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民事主体形成的条件与成因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振山 孙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122,共13页
近代民事主体理念超越了具体平等而实现于抽象平等。没有平等观念就没有抽象平等,没有抽象平等也就没有近代民事主体。“平等主体”从根本上反映了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经济存在形式。近代民事主体理论形成的基础就是劳动力私人性... 近代民事主体理念超越了具体平等而实现于抽象平等。没有平等观念就没有抽象平等,没有抽象平等也就没有近代民事主体。“平等主体”从根本上反映了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经济存在形式。近代民事主体理论形成的基础就是劳动力私人性的承认和契约工具的利用。契约是近代民事主体得以确立的工具。劳动力私人性的承认是近代民事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理论前提。民法中劳动力私人性的法律表现形态是随着劳动力价值的提升而展开的。保障劳动力私人性就是在维护民法的主体制度,其中,宪政的保障作用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民事主体 民法 平等观念 平等关系 劳动力 私人性 中国
原文传递
霍耐特对劳动的道德重构 被引量:6
2
作者 翁少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40,共8页
霍耐特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他早期在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作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重构的重要尝试,他试图为马克思的理论提供必要的规范基础,并据此而将其主题纳入当代批判理论的视野中。霍耐特对马克思历史唯物... 霍耐特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他早期在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作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重构的重要尝试,他试图为马克思的理论提供必要的规范基础,并据此而将其主题纳入当代批判理论的视野中。霍耐特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体现在对劳动关系的重新分析,这种分析以强调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价值基础为突出特征。正是有了这个基础的存在,劳动才变得有意义,而历次的社会运动和工人组织其实都已经表明了这个基础的存在。因而,在用道德情感重构劳动关系的过程中,霍耐特深刻地体会到人在劳动中的情感和尊严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思考承认规范的基础。换言之,劳动一旦缺少了来自承认的内核,就必定陷入物化的极端状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 道德主体 劳动关系 道德情感
下载PDF
众包模式下的生产力解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林素芬 林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4-88,共5页
众包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有着网络生产力的特点和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众包模式下,劳动者文化素质高、劳动时间灵活、互动加强、劳动机会相对均等;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呈现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特征;劳动对象为信息或知识,流... 众包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有着网络生产力的特点和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众包模式下,劳动者文化素质高、劳动时间灵活、互动加强、劳动机会相对均等;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呈现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特征;劳动对象为信息或知识,流通速度更快。另外,众包模式下的生产力不仅关注自然科技而且关注社会科技,形成自主学习的社区,人性化的众包网络平台不断更新。众包模式下对生产力的分析,丰富发展了网络生产力概念,同时促进了众包模式不断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包 网络生产力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下载PDF
数字资本视角下的数字劳动异化及其正义建构逻辑
4
作者 曹克亮 焦成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49,共10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作为资本的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介质引发了数字劳动主体的数字正义要求。数字资本所呈现的数字剥削具有劳动形式离散性、内容知识“以太”性和剥削结构橄榄形等特征。数字经济主要涉及平台和人两大主体类型,数字劳...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作为资本的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介质引发了数字劳动主体的数字正义要求。数字资本所呈现的数字剥削具有劳动形式离散性、内容知识“以太”性和剥削结构橄榄形等特征。数字经济主要涉及平台和人两大主体类型,数字劳动正义建构必须在平台和个人主体两大数字正义领域进行。通过提升数据收集阶段的算法正义性,明确知识产权边界建构平台的正义性;面对平台“免费模式”的陷阱、“平台地租”的加剧和“众包劳动”关系的冲击,分别通过建构数字化共享者主体、网络从业者主体和线下从业者主体的劳动正义,以维护数字时代人的劳动尊严和正义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数字劳动 数字正义 数字伦理 劳动主体 劳动尊严 技术封建主义
原文传递
习近平劳动观文本研究——基于95篇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树永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3-42,共10页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内涵包含于习近平同志有关劳动的重要论述之中,涉及劳动范畴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文本的研究发现,习近平劳动观主要围绕劳动认知、劳动者思维培养和社会劳动文...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内涵包含于习近平同志有关劳动的重要论述之中,涉及劳动范畴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文本的研究发现,习近平劳动观主要围绕劳动认知、劳动者思维培养和社会劳动文化氛围营造等3个层面展开,不仅包含劳动的重要意义,还包含劳动主体所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尤其强调通过劳动宣传等营造氛围,最终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人人爱劳动、人人以劳动为荣的生活价值理念。文本所呈现出习近平劳动观的发展性及其对人民主体地位高度肯定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劳动观 劳动主体 劳动价值 劳动
下载PDF
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正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简要回顾了1983年以来国内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评价问题的讨论,进而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较全面阐述了劳动对象的社会历史作用,因此它没有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而是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 地理环境决定论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对象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克甝 袁帅 丁煜莹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160,共10页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增强创新生态...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劳动资料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作用效果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东部地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赋能效果更好;从传导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劳动力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另外,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以上结果深化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相关研究,可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劳动力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力结构优化 技术创新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微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高职院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推动劳育贯穿育人全程的要求,是锻炼学生劳动能力的应有之义,是端正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需要,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价值的新彰显。然而,部分高职院校面临师生对渗透劳动教育存在认识障碍、渗透劳动教育存... 高职院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推动劳育贯穿育人全程的要求,是锻炼学生劳动能力的应有之义,是端正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需要,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价值的新彰显。然而,部分高职院校面临师生对渗透劳动教育存在认识障碍、渗透劳动教育存在制约因素、缺乏渗透劳动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评价有待完善四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重构学科教学体系,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科教学的劳育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学 劳动教育 渗透 高职院校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论视域下人工智能生成物独创性之否证 被引量:4
9
作者 苗成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5,共9页
时代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孕育而生。当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足够媲美人类作品并混迹其中之时,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独创性的判断便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著作权法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本身的属性论... 时代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孕育而生。当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足够媲美人类作品并混迹其中之时,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独创性的判断便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著作权法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本身的属性论证既是前提也是关键。在马克思劳动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无非是人类的劳动工具。在此前提下,结合著作权法中的独创性标准即可得出人工智能生成物不具有独创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物 权利主体 劳动工具 独创性
下载PDF
《资本论》为什么需要保卫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光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13,共9页
沿着"学术保卫"工作路径,《资本论》应视为"科学作品意义的史书"。然则,政治经济学批判必须作为特别的学科方法(规定)予以处理,从中引出人类经济形态的认识论议题,即主体批判和客体批判。从客体的历史世界的发展角... 沿着"学术保卫"工作路径,《资本论》应视为"科学作品意义的史书"。然则,政治经济学批判必须作为特别的学科方法(规定)予以处理,从中引出人类经济形态的认识论议题,即主体批判和客体批判。从客体的历史世界的发展角度,马克思《资本论》演绎了方法论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并抓住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工作逻辑(形式)。同样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整全意义的批判概念在定义域上落入研究对象的"和而不同"之中了,这要求我们重视对"身份"、"财产"并重的经济形态特性的研究。换言之,身份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的规定性的"携手并进",产品和商品的经济形式的"相互拱卫",此是政治和经济的最为深远意义的相互"历史组装"的形态。在这一工作语境中,劳动批判意味着"双重性超越":既历史超越"身份绑缚",又社会超越"财产束缚",实现彻底自由取向的发展。中华主体批判的路径为不可或缺的工作侧面,又或是社会主义运动之"涌泉之流",整体看,这是"自为阶级"(行动主义主体)的历史形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保卫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主体批判 客体批判 身份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下载PDF
幸福劳动的教育意蕴与设计策略——基于主体需要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童宏亮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满足主体需要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根据主体需要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以及交往的需要。主体需要视域下幸福劳动的教育意蕴也应包括三个方面:符合学生的物质需要、契合学生的精神需要、适合学生的交往需要,因此,教育... 满足主体需要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根据主体需要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以及交往的需要。主体需要视域下幸福劳动的教育意蕴也应包括三个方面:符合学生的物质需要、契合学生的精神需要、适合学生的交往需要,因此,教育者应从主体需要的内容出发,积极探索幸福劳动的设计策略:一是彰显时代性,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二是突出人本性,全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三是把握系统性,均衡满足不同维度的需要;四是赓续传统,兼顾传统劳动与现代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劳动 主体需要 劳动教育
下载PDF
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中的生产要素配组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俊发 张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60-63,共4页
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组就是将具体的人、资产、资源,即劳动的主体与客体合为一体,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人的配置即劳动主体的安排是生产要素配组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全面的生产要素配组关系。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后,在生产要素的配组上... 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组就是将具体的人、资产、资源,即劳动的主体与客体合为一体,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人的配置即劳动主体的安排是生产要素配组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全面的生产要素配组关系。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后,在生产要素的配组上,一方面要认真做好企业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配组,另一方面要进行产权关系的配组,走资本化经营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配组 劳动主体 劳动客体
下载PDF
《资本论》科学界定劳动范畴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津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对劳动范畴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强调劳动范畴具有整体性,是作为劳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劳动客体的自然的统一,不是单纯的作为人的劳动主体活动。由此可以确认劳动主体的智力因素作用是劳动整体中的主导作用,其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对劳动范畴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强调劳动范畴具有整体性,是作为劳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劳动客体的自然的统一,不是单纯的作为人的劳动主体活动。由此可以确认劳动主体的智力因素作用是劳动整体中的主导作用,其作用的提升决定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当前,依据《资本论》科学界定劳动范畴具有整体性的理论,各地的经济实践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引进实现新型工业化需要的高智能劳动者或者说智能型人才,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高质量的新型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主体 劳动客体 新型工业化 新型农民
下载PDF
生产方式视野下劳动形式的变化透析
14
作者 王俊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0-32,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劳动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间接劳动、脑力劳动、服务劳动等劳动形式比重会随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及经营管理已成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劳动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形式
下载PDF
论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保障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1-25,共5页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就业形式层出不穷,大学生走出校门从事兼职工作成为常态。但是,随之而来衍生出许多问题:由于兼职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并未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之内,于是经常出现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工资、无故延长工作时...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就业形式层出不穷,大学生走出校门从事兼职工作成为常态。但是,随之而来衍生出许多问题:由于兼职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并未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之内,于是经常出现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工资、无故延长工作时间、骗取押金等侵害大学生权益的事件。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兼职现状,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究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路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完善国家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加强政府部门监管,规范高校管理和服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职大学生 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者主体 劳动权益 保障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变化与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昕羽 靳莉琼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8-84,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对于劳动的形式、内容、价值和目的等许多问题的多维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引起了劳动主体的变化,丰富了生产资料的范围,还影响到价值实现的方式。一方面,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对于劳动的形式、内容、价值和目的等许多问题的多维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引起了劳动主体的变化,丰富了生产资料的范围,还影响到价值实现的方式。一方面,人工智能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价值实现方式的变化给劳动者带来了显著的冲击。考察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变化与影响,有助于深化对价值的来源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捍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劳动主体 价值实现
下载PDF
体育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关系研究
17
作者 刘志敏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年第8期98-100,共3页
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也是一种劳动的观念逐步树立,但如何恰当地界定体育劳动关系,尤其是体育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关系却一直缺乏相应的关注。因此较为准确地界定不同类别体育领域的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关系特征,探讨在当前时代背... 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也是一种劳动的观念逐步树立,但如何恰当地界定体育劳动关系,尤其是体育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关系却一直缺乏相应的关注。因此较为准确地界定不同类别体育领域的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关系特征,探讨在当前时代背景条件下如何构建和谐、合作的体育劳动关系,减少劳动冲突,将有助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劳动关系 主体 竞技体育 劳动合作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主体贫困理论探析——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18
作者 王军 《理论界》 2021年第11期13-20,共8页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贫困的主体和主体的贫困为双重逻辑,从理论上阐明了贫困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剖析了主体贫困的内容,即从资本逻辑的整体视域出发形成的主体贫困的三重矛盾,还从内在尺度...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贫困的主体和主体的贫困为双重逻辑,从理论上阐明了贫困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剖析了主体贫困的内容,即从资本逻辑的整体视域出发形成的主体贫困的三重矛盾,还从内在尺度分析了主体能力的本质贫困,指出资本逻辑的狭溢性使得主体劳动成为一种没有创造力的运动,成为一种没有内涵和可能性的单纯,成为一种物质。这两重贫困,使得主体陷入发展的貧困中国特色反貧困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体贫困理论,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贫困 资本 劳动
原文传递
“数据幽灵”及其解构
19
作者 贾亚杰 《创新》 2021年第6期23-35,共13页
伴随数字化的全球扩张,“数据”不仅在量上呈现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而且在质上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由大量的“数据碎片”转化成监控力和破坏力极强的“数据幽灵”。“数据幽灵”的本质在于其资本逻辑的统摄性、延展性和适用性。“数据... 伴随数字化的全球扩张,“数据”不仅在量上呈现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而且在质上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由大量的“数据碎片”转化成监控力和破坏力极强的“数据幽灵”。“数据幽灵”的本质在于其资本逻辑的统摄性、延展性和适用性。“数据幽灵”充斥着数字主体的劳动和非劳动的时空,实现了对数字主体从肉体到劳动的终结。解构“数据幽灵”的现实可能需要从生存论的层面审度数字主体的现代境遇,从认识论的层面认清“数据幽灵”的资本逻辑,从价值论的层面超越数据幽灵,建构数字主体,从而彻底实现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真正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幽灵 数字资本 数字主体 数字劳动
下载PDF
现代性主体生成的难度——关于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20
作者 刘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2,共8页
当涂自强这一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努力成长为一个现代性主体的个人时,他遇到了一系列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城市空间的结构性因素,更来自于其所成长的乡土空间,即一方面他必然的"离乡"行为和下意识中的"去农村"的视野... 当涂自强这一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努力成长为一个现代性主体的个人时,他遇到了一系列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城市空间的结构性因素,更来自于其所成长的乡土空间,即一方面他必然的"离乡"行为和下意识中的"去农村"的视野,把农村作为一个前现代的、需要剥离的经验,另一方面又无法真正摆脱乡土空间内生的劳动方式和情感结构。而这一困境内部其实包含了对1980年代以来现代性话语支配下的"个人叙事"的一种隐秘的质疑和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成长 现代性主体 异化劳动 生计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