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起500 kV超高压输电线路金具挂环断裂故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凌毅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9年第1期124-125,共2页
针对近年来福建省发生的一起500 kV超高压输电线路金具挂环断裂故障故障入手,从日常运维、材料解剖分析、反事故措施落实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以确保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超高压 子导线 反措 间隔棒 日常运维
下载PDF
线簧插孔组装的送丝与分丝机构设计
2
作者 白杨丰 王起飞 +1 位作者 吕沫 于向阳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9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试验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连接器组件线簧插孔在组装过程中送丝和分丝工艺的要求、特点以及工艺试验概况等。对影响送丝、分丝的因素及试验结果也进行了一些分析。介绍了最优的送丝和分丝机构。
关键词 连接器 线簧插孔 组装 送丝 分丝
下载PDF
更换输电线路六分裂导线单根子导线技术
3
作者 吕东辉 《电力系统装备》 2018年第12期228-229,共2页
多分裂导线中其中一根子导线损伤(坏)时,利用单线滑车更换750kV输电线路六分裂导线其中一根子导线技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施工操作步骤,降低了成本及安全风险,可用于750kV和800kV输电线路。
关键词 六分裂 子导线 换线
下载PDF
面形误差对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孟凡涛 褚金奎 +1 位作者 韩志涛 郭庆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1-955,共5页
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分析了光栅面形误差对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偏振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分析发现,光栅圆角误差、光栅侧壁倾斜误差和光栅表面粗糙误差对光栅的TM透射效率影响不大,但它们使得光栅的消光比明显降低.因此,面形误... 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分析了光栅面形误差对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偏振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分析发现,光栅圆角误差、光栅侧壁倾斜误差和光栅表面粗糙误差对光栅的TM透射效率影响不大,但它们使得光栅的消光比明显降低.因此,面形误差使得光栅的偏振性能明显降低.理论分析表明,顶角为直角、侧壁垂直和表面光滑的理想矩形光栅结构的偏振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波长光栅 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 面形误差 严格耦合波理论 TM透射效率 消光比
下载PDF
镍碳修饰的硅亚微米线用于高效能锂离子电池负极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欢 蒋力 +3 位作者 单沈桃 毛信表 马淳安 褚有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设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硅材料由于具有最高的理论储锂容量,目前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通过温和的溶液刻蚀工艺并结合热解还原法制备了镍、碳修饰的亚... 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设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硅材料由于具有最高的理论储锂容量,目前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通过温和的溶液刻蚀工艺并结合热解还原法制备了镍、碳修饰的亚微米一维结构硅负极材料,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硅亚微米线表面实现了镍纳米粒子的均匀修饰和碳材料的包覆,在1C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900mAh/g的可逆储锂容量.一维结构设计与镍、碳修饰可以提升硅材料的循环与倍率性能,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线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亚波长线栅太赫兹偏振分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蒙恩 王文涛 +3 位作者 刘平安 李向军 刘建军 洪治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300,共4页
为了提高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偏振分束器的性能,采用激光诱导与化学镀铜的方法在聚酰亚胺衬底上制作了亚波长周期金属线栅太赫兹偏振分束器,并以返波振荡器作为太赫兹辐射源搭建了偏振分束特性测试系统。当入射波频率为340GHz、入射角为45&... 为了提高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偏振分束器的性能,采用激光诱导与化学镀铜的方法在聚酰亚胺衬底上制作了亚波长周期金属线栅太赫兹偏振分束器,并以返波振荡器作为太赫兹辐射源搭建了偏振分束特性测试系统。当入射波频率为340GHz、入射角为45°时,测得在入射波偏振在0°~180°变化过程中,该偏振分束器具有良好的偏振分束特性,透射和反射的消光比分别为27.3dB和10.5dB,插入损耗分别为0.13dB和0.32dB;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得偏振分束器在0.2THz~1.5THz频域内透射消光比大于18dB。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时域有限元方法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亚波长线栅 太赫兹 偏振分束器 激光诱导化学镀
下载PDF
A novel solution-based self-assembly approach to preparing ultralong titanyl phthalocyanine sub-micron wires
7
作者 朱宗鹏 魏斌 +1 位作者 张建华 王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55-660,共6页
Ultralong titanyl phthalocyanine (TiOPc) sub-micron wi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novel solution-based self- assembly method. By using different solvents, changing the mass concentration and the solvent vapor pre... Ultralong titanyl phthalocyanine (TiOPc) sub-micron wi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novel solution-based self- assembly method. By using different solvents, changing the mass concentration and the solvent vapor pressure, the length and the shape of the wires can be adjusted. The mixed-phase properties of the TiOPc sub-micron wir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ultraviolet-visibl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X-ray diffraction. Organic transistors based on these wires were studied, which show the typical p-channe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yl phthalocyanine sub-micron wire TRANSISTOR solution method
下载PDF
溶液法制备酞菁氧钛有机微米线 被引量:1
8
作者 桂海洋 王军 魏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52-12156,共5页
采用溶液法制备一维超长酞菁氧钛(TiOPc)微米线。选取4种不同溶剂制得微米线,其光学显微结果表明乙醇是最适合生长TiOPc微米线的溶剂。改变TiOPc/乙醇溶液浓度,研究溶液浓度对微米线长度的影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采用溶液法制备一维超长酞菁氧钛(TiOPc)微米线。选取4种不同溶剂制得微米线,其光学显微结果表明乙醇是最适合生长TiOPc微米线的溶剂。改变TiOPc/乙醇溶液浓度,研究溶液浓度对微米线长度的影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TiOPc微米线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TiOPc微米线的宽长比最小可以达到10-2。在此基础上制得了有机薄膜晶体管,其表现出明显的P沟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氧钛 微米线 溶液法 有机晶体管
下载PDF
AAO模板法组装Ni亚微米阵列 被引量:1
9
作者 佘希林 宋国君 +3 位作者 王士财 李建江 刘曦 周迪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2-725,共4页
为了制备结构规整、长度可控的金属Ni亚微米阵列,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采用直流电沉积法进行了Ni亚微米阵列的制备研究,并利用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法制得的Ni亚微米阵列结构规整、... 为了制备结构规整、长度可控的金属Ni亚微米阵列,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采用直流电沉积法进行了Ni亚微米阵列的制备研究,并利用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法制得的Ni亚微米阵列结构规整、直径与模板孔径基本一致,约为250 nm,是结构紧密的多晶体。并通过控制电沉积的时间,制备出不同长度的Ni纳米线,讨论了电沉积时间对纳米线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模板法 电化学沉积 Ni亚微米线 阵列
原文传递
中波红外集成偏振光栅结构参数对偏振性能影响仿真分析
10
作者 王伟平 于佳睿 +1 位作者 胡小燕 赵少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5-102,共8页
中红外集成偏振焦平面探测技术将偏振探测技术与中波红外焦平面成像探测技术融合,通过异质集成的方式实现偏振光栅和探测器的单片集成,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机械稳定性高等优势,可实现多偏振方向的同时成像。像元级的亚波长金属光栅可实... 中红外集成偏振焦平面探测技术将偏振探测技术与中波红外焦平面成像探测技术融合,通过异质集成的方式实现偏振光栅和探测器的单片集成,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机械稳定性高等优势,可实现多偏振方向的同时成像。像元级的亚波长金属光栅可实现不同偏振方向的高消光比,然而金属材料的选择、光栅的周期、占空比、厚度等参数均会影响偏振探测器的偏振性能。给出了亚波长金属光栅的理论分析,建立了中波红外集成偏振HgCdTe探测器的偏振性能仿真模型,对不同光栅参数对探测器偏振性能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Al光栅周期200~400 nm,占空比0.5~0.7,厚度>100 nm的参数选择。仿真分析得到在±14°入射角范围内,偏振消光比变化较小。同时,引入了Si基HgCdTe探测器,仿真分析了SiO_(2)增透膜厚度对偏振消光比的影响,确定了SiO_(2)最佳厚度在500 nm附近,对Si基和CdZnTe衬底集成偏振HgCdTe探测器的消光比进行比对,得出了Si基探测器偏振性能更优。仿真结果可为中波红外集成偏振HgCdTe探测器偏振光栅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碲镉汞焦平面探测器 亚波长金属光栅 偏振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