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风格研究概况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梅芳 朱丹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简要综述了学习风格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及理论研究和意义,重点分析了学习风格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学习风格 风格特征 风格理论 风格研究 护理教育
下载PDF
沈德潜的格调说与对唐诗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章继光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4期87-89,共3页
沈德潜的“格调”是一个融合着气格、风骨、才力、声调等多元素质的概念。格调说是沈氏评论唐诗的基石。据此 ,沈氏对盛唐诗予以高度评价 ,并展示了李白、杜甫作为盛唐巨擘格调的丰富内涵。沈氏在推崇格调的同时 ,对影响较大的神韵说并... 沈德潜的“格调”是一个融合着气格、风骨、才力、声调等多元素质的概念。格调说是沈氏评论唐诗的基石。据此 ,沈氏对盛唐诗予以高度评价 ,并展示了李白、杜甫作为盛唐巨擘格调的丰富内涵。沈氏在推崇格调的同时 ,对影响较大的神韵说并未忽视且有所借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格调说 神韵 诗歌 唐代 《唐诗别裁》
下载PDF
“风骨”:刘勰品评先唐文体的重要标准
3
作者 罗剑波 雍寒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风骨”是刘勰品评先唐文体的重要标准,从《风骨》篇可以逆推刘勰“擘肌分理”的剖析过程。刘勰认为,“风骨”首先是符合儒家文艺观的理论范畴,其中“风”指文章情思明晰所具有的感染力,“骨”指各类文体要求的文章语言规范。刘勰在对... “风骨”是刘勰品评先唐文体的重要标准,从《风骨》篇可以逆推刘勰“擘肌分理”的剖析过程。刘勰认为,“风骨”首先是符合儒家文艺观的理论范畴,其中“风”指文章情思明晰所具有的感染力,“骨”指各类文体要求的文章语言规范。刘勰在对先唐文体的释读中提炼出“风骨”,继而将其作为品评先唐诸文体的重要标准。具体来说,在文体论部分,刘勰通过“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的环节分析不同文体之“风骨”,并在介绍各体文章的撰写方法时将该文体的“风骨”特质融入其中,继而作为自己论文的品评标准,对各体文章“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风骨”是贯穿于《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共通性追求与规范,基于不同文体的“势”“理”之差异,其“风骨”的具体标准也有所不同。“风骨”体现了刘勰强烈的文章辨体意识,是刘勰尝试辨明先唐诸文体的有益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折衷” “风骨” 文体论 文章辨体
原文传递
明清戏曲审美风格理论的总体态势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刚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明清戏曲审美风格理论中总体上贯穿着两种审美观念:一是诗论色彩较浓,侧重于华丽美意义的观念;二是剧论色彩较浓,侧重于素朴美意义上的观念。两种审美观念的冲荡融合激发出明清戏曲风格理论中包含了尽可能多的"真理的颗粒"的... 明清戏曲审美风格理论中总体上贯穿着两种审美观念:一是诗论色彩较浓,侧重于华丽美意义的观念;二是剧论色彩较浓,侧重于素朴美意义上的观念。两种审美观念的冲荡融合激发出明清戏曲风格理论中包含了尽可能多的"真理的颗粒"的思想见解,即以汤显祖、吕天成、王骥德、李渔等人为代表,对素朴美、华丽美这两种最基本的审美风格的同时肯定,以及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并互相融通的审美理想的倡扬。明清戏曲审美风格理论的发展态势,在戏曲雅俗的种种讨论中也得到深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 风格理论 华丽美 素朴美
下载PDF
袁中道和竟陵派:性灵论与格调论唐诗观的调和
5
作者 查清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6-38,共3页
袁中道与钟惺、谭元春都重提师法古人,标举含蓄浑厚的唐诗,实为矫正公安派的浅俗率易,而要求取古人精神,则为避免七子派的徒袭体貌,对唐诗钩奇探奥,也拓展了唐诗接受的领域。他们一起为明代唐诗学的发展寻求中道,其结果标志着性灵论唐... 袁中道与钟惺、谭元春都重提师法古人,标举含蓄浑厚的唐诗,实为矫正公安派的浅俗率易,而要求取古人精神,则为避免七子派的徒袭体貌,对唐诗钩奇探奥,也拓展了唐诗接受的领域。他们一起为明代唐诗学的发展寻求中道,其结果标志着性灵论唐诗观和格调论唐诗观走向折中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中道 竞陵派 性灵论 格调论
下载PDF
情欲的调控与伦理的张扬——“三言二拍”报应类婚恋故事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宗红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三言二拍"有大量涉及因果的婚恋故事,这些婚恋故事在张扬情欲的同时,也在张扬传统伦理道德。借助于因果,小说家巧妙地将情与理结合起来,调控情欲,张扬伦理,使情与理达到和谐相融的状态,也是小说创作的主旨。这些因果报应作品... "三言二拍"有大量涉及因果的婚恋故事,这些婚恋故事在张扬情欲的同时,也在张扬传统伦理道德。借助于因果,小说家巧妙地将情与理结合起来,调控情欲,张扬伦理,使情与理达到和谐相融的状态,也是小说创作的主旨。这些因果报应作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报应 道德教化
下载PDF
在古典赋论与近代赋论之间——论清人刘熙载的赋学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晶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8,共5页
刘熙载《艺概.赋概》在我国赋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熙载论赋往往能融会贯通,"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刘熙载赋学批评集中体现在论赋之体、赋之创作、赋之风格、赋之鉴赏等几个方面。其赋学批评既有中国古典赋论... 刘熙载《艺概.赋概》在我国赋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熙载论赋往往能融会贯通,"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刘熙载赋学批评集中体现在论赋之体、赋之创作、赋之风格、赋之鉴赏等几个方面。其赋学批评既有中国古典赋论以点评、启悟为主的特点,也表现出近代赋学批评的一些共同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赋体论 创作论 风格论 鉴赏论
下载PDF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建勋 吴春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100,共6页
《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 《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阳尊阴卑"观念的形成导致古代文论对风骨、劲健的偏爱;"阴阳对待"构成"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区分;"阴阳和合"则以"文质彬彬"和"含蓄蕴藉"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 中国古代文论 风格论
下载PDF
中西“格调”之比较——兼谈中国当代“小资”与“新中产阶级”格调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蕾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01-103,128,共4页
"格调说"是中西文论中重要的理论资源。中国文人本身就是格调生活的实践者。格调理论成为学术派别是在明清的诗文领域。在西方,布鲁梅尔的时尚生活方式首开格调生活传统。西美尔、凡勃伦、布尔迪厄、保罗.福塞尔分别从区隔作... "格调说"是中西文论中重要的理论资源。中国文人本身就是格调生活的实践者。格调理论成为学术派别是在明清的诗文领域。在西方,布鲁梅尔的时尚生活方式首开格调生活传统。西美尔、凡勃伦、布尔迪厄、保罗.福塞尔分别从区隔作用、"歧视性对比"、阶级等级符号等方面把社会、个人与格调联系起来。在中国当代,"格调"是新中产阶级所属词,是这个新崛起阶层的精神文化诉求。坚持中国格调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的品牌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 “格调说” 社会等级 新中产阶级 东方格调
下载PDF
邓小平作风学说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遂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1-37,共7页
邓小平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奋斗的几十年中 ,深得毛泽东作风学说的熏陶 ,也切实体会到作风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 ,在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理论 ,丰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邓小平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奋斗的几十年中 ,深得毛泽东作风学说的熏陶 ,也切实体会到作风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 ,在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理论 ,丰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改造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作风学说 马列主义 共产主义 思想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改造理论 作风建设
下载PDF
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小说语言理论
11
作者 涂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20世纪80~90年代小说语言理论从工具论到文体论到本体论再到汉语文学语言理论,小说语言理论的自觉追求推动了小说语言的变革,而小说语言的变革又给小说语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持。
关键词 小说语言理论 工具论 文体论 本体论 汉语文学语言理论
下载PDF
真德秀评点中的公文本体论与文体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3-175,共3页
真德秀《文章正宗》所收文章中公文所占的分量极大,而且在其评点中还隐含了大量的公文思想。它首先论述到了公文本体方面的各种问题。还论述了公文中主要文种的概念,并先后对“对”、“谏”、“论”等文体进行过全方位的考察,使后学者... 真德秀《文章正宗》所收文章中公文所占的分量极大,而且在其评点中还隐含了大量的公文思想。它首先论述到了公文本体方面的各种问题。还论述了公文中主要文种的概念,并先后对“对”、“谏”、“论”等文体进行过全方位的考察,使后学者真正了解这些实用公文文体的特性。由真氏对“议论”这类公文文体的评语,可见其在公文文体理论史上的地位。真氏评点中的公文理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评点 公文 本体论 文体论
下载PDF
沈德潜与其同调乔亿格调论诗学观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顺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70,共5页
格调论发展至乾隆之时,已呈现出较为成熟的态势,沈德潜为格调论的集大成者,乔亿作为沈德潜的同调,与之桴鼓相应,声气相通。通过对两人格调论诗歌观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二者的诗学观在强调诗歌政教功用、人格优于诗格、性情与音调、... 格调论发展至乾隆之时,已呈现出较为成熟的态势,沈德潜为格调论的集大成者,乔亿作为沈德潜的同调,与之桴鼓相应,声气相通。通过对两人格调论诗歌观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二者的诗学观在强调诗歌政教功用、人格优于诗格、性情与音调、宗唐祧宋等方面具有较多的共同性,但也有些微的差异。这说明清代格调论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也昭示了一种诗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既需要领袖人物的振臂一呼,也需要广树坛坫,有一批得力干将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乔亿 格调论 人格为重
下载PDF
沈德潜与乾嘉词坛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志颖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21,共5页
沈德潜是清代中期的诗论大家,其"格调"说曾引起词学家的注意。论文对沈德潜的词学观及词体创作进行辨析,梳理其与乾嘉词坛的关系,并以王昶词论为例探讨了沈德潜诗论在词学史上的影响。
关键词 沈德潜 “格调”说 王昶
下载PDF
金岸曙的“格调诗形论”与中西诗论之关联
15
作者 金刚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在朝鲜近现代早期诗歌发展史中,金岸曙的诗与诗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故金岸曙对朝鲜近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值得关注。"格调诗形论"是金岸曙在探索朝鲜现代诗歌形式时提出的"转折性"论述。金岸曙结合法国象征主义和中... 在朝鲜近现代早期诗歌发展史中,金岸曙的诗与诗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故金岸曙对朝鲜近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值得关注。"格调诗形论"是金岸曙在探索朝鲜现代诗歌形式时提出的"转折性"论述。金岸曙结合法国象征主义和中国"格调说"理论,阐述朝鲜的"新诗形式"。其中,与已接受10年之久的象征主义理论相比,将中国"格调说"延用至朝鲜诗歌并不具备多少可行性,可以说这是金岸曙的一次文化误读,但这误读本身也是词的"延异",因此金岸曙的"格调诗形论"是朝鲜现代诗歌形式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金岸曙 “格调诗形论” 象征主义 “格调说”
下载PDF
杜诗格调、精神与清诗理论及创作
16
作者 谢雯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6-118,共3页
杜甫诗歌对清代的诗歌理论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清代的诗学理论对杜诗之格调、情感、用字各有借重,清诗创作则与杜诗之"诗史"精神高度契合。
关键词 杜诗 清诗 格调说 性灵说 “诗史”精神
下载PDF
社会服务管理中的“魂文化”探析
17
作者 蒋康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8-82,共5页
从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到民俗文化佤族的和乌蒙山区的叫魂仪式,灵魂在人类之初就已具有灵魂之观念,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采用观察法对社会服务... 从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到民俗文化佤族的和乌蒙山区的叫魂仪式,灵魂在人类之初就已具有灵魂之观念,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采用观察法对社会服务管理中的“灵魂文化”进行探讨。社会服务管理其实就是基于物质之上的对人的灵魂或者说意识流作用的一种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管理 魂文化 魂车理论 样式理论
下载PDF
沈德潜与赵执信诗学关系初探
18
作者 陈汝洁 《泰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6-82,共7页
沈德潜是乾隆朝前期的诗坛领袖,他与同列康熙诗坛六大家的王士禛和赵执信都有交往。赵执信因与王士禛论诗不合,作《谈龙录》攻讦王氏诗学,王、赵之争成为影响清代诗坛的著名事件。沈德潜在评判王、赵之争上明显站在王士禛一边,但他在构... 沈德潜是乾隆朝前期的诗坛领袖,他与同列康熙诗坛六大家的王士禛和赵执信都有交往。赵执信因与王士禛论诗不合,作《谈龙录》攻讦王氏诗学,王、赵之争成为影响清代诗坛的著名事件。沈德潜在评判王、赵之争上明显站在王士禛一边,但他在构建试图取代王士禛神韵说的诗学理论时,也吸收了赵执信《谈龙录》的一些观点。在王、赵之争的诗学背景下,辨析沈德潜与赵执信诗学观念的异同,有助于人们看清清代中期诗学和初期诗学的关联与流变。同时,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迄今最有影响的清诗选集,然此书于赵执信有定位不准、校勘不精、评注失实之弊,一并予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赵执信 王士禛 神韵说 格调说 《谈龙录》 《清诗别裁集》
下载PDF
和谐:《周易》的生命意蕴
19
作者 聂民玉 纪常造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周易》作为一部论述东方生命哲学之书,对生命产生的本体论、生命和谐的条件论、生命和谐的样式论,进行了完备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周易》 和谐 本体论 条件论 样式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品体文学之论的承传
20
作者 邱美琼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141,共5页
我国古代品体文学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品体文学风格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司空图、马荣祖、许奉恩、郭、杨夔生、顾翰等人的阐说中。二是品体文学创作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马荣祖、袁枚、魏谦升、江顺诒等人的阐说中。这两... 我国古代品体文学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品体文学风格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司空图、马荣祖、许奉恩、郭、杨夔生、顾翰等人的阐说中。二是品体文学创作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马荣祖、袁枚、魏谦升、江顺诒等人的阐说中。这两个维面共同构建起传统品体文学之论的主体骨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品体之论 风格论 创作论 承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