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条平茬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特征及水量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候腾思 沈艳 +2 位作者 马红彬 方鹏 曹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4,共10页
平茬是荒漠草原人工柠条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探究柠条平茬方式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水量平衡的影响,可为研究区柠条的合理平茬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宁夏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为对象,设置未平茬(WP)、隔1带平茬1带(G_(1)P_(1))、隔3... 平茬是荒漠草原人工柠条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探究柠条平茬方式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水量平衡的影响,可为研究区柠条的合理平茬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宁夏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为对象,设置未平茬(WP)、隔1带平茬1带(G_(1)P_(1))、隔3带平茬3带(G_(3)P_(3))、隔5带平茬5带(G_(5)P_(5))4种平茬方式,分析不同平茬方式对土壤水分和水分平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G_(3)P_(3)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0~200 cm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2)与未种植柠条天然草地相比,WP、G_(1)P_(1)、G_(3)P_(3)和G_(5)P_(5)处理均有一定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其中G_(3)P_(3)处理水分亏缺指数最低,减缓了土壤水分消耗;3)受环境和平茬方式的影响,4种平茬方式植被蒸腾量表现为G_(3)P_(3)<G_(1)P_(1)<G_(5)P_(5)<WP,棵间蒸散量表现为G_(3)P_(3)<G_(1)P_(1)<WP<G_(5)P_(5),G_(3)P_(3)的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最小。基于土壤水分和水量平衡特征方面,G_(3)P_(3)处理更有利于种植柠条林的荒漠草原水分保持和水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 平茬方式 土壤水分 水分亏缺 水量平衡
下载PDF
安徽稻茬小麦产量差异性与生产限制因子构成解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何贤芳 赵莉 +1 位作者 刘泽 汪建来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地区稻茬小麦产量水平差异与生产限制因子。【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研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3个稻茬麦区小麦产量现状和限制因素构成。【结果】安徽省稻茬麦区当前从事小麦生产的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1... 【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地区稻茬小麦产量水平差异与生产限制因子。【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研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3个稻茬麦区小麦产量现状和限制因素构成。【结果】安徽省稻茬麦区当前从事小麦生产的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占总人数的79.52%;稻茬麦产量从北往南递减,变幅为3048.60~5685.60 kg/hm^2,平均产量为4978.5 kg/hm^2,总体平均产量呈现沿淮地区>江淮地区>沿江地区,降水、病害和光照时长是导致南北区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全省尺度稻茬小麦平均产量差异达2637.00 kg/hm^2,区域内产量极差分别为2778.00、2502.00、1575.00 kg/hm^2,品种选择、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水平的不同是区域内产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稻茬小麦生产的非人为可控限制因素主要有赤霉病和穗发芽;人为可控限制因素主要有品种选择不合理,播种质量差、出苗质量低和农机农艺不配套;社会限制因素主要有投入大、成本高、市场粮价低、效益差和化肥农资价格高且不稳定;生态限制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差、土壤耕层浅和土壤不够肥沃以及干旱、涝渍、光照不足和有效积温不足。【结论】提升中、低产田块的产量潜力是缩小区域内稻茬麦产量差异的有效途径;适宜的小麦品种与布局,建设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体系,完善农机与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机手的科技培训是缩小稻茬麦区产量差异的技术核心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稻茬麦 产量差 限制因素 途径
下载PDF
早稻机收留桩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卓枫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12-14,共3页
福州市示范推广早稻机收留桩再生稻栽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时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收留桩高度以及再生季田间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 早稻机收留桩 再生稻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