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名与礼:儒家符号思想及其深层意识形态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祝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7,共7页
中国古代的先哲在辨明事物性状的基础之上制名指实,名的稳定性是意义平稳交流的前提,而名的差异性是产生意义的关键。礼崩乐坏之际,儒家的孔子试图通过"正名"来"正实",达到名实相符的要求。孔子倡导的礼乐文化其实...
中国古代的先哲在辨明事物性状的基础之上制名指实,名的稳定性是意义平稳交流的前提,而名的差异性是产生意义的关键。礼崩乐坏之际,儒家的孔子试图通过"正名"来"正实",达到名实相符的要求。孔子倡导的礼乐文化其实是将人的各种符号表意活动纳入到一定的规范秩序之中,礼起到了调节人类社会内部各种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的作用。正名表面上是要求实返回到固有名的状态之下,而实际上是用传统的意识形态内容去规范新的事物,使之回到原有的既定轨道上来。如果将孔子的名学理论视做一套符号系统的话,那么其符码则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礼义,整个礼乐系统的集合,则可视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元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学
礼学
儒家
符号学
元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熊十力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张珺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6-20,共5页
礼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礼的阐发大多散见于对六经的论述之间。熊十力礼学思想融会儒佛、会通中西,在继承儒家以性情为礼之本源的基础上,强调“因时而变”...
礼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礼的阐发大多散见于对六经的论述之间。熊十力礼学思想融会儒佛、会通中西,在继承儒家以性情为礼之本源的基础上,强调“因时而变”且“尽性中和”,指导了“礼”在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完成在个人与社会两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熊十力礼学思想继承传统礼学并加以现代诠释,启示我们当下需要在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礼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要立足于传统礼学重拾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儒家
性情
礼学
六经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礼学研究的特点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永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清代以来,移风易俗成为儒者的新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学逐渐兴起,并迅速以狂飚之势披靡天下,挑战程朱理学。清代礼学的研究以考证为基础,以经世为目标,体现出考经求礼、循器明礼、以情释礼、因事研礼的特点。礼学家们藉考证以明礼...
清代以来,移风易俗成为儒者的新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学逐渐兴起,并迅速以狂飚之势披靡天下,挑战程朱理学。清代礼学的研究以考证为基础,以经世为目标,体现出考经求礼、循器明礼、以情释礼、因事研礼的特点。礼学家们藉考证以明礼意、达人情、经世用,使礼学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
考证
礼意
礼器
经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吗?——“桐城派与汉宋学之争”札记之一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成权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20,共8页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于方苞前期的学术取向,也表现于他对程朱理学的选择,即重在程朱理学的经世方面,而不是本体论方面;从方苞最为致力的礼学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实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礼学思想从渊源上可以说是与“汉学”同源的,他的“理寓于礼”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还为“汉学”家“以礼代理”思想的形成开拓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桐城派
“汉学”
汉宋学之争
“实学”
礼学
“理寓于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9年儒学研究综述
5
作者
刘增光
倪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37-45,共9页
总体而言,2019年的儒学研究,仍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既有对于儒家经典文献的扎实分析,也有对于儒家思想的源流梳理,以及对于儒家哲学的当代创发。此年的儒学研究状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儒家经学与子学的互动、宋明理学...
总体而言,2019年的儒学研究,仍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既有对于儒家经典文献的扎实分析,也有对于儒家思想的源流梳理,以及对于儒家哲学的当代创发。此年的儒学研究状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儒家经学与子学的互动、宋明理学的多方位研究、晚清及现当代儒学的拓展深化、礼学与儒家政治哲学的深入探讨、比较视野下的儒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经学
理学
礼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王与曹马:再论王肃之学的兴起
6
作者
程苏东
《哲学门》
CSSCI
2016年第2期109-136,共28页
从曹魏后期至东晋,郑玄、王肃之学的竞争构成这一时期经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二者在礼制、经解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异。而探讨王肃之学何以在郑学一统河洛的背景中兴起,特别是辨析其与曹氏、司马氏政权之争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郑、王学的核...
从曹魏后期至东晋,郑玄、王肃之学的竞争构成这一时期经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二者在礼制、经解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异。而探讨王肃之学何以在郑学一统河洛的背景中兴起,特别是辨析其与曹氏、司马氏政权之争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郑、王学的核心差异,以及中古经学史与政治史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王肃虽然与司马氏存在姻亲关系,但王肃之学的兴起本身,却主要基于其学术中的实践性特征。郑、王学人虽然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曹氏与司马氏的权柄之争,但并无证据显示,郑王学术之争是曹氏、司马氏权柄之争的体现。清人以来形成的相关看法大多基于对王肃伪造诸经、助司马氏篡位这些行为的刻板印象,并不能反映王学初兴的实际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王肃
礼学
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名与礼:儒家符号思想及其深层意识形态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祝东
机构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先秦典籍中的伦理符号学思想研究"(16XWW002)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16LZUJBWZX010)
文摘
中国古代的先哲在辨明事物性状的基础之上制名指实,名的稳定性是意义平稳交流的前提,而名的差异性是产生意义的关键。礼崩乐坏之际,儒家的孔子试图通过"正名"来"正实",达到名实相符的要求。孔子倡导的礼乐文化其实是将人的各种符号表意活动纳入到一定的规范秩序之中,礼起到了调节人类社会内部各种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的作用。正名表面上是要求实返回到固有名的状态之下,而实际上是用传统的意识形态内容去规范新的事物,使之回到原有的既定轨道上来。如果将孔子的名学理论视做一套符号系统的话,那么其符码则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礼义,整个礼乐系统的集合,则可视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元语言。
关键词
名学
礼学
儒家
符号学
元语言
Keywords
study
of
name
study
of
rite
Confucian
School
semiotics
metalanguag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熊十力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张珺妍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6-20,共5页
文摘
礼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礼的阐发大多散见于对六经的论述之间。熊十力礼学思想融会儒佛、会通中西,在继承儒家以性情为礼之本源的基础上,强调“因时而变”且“尽性中和”,指导了“礼”在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完成在个人与社会两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熊十力礼学思想继承传统礼学并加以现代诠释,启示我们当下需要在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礼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要立足于传统礼学重拾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儒家
性情
礼学
六经
文化自信
Keywords
Xiong
Shili
Neo-Confucianism
Disposition
study
of
rite
Six
Classics
Cultural
confidence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礼学研究的特点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永青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文摘
清代以来,移风易俗成为儒者的新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学逐渐兴起,并迅速以狂飚之势披靡天下,挑战程朱理学。清代礼学的研究以考证为基础,以经世为目标,体现出考经求礼、循器明礼、以情释礼、因事研礼的特点。礼学家们藉考证以明礼意、达人情、经世用,使礼学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
关键词
礼学
考证
礼意
礼器
经世
Keywords
study
of
rite
textual
research
idea
of
rite
implement
used
in
ceremony
serve
for
the
society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吗?——“桐城派与汉宋学之争”札记之一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成权
机构
合肥学院
出处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20,共8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sk236)资助
文摘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于方苞前期的学术取向,也表现于他对程朱理学的选择,即重在程朱理学的经世方面,而不是本体论方面;从方苞最为致力的礼学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实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礼学思想从渊源上可以说是与“汉学”同源的,他的“理寓于礼”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还为“汉学”家“以礼代理”思想的形成开拓了道路。
关键词
方苞
桐城派
“汉学”
汉宋学之争
“实学”
礼学
“理寓于礼”
Keywords
Fang
Bao
Tongcheng
school
Han
studies
dispute
between
Han
and
Song
studies
study
of
rite
"reason
contained
in
rite
"
分类号
B2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9年儒学研究综述
5
作者
刘增光
倪超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37-45,共9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礼记》政治思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20XNH143)的研究成果。
文摘
总体而言,2019年的儒学研究,仍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既有对于儒家经典文献的扎实分析,也有对于儒家思想的源流梳理,以及对于儒家哲学的当代创发。此年的儒学研究状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儒家经学与子学的互动、宋明理学的多方位研究、晚清及现当代儒学的拓展深化、礼学与儒家政治哲学的深入探讨、比较视野下的儒学研究。
关键词
儒家
经学
理学
礼学
Keywords
Confucian
Classics
learning
Neo-Confucianism
study
of
rite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王与曹马:再论王肃之学的兴起
6
作者
程苏东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哲学门》
CSSCI
2016年第2期109-136,共28页
文摘
从曹魏后期至东晋,郑玄、王肃之学的竞争构成这一时期经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二者在礼制、经解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异。而探讨王肃之学何以在郑学一统河洛的背景中兴起,特别是辨析其与曹氏、司马氏政权之争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郑、王学的核心差异,以及中古经学史与政治史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王肃虽然与司马氏存在姻亲关系,但王肃之学的兴起本身,却主要基于其学术中的实践性特征。郑、王学人虽然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曹氏与司马氏的权柄之争,但并无证据显示,郑王学术之争是曹氏、司马氏权柄之争的体现。清人以来形成的相关看法大多基于对王肃伪造诸经、助司马氏篡位这些行为的刻板印象,并不能反映王学初兴的实际背景。
关键词
郑玄
王肃
礼学
经学
Keywords
Zheng
Xuan
Wang
Su
study
of
rite
Classics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名与礼:儒家符号思想及其深层意识形态分析
祝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熊十力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张珺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礼学研究的特点
刘永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吗?——“桐城派与汉宋学之争”札记之一
张成权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19年儒学研究综述
刘增光
倪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郑王与曹马:再论王肃之学的兴起
程苏东
《哲学门》
CSSCI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