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都兰哇沿水库墓葬中的苯教因素考——兼论M23墓主身份
1
作者 赛本加 张建林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以2014年青海都兰哇沿水库吐蕃时期墓葬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结合敦煌藏文苯教相关写卷内容与研究成果,认为哇沿水库墓葬中发现的大量动物骨骼,殉牲坑、羊肩胛卜骨等具有较为浓厚的吐蕃时期苯教文化因素。尤其是在M23中集中出现的大量陶... 以2014年青海都兰哇沿水库吐蕃时期墓葬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结合敦煌藏文苯教相关写卷内容与研究成果,认为哇沿水库墓葬中发现的大量动物骨骼,殉牲坑、羊肩胛卜骨等具有较为浓厚的吐蕃时期苯教文化因素。尤其是在M23中集中出现的大量陶灯、羊肩胛卜骨、墨绘人像羊胛骨等遗物均为用于占卜或祭祀的工具,进而认为其墓主人身份应是主持殡丧仪轨的苯教祭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哇沿水库墓葬 占卜 镇魔 苯教祭司
下载PDF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降魔变文》补校
2
作者 砂冈和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本文将现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敦煌写卷《降魔变文》与罗振玉先生印入《敦煌零拾》的录文进行重新对校,从而保留现存原卷的面貌。同时又以罗藏本真迹文字,对《降魔变文》的文本研究作了新的补充。
关键词 台湾省傅斯年图书馆藏本 《降魔变文》 补校 罗振玉藏本 《敦煌零拾》 文本研究 敦煌变文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菱格故事画“降伏魔军”考论
3
作者 欧阳晖 《吐鲁番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32-136,155,I0005,共7页
佛教艺术中表现释迦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图像一般为“降魔变”。如克孜尔第98、110、175窟绘有大幅的“降魔变”,画面以坐佛为中心,周围人物众多,气势恢宏。但是,在克孜尔石窟菱格故事画中有一类图像,同样为描绘释迦降魔成道的事件,画师却... 佛教艺术中表现释迦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图像一般为“降魔变”。如克孜尔第98、110、175窟绘有大幅的“降魔变”,画面以坐佛为中心,周围人物众多,气势恢宏。但是,在克孜尔石窟菱格故事画中有一类图像,同样为描绘释迦降魔成道的事件,画师却采用了简洁概要的形式,大都表现为佛受到一鬼怪袭击的场面。这是“降魔变”的简化形式,属于菱格故事画中的佛传情节,可称之为“降伏魔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降伏魔军 旷野鬼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10号造像碑降魔图辨识
4
作者 杨文博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16,共5页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10号造像碑中段左侧下层所雕刻内容一般认为是释迦降魔,但通过与释迦降魔经文对照及其他地区的降魔图对比,发现该碑周边所雕刻场景与释迦降魔的情节能够对应,而主尊佛像并不能与其相符合。再将主尊与降服毒龙经文对比...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10号造像碑中段左侧下层所雕刻内容一般认为是释迦降魔,但通过与释迦降魔经文对照及其他地区的降魔图对比,发现该碑周边所雕刻场景与释迦降魔的情节能够对应,而主尊佛像并不能与其相符合。再将主尊与降服毒龙经文对比,发现与其情节相似。所以此副图像所雕刻的内容应是释迦降服魔王与降服毒龙两个情节,而非只是降魔,应将其称为降服外道更为贴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释迦降魔 降服外道
下载PDF
从“降魔成道”到“驱邪祈福”——成都蒲江、邛崃唐代触地印如来造像考
5
作者 卢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现存初唐-盛唐时期成都地区周边佛教造像中,常见"降魔成道"题材。由于隋唐成都大型寺院工巧稿本资料缺乏,学者在考证"降魔成道"范本的来源时,多依据长安文化中心的相关记载,产生了一些误读与争议。本文以成都周边... 现存初唐-盛唐时期成都地区周边佛教造像中,常见"降魔成道"题材。由于隋唐成都大型寺院工巧稿本资料缺乏,学者在考证"降魔成道"范本的来源时,多依据长安文化中心的相关记载,产生了一些误读与争议。本文以成都周边地区发现的"成道"为主题的造像为切入点,探究成都周边宝冠触地印如来造像源流及内涵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魔成道 触地印如来 成都周边地区 唐代
下载PDF
论清宫大戏《如意宝册》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万曙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1,共13页
研究者对清宫大戏《如意宝册》向来没有给予注意。本文首先梳理其题材来源,指出它是根据四十回本《平妖传》改编而成,与康熙间顾彩改编的《如意册》虽然同题材,却是完全不同的改编本。根据文笔判断,该剧为文人改编创作,作为宫廷大戏,作... 研究者对清宫大戏《如意宝册》向来没有给予注意。本文首先梳理其题材来源,指出它是根据四十回本《平妖传》改编而成,与康熙间顾彩改编的《如意册》虽然同题材,却是完全不同的改编本。根据文笔判断,该剧为文人改编创作,作为宫廷大戏,作品表达了平‘妖’来叛、忠君勤勉的宫廷意识,但同时也表达了吏思想和惩恶扬善的文人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宝册》 《平妖传》 文人情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