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紧急状态中的国家治理 被引量:40
1
作者 谢晖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48,共18页
紧急状态是"治理的典范",它是一个可在事实层面、法律层面、法治(治理)层面分别理解的概念。紧急状态不是法治的例外状态,只要人类的生活面向有日常状态,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紧急状态,那么,国家治理就必须像对待日常状态一样,制... 紧急状态是"治理的典范",它是一个可在事实层面、法律层面、法治(治理)层面分别理解的概念。紧急状态不是法治的例外状态,只要人类的生活面向有日常状态,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紧急状态,那么,国家治理就必须像对待日常状态一样,制定紧急状态的法律,并根据其组织、构造"紧急状态的常规法治"。在这种法治架构中,参与主体不仅有公权主体,而且有私权主体——他们都应遵循紧急状态的法律程序。在紧急状态的国家治理中,存在公权主体和私权主体的博弈,从而存在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它既需要对公权主体依法特别授权并制约,也需要对私权主体的权利进行必要克减并保障。这是两对看似二律背反,实则并行不悖的要求。与之相关,体系化的紧急状态法,与日常状态的法一样,是法治的常态,而不是法治之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状态 公权主体 私权主体 紧急权 权利克减 常态法治
原文传递
新时代监察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 被引量:29
2
作者 秦前红 石泽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39,共8页
我国传统法学理论并没有“国家监察法学”这个概念,新时代条件下应在国家监察法学层面开启监察法学理论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新篇章。监察法学如欲在现有学科体系中取得恰当地位并对改革实践发挥应有的理论指引和纠偏作用,必须形成整全严... 我国传统法学理论并没有“国家监察法学”这个概念,新时代条件下应在国家监察法学层面开启监察法学理论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新篇章。监察法学如欲在现有学科体系中取得恰当地位并对改革实践发挥应有的理论指引和纠偏作用,必须形成整全严密的理论体系、科学完善的研究方法和独具特色的内容,其中尤为重要者乃是理论体系之科学构建。未来监察法学的体系建构,应当以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监督原则、民主集中制和公职人员廉洁义务为理论基点,以监察法治原理(包括合法性原则、民主正当性原则、功能优化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为理论指导,以监察基础理论、监察法律制度和监察实践应用等为研究对象,以监察法与监察法治、监察权(力)与监察权利、监察主体与监察对象、监察行为与监察责任等为基本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学 学科体系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 监察法治原理 监察法学基本范畴
下载PDF
对刑事辩护制度理论基础的再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欧卫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3-87,共5页
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 ,刑事辩护制度的生成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本文反思了传统法学理论在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方面的狭隘认识论观点 ,在吸收当今理论界的一些开拓性观点的同时 ,提出作者对刑事辩护制度理论基础的... 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 ,刑事辩护制度的生成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本文反思了传统法学理论在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方面的狭隘认识论观点 ,在吸收当今理论界的一些开拓性观点的同时 ,提出作者对刑事辩护制度理论基础的再认识。本文认为 ,程序主体性理论从平等理性的角度奠定了刑事辩护制度的伦理学基础 ,民主原则则从合法性角度为刑事辩护制度奠定了政治学基础 ,而对立统一规律构成了刑事辩护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辩护制度 程序主体理论 民主原则 对立统一规律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略论法治与人的现代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柯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6-121,共6页
该文着眼于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主体的人与我国的法治现代化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从法治的实质中发现人的现代性要求,并就现代法治社会应该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以及现代法治社会之中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作出初步的分析。文章认为,如果... 该文着眼于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主体的人与我国的法治现代化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从法治的实质中发现人的现代性要求,并就现代法治社会应该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以及现代法治社会之中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作出初步的分析。文章认为,如果没有与法治精神要求相一致的法治主体存在,真正的法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主体 人的现代化 共生互动关系 秩序性追求 规范化生活方式 “现实的人” 互为前提和基础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多维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蔡晓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领导下的文化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在这一框架之中文化治理的远景目标即为基本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领导下的文化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在这一框架之中文化治理的远景目标即为基本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治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它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制度稳定、维护社会安宁的良性运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新时代仍然要坚持推进文化治理的意义之所在。新时代中国文化治理现代化应立足实际,从主体、手段和目标取向等多个维度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实现路径: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各种科学化法治化的治理手段和方式,夯实文化认同基础并在创新发展、开放交流中提升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治理现代化 多元治理 文化法治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政府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秦小平 吕彬彬 汪家荣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政府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治理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表现多种多样,可归纳为民主化、分权化、法治化和科学化。过去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体育公共产品质量与数量不尽如人...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政府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治理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表现多种多样,可归纳为民主化、分权化、法治化和科学化。过去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体育公共产品质量与数量不尽如人意、供非所需与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问题长期存在,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也必须向现代化推进。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应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坚持主体应多元化和结构应网络化,坚持法治化和科学化,坚持以制度执行力为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公共服务治理 公平正义 主体多元化 结构网络化 法治化 科学化 执行力
下载PDF
中华文明与中国话语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德顺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2期5-11,共7页
语言是文明“基因”的第一载体。我们在思考中华文明与当代世界的关系时,要有一个自觉的视角,即通过自己“话语”来认识自己的文明,以克服在“中国故事”和“中国话语”之间存在着的某种脱节,如:中华民族多元主体意识的淡化,导致对“共... 语言是文明“基因”的第一载体。我们在思考中华文明与当代世界的关系时,要有一个自觉的视角,即通过自己“话语”来认识自己的文明,以克服在“中国故事”和“中国话语”之间存在着的某种脱节,如:中华民族多元主体意识的淡化,导致对“共有精神家园”整体理解的局限性,在构建中华文明话语体系时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准备不足,等等。因此本文认为,对自己文化价值体系的反思和重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其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的形成,更需要形成和坚守自己的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国话语 主体意识 精神家园 民主法治
原文传递
法治视野下教育评价主体建设及评价方式改革 被引量:5
8
作者 方芳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8-22,49,共6页
目前我国教育法律对教育评价的规范呈现出以行政性评价为主的规制特征,对教育评价主体及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未来的教育评价应当形成集政府督导评估、学校自我评估和社会组织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特别是需要... 目前我国教育法律对教育评价的规范呈现出以行政性评价为主的规制特征,对教育评价主体及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未来的教育评价应当形成集政府督导评估、学校自我评估和社会组织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评估。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好每种评价方式的特点,改变“唯”的状态,形成协调互补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评价主体 评价方式 法治
下载PDF
档案治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构建的实践考察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春茂 杨淑红 赵政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96,共3页
档案治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构建,是“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的内容之一。实践中,局馆协同联席化、机制化,部门协同法制化、制度化,区域协同实用化、常态化,行业协同普及化、日常化;法规标准制定主体多元化、内容清晰化;联合... 档案治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构建,是“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的内容之一。实践中,局馆协同联席化、机制化,部门协同法制化、制度化,区域协同实用化、常态化,行业协同普及化、日常化;法规标准制定主体多元化、内容清晰化;联合执法新招迭出;重点领域监管有法可依;业务监督指导纳入督导范围的特征和趋向尽显。以《规划》“协同”任务为导向,借《规划》实施评估之东风,以“强基、强心、强优势、强保障”为目标,从主体主导、入法入规、由点及面、落差下沉四个维度,优化档案治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构建的路径,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治理 多元主体 主体协同 档案法治 监督指导 治理体系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建设守法主体的“生态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爱年 肖爱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09,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守法主体应该是具有法治思维和生态思维的"人",是生态人格和法权人格的融合体,这样的"生态人"是生态意识和法治意识内化一体的生态人,守法成为其行为的一般性准则。塑造这样的"守法生态人"... 生态文明建设守法主体应该是具有法治思维和生态思维的"人",是生态人格和法权人格的融合体,这样的"生态人"是生态意识和法治意识内化一体的生态人,守法成为其行为的一般性准则。塑造这样的"守法生态人"的过程就是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社会公众主体协同法治的过程,是实施最严密和最严格的环境法律制度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守法主体 法治思维 生态思维 “生态人”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法理学:回顾与展望——基于对国内法理学教材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浩 黄颖 《法学教育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48-65,共18页
中国法理学的发展与中国的法治建设密切相关。现有的法理学综述性文献并未整体性地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的发展共识。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代表性的国内法理学教材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比名称、内容和体例上的演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法理学的发展与中国的法治建设密切相关。现有的法理学综述性文献并未整体性地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的发展共识。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代表性的国内法理学教材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比名称、内容和体例上的演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法理学发展情况,总结出中国法理学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三项成就。即确立并提升自身的独立地位、实现研究范式转换、理论探索多元化趋势加强。展望未来中国法理学,明确为突出“中国”命题,必须加快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实现中西方和马克思主义三元理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理学 法理学教材 法理学学科 法治
下载PDF
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度的法治解读与完善建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建湘 蒋清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39-46,共8页
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并严肃问责的制度设计,体现了权力制约、刚性责任、可预期等法治逻辑,既是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两年多来,"两个责任"制度的实践呈现... 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并严肃问责的制度设计,体现了权力制约、刚性责任、可预期等法治逻辑,既是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两年多来,"两个责任"制度的实践呈现出责任清单化、问责渐趋常态化的特征。在强调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背景下,应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不断完善"两个责任"制度,主要有:责任内容应进一步细化;同级党委纪委的责任内容应统一;制度文件应向上级备案,并主动公开,及时修订;加强文件执行的解释工作;问责制度化;建立问责案例指导制度;扩大问责公开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责任 监督责任 党风廉政 法治 问责
下载PDF
社区矫正实施主体机制的二元建构——以社区矫正法治化建设为基点
13
作者 连春亮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规定了社区矫正中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二元实施主体,这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基础之一。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政府权力过大、赋权落地效果不佳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只是将社会力量作为“工具性组织角... 《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规定了社区矫正中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二元实施主体,这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基础之一。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政府权力过大、赋权落地效果不佳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只是将社会力量作为“工具性组织角色”而“选择性赋权”,致使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融合出现了“有形无神”“形神分离”的现象。因此,需要建构政府与社会力量在教育帮扶工作中均衡、对等和融合的共商协作机制,将社区矫正工作重心由监督管理的“技术控制”转向具有人文特质的矫正教育,并将社会力量的赋权实质化,使教育帮扶真正在平衡、平等和运行有效的共商协作机制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政府 社会力量 二元主体 法治化
下载PDF
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文本分析--基于《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秋菊 陈琦 《理论界》 2020年第6期46-51,共6页
优化营商环境是振兴辽宁、振兴东北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分析中央政府与辽宁省营商环境相关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到一个大趋势:近三年国家政策层面,与营商环境相关的政策文件数量明显增加,而政策内容同性与异性特征并存,且呈现阶段性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振兴辽宁、振兴东北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分析中央政府与辽宁省营商环境相关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到一个大趋势:近三年国家政策层面,与营商环境相关的政策文件数量明显增加,而政策内容同性与异性特征并存,且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征。通过《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主要政策文本,尤其是2016年及2019年条例文本分析和量化分析的结果来看,辽宁省营商政策文件的发展也呈现此特征。另一方面,从理论逻辑层面看,2019年条例,基于市场、政务、法治、人文四个维度构建了辽宁省营商环境制度建设的逻辑,在此借助这四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剖析,总结出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问题,并结合辽宁省现实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 法治 政务服务
原文传递
理性的困惑与抉择:构建宪法诉讼制度的法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瑞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由于倚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现行法治理论的根本缺陷是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缺位,这是我国至今未能建立、启动宪法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工具理性的急功近利有着深刻的缘由。欲走出工具理性的困境,我们需要重视价值理性中的... 由于倚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现行法治理论的根本缺陷是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缺位,这是我国至今未能建立、启动宪法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工具理性的急功近利有着深刻的缘由。欲走出工具理性的困境,我们需要重视价值理性中的人的主体性地位,做出富有历史性与社会现实性的理性考量与抉择,即根据现行宪法,采取宪法私权诉讼先行的方式,以推动宪法的实施,保障公民享有较充分的诉权,彰显公民的法治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诉讼制度 理性 法治主体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静 《理论观察》 2018年第12期22-24,共3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有利于社会治理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所有过程和各个方面,要将其融入到社会治理主体的思想中,融入到社会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有利于社会治理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所有过程和各个方面,要将其融入到社会治理主体的思想中,融入到社会治理制度的构建中,融入到社会治理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中,从而实现社会治理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治理主体 社会治理制度 法治 民主
下载PDF
论环境资源法的优化整合
17
作者 孟春阳 徐宇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0期16-21,共6页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我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进行研究,环境资源法学科上早已统一,而在实际法律中是分离的,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了环境资源法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绝不仅仅是供环境资源法谋求独立部门法地位,...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我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进行研究,环境资源法学科上早已统一,而在实际法律中是分离的,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了环境资源法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绝不仅仅是供环境资源法谋求独立部门法地位,而是需要环境资源法正视自身:以生态文明思想为统筹,构建生态法治,协调统一环境资源法理论研究与法律实践,对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开展法律文件系统化,重视和建构环境法解释理论或者环境法解释方法,增强环境资源法的权威性和可实施性,推动环境资源法的优化整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法治 独立部门法
下载PDF
法治视角下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
18
作者 史军 魏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3-37,共5页
任何权力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已成为基本共识。转型时期,行政权力容易异化,行政人员容易腐化,因而行政权也毫不例外的需要接受外部监督。我国《宪法》在分配国家权力的时候,赋予了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权力。以制度构建的... 任何权力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已成为基本共识。转型时期,行政权力容易异化,行政人员容易腐化,因而行政权也毫不例外的需要接受外部监督。我国《宪法》在分配国家权力的时候,赋予了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权力。以制度构建的角度梳理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监督的状况,从而深入分析国家权力机关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构建"法治框架下的全民监督模式",保障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监督的效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机关 行政主体 法治 监督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文明城市创建探析
19
作者 刘文祥 林博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18-224,共7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全面发展的系统化工程,它与文明城市创建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提出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文明城市创建也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因此,根据国家...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全面发展的系统化工程,它与文明城市创建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提出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文明城市创建也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因此,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以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来引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能够极大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整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文明城市创建 多元主体 法治
下载PDF
权利能力论:一种主体的视角
20
作者 向达 《行政与法》 201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权利及其能力是与主体紧密相关的,主体是权利的载体,因此,主体的内涵与外延对权利及权利能力的内涵及外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的权利能力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狭隘到宽广、从习惯到法定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也影响... 权利及其能力是与主体紧密相关的,主体是权利的载体,因此,主体的内涵与外延对权利及权利能力的内涵及外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的权利能力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狭隘到宽广、从习惯到法定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也影响了权利的发展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能力 主体 法治 法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