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洞试验模型的跨声速颤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侯良学 张戈 +3 位作者 刘南 王冬 钱卫 杨希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36-241,260,共7页
飞行器跨声速工况下颤振边界快速下降,是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重点关注的状态之一。目前工程中采用基于偶极子格网法的线性分析手段无法准确预测跨声速颤振边界,风洞试验仍然是研究飞行器跨声速颤振特性的重要手段;以两套颤振试验标准模... 飞行器跨声速工况下颤振边界快速下降,是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重点关注的状态之一。目前工程中采用基于偶极子格网法的线性分析手段无法准确预测跨声速颤振边界,风洞试验仍然是研究飞行器跨声速颤振特性的重要手段;以两套颤振试验标准模型为研究对象,在FL-3风洞中开展了风洞跨声速试验研究,采用PEAK-HOLD亚临界响应分析方法预测了模型的跨声速颤振边界,并利用ZAERO和CFD/CSD耦合两种数值计算方法预测了试验模型的颤振边界。结果表明:PEAK-HOLD亚临界响应分析方法预测颤振边界具有较好的趋势性,颤振边界合理可靠;ZAERO线性方法对跨声速颤振边界的预测精度较低,而基于CFD/CSD耦合的非线性方法得到的跨声速颤振边界与试验吻合较好,相互验证了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颤振 颤振标模 亚临界响应 风洞试验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铀基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瞬态动力学分析
2
作者 刘志勇 屈明 +4 位作者 黄洪文 曾和荣 王少华 郭海兵 马纪敏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铀基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及其支撑固定结构的相关零部件开展了瞬态冲击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相关结构的最大应力值、应力分布云图和变形分布云图;并按相应的评价准则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次临界...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铀基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及其支撑固定结构的相关零部件开展了瞬态冲击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相关结构的最大应力值、应力分布云图和变形分布云图;并按相应的评价准则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次临界能源包层各零部件能够满足计算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裂变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有限元分析 冲击响应 强度 刚度
原文传递
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核桃粕蛋白工艺及其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正兴 韩强 +3 位作者 郜海燕 陈杭君 房祥军 穆宏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1-196,共6页
本研究以新疆核桃粕为实验原料,利用亚临界水辅助提取核桃粕蛋白,分别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p H值为单因素研究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因素水平,以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核桃粕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 本研究以新疆核桃粕为实验原料,利用亚临界水辅助提取核桃粕蛋白,分别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p H值为单因素研究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因素水平,以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核桃粕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核桃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 H 9.0、料液比1∶25(g/m L)、提取温度133℃,此条件下的蛋白提取率可达到75.01%。氨基酸的结果分析表明:氨基酸种类齐全,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3种含量最高,共占氨基酸总量的59.7%,必需氨基酸占20.03%。亚临界水提取蛋白的提取率较高,操作方便,适用于核桃粕蛋白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粕 亚临界水 蛋白提取 响应面 氨基酸分析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3,共5页
探讨了亚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原料粒度、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提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四氟乙烷(R134a)为溶剂、萃取压力1.0 MPa、萃取... 探讨了亚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原料粒度、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提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四氟乙烷(R134a)为溶剂、萃取压力1.0 MPa、萃取次数3次下,亚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粒度66目、萃取温度41℃、萃取时间56 min,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97.18%。文冠果籽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其酸值(KOH)为0.8 mg/g,过氧化值为0.20 g/100 g,总砷含量小于0.01 mg/kg,铅含量小于0.005 mg/kg,溶剂残留未检出,相对密度为0.929 3,折光指数为1.471。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文冠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6.10%)、油酸(28.77%)、亚油酸(45.62%)、二十碳烯酸(6.78%)、硬脂酸(1.7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组分的8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籽油 亚临界萃取 响应面优化 气相色谱
下载PDF
无花果功能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爱博 郑光耀 +3 位作者 程俊文 王衍彬 刘于 贺亮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无花果为主要原料,采用亚临界水技术,一次性提取无花果中的大量多糖、黄酮,和少量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选取片质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脆碎度的综合评定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无花果咀嚼片最佳配方... 以无花果为主要原料,采用亚临界水技术,一次性提取无花果中的大量多糖、黄酮,和少量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选取片质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脆碎度的综合评定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无花果咀嚼片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无花果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无花果多糖及黄酮用量60%、无花果粉末用量20%、木糖醇用量5%、玉米糊精用量3%及其他辅料用量12%。制成的咀嚼片表面光滑、色泽均一、硬度适中;研究通过辅助强制加料配合直接压片技术,对无花果咀嚼片的配方工艺进行研究,旨在为产品的功能营养价值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片 亚临界水提 多糖 响应面分析法
原文传递
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脱脂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超 王卫东 +2 位作者 虞海燕 李姣姣 杨日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67-972,共6页
目的:优化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脱脂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2 L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设备,研究影响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原花青素的几个因素,包括提取温度、提取... 目的:优化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脱脂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2 L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设备,研究影响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原花青素的几个因素,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压力,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其对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清除作用研究了抗氧化活性。结果: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45℃,提取时间18 m in和提取压力14MPa,此时得率为4.05%;此条件下得到的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与传统索氏提取和热回流提取相比,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等优点。结论:采用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技术提取脱脂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 原花青素 响应曲面法
原文传递
亚临界萃取酸枣仁油的工艺研究及改善睡眠的功效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凯迪 程思 +3 位作者 李奥 程熠娜 祝爱侠 王春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20,共8页
运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酸枣仁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对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进行品质分析;并将酸枣仁油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观察酸枣仁油对小鼠自主活动、直接睡眠、戊巴比妥钠... 运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酸枣仁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对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进行品质分析;并将酸枣仁油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观察酸枣仁油对小鼠自主活动、直接睡眠、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睡眠潜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酸枣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粉碎过80目筛、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次数3次,酸枣仁油的提取率为26.77%;所制备的酸枣仁油品质优良,脂肪酸组成以油酸(41.65%),亚油酸(27.97%),硬脂酸(18.96%)为主,并含少量的棕榈酸(4.88%)和花生烯酸(3.29%)等;高、中剂量的酸枣仁油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潜伏期,对小鼠无直接催眠作用;但具有一定的改善睡眠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萃取 酸枣仁油 响应面法 睡眠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水萃取黑木耳多糖工艺 被引量:11
8
作者 包怡红 邓启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3-1060,共8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亚临界水萃取法提取木耳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木耳粉末为材料,研究温度、时间、液料比、压力对木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检测木耳多糖的含量,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最终确定木耳... 利用响应面法对亚临界水萃取法提取木耳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木耳粉末为材料,研究温度、时间、液料比、压力对木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检测木耳多糖的含量,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最终确定木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与其他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经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152℃,时间26 min,液料比131∶1(m L/g),提取压力1.0 MPa,此条件下木耳多糖提取率为24.51%。利用亚临界水萃取法,木耳多糖提取率得到大幅提高,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相比提高了3.82倍,为木耳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多糖 亚临界水 响应面法 提取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樟叶精油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海旭 李忠海 +1 位作者 付湘晋 张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樟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最优的萃取条件(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0℃,解析温度65℃)下樟叶精油得率为3.54%,这与模型预测值3.56%相匹配。GC-MS鉴定出47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超过1%的有12种成分,主要为桉油精(24.74%)、4-亚甲基-1-(1-甲基乙基)-[3.1.0]二环乙烷(7.05%)、芳樟醇(5.82%)、石竹烯(4.75%)。樟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萃取工艺安全可靠,精油得率较高且具有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精油 亚临界提取 响应面试验 GC-MS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亚临界水法提取茶多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顾艳耿 胡仲秋 +3 位作者 邱月 魏欣 岳田利 袁亚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201,共8页
为了开发先进的茶多糖提取方法,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了亚临界水法提取茶多糖的工艺,并对提取的茶多糖的化学组分、单糖组成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其抗氧化活性及DNA损伤的保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 为了开发先进的茶多糖提取方法,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了亚临界水法提取茶多糖的工艺,并对提取的茶多糖的化学组分、单糖组成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其抗氧化活性及DNA损伤的保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30:1 mL/g、亚临界温度150℃、亚临界时间12min,在此条件下粗茶多糖得率为(5.86±0.23)%,约为传统的热水浸提法得率[(2.917±0.21)%]的2倍,该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法提取茶多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技术。所提取的茶多糖中糖含量为57.82%、蛋白含量为10.14%、糖醛酸含量为8.31%。茶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各单糖之间摩尔质量比为0.20:4.88:0.32:0.13。此外,亚临界水法提取的茶多糖能保持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当的清除羟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很好地保持了茶多糖良好地生物活性。DNA损伤的保护试验表明,茶多糖对DNA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因此,亚临界水法提取茶多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亚临界水提取 响应面优化设计 结构表征 生物活性评价
原文传递
亚临界丁烷萃取棉籽油工艺及产物品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邢要非 王延琴 +3 位作者 方丹 许红霞 周大云 杨伟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共5页
研究了亚临界丁烷萃取棉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产物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亚临界丁烷萃取棉籽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7℃,萃取4次,每次萃取时间36 min,棉籽仁粉碎... 研究了亚临界丁烷萃取棉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产物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亚临界丁烷萃取棉籽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7℃,萃取4次,每次萃取时间36 min,棉籽仁粉碎过60目筛;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萃取率达到93.1%。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的棉籽油品质好,可以降低精炼成本,经济效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亚临界萃取 响应面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亚临界水提取无花果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焕燕 郑光耀 +2 位作者 贺亮 程俊文 王衍彬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4期20-26,共7页
以无花果为试验原料,探究亚临界水提取无花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压力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亚临界水提取无花果多糖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 以无花果为试验原料,探究亚临界水提取无花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压力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亚临界水提取无花果多糖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进一步探究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作用规律,并对亚临界水提取无花果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无花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min,提取温度为150℃,液料比为30m L/g,提取压力为1.5MPa,并在该工艺条件下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多糖提取率达56.48%,亚临界水提无花果多糖的实际得率与预测值无明显差异,说明响应面分析得到的优化条件可靠,且与传统提取工艺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无花果多糖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亚临界水提 多糖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槟榔籽中槟榔碱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康丽如 符素芳 +3 位作者 曾广琳 姬彦羽 张海德 张伟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773-3780,共8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槟榔籽中槟榔碱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nhnken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3个因子对槟榔籽槟榔碱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模拟得到... 目的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槟榔籽中槟榔碱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nhnken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3个因子对槟榔籽槟榔碱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亚临界水提取槟榔籽中槟榔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44℃,提取时间43 min,液料比35:1(mL/g)。由模型预测提取率为4.23mg/g,验证实验结果为4.25 mg/g,误差仅为0.47%,与预测值较接近,表明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性。且各因子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结论亚临界水提取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槟榔籽中槟榔碱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籽 槟榔碱 亚临界水提取 响应面
下载PDF
响应面法对亚临界水提取茶枯饼中茶皂素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荣荣 谭运寿 +1 位作者 王丽君 钟秋平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95,共6页
研究亚临界水提取法提取茶枯饼中茶皂素的工艺条件,以茶皂素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进行响应面优化。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亚临界水提取法的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提取最... 研究亚临界水提取法提取茶枯饼中茶皂素的工艺条件,以茶皂素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进行响应面优化。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亚临界水提取法的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10℃,时间24 min,料液比1︰30 g/mL,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27.72%,与预测值27.35%的吻合度达98.66%。结合扫描电镜结果,得出亚临界水提取法是一种高效、经济、绿色环保的茶皂素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提取率 扫描电镜 亚临界水 响应面分析法
原文传递
响应曲面优化余甘子多酚的亚临界水萃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1 位作者 高兆建 黄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81,共7页
以余甘子干果粉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工艺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最... 以余甘子干果粉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工艺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余甘子干果粉碎过40目筛,纯水80m L,液料比47∶1,亚临界萃取温度212℃,提取11min,余甘子多酚平均提取率17.08%,实测值与预测值符合良好。高效液相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样品中没食子酸提取率达3.284%,远高于溶剂回流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7.05μg/m L和54.35μg/m L,小于TBHQ和溶剂回流提取样品。体现了亚临界水萃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萃取 余甘子多酚 响应曲面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石榴叶总酚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6
作者 闫林林 郑光耀 韦朝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84-190,共7页
本研究采用亚临界水萃取法提取石榴叶总酚,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分析法,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考察其对石榴叶提取物中总... 本研究采用亚临界水萃取法提取石榴叶总酚,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分析法,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考察其对石榴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优化其工艺。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对实验拟合较好,可以对石榴叶中总酚含量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34℃、提取时间31 min、液料比52∶1 m L/g。在该条件下,石榴叶总酚含量为169.24 mg GAE/g,与预测值173.31 mg GAE/g基本一致。通过与溶剂加热回流法相比较,亚临界水提取可明显提高石榴叶总酚的含量,并缩短提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叶 总酚 亚临界水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石榴籽油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国良 《江西化工》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石榴籽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液料比对石榴籽油得率有显著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42min,液料比6。在此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达到2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石榴籽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液料比对石榴籽油得率有显著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42min,液料比6。在此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达到21. 07%,与模型预测值21. 15%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籽油 亚临界萃取 响应面优化 超声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亚临界醋酸法水解皂脚提取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志平 邹晓宇 +2 位作者 王玥 宋鹏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266,269,共5页
亚临界的条件下在高压磁力搅拌釜内,采用油脂厂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皂脚,利用弱酸醋酸溶液的中和作用,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从而制得有用物质脂肪酸。考察了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强对皂脚水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响... 亚临界的条件下在高压磁力搅拌釜内,采用油脂厂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皂脚,利用弱酸醋酸溶液的中和作用,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从而制得有用物质脂肪酸。考察了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强对皂脚水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的方法,最终确定反应最优条件为:料液比为1:2.2,反应温度为290℃,反应时间为45min,反应压强为14MPa,在最优条件下脂肪酸提取率为96.5%。亚临界醋酸水解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可明显缩短水解时间,无需添加强化学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脚 亚临界 脂肪酸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中酶催化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刚 徐伟 +3 位作者 栾东磊 孙兆敏 薛勇 薛长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研究亚临界流体中酶催化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采用亚临界R134a作为固定化脂肪酶Nonozym435催化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合成的反应介质,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甘油酯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酶用量... 研究亚临界流体中酶催化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采用亚临界R134a作为固定化脂肪酶Nonozym435催化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合成的反应介质,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甘油酯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酶用量、底物摩尔比、初始水分是影响酯化率的显著因素。通过对转化率的拟合模型响应面分析,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在亚临界R134a体系中,体系压力4MPa,温度40℃,反应时间3.59h,酶量:底物量的3.44%,底物摩尔比质量分数为4.55∶1(甘油/游离脂肪酸),初始水分含量0.81%;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酯化率的预测值为78.89%,试验值为84.06%。试验值与预测值的相符性很好,RSM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R134a 酶催化 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响应面
下载PDF
亚临界丁烷萃取小麦麸皮油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志国 田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8-274,共7页
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方法对影响小麦麸皮油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g/m L)、萃取3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麸皮油... 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方法对影响小麦麸皮油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g/m L)、萃取3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麸皮油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将各组分的质谱数据与标准谱库比对进行定性;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经检测,共鉴定出23种成分,其中17种为脂肪酸酯,5种为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酯占所测总组分含量的78.17%,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5种脂肪酸甲酯为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和9-二十碳烯酸甲酯,分别占总组分含量的11.22%、41.77%、13.36%、2.87%和1.99%。甾醇类化合物占所测总组分含量的19.35%,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4种甾醇为β-谷甾醇、豆甾烷醇、麦角甾烷醇和菜油甾醇,分别占总组分含量的8.13%、4.73%、3.42%和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麸皮 亚临界 响应面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