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宇 梁轩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02-904,共3页
目的:评价经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10/2015-10收治的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8例82眼,并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41眼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球内注射... 目的:评价经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10/2015-10收治的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8例82眼,并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41眼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球内注射曲安奈德,试验组患者采用经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14.26±65.54μm)明显低于对照组(256.47±84.52μm);试验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4.8±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及减轻黄斑水肿的情况,减少眼压升高、结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黄斑水肿 结膜下注射 曲安奈德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subconjunctivally injected bevacizumab, ranibizumab, and pegaptanib for inhibition of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a rat model 被引量:9
2
作者 Ebru Eren Akar Veysi ner +1 位作者 Cem Küükerdnmez Yonca Aydin Akov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ies of subconjunctival bevacizumab, ranibizumab, and pegaptanib sodium injections for the inhibition of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an experimental rat model. METHODS: Sixteen corneas of 1...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ies of subconjunctival bevacizumab, ranibizumab, and pegaptanib sodium injections for the inhibition of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an experimental rat model. METHODS: Sixteen corneas of 16 rats were chemically cauterized and randomized into four groups: bevacizumab group that treated with 0.05mL/1.25mg bevacizumab, ranibizumab group that treated with 0.05mL/0.5mg ranibizumab, pegaptanib group that treated with 0.05mL/0.15mg pegaptanib sodium, and control group that treated with 0.05mL saline solution. Digital photographs of the corneas were taken and analyzed using an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program. All corneas were excised and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on the 15 th day. RESULTS: Each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ess neovascularized corneal areas and fewer blood vessel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0.05). In addition, bevacizumab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ess neovascu-larized corneal areas and fewer blood vessels than ranibizumab and pegaptanib groups (both P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anibizumab and pegaptanib groups regarding percentage of neovascularized corneal areas and number of blood vessels (both P 】0.05). CONCLUSION: Subconjunctival bevacizumab, ranibiz-umab, and pegaptanib sodium were effective with no corneal epitheliopathy for inhibiting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after corneal burn in rats .Bevacizumab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ranibizumab and pegaptanib so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BEVACIZUMAB RANIBIZUMAB PEGAPTANIB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下载PDF
Avastin不同给药途径对兔角膜新生血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军花 高桂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阿瓦斯汀不同给药途径对兔角膜新生血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选取48只兔左眼制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局部滴眼组(A组)、结膜下注射组(B组)、角膜基质注射组(C组)和模型... 目的研究阿瓦斯汀不同给药途径对兔角膜新生血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选取48只兔左眼制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局部滴眼组(A组)、结膜下注射组(B组)、角膜基质注射组(C组)和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12只,未造模2只兔双眼为空白对照,于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11天、第18天、第32天观察兔眼结膜充血、角膜混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并进行眼前节照相,同时计算各实验兔眼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第11天、第18天、第32天每组各处死4只兔,即刻抽取左眼房水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取新生血管生长最旺盛的角膜组织分别固定,待做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结果角膜新生血管在碱烧伤后11d内生长迅速,第18天时有所消退,第32天时趋于相对稳定,A组、B组、C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D组在各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各时间点房水中VEGF浓度均高于正常水平,碱烧伤后11d内房水中VEGF浓度逐渐升高,至第18天时达到高峰,第32天时有所下降并趋于较稳定的水平。CD31在正常兔眼角膜组织中未见表达,A组、B组、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B组、D组角膜超微结构在第11天、第18天、第32天时除碱烧伤损伤外无明显其他改变,在第18天、第32天时C组角膜超微结构损伤重于A组、B组、D组。结论局部滴眼、结膜下注射、角膜基质注射三种给药途径均对角膜新生血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局部滴眼与结膜下注射给药途径简单安全、效果稳定,未见对角膜超微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角膜基质注射虽短期效果显著,但对角膜超微结构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阿瓦斯汀 结膜下注射 基质注射
下载PDF
玻璃体腔与结膜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江会丰 刘贤升 +1 位作者 段明明 欧阳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7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治疗中应用玻璃体腔和结膜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小梁切除联合治疗的疗效对比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明确诊断为NVG的住院患者为研究主体,总计纳入患者26例,患... 目的探究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治疗中应用玻璃体腔和结膜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小梁切除联合治疗的疗效对比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明确诊断为NVG的住院患者为研究主体,总计纳入患者26例,患眼30只。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均衡原则分组,命名为A组(患者13例,患眼15只)和B组(患者13例,患眼15只)。A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然后行小梁切除术,B组患者行结膜下注射抗VEGF药后行小梁切除术,对比组间视力恢复效果、术后不同时点眼压水平、患眼新生血管面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患者视力恢复效果对比无差异(P>0.05);在术后第7天,第21天、半年以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均呈下降变化趋势(均P<0.05),但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术后1~6 d内每日比较,两组新生血管面积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新生血管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且与术前相比更小(均P<0.05);和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玻璃体腔与结膜下注射抗VEGF均可有效治疗NVG,均可以达到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恢复,缩小新生血管面积的作用,但是以结膜下注射方式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 结膜下注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于大仆 于珍 +4 位作者 陈然 张轶峰 翟迟 杨序 贾超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前部巩膜炎患者12例(14只眼),弥漫性2例,结节性10例。曲安奈德4-8 mg巩膜病灶处结膜下注射,小于二象限做1点注射,大于二象限做2点注射。观察治...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前部巩膜炎患者12例(14只眼),弥漫性2例,结节性10例。曲安奈德4-8 mg巩膜病灶处结膜下注射,小于二象限做1点注射,大于二象限做2点注射。观察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结果注射后病变轻者1周显效,重者2周显效,一次注射后均治愈。结论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结膜下注射 前部巩膜炎
下载PDF
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姜海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8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UME)采取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90眼)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45眼)]及观察组[37例(45眼)]。对照组行球内注射曲安奈德;观察组采取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比...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UME)采取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90眼)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45眼)]及观察组[37例(45眼)]。对照组行球内注射曲安奈德;观察组采取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随访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与FR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CVA、FRT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随访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4<0.05)。结论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采取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更有助于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预后,疗效切实,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 曲安奈德 结膜下注射
下载PDF
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玮 徐玲娟 +5 位作者 蔡苏博 张宪 郭竞敏 李新宇 张虹 李贵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5-727,共3页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8例角膜新生血管患者行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各注射康柏西普约20μL(0.2 mg)。通过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及面积变化评价其...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8例角膜新生血管患者行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各注射康柏西普约20μL(0.2 mg)。通过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及面积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通过视力及眼压变化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7.83±5.64)mm^2、(12.58±4.52)mm^2和(14.64±4.18)mm^2,患者术后第7天和3个月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第7天视力和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7天眼压与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可减少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而短期内对视力及眼压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注药 结膜下注药 康柏西普 角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不同用药方式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白利广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物局部点眼、球结膜下注射和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眼科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6例(176只眼)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物局部点眼、球结膜下注射和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眼科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6例(176只眼)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54只眼),球结膜下注射组(B组,62只眼)和角膜基质内注射组(C组,60只眼)。A组行角膜清创,2%碘酊烧灼,5%那他霉素滴眼液和0.5%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给予0.2%氟康唑球结膜下注射,C组给予角膜基质内注射,观察各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B组和C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8.06%和81.67%,均明显高于A组的38.89%,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46,21.95,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9,P〈0.05)。B组的平均治愈时间(30.26±8.44)d和C组的(22.14±9.63)d短于A组的(37.12±1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6,6.637,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1,P〈O.05)。三组病例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有所提高,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6,P〉0.05),B组和C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2.943,4.587,P〈0.05)。C组的平均注射次数(4.88±1.48)次,明显少于B组的(8.77±2.4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81,P〈0.05)。C组中3例出现注射后眼部刺激症状,给予双氯酚酸钠滴眼液点眼,二日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随访1-3个月未见穿刺道瘢痕形成及治愈者无复发。结论球结膜下注射和角膜基质内注射都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角膜基质内注射的疗效优于球结膜下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球结膜下注射 角膜基质内注射 氟康唑 疗效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对活体兔结膜下药物注射后渗透性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毛晓春 李贵刚 +3 位作者 李彬 陈辉 杜龙庭 张虹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43-447,共5页
目的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价兔结膜下药物注射后的渗透性和清除率,探讨一种能够在活体内动态观察的眼部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取右眼作为实验眼,对... 目的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价兔结膜下药物注射后的渗透性和清除率,探讨一种能够在活体内动态观察的眼部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取右眼作为实验眼,对侧眼作为对照眼。以MRI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acids,Gd-DTPA)作为示踪剂,分别于结膜下注射0.5mol/L、0.05mol/L、0.005mol/L造影剂0.1ml,对照眼注射0.9%生理盐水0.1ml。采用MRI扫描仪,于注药后1h内每间隔15min左右扫描1次,2~3h内间隔30min左右扫描1次,通过MRI观察药物的渗透性、眼内分布及结膜下的清除速度。0.5mol/L组于术前和术后24h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数和中央角膜厚度。使用Excel绘制信号增强率对时间曲线,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结果MRI扫描可见:0.5mol/L组前房及睫状体信号明显增强,而眼后段则未探测到高信号;0.05mol/L组前房信号无明显增强,接近注射位置的睫状体信号增强;0.005mol/L组眼前、后段的药物渗透浓度均低于MRI探测阈值。睫状体部位对药物经巩膜的被动转运阻力最低,结膜下药物的体积和浓度随时间逐渐下降。结膜下Gd-DTPA用药前后,0.5mol/L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作为非侵袭、动态、实时的检查方法可于活体内定量分析结膜下药物注射后的渗透效率,是对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GD-DTPA 结膜下注射 药代动力学 经巩膜药物转运
下载PDF
球结膜下注射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对雏鸡形觉剥夺近视眼轴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颖 李涛 +1 位作者 陈志 周行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97-300,37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对雏鸡形觉剥夺近视眼轴的影响。方法 3日龄雏鸡60只右眼遮盖半透明塑料膜,随机分为6组:给药组4组,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0.05%组,0.1%组,1%组,2.5%组),隔天行右眼球结膜下注射,每次给药50μL,共4次;...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对雏鸡形觉剥夺近视眼轴的影响。方法 3日龄雏鸡60只右眼遮盖半透明塑料膜,随机分为6组:给药组4组,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0.05%组,0.1%组,1%组,2.5%组),隔天行右眼球结膜下注射,每次给药50μL,共4次;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组,注射方法同给药组;单纯形觉剥夺组,不做干预。8 d后观察药物对眼轴的影响。结果 2.5%浓度组右眼与左眼眼轴差异显著小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P<0.05),给药组未发现组织病理毒性。结论消旋山莨菪碱对雏鸡近视眼轴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无毒副作用,有一定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结膜下注射 消旋山莨菪碱 雏鸡形觉剥夺近视 眼轴
下载PDF
不同方式丝裂霉素C的应用联合手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国忠 许琦彬 +1 位作者 吴双庆 诸力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丝裂霉素C(MMC)的应用联合手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患者49眼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5眼采用术前1月结膜下注射0.1 ml MMC(0.02%)联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B组24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MMC(0.02%)+...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丝裂霉素C(MMC)的应用联合手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患者49眼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5眼采用术前1月结膜下注射0.1 ml MMC(0.02%)联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B组24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MMC(0.02%)+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A组复发3眼,复发率12.0%,B组复发4眼,复发率1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眼出现胬肉切除区巩膜无血管化,B组2眼发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均安全有效,但术前1月结膜下注射0.1 ml MMC(0.02%)联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结膜组织损伤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结膜下注射 复发性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VEGF抑制剂不同给药方案对角膜新生血管患者眼压、病变面积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文君 杜艳 张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角膜基质内与结膜下注射对角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眼压、病变面积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治疗的78例CNV患者,按照随...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角膜基质内与结膜下注射对角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眼压、病变面积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治疗的78例CN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行VEGF抑制剂(康柏西普)角膜基质内注射,对照组患者行康柏西普结膜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病变面积、血清VEGF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NV面积相近(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NV面积分别为(14.29±3.36)mm^2、(15.48±3.52)mm^2、(16.02±3.75)mm^2,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142.74±21.52)ng/L,对照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143.18±21.59)ng/L,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63.19±10.42)ng/L,对照组为(89.73±15.28)n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内炎症等并发症。结论角膜基质内与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均是治疗CNV有效而安全的给药途径,角膜基质内注射对患者病变面积和血清VEGF水平控制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角膜基质内注射 结膜下注射
下载PDF
Lewis鼠结膜下注射雷帕霉素的眼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焰 胡道德 +1 位作者 顾磊 许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Lewis鼠结膜下注射雷帕霉素的眼毒性。方法将20只Lewis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4只。A组Lewis鼠结膜下注射4μg.kg-1雷帕霉素,B组为20μg·kg-1,C组为40μg·kg-1,D组为100μg·kg-1,E组为200μg·kg-... 目的探讨Lewis鼠结膜下注射雷帕霉素的眼毒性。方法将20只Lewis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4只。A组Lewis鼠结膜下注射4μg.kg-1雷帕霉素,B组为20μg·kg-1,C组为40μg·kg-1,D组为100μg·kg-1,E组为200μg·kg-1。左眼注射5μL平衡盐溶液(BSS)作为对照,通过裂隙灯、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流图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膜、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变化。结果A、B、C、D、E和对照组裂隙灯及检眼镜检查均未见结膜充血、水肿及坏死,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混浊,视网膜血管未见缩窄;视网膜电流图检查所有Lewis鼠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所有鼠角膜结构清晰,虹膜基质及虹膜上皮未见异常,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形态规整,未见细胞水肿。4μg·kg-1、20μg·kg-1、4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雷帕霉素剂量组在结膜下注射前和注射后进行裂隙灯、直接眼底镜、视网膜电流图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的异常改变。结论Lewis鼠结膜下注射200μg·kg-1及以下剂量雷帕霉素不会引起眼部组织结构及视网膜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鼠 雷帕霉素 结膜下注射 眼毒性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与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血管形成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菁 柯敏 +3 位作者 郑恬 陈东来 曾雯 王青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比较角膜基质内与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血管形成(CNV)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眭随机对照研究对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CNV40例(40眼)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康柏西普角膜基质内注射)和对照组(康柏西普结膜下... 目的比较角膜基质内与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血管形成(CNV)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眭随机对照研究对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CNV40例(40眼)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康柏西普角膜基质内注射)和对照组(康柏西普结膜下注射),每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眼压、CNV面积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78,0.360,0.192,0.213;P=0.502,0.721,0.849,0.833)。CNV面积比较,治疗后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P=0.909),而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组较对照组面积小(t=-3.346,-3.964;P=0.002,0.000),两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12.982,P=0.000;对照组:F=6.378,P=0.001),但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1,P=0.18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损伤、感染、眼内炎或全身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康柏西普是治疗CNV有效而安全的给药途径,较结膜下注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角膜基质内注射 结膜下注射 新血管形成 角膜 效果 比较
原文传递
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的抗瘢痕化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翠娟 周震 +1 位作者 王大博 李元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 研究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兔眼瘢痕化模型的抗瘢痕化效果及对兔眼局部组织的毒副作用,探讨其作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形成辅助用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取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 目的 研究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兔眼瘢痕化模型的抗瘢痕化效果及对兔眼局部组织的毒副作用,探讨其作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形成辅助用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取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2眼,建立实验性瘢痕化模型。A组术后3 d结膜下注射0.4 g·L-1的MMC 0.3 m L,B组术中巩膜瓣下放置浸泡0.4 g·L-1MMC的棉片5 min,C组术后3 d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0.3 m L。应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观察结膜损伤情况。分别于术后7 d、14 d、28 d分批处死实验兔,摘出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光镜观察手术部位的病理改变。结果术后3组均未出现结膜伤口渗漏,A组、B组角膜上皮点状缺损于术后1周消失,C组无角膜上皮点状缺损。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A组和B组结膜印迹细胞分级均为2~3级,C组为2级。术后7 d、14 d、28 d光镜下,C组手术区球结膜下炎性细胞、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纤维组织增生较A组和B组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 d,A组、B组、C组每高倍视野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2.83±2.08)个、(14.37±3.76)个、(28.12±6.74)个;术后14 d,3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3.81±1.53)个、(16.28±3.78)个、(25.67±4.45)个;术后28 d,3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1.96±1.45)个、(13.07±2.04)个、(17.69±3.11)个;相应时间点,A组、B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均较C组少(均为P=0.000),但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结膜下注射MMC能有效抑制手术后术区的瘢痕化,与术中常规应用MMC相比,其对结膜的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对其进一步研究有望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抗瘢痕化提供一种使用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结膜下注射 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瘢痕化模型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眼部注射患者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洋洋 杨晨霞 杨矛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6期3155-3157,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眼部注射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80例结膜下注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60例,常规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2%盐酸利多卡因0.2ml;实验1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2%盐酸利多卡因0.2ml,...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眼部注射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80例结膜下注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60例,常规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2%盐酸利多卡因0.2ml;实验1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2%盐酸利多卡因0.2ml,注射同时为患者播放音乐;实验2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不加2%盐酸利多卡因0.2ml,注射同时为患者播放音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结膜下注射后的疼痛评分常规组为(4.51±0.25)分,实验1组(3.50±0.30)分,实验2组(3.54±0.30)分,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08,-24.46;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膜下注射患者采用音乐疗法不加麻醉药的方法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紧张心理,缓解疼痛,减少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下注射 音乐疗法 利多卡因 疼痛
原文传递
结膜下注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安娜 邱婷婷 张弨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3-176,18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结膜下注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眼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结膜下注射治疗眼部感染的临床研究,截至2017年3月。用系统... 目的系统评价结膜下注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眼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结膜下注射治疗眼部感染的临床研究,截至2017年3月。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眼部感染治愈率、房水内浓度、注射后眼部疼痛发生率、结膜水肿发生率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临床研究。结膜下注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眼部感染治愈率可达100%,房水内可达到治疗浓度,无全身毒性发生,但注射后眼部疼痛发生率(39.62%)和结膜水肿发生率(72.58%)较高。结论结膜下注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眼部感染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下注射 氨基糖苷类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中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丽红 张家颖 +1 位作者 武广恒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核因子NF-kB抑制剂对IP-10表达的阻断作用。方法建立BALB/C鼠非特异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对各组角膜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RT-PCR对各组角膜不同时相点I...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核因子NF-kB抑制剂对IP-10表达的阻断作用。方法建立BALB/C鼠非特异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对各组角膜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RT-PCR对各组角膜不同时相点IP-10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角膜缝线及联合结膜下LPS注射均能够诱导角膜IP-10较高水平的表达;IP-10的表达与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加重程度密切相关;IP-10的表达可被NF-kB抑制剂PDTC部分阻断。结论角膜缝线联合结膜下脂多糖(LPS)注射能够诱导明显的角膜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与IP-10的表达密切相关;NF-kB对IP-10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核因子NF-kB 角膜缝线 结膜下注射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兔眼眼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珺 陈祖基 张金嵩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玻璃体注射和结膜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兔眼眼内药代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眼病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成年白兔36只,随机分为玻璃体注射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注射1mg 去甲万古霉素。各组房水、玻璃体样... 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玻璃体注射和结膜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兔眼眼内药代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眼病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成年白兔36只,随机分为玻璃体注射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注射1mg 去甲万古霉素。各组房水、玻璃体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玻璃体注射组在试验观察的48h 内玻璃体及房水中药物浓度均高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结膜下注射组在试验72h 内玻璃体中药物浓度低于 MIC,房水中可达有效浓度。结论玻璃体注射1mg 去甲万古霉素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结膜下注射仅对眼前段感染有效,在眼后段不能达到治疗水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347~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结膜下注射 玻璃体注射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对角膜溃疡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晓庄 殷文静 +2 位作者 范其佩 刘凤 吴俊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7-1425,共9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对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维生素C”“角膜溃疡”为关键词,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治疗角膜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检...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对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维生素C”“角膜溃疡”为关键词,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治疗角膜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02;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运用Stata软件进行Egger检验,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32篇,全部为中文文献,合计451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联合常规治疗;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4.61,95%CI:3.70,5.74);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4,95%CI:0.18,0.31);同时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MD=-6.29,95%CI:-7.08,-5.51);32项研究对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不充分。对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治愈时间进行Egger检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和治愈时间存在发表偏倚,但通过剪补法分析得知存在的发表偏倚未对结果造成影响。结论: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治疗角膜溃疡具有一定可行性,临床疗效、治愈时间以及复发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但由于纳入的研究证据强度较低,需要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从而提高维生素C治疗角膜溃疡疗效的证据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结膜下注射 维生素C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