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阮籍《达庄论》与汉魏之际庄学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晓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9,共6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 ,阮籍《达庄论》作于高平陵政变之后 ,表达了反对“名教”崇尚“自然”的激烈观点 ,与《大人先生传》相同。通过分析《达庄论》力图调和“名教”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特征 ,结合其他资料 ,可得出该论创作于正始八~九年 ... 学术界一般认为 ,阮籍《达庄论》作于高平陵政变之后 ,表达了反对“名教”崇尚“自然”的激烈观点 ,与《大人先生传》相同。通过分析《达庄论》力图调和“名教”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特征 ,结合其他资料 ,可得出该论创作于正始八~九年 (2 4 7~ 2 4 8)正始之音高潮中的结论。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解《庄》专论 ,它超越了汉魏思想界以“贵生”“隐逸”理解《庄子》的传统 ,将“齐物”视为《庄子》的理论主旨 ,以“元气”论解释了“齐物”思想的合理性 ,力图消除儒家“名教”、“入世”与《庄子》“自然”、“出世”之间的差异 ,从庄学角度丰富了正始玄学的“儒道同”理论 ,并为后来向秀、郭象建立以“性分”为基础的“冥物”(齐物 )学说 ,开辟了学术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庄论》 阮籍 齐物 玄学 庄学
下载PDF
陈撄宁解《庄》的特点与得失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德龙 高深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陈撄宁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对老庄道家之学有精深研究。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以《庄》解《庄》","以现代科学解《庄》",体现了独特的学术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对庄老关系的理解、《庄子》的价值... 陈撄宁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对老庄道家之学有精深研究。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以《庄》解《庄》","以现代科学解《庄》",体现了独特的学术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对庄老关系的理解、《庄子》的价值等方面的说解则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撄宁 庄学 以《庄》解《庄》
下载PDF
六朝庄学的世俗化与嵇康接受中的讥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束莉 吴怀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62,共9页
六朝士人受魏晋以来庄学世俗化的影响,在心态上与嵇康颇有隔阂,对其调和儒、道的努力,无法达成"了解之同情",却普遍将其悲剧命运的成因归结为未能透彻领悟和积极践履庄学,造成了六朝嵇康接受以讥评的面目呈现。唐宋以降,受儒... 六朝士人受魏晋以来庄学世俗化的影响,在心态上与嵇康颇有隔阂,对其调和儒、道的努力,无法达成"了解之同情",却普遍将其悲剧命运的成因归结为未能透彻领悟和积极践履庄学,造成了六朝嵇康接受以讥评的面目呈现。唐宋以降,受儒学复兴与"以儒解庄"思潮的影响,嵇康忠义的品格得到表彰,六朝相关言论也得到富有针对性的反拨。但值得注意的是,讥评的代表性观点依然不时出现在士人的撰述中,反映了他们徘徊于儒道之间的复杂心态。作为一个特定视角,对嵇康评议进行历时性考察,有助于更为深入地体察古代士人心态演进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庄学 世俗化 嵇康 讥评
下载PDF
《庄子》内篇到外杂篇的嬗变过程浅论
4
作者 蔡觉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庄子》与“庄学”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庄学”在某些地方甚至走向了《庄子》的反面,但是,《庄子》与包括外杂篇在内的“庄学”并没有被人截然分开,而以一个整体形象被人们所 接受,这是因为庄学对《庄子》的嬗变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 《庄子》与“庄学”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庄学”在某些地方甚至走向了《庄子》的反面,但是,《庄子》与包括外杂篇在内的“庄学”并没有被人截然分开,而以一个整体形象被人们所 接受,这是因为庄学对《庄子》的嬗变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 杂篇仿用内篇语言,并使用了内篇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二是外杂篇对内篇思想进行了引申、发展、补 充和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学 内篇 外杂篇 嬗变
下载PDF
庄学的“虚静”审美观对晋宋山水诗的内在作用
5
作者 魏宏灿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庄学的“虚静”观直接影响中国艺术精神,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回归自然的旨趣。魏晋名士继承庄学的这种精神,把“虚静”作为其理想人格至上的精神状态,将其转化为审美方式,并观照山水,因此,促进了山水诗的发展。晋宋山水诗的山水加玄言的... 庄学的“虚静”观直接影响中国艺术精神,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回归自然的旨趣。魏晋名士继承庄学的这种精神,把“虚静”作为其理想人格至上的精神状态,将其转化为审美方式,并观照山水,因此,促进了山水诗的发展。晋宋山水诗的山水加玄言的艺术结构,与庄学的“虚静”观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 “虚静”观 晋宋 山水诗
下载PDF
专书语言研究与成语类工具书的编写——以《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研究成果为例
6
作者 马启俊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44-47,共4页
专书语言研究,对成语类工具书条目选择、词义解释、语用辨析、书证列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庄子》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献,源自《庄子》的成语有600余条,是汉语成语类工具书收录词条和引用书证的重要来源。对《庄子》的专书语言研究,... 专书语言研究,对成语类工具书条目选择、词义解释、语用辨析、书证列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庄子》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献,源自《庄子》的成语有600余条,是汉语成语类工具书收录词条和引用书证的重要来源。对《庄子》的专书语言研究,有利于各种汉语成语类工具书处理与《庄子》相关的诸多问题。《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在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研究成果方面有得有失,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专书语言研究成果,推动成语类工具书编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书 语言研究 成语 工具书 《中国成语大辞典》 《庄子》
下载PDF
苏轼的文化人格分析
7
作者 刘刚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1-83,共3页
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一生屡遭贬谪,尤其是“乌台诗案”促成了他思想的成熟,塑造了他的文化人格。他的文化人格精神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最终达到了即此即彼的“自然”人生观,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庄学 禅宗 自然 即此即彼
下载PDF
从方以智王夫之《庄子》内七篇诠释的异同看儒道会通问题
8
作者 何涛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2-35,88,共5页
17世纪后半叶清统治下的明遗民方以智、王夫之对于《庄子》内七篇的诠释,在时代遭际与庄学史思想背景的影响下,从各自的思想立场来理解《庄子》,体现了当时讲究会通、崇尚实学的学术趋向,都具有《庄子》诠释史上大量著作所具有的以儒解... 17世纪后半叶清统治下的明遗民方以智、王夫之对于《庄子》内七篇的诠释,在时代遭际与庄学史思想背景的影响下,从各自的思想立场来理解《庄子》,体现了当时讲究会通、崇尚实学的学术趋向,都具有《庄子》诠释史上大量著作所具有的以儒解道,会通儒道的特征。从他们在诠释二家庄学的要旨中的差异又可以看出儒道会通的可能与分际。二家的解《庄》也表明,一个文化传统内部不同的小传统之间以至不同的大文化传统之间如果可以达到相互的理解与视域的融合也必须要有方法论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王夫之 庄子研究 诠释 儒道会通 《庄子》
下载PDF
从学术史到思想史——以老庄学研究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固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4,19,共6页
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研究中,老庄学具有典型性。老庄学不仅自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浩繁博大的学术系统,而且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老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注解者的理论建树,以及这种建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以老庄学... 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研究中,老庄学具有典型性。老庄学不仅自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浩繁博大的学术系统,而且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老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注解者的理论建树,以及这种建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以老庄学为立足点的学术史梳理,必将为思想史研究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学 学术史 思想史
下载PDF
论马祖道一禅师的心性解脱思想及其“庄学”特色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8-21,共4页
马祖道一心性思想的最终归结点主要是围绕着众生的自我解脱而发的,所谓的"成佛作祖"、得解脱,只须在一种无执取、无造作、自自然然、平平常常的"随顺自然"的生活中即可实现,而所谓的"非心非佛""道... 马祖道一心性思想的最终归结点主要是围绕着众生的自我解脱而发的,所谓的"成佛作祖"、得解脱,只须在一种无执取、无造作、自自然然、平平常常的"随顺自然"的生活中即可实现,而所谓的"非心非佛""道不属修""平常心是道"的心性论阐发,也可视为对"随顺自然"之解脱境界的一种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道一 心性论 解脱思想 “庄学”特色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对王弼易学的评价及其原因探析
11
作者 胡飞林 《四库学》 2022年第1期64-75,167,共13页
四库馆臣对王弼易学的褒贬评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版本问题,王弼在费直、郑玄本《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动古本,四库馆臣对此多有指摘;二是扫除象数,四库馆臣立费直及郑玄易学为汉代象数之正传,以此排击王弼易学,并认为王弼扫落象... 四库馆臣对王弼易学的褒贬评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版本问题,王弼在费直、郑玄本《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动古本,四库馆臣对此多有指摘;二是扫除象数,四库馆臣立费直及郑玄易学为汉代象数之正传,以此排击王弼易学,并认为王弼扫落象数致使汉易衰落、古义不存;三是“说以老庄”,清廷以儒家文化为立国之基,视《周易》为“四圣所传递”而弁冕诸经,王弼易学引老庄解《周易》,因而成为四库馆臣重建儒家经学视域中的易学诠释体系时所批驳的对象。四库馆臣对于王弼易学亦有正面评价,并肯定了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汉代象数 王弼易学 说以老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