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演变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瑜锦 谭帆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137,184,共13页
中国小说文体观念从古至今呈现出由一元到二分再到四分的发展过程。古人以笔记小说为小说之正统文体,传奇、演义均被视为变体。至20世纪初,章回体小说地位渐著,形成笔记、章回二分的小说分体模式,这一分体模式在不久之后即被打破。从20... 中国小说文体观念从古至今呈现出由一元到二分再到四分的发展过程。古人以笔记小说为小说之正统文体,传奇、演义均被视为变体。至20世纪初,章回体小说地位渐著,形成笔记、章回二分的小说分体模式,这一分体模式在不久之后即被打破。从20世纪20年代起,传奇和话本二体从笔记和章回体中逐渐分离,"笔记、传奇、话本、章回"这一分体模式遂流播渐广,至今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文体观念 古今演变
原文传递
“青词”概念及其文体演变发覆
2
作者 魏宏远 吴冬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5,共10页
青词初为道教奏章祝文,因太清宫斋醮停祝版而产生。“青词”取自书写纸张的颜色,“清词”则与斋醮场所太清宫有关,且由于音乐性,初定名为“词”而非“辞”。青词虽产生于玄门,但撰写者与体例都打上了世俗文书烙印,撰写者为翰林学士,格... 青词初为道教奏章祝文,因太清宫斋醮停祝版而产生。“青词”取自书写纸张的颜色,“清词”则与斋醮场所太清宫有关,且由于音乐性,初定名为“词”而非“辞”。青词虽产生于玄门,但撰写者与体例都打上了世俗文书烙印,撰写者为翰林学士,格式上则仿唐代表章。自晚唐杜光庭之后,青词逐渐脱离太清宫,向普通斋醮词过渡,至宋程式化书写减少,抒情成分增加,进而分化出宫廷斋醮青词与民间斋醮青词不同类型。这也使“青词”由最初的文体概念向文类概念转变,后世更将绿章、对联、绝句等醮词视为青词,青词逐渐向纯文学靠拢,成为融合宗教学、文体学和民俗学的特殊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词 绿章 文体概念 文类概念 文体演变
下载PDF
由唐入宋同调异体词作句式嬗变探迹
3
作者 姚逸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唐五代到北宋前期,是词律逐渐形成、定型的时期。同调异体词作因其曲调的渊源关系,在句式上呈现出五言句向七言句的转化、基本句式与特殊句式的保留、唱法固化造成的句式沿用等特点,展现出词体句式的演进轨迹与文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 唐五代到北宋前期,是词律逐渐形成、定型的时期。同调异体词作因其曲调的渊源关系,在句式上呈现出五言句向七言句的转化、基本句式与特殊句式的保留、唱法固化造成的句式沿用等特点,展现出词体句式的演进轨迹与文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同调异体词作句式之研究,对于曲调渊源之考订、词作创作时间之断定、词作异文之选择亦有重要的现实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 同调异体 句式 词体演进 词作判定
下载PDF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装的风格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任甄 罗冰 《纺织报告》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60多年间,英国女装经历了浪漫主义时代、克里诺林时代、巴斯尔时代和S型时代的变迁。文章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装风格变化趋势,总结了当时女装的风格演变规律,分析了影响这种风格演变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与社... 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60多年间,英国女装经历了浪漫主义时代、克里诺林时代、巴斯尔时代和S型时代的变迁。文章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装风格变化趋势,总结了当时女装的风格演变规律,分析了影响这种风格演变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与社会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演变 英国女装 维多利亚时代
下载PDF
明清词韵学的辨体视野与尊体策略
5
作者 杜玄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26,共11页
明清时期的词韵辨体视野不一,具体表现为:明中期至清中期所选择的辨异对象或为近体诗,或为曲,或为乐府古诗,各家常以破体关联另一体之法来强化辨异,呈现出辨破结合的特点;清中后期逐渐回归词体,转向词体内部探求韵法,辨而不破。不同的... 明清时期的词韵辨体视野不一,具体表现为:明中期至清中期所选择的辨异对象或为近体诗,或为曲,或为乐府古诗,各家常以破体关联另一体之法来强化辨异,呈现出辨破结合的特点;清中后期逐渐回归词体,转向词体内部探求韵法,辨而不破。不同的辨体视野,源于诸家不同的尊体策略。明清词韵学之尊体策略经历了“曲化合乐—格律稽古—寻源释韵—回归词体”的演进,辨体视野相应地经历了“关联曲以与诗辨—关联诗以与曲辨—与古乐府之通与辨—辨而不破”的演变。不同层面、不同途径的音律观照,是造成明清词韵学辨体视野不一、尊体策略各异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词韵学 辨体 尊体 演变 音律
下载PDF
英语“X-able”形态的文体分布与历时演变——基于“大数据”观照下的语料库实证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国辉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4,共6页
"大数据"研究作为新一代科学研究范式,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其价值所在,因为以前单个的零散"小数据"不能说明什么,其功效很难充分展示。而当代大数据则可很好地挖掘事物的潜在规律并有效地预测其未来走向,使隐性... "大数据"研究作为新一代科学研究范式,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其价值所在,因为以前单个的零散"小数据"不能说明什么,其功效很难充分展示。而当代大数据则可很好地挖掘事物的潜在规律并有效地预测其未来走向,使隐性规律变得显性化、可视化,为准确、高效的决策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通过大型英语语料库COCA和COHA,从"X-able"形态的两个维度(文体分布和历时演变)和两个层面(肯定和否定)考察,结果发现,不管文体差异还是历时演变,也不管肯定或否定,"-able"形态的使用频率始终最高,而"-uble"形态则处于最低状态。具体来说,文体方面不管肯定还是否定,"X-able"变体在学术文体中的使用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而历时方面不管肯定或否定,它们的使用都呈现递减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语料库 COCA COHA X-able 文体分布 历时演变
原文传递
从庾信骈赋看诗赋合流到赋文趋同的文体演变史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赋体演变历程中,与汉散体大赋、唐律赋、唐宋以后文赋相比,六朝是骈赋繁盛时代。而庾信作为六朝最具有标志意义的骈赋大家,前期赋作具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特征,后期赋作则显示出赋文趋同之势,导致骈赋骈文面目极其相似,让后世许多精审的... 在赋体演变历程中,与汉散体大赋、唐律赋、唐宋以后文赋相比,六朝是骈赋繁盛时代。而庾信作为六朝最具有标志意义的骈赋大家,前期赋作具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特征,后期赋作则显示出赋文趋同之势,导致骈赋骈文面目极其相似,让后世许多精审的学者把它并入到骈文中;自庾信后期赋始,中经初唐、中唐的进一步演进,直至宋代终于完成了赋文合流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骈赋 诗赋合流 赋文趋同 文体演变
下载PDF
张大千泼墨泼彩画风演变中的中庸心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德龙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张大千是20世纪杰出的画家,声誉遍及世界,他的泼墨泼彩艺术极具创造性与感染力,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张大千泼墨重彩阶段精品迭出,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艺术特色鲜明的以大泼墨大泼彩为特征的"泼墨重彩",转... 张大千是20世纪杰出的画家,声誉遍及世界,他的泼墨泼彩艺术极具创造性与感染力,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张大千泼墨重彩阶段精品迭出,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艺术特色鲜明的以大泼墨大泼彩为特征的"泼墨重彩",转向风格较为中庸,以淡墨淡彩为特征的"泼写兼施"阶段,其中原因值得深究。张大千泼彩回归中庸风格是中国画内在本体需要和适应年老身心变化的结果,也是在"通会"基础上的人书俱老,反映了他在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理性思考和智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泼墨泼彩 风格演变 中庸心理
下载PDF
文体学与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之所以建构一个兼容了叙述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理论的文体学框架,是为了对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做出新的阐释。这一框架主要包括文体与文体学符码的理解,报告文学的体裁和语言体式、叙述模式、文化语境、文体的制作与传播等层面。... 之所以建构一个兼容了叙述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理论的文体学框架,是为了对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做出新的阐释。这一框架主要包括文体与文体学符码的理解,报告文学的体裁和语言体式、叙述模式、文化语境、文体的制作与传播等层面。阐释的意义在于,突破社会—历史批评定于一尊的传统研究格局,通过形式批评和价值批评的有机整合,显示新世纪报告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视角 报告文学 文体流变
下载PDF
元代戏曲理论中的中国戏曲史
10
作者 段庸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1-33,共3页
与元杂剧创作的繁盛相比较,元代没有相称的戏曲理论。因而人们在研究元代戏曲时,多注重作家作品,而忽视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事实上,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虽然零散,但只要披沙捡金,就会发现:元人已从关于戏曲文体流变的研究入手,开始了中... 与元杂剧创作的繁盛相比较,元代没有相称的戏曲理论。因而人们在研究元代戏曲时,多注重作家作品,而忽视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事实上,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虽然零散,但只要披沙捡金,就会发现:元人已从关于戏曲文体流变的研究入手,开始了中国戏曲史的初步建构。这一贡献,具有戏曲的早期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戏曲理论 杂剧 文体流变 戏曲史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古代日记文体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解亚珠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62-65,共4页
中国古代日记的学术探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其中对日记文体的研究渐趋多样化。近30年日记文体研究有两种主要路线:其一,专注于追溯日记文体源头,由此确定其原始文体意义与形态;其二,考察日记发展流变,并与相关类似文学体裁比较,来... 中国古代日记的学术探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其中对日记文体的研究渐趋多样化。近30年日记文体研究有两种主要路线:其一,专注于追溯日记文体源头,由此确定其原始文体意义与形态;其二,考察日记发展流变,并与相关类似文学体裁比较,来概括日记文体类别与特征。也有研究者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全面总结日记文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日记 文体研究 源头与演变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藏族叙事文体演变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吉多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与西方叙事文学“史诗—传奇—小说”的演变历程不同,藏族叙事文学具有自身独特的文体演变过程,而梳理这一演变过程对于藏族叙事文学的研究而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域出发,试着通过对比和参照的原则,... 与西方叙事文学“史诗—传奇—小说”的演变历程不同,藏族叙事文学具有自身独特的文体演变过程,而梳理这一演变过程对于藏族叙事文学的研究而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域出发,试着通过对比和参照的原则,简约地分析和研究了藏族叙事文体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叙事文学 叙事文体 文体演变 比较文学
下载PDF
两晋赠答诗体制析论——以四言体与五言体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6,共10页
作为早期文人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赠答诗同时指向"世运"与"人"。通过这种在不同个体间酬赠往还的诗歌体式的考察,往往可以推衍出诗歌体式的群体性变迁。两晋时期的赠答诗中,四言、五言诗的数量大致接近,而四言... 作为早期文人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赠答诗同时指向"世运"与"人"。通过这种在不同个体间酬赠往还的诗歌体式的考察,往往可以推衍出诗歌体式的群体性变迁。两晋时期的赠答诗中,四言、五言诗的数量大致接近,而四言体略占优势。一般说来,述祖德、美功业、旨在营造庄重雅穆氛围的诗歌用四言体,述志、道情或是包含更广内容的诗作则多用五言体。这两种不同体式的诗歌的写作,既与作者的才性、文学气质有关,又随着诗体与情感的表现力之间的契合或是疏离有所区别,又因场合与应用功能的不同而导致分体。对旧的文学经典的自觉模拟、步步履之以及面对新的文学传统时不自觉的学习,对文学体式的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总的说来,两晋时期赠答诗的体制变化,与四言体、五言体内部的消长规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答诗 两晋诗歌 四言 五言 文体演变
原文传递
韵文演变新旧质素更替律概论
14
作者 蒋长栋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2-85,共4页
中国古代韵文文体演变中存在着新旧质素更替律。这一规律的存在,已被中国古代韵文文体演变的漫长实践所证明;这一规律的存在,既有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的动态原则与适应性原则等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又有历代文坛家们的研究... 中国古代韵文文体演变中存在着新旧质素更替律。这一规律的存在,已被中国古代韵文文体演变的漫长实践所证明;这一规律的存在,既有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的动态原则与适应性原则等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又有历代文坛家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实际印证;这一规律的存在,无论是对构建独立完整的中国韵文学与中国韵文文体演变学,还是解决中国韵文文体演变中许多具体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演变 新旧质素 更替律 中国 古代韵文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归莲梦》叙事特点与章回小说文体流变
15
作者 高日晖 范玉杰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1-57,共7页
小说文本中前后两回回目互为对仗,内容也相互黏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单元,整体上呈现出了平稳、对称的架构。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叙事干预,有意拉近叙事者与读者的距离,并在有意摆脱说唱文学影响的洪流中独树一帜。两条叙事链条融合相配,... 小说文本中前后两回回目互为对仗,内容也相互黏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单元,整体上呈现出了平稳、对称的架构。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叙事干预,有意拉近叙事者与读者的距离,并在有意摆脱说唱文学影响的洪流中独树一帜。两条叙事链条融合相配,主线以神魔小说情节为范式,清晰明朗,副线则是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改编,起点稍晚,与主线配合融洽。“作意好奇”也使得莲岸的女英雄形象在小说史上既独具一格,又承前启后,《归莲梦》是章回体小说文体流变史上的重要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莲梦 叙事 文体流变 莲岸
下载PDF
古代文学教学设计中的文体演进与衔接问题
16
作者 陈振兴 《甘肃高师学报》 2019年第1期77-80,111,共5页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学现象中梳理出文体演进的基本线索,再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学创作规律和文学现象之间的演进与衔接问题。以四言诗为例,《诗经》代表了四言诗早期成就,两汉时期由于三家诗和四家诗的普及,作家们熟练运用...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学现象中梳理出文体演进的基本线索,再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学创作规律和文学现象之间的演进与衔接问题。以四言诗为例,《诗经》代表了四言诗早期成就,两汉时期由于三家诗和四家诗的普及,作家们熟练运用四言体创作了一大批四言诗和赋,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真正繁荣应该是魏晋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四言诗与赋依然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当代"百城赋"文化现象与人文始祖公祭文中的四言诗赋创作也是需要关注的文化现象。以"效陶诗"为例,文学史教学内容要求史料尽量追求连续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教学设计 文体演进 衔接
下载PDF
汉唐小说文体演进与书牍文之关系
17
作者 何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57-62,共6页
在中国古代,文体应"用"而生,文体功能是制约文体发展、流变的重要因素。汉唐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因叙述方式所需,从书牍文中吸取"营养",使之在叙事流中承担一定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小说叙述结构和文体建构的重要... 在中国古代,文体应"用"而生,文体功能是制约文体发展、流变的重要因素。汉唐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因叙述方式所需,从书牍文中吸取"营养",使之在叙事流中承担一定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小说叙述结构和文体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汉唐小说的书牍文,不仅篇幅、数量、表现方式有较大差异,而且使小说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书牍文与汉唐小说之间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小说文体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小说 书牍文 文体演进 叙事功能
下载PDF
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新诗体式的演变
18
作者 孙绪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40,共7页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文学形态除了凭藉语言外别无长物。新诗的语言经历了口语化、诗化和散文化的变迁,新诗的体式也经过了白话体、格律体、自由体的演变。通过探讨新诗体式的演变与诗歌语言的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诗歌语言的...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文学形态除了凭藉语言外别无长物。新诗的语言经历了口语化、诗化和散文化的变迁,新诗的体式也经过了白话体、格律体、自由体的演变。通过探讨新诗体式的演变与诗歌语言的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诗歌语言的诗化与非诗化是导致诗歌体式产生演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语言变迁 体式演变
下载PDF
论北魏时期飞天造像审美风格的演变
19
作者 李梅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北魏时期飞天艺术审美风格的嬗变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审美范式形成的典型代表和关键阶段。以北魏时期飞天艺术形象的形成和发展为切入点,探讨飞天形象的传播进程和特点,从造型、服饰、色彩、构图形式等方面全面阐述北魏时期飞天艺术风... 北魏时期飞天艺术审美风格的嬗变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审美范式形成的典型代表和关键阶段。以北魏时期飞天艺术形象的形成和发展为切入点,探讨飞天形象的传播进程和特点,从造型、服饰、色彩、构图形式等方面全面阐述北魏时期飞天艺术风格的审美意涵,有利于更深入地探究飞天艺术风格在北魏早期和中晚期审美范式的变迁过程。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多源文化的互渗与交融,时代精神的塑造与追求合力推动了北魏飞天艺术风格的审美中心转移和时空上的双重性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飞天造像 审美风格 汉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