一步认识,现就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必要性、选择的依据及其效果评价... 根据案例教学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各自的特点,有效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该学科一直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的进一步认识,现就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必要性、选择的依据及其效果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使之其能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 依据
下载PDF
研究比较政治,译书为先——写于《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中文版发布之际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君久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6年第2期3-13,共11页
本文讨论了比较政治研究的内容及其在政治学学科中的意义、中国学者研究比较政治的目的。作者同时也指出翻译出版对发展中国的比较政治学非常必要,并主张译者应明白阅读与翻译之间的差距,下手时不要轻视了翻译的艰难。
关键词 比较政治学科 发展中的 “信达雅”
原文传递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12
作者 贾耀忠 张剑英 +2 位作者 柯珊清 秦艺珈 张海燕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2-86,共5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高中政治课两者在教学衔接中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学目标未能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缺乏统筹规划、教学评价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及教师队伍未能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制定层次化且有针...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高中政治课两者在教学衔接中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学目标未能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缺乏统筹规划、教学评价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及教师队伍未能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制定层次化且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构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搭建教师队伍长效沟通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高中政治课 教学衔接
下载PDF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新庚 文银花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界定事关学科的地位、作用乃至生死存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学科建设的发展 ,该学科的科学属性日臻凸显 :就学科研究对象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 ;就学科理论属性而言 ,思想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界定事关学科的地位、作用乃至生死存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学科建设的发展 ,该学科的科学属性日臻凸显 :就学科研究对象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 ;就学科理论属性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介于多门学科之间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 ;就学科实践属性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下载PDF
作为伦理实践的现代国家治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方兴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现代国家治理不仅是体现为政治权力运作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政治实践,也是关切民众公共福祉的伦理事业。它意味着现代国家治理在总体目标上担负追求美好生活的伦理追求,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符合形式和实质的双重原则,既合乎现代国家治理设... 现代国家治理不仅是体现为政治权力运作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政治实践,也是关切民众公共福祉的伦理事业。它意味着现代国家治理在总体目标上担负追求美好生活的伦理追求,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符合形式和实质的双重原则,既合乎现代国家治理设定的制度规范体系,又在实质层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现代国家治理实践过程中,相较于制度体系建设,政治实践主体自身的伦理品格尤为重要,它为制度的制定、运行提供有效的伦理担保。揭示现代国家治理的伦理身份,有助于诠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治理伦理实践 公共善 制度建设 政治实践主体
原文传递
新时代学科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以浙江大学化工学科为例
15
作者 马婕 马灏名 +2 位作者 翟子颀 王巍贺 张亚新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建设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高质量出口为导向,具有学科育人特色的学科思政育人体系,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厘清学科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学科思政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建设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高质量出口为导向,具有学科育人特色的学科思政育人体系,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厘清学科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学科思政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以浙江大学化工学科为例,探索了具有系统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的学科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思政 思政育人 化工
下载PDF
政治文化视域下的台湾电视政论节目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振东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35,共17页
电视政论节目是近年来台湾最强势的媒介形式。本文立足政治文化与大众传媒互动框架理论对台湾60多年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发现台湾社论、政治广告和政论节目等媒介形式其不同的强盛时期,分别与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启蒙主义政治文化与"... 电视政论节目是近年来台湾最强势的媒介形式。本文立足政治文化与大众传媒互动框架理论对台湾60多年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发现台湾社论、政治广告和政论节目等媒介形式其不同的强盛时期,分别与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启蒙主义政治文化与"群粹主义"政治文化一一对应。台湾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催生了台湾政论节目,推进了台湾媒介形式的嬗变,也带来台湾媒介政治话语主体的结构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电视政论节目 媒介政治话语主体 台湾地区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律师视野中的政治参与
17
作者 王中华 温顺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2-34,共3页
在评析理论界对政治参与涵义界定的基础上,首先结合律师内部的分类,论述律师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其次结合律师职业的特点和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特殊性,分析律师政治参与客体的范围;最后按照律师活动的领域,研究律师政治参与的渠道。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律师 政治参与主体 政治参与客体 政治参与渠道
下载PDF
生态政治建设理论体系建构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立嘉 《鄱阳湖学刊》 2015年第2期39-48,共10页
本文尝试建构生态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生态政治建设是指一个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态政治主体作用于生态问题的一种能动而系统的生态政治治理行为。生态政治主体是指以其存在或者行动处于政治生活或政治关系中的个人、群体或者政治结构,他们... 本文尝试建构生态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生态政治建设是指一个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态政治主体作用于生态问题的一种能动而系统的生态政治治理行为。生态政治主体是指以其存在或者行动处于政治生活或政治关系中的个人、群体或者政治结构,他们以生态政治价值观作为生态认知和行为导向。生态政治价值观不仅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为基本内涵,而且将在民主观、法治观、公正观、权利观等生态面相上得到拓展。生态问题自然成为生态政治客体,进而成为一个政治问题。生态政治治理行为主要包括:生态政治主体与社会结构的互动;生态政治权力主体的生态政治管理;生态社会政治主体的生态政治参与。由于生态政治主体的能动性和生态政治治理基于责任和回应的善治目的,以生态政治建设的反馈行为为旨归,从而构成生态政治反馈,形成一个生态政治建设的系统回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政治主体 生态政治价值观 生态政治治理
下载PDF
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晓宇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8-32,125,共5页
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认知问题、制度局限和资源困境。要从加强主体建设和完善渠道建设两个方面来提升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水平。
关键词 民主党派 社会治理 主体建设
下载PDF
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阐释及其当代意义
20
作者 刘儒 魏嘉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5,共8页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首创者,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本质,...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首创者,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本质,创造性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对象从私有制到生产关系的转变,从狭义政治经济学到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扩展,和马克思一起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研究对象的确定应以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阐释为根本依循,始终坚持联系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这对彻底厘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及其在研究对象上的根本区别,推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政治经济学对象 生产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