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苇抗镉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江行玉 王长海 赵可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6-862,共7页
研究了芦苇幼苗体内 Cd的积累、亚细胞微区分布、存在形态和其诱导蛋白以及植物络合素合成抑制剂 (BSO)对芦苇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 Cd污染条件下 ,芦苇幼苗植株和根皮层细胞中可积累大量的Cd,但 Cd在芦苇各器官和根皮层细胞亚细胞... 研究了芦苇幼苗体内 Cd的积累、亚细胞微区分布、存在形态和其诱导蛋白以及植物络合素合成抑制剂 (BSO)对芦苇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 Cd污染条件下 ,芦苇幼苗植株和根皮层细胞中可积累大量的Cd,但 Cd在芦苇各器官和根皮层细胞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显著不均 ;Cd在芦苇幼苗体内的分配为 :根 >叶片 >茎 >地下茎 ,在根皮层细胞中的分布为 :细胞间隙 >细胞壁 >液泡 >细胞质。受 Cd污染的芦苇幼苗体内的 Cd以不同化学形态存在 ,其中 Na Cl提取态的 Cd在根和叶片中占的比例均为最大 ,其次为根内的醋酸提取态 ;在叶片中以水提取态为主 ,其它形态的含量相对较低。层析结果表明 ,根和叶片中各存在一种Cd结合蛋白 ,其中根内的 Cd结合蛋白可能是一种植物络合素聚合体。受 Cd诱导 ,芦苇幼苗根中还新合成了一种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但另有一种蛋白因 Cd影响而消失。此外 ,BSO实验证明了植物络合素对 Cd的解毒作用。可见 ,芦苇的抗 Cd机理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根部截留 ,细胞间隙积累 ,细胞壁沉淀 ,液泡区域化 ,形成活性较低的难溶化合物 ,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抗镉污染 机理 积累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诱导蛋白
下载PDF
镉胁迫下钙对镉在玉米细胞中分布及对叶绿体结构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周卫 汪洪 林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5-340,共6页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钙对镉胁迫下玉米根、叶组织镉的亚细胞分布、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叶片RuBP 羧化酶和PEP 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钙加镉处理比较,镉毒害下添加...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钙对镉胁迫下玉米根、叶组织镉的亚细胞分布、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叶片RuBP 羧化酶和PEP 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钙加镉处理比较,镉毒害下添加钙,玉米根、叶细胞器和细胞质Cd 组分均显著下降,相应Ca 组分则显著增加,而细胞壁Cd 、Ca 含量各处理间均十分接近;镉毒害下添加钙,维管束鞘细胞基质片层及叶肉细胞基粒和基粒片层排列较好,维管束鞘细胞嗜锇粒大为减少,叶片RuBP和PEP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说明Ca 对于Cd 胁迫下玉米叶片正常结构与功能的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亚细胞分布 叶绿体超微结构 羧化酶
下载PDF
苹果缺钙对果实钙组分、亚细胞分布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陈见晖 周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2-576,T004,共6页
通过苹果幼果期果面喷钙获得试材,采用逐级提取法测定红富士和新红星两个品种贮藏过程中钙形态的变化;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研究果实细胞中钙的亚细胞分布特点及其相应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红... 通过苹果幼果期果面喷钙获得试材,采用逐级提取法测定红富士和新红星两个品种贮藏过程中钙形态的变化;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研究果实细胞中钙的亚细胞分布特点及其相应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红富士和新红星苹果果实水溶性钙和果胶钙含量下降,磷酸钙和草酸钙以及硅酸钙含量相应增加,与对照不喷钙比较,喷钙明显增加贮藏苹果果实各种形态钙的含量;品种间红富士苹果全钙及各种形态钙含量均显著高于新红星。钙均匀分布于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核膜和核质,并在液泡内堆积;缺钙时核膜模糊或断裂,且钙颗粒分布不均,细胞分室作用消失,细胞质中出现大量含钙颗粒。贮藏过程中果实水溶性钙和果胶钙则向磷酸钙和草酸钙的无效化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细胞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是缺钙导致苹果果实生理失调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缺钙症 果实 钙组分 亚细胞分布 超微结构 发病机理
下载PDF
镉积累不同类型的小麦细胞镉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 被引量:42
4
作者 万敏 周卫 林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1-675,共5页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和凝胶过滤等技术 ,研究小麦根系和叶片细胞镉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低镉和高镉品种分别采用烟 86 10 3和莱州 95 3。在高镉与低镉营养液中 ,根细胞壁中镉含量两个品种间差异不大 ,但烟 86 10 3...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和凝胶过滤等技术 ,研究小麦根系和叶片细胞镉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低镉和高镉品种分别采用烟 86 10 3和莱州 95 3。在高镉与低镉营养液中 ,根细胞壁中镉含量两个品种间差异不大 ,但烟 86 10 3根系细胞质中镉含量较低 ;叶片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器的镉含量均表现为烟 86 10 3小于莱州 95 3。两小麦品种叶片细胞中镉大部分与高分子量化合物配合 ,而根细胞中镉大部分与重金属螯合肽 (PCs)配合。根系镉与PCs配合的组分 (PCs Cd)含量烟 86 10 3远小于莱州 95 3,烟 86 10 3根系细胞质低的镉含量以及低的PCs Cd形成量 ,降低了根系镉的移动及其由木质部向地上部转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积累 小麦 细胞 亚细胞 分子分布 溶液培养试验 凝胶过滤
下载PDF
Uptak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Forms of Cadmium in Wild-Type and Mutant Rice 被引量:37
5
作者 HE Jun-Yu ZHU Cheng +4 位作者 REN Yan-Fang YAN Yu-Ping CHENG Chang JIANG De-An SUN Zong-Xi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71-377,共7页
Wild-type (Zhonghua 11) and mutant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dmium (Cd) application on biomass production, to characterize the influx of Cd from roots to shoots, and ... Wild-type (Zhonghua 11) and mutant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dmium (Cd) application on biomass production, to characterize the influx of Cd from roots to shoots, and to determine the form, content, and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Cd in the roots, leaf sheaths, and leaves of the rice plants. Seedlings were cultivated in a nutrient solution and were treated with 0.5 mmol L^-1 of Cd^2+ for 14 d. The sensitivity of rice plants to Cd toxicity was tested by studying the changes i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by observing the onset of toxicity symptoms in the plants. Both the wild-type and mutant rice plants developed symptoms of Cd stress. In addition, Cd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P ≤ 0.01) decreased dry matter production of roots, leaf sheaths, and leaves of both types, especially the mutant. The Cd content in roots of the mutant was significantly (P ≤0.0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ild-type rice.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d content of roots, leaf sheaths, and leaves between the wild-type and mutant rice. Most of the Cd was bound to the cell wall of the roots, leaf sheaths, and leaves, and the mutant had greater Cd content in cell organelles than the wild type. The uneven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d sensitivity of the mutant rice. Furthermore, different chemical forms of Cd were found to occur in the roots, leaf sheaths, and leaves of both types of rice plants. Ethanol-, water-, and NaCl-extractable Cd had greater toxicity than the other forms of Cd and induced stunted growth and chlorosis in the plants. The high Cd content of the toxic forms of Cd in the cell organelles could seriously damage the cells and the metabolic processes in mutant rice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MIUM chemical form RIC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UPTAKE
下载PDF
蓖麻对镉的耐性、积累及与镉亚细胞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亚慧 刘晓宇 +2 位作者 王明新 王静 严新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40-2446,共7页
本研究以淄蓖麻3号为供试材料,通过营养液栽培实验,研究了不同Cd浓度(0、10、25、50、100、200、400μmol·L-1)对蓖麻生理特性、镉积累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镉细胞分布特征对镉耐性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对蓖麻叶片... 本研究以淄蓖麻3号为供试材料,通过营养液栽培实验,研究了不同Cd浓度(0、10、25、50、100、200、400μmol·L-1)对蓖麻生理特性、镉积累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镉细胞分布特征对镉耐性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对蓖麻叶片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叶绿素含量则对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作为蓖麻镉耐性的评价指标.随着营养液镉含量的增加,蓖麻根、茎、叶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各器官镉含量呈现出根>茎>叶的分配特征,根系对镉具有较强的积累能力和滞留作用.镉在蓖麻根系和叶片各亚细胞组分的含量均为可溶组分>细胞壁>细胞器,随着镉胁迫的增加,蓖麻根系细胞壁中镉的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可见液泡区隔化和细胞壁固持是蓖麻应对镉胁迫的重要耐性机制.镉在蓖麻体内的茎-叶转移系数为0.35~0.62,而根-茎转移系数仅为0.02~0.11,可见镉从根系向茎的转移能力较弱是降低蓖麻地上部镉富集的重要原因.统计分析表明,蓖麻根系镉的亚细胞分布特征对镉从根向茎的迁移转化能力有显著影响.根-茎转移系数随着根系细胞壁和细胞器镉分配比例的增加而递减,随可溶组分镉分配比例的增加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耐性机制 生理响应 亚细胞分布
原文传递
铅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化学形态特征 被引量:37
7
作者 徐劼 于明革 +2 位作者 陈英旭 傅晓萍 段德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1-896,共6页
采用水培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离和化学形态提取技术,研究了茶树品种龙井43和迎霜不同器官的Pb含量,及其在根系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两个品种茶树根系的形态特征不同;龙井43新叶中Pb含量随营养液Pb浓度... 采用水培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离和化学形态提取技术,研究了茶树品种龙井43和迎霜不同器官的Pb含量,及其在根系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两个品种茶树根系的形态特征不同;龙井43新叶中Pb含量随营养液Pb浓度的提高显著增加,而迎霜的变化不显著.两个品种茶树根系亚细胞中Pb的含量分布及结合形态均存在差异,低浓度Pb处理下,龙井43根亚细胞组分(除可溶物质外)中Pb含量均低于迎霜;而高浓度Pb处理下,龙井43根亚细胞组分(除细胞壁外)中Pb含量均高于迎霜;龙井43根中醋酸(HAc)提取态的Pb含量比例最高,其他化学形态的高低顺序为NaCl提取态>HCl提取态/H2O提取态>乙醇提取态;而迎霜根中NaCl提取态Pb成分比例最高,其他化学形态的高低顺序为HAc提取态>HCl提取态/H2O提取态>乙醇提取态.迎霜对Pb毒害的耐受能力强于龙井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化学形态 亚细胞分布
原文传递
铜在鸭跖草细胞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廖斌 邓冬梅 +2 位作者 杨兵 束文圣 蓝崇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75,80,共5页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u在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根、茎、叶的亚细胞分布及贮存形态。结果表明,细胞壁是鸭跖草根中Cu结合的主要位点,其次为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而在叶中,Cu主要分布在含核糖核蛋白体...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u在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根、茎、叶的亚细胞分布及贮存形态。结果表明,细胞壁是鸭跖草根中Cu结合的主要位点,其次为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而在叶中,Cu主要分布在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中,其次分布在含细胞壁部分;茎中,随着外界Cu浓度的提高,Cu向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向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的分配增加。根、茎、叶中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合Cu量较少。在各种形态铜中,根部以去离子水提取态占优势,茎部和叶部,以去离子水和乙醇两种提取态占优势,其它结合形态的Cu在根中比例较低,在茎、叶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显示鸭跖草体内Cu的分布特征和形态特征与其耐性和富集Cu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CU 亚细胞分布 贮存形态
下载PDF
铅锌尾矿污染区3种菊科植物体内重金属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特征 被引量:34
9
作者 朱光旭 肖化云 +3 位作者 郭庆军 张忠义 杨曦 孔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54-3060,共7页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广西阳朔某铅锌尾矿污染农田自然生长的3种常见菊科植物野艾蒿、胜红蓟和野茼蒿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差速离心与化学试剂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在植物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其存在的化学形态,探究菊科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耐...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广西阳朔某铅锌尾矿污染农田自然生长的3种常见菊科植物野艾蒿、胜红蓟和野茼蒿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差速离心与化学试剂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在植物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其存在的化学形态,探究菊科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耐性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污染区土壤受Cd、Pb、Zn这3种重金属污染严重,其含量分别比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GB 15618-1995)超标37.7、5.7和8.9倍,植物体内Cd、Pb和Zn含量都超过正常范围.野茼蒿和胜红蓟对Cd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富集能力,适用于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此外,野茼蒿的茎和叶中Cd的含量分别为159.6 mg·kg^(-1)和219.5mg·kg^(-1),超过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标准,可见野茼蒿完全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超富集植物.3种菊科植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的Cd、Pb和Zn主要分布在液泡可溶组分和细胞壁中,而在细胞器中的分布较少.植株中大部分的重金属以迁移性较低的氯化钠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存在.因此,液泡区隔化、细胞壁固持和重金属以低活性的化学形态为主可能是3种菊科植物应对重金属胁迫的重要耐性机制.与野艾蒿相比,胜红蓟和野茼蒿茎叶中的Cd更多地贮存在液泡中,且地上部"活性态"Cd的积累比例低于根系,这些很可能是胜红蓟和野茼蒿忍耐和富集镉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铅锌尾矿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菊科植物
原文传递
镉和锌在皖景天细胞内的分布及化学形态 被引量:31
10
作者 周守标 徐礼生 +3 位作者 吴龙华 骆永明 李娜 崔立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15-2520,共6页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d和Zn在皖景天根、茎和叶的亚细胞分布及其化学形态.结果表明:10μmol.L-1Cd处理下,Cd在皖景天细胞内的主要分布位点是其可溶部分;在100μmol.L-1Cd处理下,Cd在根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茎中...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d和Zn在皖景天根、茎和叶的亚细胞分布及其化学形态.结果表明:10μmol.L-1Cd处理下,Cd在皖景天细胞内的主要分布位点是其可溶部分;在100μmol.L-1Cd处理下,Cd在根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茎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部分、叶中超过90%的Cd分布在可溶部分.高Cd浓度处理时,皖景天根、茎和叶的细胞壁中Cd分布比例增加,而可溶部分Cd分布比例相对减少.在1和800μmol.L-1Zn处理条件下,Zn在皖景天根、茎和叶的主要分布位点是可溶部分;高Zn浓度处理时,皖景天叶、茎和根的可溶部分和细胞壁中Zn的分布比例无明显变化.细胞器中Zn和Cd分布都很少.Cd在皖景天根、茎和叶内主要以氯化钠提取态和水提取态存在,Zn在皖景天根、茎和叶内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景天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下载PDF
不同镉耐性水稻非蛋白巯基及镉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芳 丁杉 +1 位作者 张春华 葛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5-629,共5页
采用镉(Cd)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N07-6和N07-63,通过室内水培试验,比较了50μmol·L-1Cd胁迫下水稻的非蛋白巯基(NPT)、Cd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Cd处理后,两品种水稻植株Cd含量存在明显差异,N07-63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的C... 采用镉(Cd)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N07-6和N07-63,通过室内水培试验,比较了50μmol·L-1Cd胁迫下水稻的非蛋白巯基(NPT)、Cd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Cd处理后,两品种水稻植株Cd含量存在明显差异,N07-63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的Cd显著少于N07-6。Cd胁迫诱导了两个品种NPT含量的增加,N07-63的增幅显著高于N07-6。Cd绝大部分分布在水稻的细胞壁和细胞可溶部分。N07-63茎叶和根部细胞壁结合的Cd占总Cd的比例高于N07-6,而细胞可溶部分Cd的比例低于N07-6。从Cd的分子分布来看,水稻茎叶细胞可溶部分的Cd一部分与大分子量蛋白质结合,其余大部分与植物螯合肽(PCs)结合,而根细胞可溶部分的Cd绝大部分与PCs络合,N07-63的Cd-PCs结合程度高于N07-6。由此说明,与N07-6相比,N07-63细胞壁对Cd的束缚和细胞可溶部分Cd-PCs的络合程度更高,Cd的毒害效应更小,向地上部转运的Cd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非蛋白巯基 亚细胞分布 分子分布
下载PDF
NTA对玉米体内Cu、Zn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周建民 党志 +1 位作者 陶雪琴 周永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6-130,共5页
通过向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加入螯合剂氨三乙酸(NTA)并运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NTA对玉米根、茎和叶中Cu、Z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u和Zn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特征与其吸收和富集重金属能力密切相关,NTA能显著促进Cu和Zn在玉米体内的... 通过向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加入螯合剂氨三乙酸(NTA)并运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NTA对玉米根、茎和叶中Cu、Z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u和Zn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特征与其吸收和富集重金属能力密切相关,NTA能显著促进Cu和Zn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和积累并且影响重金属在细胞壁和液泡内的分布.在玉米细胞内,细胞壁是Cu的主要结合位点,其次为含液泡的细胞质部分,只有少量的Cu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组分中;Zn更趋向于分布在以液泡为主的细胞质中,并且在细胞器中也有较高的分布.在NTA诱导下,Cu和Zn在液泡内的分布呈强化趋势,有从细胞壁向细胞质转移的趋势,叶片中细胞器的重金属也部分向细胞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A 亚细胞分布 玉米 植物修复
下载PDF
锌在长柔毛委陵菜细胞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箐 杜锁军 +3 位作者 曾晓雯 方晓航 于方明 仇荣亮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了Zn在长柔毛委陵菜(Potentilla grifithii Hook)叶片、叶柄和根系中的亚细胞分布和赋存形态。研究表明,细胞壁是Zn在长柔毛委陵菜细胞内的主要分布位点,其次是含核糖体的可溶部分和细胞核部分... 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了Zn在长柔毛委陵菜(Potentilla grifithii Hook)叶片、叶柄和根系中的亚细胞分布和赋存形态。研究表明,细胞壁是Zn在长柔毛委陵菜细胞内的主要分布位点,其次是含核糖体的可溶部分和细胞核部分,而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很少。叶片中,提高Zn处理水平,Zn向细胞壁和可溶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在细胞核部分的分配增加;叶柄中,提高Zn处理浓度增加了Zn在可溶部分的分配;根系中,Zn在各组分中的分配不受Zn浓度影响。在Zn赋存形态上,植物体内以氯化钠提取态和水提取态为主导形态;提高Zn处理水平,醋酸提取态的分配明显减少,水和乙醇两种提取态的分配增加;而其他形态Zn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则很少。显示细胞壁和液泡是Zn在长柔毛委陵菜细胞内的重要结合位点,且可能主要与水溶性和酯溶性的有机配位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柔毛委陵菜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下载PDF
镉在不同品种小白菜中的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德明 朱祝军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8-282,共5页
以差速离心法,研究了Cd在苏州青和沪青一号两小白菜品种不同器官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器官Cd分布量依次为根系>叶片>叶柄,品种间略有差异.在植株各器官中,Cd主要分布在细胞可溶性成分、细胞壁和质体(或叶绿体)中,而在细胞... 以差速离心法,研究了Cd在苏州青和沪青一号两小白菜品种不同器官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器官Cd分布量依次为根系>叶片>叶柄,品种间略有差异.在植株各器官中,Cd主要分布在细胞可溶性成分、细胞壁和质体(或叶绿体)中,而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分布较少.根系四种重要细胞器(质体、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Cd分配率随Cd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沪青一号Cd分配率上升更明显;叶片中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的Cd随Cd处理量增加而增加,沪青一号表现更为明显;叶柄中,沪青一号四种细胞器Cd分配率高于苏州青,增加Cd浓度两品种线粒体和核糖体Cd分配率上升但叶绿体和细胞核Cd分配率下降.高Cd处理对沪青一号重要细胞器中Cd增加更明显,推测Cd浓度增加对沪青一号细胞生命活动的危害有可能比苏州青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硫对超积累东南景天镉累积、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会合 杨肖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5-402,共8页
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了硫对超积累东南景天镉累积、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硫处理(S2和S3)显著提高超积累东南景天根、茎和叶的镉含量、累积量及整株累积总量。镉在超积累东南景天根、茎和叶中... 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了硫对超积累东南景天镉累积、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硫处理(S2和S3)显著提高超积累东南景天根、茎和叶的镉含量、累积量及整株累积总量。镉在超积累东南景天根、茎和叶中的含量和分配比例为F1(细胞壁)>F3(可溶性部分)>>F2(细胞器与膜),细胞壁(F1)是Cd在超积累东南景天细胞内的主要结合位点;超积累东南景天根、茎和叶F1、F2、F3组分中的镉含量随着硫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分配比例变化不一致;超积累东南景天植物体内镉形态以氯化钠提取态(FNacl)、醋酸提取态(FHAc)和水提取态(FW)占优势。增施硫处理,提高超积累东南景天根FNacl、FHAc和FW提取态镉含量和分配比例,降低FE和FHCl提取态镉含量和分配比例;茎FNacl和FHAc提取态镉含量和分配比例增加,FW、FE和FHCl提取态镉分配比例降低;叶FNacl、FHAc和FW提取态镉的含量增加,但对其分配比例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下载PDF
镉在三色堇中的积累及亚细胞与化学形态分布 被引量:25
16
作者 白雪 陈亚慧 +2 位作者 耿凯 刘建国 王明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00-1605,共6页
通过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了在不同Cd浓度(0、0.01、0.05、0.1、0.2、0.3、0.4 mmol·L-1)处理下,三色堇地下部和地上部中Cd的含量与积累特征,进一步分析了Cd在三色堇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色堇体内Cd... 通过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了在不同Cd浓度(0、0.01、0.05、0.1、0.2、0.3、0.4 mmol·L-1)处理下,三色堇地下部和地上部中Cd的含量与积累特征,进一步分析了Cd在三色堇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色堇体内Cd积累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对Cd具有很高的积累能力,是一种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三色堇地下部和地上部大部分的Cd分布在可溶组分和细胞壁中,而在细胞器中的分布较少.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地下部细胞壁中镉的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植株中大部分的Cd以乙醇提取态和水取提态存在,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地上部中活性强、毒性较高的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Cd分配比例总和减少,而活性较弱、毒性较低的氯化钠提取态和醋酸提取态Cd分配比例增加,这有利于降低总镉的相对毒性.因此,液泡区隔化、细胞壁固持和化学形态转化可能是三色堇应对Cd胁迫的重要耐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色堇 积累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原文传递
镉胁迫下两种不同小白菜的生长、镉吸收及其亚细胞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17
作者 宋阿琳 李萍 +1 位作者 李兆君 梁永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5-1080,共6页
通过室内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镉(0.5 m·gL-1、5.0 m·gL-1)胁迫对两个不同镉耐性小白菜品种上海青(Cd敏感型)和杭油冬(Cd耐性)的生长、Cd吸收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d胁迫10 d后两个小白菜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植物地上... 通过室内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镉(0.5 m·gL-1、5.0 m·gL-1)胁迫对两个不同镉耐性小白菜品种上海青(Cd敏感型)和杭油冬(Cd耐性)的生长、Cd吸收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d胁迫10 d后两个小白菜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Cd主要积累在植物的根系.此外,Cd在地上部和地下部亚细胞组分中的分配率不同,在地上部各组分中,Cd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其次是细胞壁,分配率最少的是细胞器.在地下部各组分中,在低浓度处理下Cd在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与地上部分布一致,但在高Cd处理下Cd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其次是细胞质,在细胞器中分布最少.Cd在两个不同耐性小白菜品种中的吸收和分布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壁 亚细胞分布 小白菜
下载PDF
大麦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及PCs合成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陆仲烟 刘仲齐 +2 位作者 宋正国 张长波 孙东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5-2131,共7页
为探明不同基因型大麦对镉耐性和转运能力差异,选取大麦耐镉品种华10118和敏感品种华2255进行水培试验,比较不同镉处理下大麦根系和地上部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差异,并研究了根系和叶片中PCs含量对镉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明不同基因型大麦对镉耐性和转运能力差异,选取大麦耐镉品种华10118和敏感品种华2255进行水培试验,比较不同镉处理下大麦根系和地上部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差异,并研究了根系和叶片中PCs含量对镉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华10118对镉的转运能力较差,地上部镉含量较低;镉在两个大麦品种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和胞液中,基本各占35%-44%,细胞器占5%-26%,华2255的细胞器组分中镉含量显著大于华10118,可能是华2255耐镉性差的原因。两个基因型大麦根系中的镉以醋酸提取态为主,而地上部中以NaCl提取态最多;华2255的乙醇提取态、去离子水提取态和NaCl提取态的镉含量较高,可能是其对镉转运能力较强和耐受性差的原因。华2255根系和叶片中的PC2和PC3含量都显著高于华10118,根系合成较多的Pc:和PC,有助于镉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植物螯合肽
下载PDF
采前钙处理对冬枣贮藏品质、钙形态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邢尚军 刘方春 +2 位作者 杜振宇 赵庆兵 宋玉民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研究了离子钙、熬合钙和纳米钙处理对冬枣贮藏后的品质及钙形态的影响,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研究了冬枣果实细胞中钙的亚细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同对照(CK)相比,三种钙处理均有效的抑制了冬枣贮藏期间的褐变及硬... 研究了离子钙、熬合钙和纳米钙处理对冬枣贮藏后的品质及钙形态的影响,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研究了冬枣果实细胞中钙的亚细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同对照(CK)相比,三种钙处理均有效的抑制了冬枣贮藏期间的褐变及硬度的变化,各喷钙处理对冬枣果实采摘时VC的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有效的抑制了贮藏后VC的消耗,Che-Ca(熬合钙)处理效果最佳。各处理间冬枣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差异很小,采摘时可滴定酸差异也不大,但当贮藏至第60d时,CK酸度的下降要高于其他喷钙处理。与CK相比,喷钙处理冬枣的全钙、水提取钙、NaCl溶液提取钙及醋酸提取钙的含量均有增加。冬枣果实中的钙主要以80%乙提取钙(ALc-Ca)的形式存在,贮藏至60d时,NaCl溶液提取钙和醋酸提取钙含量下降,ALc-Ca的含量有所上升。各处理中细胞壁、细胞膜、液泡、液泡膜上锑酸钙颗粒分布较多;细胞之间、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间隙中也有一定量的钙累积;CK处理的细胞质中有大量钙累积,Che-Ca处理有效地抑制了钙向细胞质的流动,细胞质中累积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贮藏 品质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不同铜水平下玉米细胞内铜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司江英 赵海涛 +3 位作者 汪晓丽 姚彩艳 邓桂芳 封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2-456,共5页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铜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和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含量上看,细胞壁和细胞溶质部分是铜在玉米细胞内分布的主要位点,细胞核、叶绿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中铜的含量较低。对照和1μmol·...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铜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和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含量上看,细胞壁和细胞溶质部分是铜在玉米细胞内分布的主要位点,细胞核、叶绿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中铜的含量较低。对照和1μmol·L-1Cu处理的玉米根部中,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区域,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随着铜浓度的升高,铜向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向细胞溶质部分的分配增加。在茎中,就不同铜浓度处理来说,亚细胞组分中铜的含量均以细胞溶质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壁部分。而在叶中,均以细胞壁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就铜的存在形态而言,对照处理的根部主要以HCl提取态铜为主,茎和叶中铜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1μmol·L-1Cu处理时,根部铜仍以HCl提取态为主,而茎和叶中以NaCl提取态占优势。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根部和叶部的铜均主要以乙醇提取态为主,而茎中20和50μmol·L-1铜处理主要以NaCl提取态铜为主,80μmol·L-1Cu处理时主要以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NaCl提取态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