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化油脂及其在烘焙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柴秀航 张帅 刘元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36-344,共9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健康与饮食之间的重要性。传统食品专用油脂中高含量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烘焙产品的需求,开发零反式、低饱和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健康与饮食之间的重要性。传统食品专用油脂中高含量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烘焙产品的需求,开发零反式、低饱和新型专用油脂成为食品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中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脂肪在烘焙产品中的作用特性,系统阐述了结构化油脂的结构化方法、结构因子对结构化油脂结构的影响及其在烘焙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结构化油脂可应用于面包、蛋糕、松饼和饼干等烘焙产品中,在提供传统食品专用油脂类似的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同时,以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优势改善了烘焙产品的营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剂 结构化油脂 网络结构 烘焙产品 营养特性
下载PDF
蛋白基乳液模板法构建油凝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婷 朱婷伟 +2 位作者 郭兴凤 陈复生 张丽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6,共6页
传统塑性脂肪带来健康问题,液态油固化成为构建零反式、低饱和脂肪酸塑性脂肪替代品的新策略。蛋白质是优质的食品营养组分,是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独特的界面特性。为扩大蛋白资源的应用范围及促进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对蛋白质的结... 传统塑性脂肪带来健康问题,液态油固化成为构建零反式、低饱和脂肪酸塑性脂肪替代品的新策略。蛋白质是优质的食品营养组分,是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独特的界面特性。为扩大蛋白资源的应用范围及促进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对蛋白质的结构化及蛋白基乳液模板法构建油凝胶(结构化油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蛋白基乳液模板法构建的油凝胶的应用。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凝胶剂固化液态油;蛋白基乳液模板法构建油凝胶具有安全性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采用蛋白基乳液模板法构建的油凝胶可应用于替代传统塑性脂肪、荷载生物活性成分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结构化油脂 油凝胶 乳液模板
下载PDF
甘露醇辛酸二酯的酶法合成、鉴定及其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晓慧 孟庆然 张连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1,共5页
脂肪酶催化合成甘露醇辛酸二酯,利用HPLC-MS确定产物,使用混合介质正己烷:乙醚(7:3)对目标产物进行萃取纯化,产物纯度达到90%以上。采用HPLC-MS、NMR确定目标产物为1,6-二辛酸甘露醇酯。将甘露醇辛酸二酯添加到不同植物油中,探讨在不同... 脂肪酶催化合成甘露醇辛酸二酯,利用HPLC-MS确定产物,使用混合介质正己烷:乙醚(7:3)对目标产物进行萃取纯化,产物纯度达到90%以上。采用HPLC-MS、NMR确定目标产物为1,6-二辛酸甘露醇酯。将甘露醇辛酸二酯添加到不同植物油中,探讨在不同植物油中的最低添加量以及在不同加工条件下所制备凝胶油的加工特性。添加量达到0.8%~1.0%(m/m)时,植物油即可呈现较好的凝胶态。在添加量为10%,搅拌速率为500 r/min,加热温度为125℃条件下所制备的凝胶油具有稳定的加工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辛酸二酯 酶法合成 分离纯化 凝胶油 流变
下载PDF
疏水淀粉皮克林乳液凝胶的稳定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璐 黄亮 +2 位作者 张斌 扶雄 黄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研究不同因素(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淀粉-脂质复合物(starch-fatty acid complex,SFAC)稳定的皮克林乳液凝胶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其稳定机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SFAC颗粒通过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一层紧密... 研究不同因素(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淀粉-脂质复合物(starch-fatty acid complex,SFAC)稳定的皮克林乳液凝胶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其稳定机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SFAC颗粒通过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一层紧密的屏障包裹油滴,形成呈圆状的乳滴,乳滴之间紧密堆积形成稳定的乳液凝胶网络结构。光学显微镜、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等结果显示该疏水淀粉皮克林乳液凝胶在pH 3~9范围内以及离子浓度0.1~0.9 mol/L条件下都能维持乳液凝胶结构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此外,该皮克林乳液凝胶具有热可逆性,在高温下粒径增大、黏度下降,出现流动性,冷却后可重新呈现凝胶状。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淀粉皮克林乳液凝胶在较宽的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范围内均有较高稳定性,适用于多种植物油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脂质复合物 皮克林乳液凝胶 油凝胶 结构油脂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脂肪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俞琳 张婷婷 +1 位作者 丁占生 范柳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7-11,共5页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材料,与水进行模拟,在180℃条件下对马铃薯淀粉凝胶样品进行常压油炸,研究油炸样品中总油脂含量,以及各部分油脂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油炸样品的总油脂含量、表面油脂含量...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材料,与水进行模拟,在180℃条件下对马铃薯淀粉凝胶样品进行常压油炸,研究油炸样品中总油脂含量,以及各部分油脂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油炸样品的总油脂含量、表面油脂含量和表面渗透油脂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油炸样品的总油脂含量和组织结构油脂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表面渗透油脂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表面渗透油脂含量在油炸样品总油脂含量中占据最大部分,其次是组织结构油脂含量,最少的是表面油脂含量。不同部分油脂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变化幅度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 油脂含量 表面油脂 表面渗透油脂 组织结构油脂
下载PDF
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微胶囊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宇翔 李雪 +2 位作者 张云竹 曹君 白新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7-175,182,共10页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及产品的相关指标。首先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和产品的微胶囊化效率确定了壁材的种类。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乳化剂用量、壁材比、芯壁比、固形物浓度和进...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及产品的相关指标。首先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和产品的微胶囊化效率确定了壁材的种类。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乳化剂用量、壁材比、芯壁比、固形物浓度和进风温度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优化探讨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0.96%、壁材比1.96:1、芯壁比0.32:1、固形物浓度15.23%、进风温度19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的预测值为74.76%,按此条件进行验证,结果为(73.79±0.8036)%,得到的产物为乳白色粉末状固体,颗粒细小均匀,具有椰子特有的香气。之后对产品进行了部分理化指标分析及氧化稳定性、电镜、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贮藏稳定性,其中的椰子油基结构油脂有少量不饱和双键被氧化,油脂的官能团并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结构油脂 微胶囊 喷雾干燥
原文传递
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制备工艺优化及相关标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宇翔 张云竹 白新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196,共7页
研究了酶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的最佳工艺及产物的相关指标。首先通过对比确定了酰基供体和酶的种类;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温度、时间、底物比和酶添加量对酰基供体插入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探讨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 研究了酶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的最佳工艺及产物的相关指标。首先通过对比确定了酰基供体和酶的种类;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温度、时间、底物比和酶添加量对酰基供体插入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探讨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酶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8 h、底物比4:1、酶添加量8%,其中时间与酶添加量对插入率影响极显著。在此条件下,酰基供体的插入率可达11.43%,得到的产物无色、透明,具有椰子特有的香气。同时对原料及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关理化、感官指标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 结构油脂 椰子油 脂肪酸组成
原文传递
丙酸椰子油基结构油脂贮藏稳定性及体外抗氧化性分析
8
作者 张宇翔 张云竹 +1 位作者 李雪 白新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研究了丙酸椰子油基结构油脂(以下简称为结构油脂)的贮藏稳定性与体外抗氧化性,并与原生态椰子油(以下简称为椰子油)做了对比。首先研究了室温贮藏条件下结构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然后测定了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结构油脂在加速氧... 研究了丙酸椰子油基结构油脂(以下简称为结构油脂)的贮藏稳定性与体外抗氧化性,并与原生态椰子油(以下简称为椰子油)做了对比。首先研究了室温贮藏条件下结构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然后测定了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结构油脂在加速氧化条件下过氧化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结构油脂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且几种常见的抗氧化剂均可对结构油脂产生作用。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了结构油脂的总酚酸含量,以没食子酸含量表示为(0.0767±0.0011)mg/mL。测定了结构油脂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分别为(34.43±0.81)%、(16.62±0.61)%、(29.87±0.53)%、(0.0143±0.0006)mg/mL(以Vc含量表示)和(99.5667±0.7638)μmol/L(以FeSO_4含量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油脂 椰子油 贮藏稳定性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关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2
9
作者 牛嘉玉 李秋芬 +1 位作者 鲁卫华 吴贤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根据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调研结果,对隐蔽油气藏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是一种因勘探活动而提出的实用性术语。对隐蔽油气藏开展的任何石油地质理论研讨均应首先研究各种油气藏的圈闭成因类型,即针对它所涵... 根据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调研结果,对隐蔽油气藏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是一种因勘探活动而提出的实用性术语。对隐蔽油气藏开展的任何石油地质理论研讨均应首先研究各种油气藏的圈闭成因类型,即针对它所涵盖的各种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来进行石油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非构造油气藏分类方案,以便更适应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求和加大理论应用的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 圈闭 油气藏分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22
10
作者 胡东风 王良军 +2 位作者 黄仁春 盘昌林 张庆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290,共8页
在系统梳理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石油地质理论、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勘探历程回顾,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勘探(1953—2000年)、岩性气藏勘探(2000—2010年)、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勘探(2010年至今)3个勘探阶段。优选... 在系统梳理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石油地质理论、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勘探历程回顾,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勘探(1953—2000年)、岩性气藏勘探(2000—2010年)、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勘探(2010年至今)3个勘探阶段。优选近20年来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和涪陵气田3个大气田,通过梳理其早期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论认识创新、勘探思路转变、勘探发现与后续部署的系统论述,以期为其他盆地或地区勘探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勘探历程 普光气田 元坝气田 涪陵气田 构造油气藏 岩性气藏 非常规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8
11
作者 蒙启安 李春柏 +4 位作者 白雪峰 张文婧 薛涛 彭建亮 唐振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4-271,共8页
通过回顾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不同阶段研究成果,分析各阶段勘探思路的转变过程及其对新领域勘探的作用,将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分为3个阶段:构造油藏勘探阶段(1955—1985年)、岩性油藏勘探阶段(1986—2010年)、常规与非常规... 通过回顾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不同阶段研究成果,分析各阶段勘探思路的转变过程及其对新领域勘探的作用,将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分为3个阶段:构造油藏勘探阶段(1955—1985年)、岩性油藏勘探阶段(1986—2010年)、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并重勘探阶段(2011年至今)。从发展角度回顾历史:要重视勘探思维观念转变,发现的条件在于思路。客观地质条件和成藏规律的认识程度是勘探部署的基石,持续性的理论创新是实现油气勘探突破的保障,工程技术创新是实现油气储量稳定增长的关键。盆地成熟探区仍然是今后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构造油藏 岩性油藏 非常规油藏 勘探历程 重要启示 理论创新 技术进步
下载PDF
歧口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真真 王丙贤 杨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88-4295,共8页
以基础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为基础,系统分析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平面、剖面构造特征,并通过关键时期断层活动性分析、主要油源断层的厘定、断层封闭系数计算等,进一步探讨歧口凹陷构造控油气作用,对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取得新的认识,明确区... 以基础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为基础,系统分析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平面、剖面构造特征,并通过关键时期断层活动性分析、主要油源断层的厘定、断层封闭系数计算等,进一步探讨歧口凹陷构造控油气作用,对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取得新的认识,明确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平面上主要发育NNE、NE、EW和近EW向4组断裂,剖面上表现出多种典型的伸展构造样式、伸展-走滑构造样式;断层的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其中,Es3时期、Es1时期和Ed时期断层活动性强,Ng时期以来断层活动性明显减弱。研究区发育7条主要油源断层, Es1-Ed时期断层封闭系数均较低,不利于油气成藏,Ng-Nm时期断层封闭系数明显优于Ed时期,以4~6为主,成为歧口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构造特征 断层活动性 构造控油 油源断层
下载PDF
东濮凹陷兰聊陡岸带扇体特征及成藏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俊玲 孙顺敏 武晓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共3页
通过对兰聊陡岸带地质地震相综合研究认为, 陡岸带存在一系列呈裙带式分布的扇体。受断裂活动、物源方向的影响, 纵向上、横向上扇体规模、储层特征、成藏规律都有明显差异。横向上, 北段扇体比南段扇体发育; 纵向上, 毛岗地区下... 通过对兰聊陡岸带地质地震相综合研究认为, 陡岸带存在一系列呈裙带式分布的扇体。受断裂活动、物源方向的影响, 纵向上、横向上扇体规模、储层特征、成藏规律都有明显差异。横向上, 北段扇体比南段扇体发育; 纵向上, 毛岗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2 、3 层、前梨园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1~4 层、白庙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3 、4 层扇体较发育, 这些扇体的扇中部位是油气藏勘探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体 岩性油气藏 岩性-构造油气藏 成藏规律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河31断块开发后期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永凤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6,80,共3页
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充分吸收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研究区的构造,储层,流体特征及油藏开发特征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定量描述,为油田开发下一步的措施提供地质依据,并总结出... 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充分吸收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研究区的构造,储层,流体特征及油藏开发特征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定量描述,为油田开发下一步的措施提供地质依据,并总结出复杂断块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一般规律,形成剩余油定量表征的一套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复杂断块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应在三维地震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利用数值模拟等定量化描述手段,对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作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 构造油藏 油藏描述 剩余油 三维地震 数值模拟 沉积微相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曾勤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62,共6页
东营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分布差异大。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成藏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凸起带、斜坡带和缓坡带的沉积环境和构造条件差异大,油气成藏模式不同。凸起带以不整合遮挡油藏为主,斜坡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并含少... 东营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分布差异大。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成藏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凸起带、斜坡带和缓坡带的沉积环境和构造条件差异大,油气成藏模式不同。凸起带以不整合遮挡油藏为主,斜坡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并含少量小规模地层超覆油藏,缓坡带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研究区内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和油气藏分布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断层发育区,通过断层、不整合和砂体的三维输导体系,油气可以发生长距离运移,形成构造和不整合油气藏;在断层稀少区,油气以近源运移为主,形成岩性油气藏。初步勘探开发结果显示,岩性油气藏的地层压力高、产量好、前景大,成藏模式为油田老区的“增储上产”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成藏模式 构造油气藏 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洪浩尔舒特凹陷非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及勘探前景——以洪东洼槽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文朝 董艳蕾 +2 位作者 李莉 张宏茂 王奇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以洪东洼槽为例 ,根据其钻井剖面、地震测线及测试资料 ,结合油气勘探现状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理论 ,以沉积、构造演化入手的油气地质动态综合分析法为思路 ,对洪东洼槽的基本成油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其油气勘探成功、... 以洪东洼槽为例 ,根据其钻井剖面、地震测线及测试资料 ,结合油气勘探现状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理论 ,以沉积、构造演化入手的油气地质动态综合分析法为思路 ,对洪东洼槽的基本成油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其油气勘探成功、失利的原因和油气分布规律 ,寻找有利勘探方向 .结果表明 :早白垩世阿尔善期湖盆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陡岸 ,在纵向上形成多套自生自储式含油组合 ;在平面上形成多期继承、叠加连片的非构造圈闭 .最后指出阿上段、阿中段是油气钻探的主要目的层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浩尔舒特凹陷 非构造油气藏 形成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杰 张少伟 +2 位作者 吴江勇 陈思 马小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田后续高效井的部署难题,在精细构造成图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圈闭的识别和分类,通过海量钻井资料统计分析油气富集规律,重新落实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构造圈闭类型可...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田后续高效井的部署难题,在精细构造成图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圈闭的识别和分类,通过海量钻井资料统计分析油气富集规律,重新落实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构造圈闭类型可分为背斜圈闭、断背斜圈闭及与走滑断裂相关的断裂圈闭共3大类6小类;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油、气、水的分布宏观上和微观上符合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构造圈闭是油气最富集的区域,是高效井集中分布区,油气藏富集模式可分为圈闭内富集型、斜坡全充注型、斜坡半充注型和斜坡全漏失型四种,其中斜坡全充注型和圈闭内富集型是钻探获高效井最有利的地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大数据 圈闭 构造油气藏 差异聚集 富集规律
下载PDF
SANZANKURUK油田稳油控水开发成效及工艺保障
18
作者 郭乃铭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10期52-53,共2页
SANZANKURUK油田自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剩余油研究、PDK测井资料应用、完善堵水工艺等措施,连续三年稳产20×104t,综合含水从2004年的85.2%到目前86.8%,开发效果良好,本文就大倾角构造岩性油藏堵水工艺进行总结与有效性探讨。
关键词 构造油藏 稠油 PDK找水 堵水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清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8-209,共2页
巴楚凸起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巴楚凸起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其中海西和喜马拉雅运动对其油气藏形成十分重要。通过对其构造发育史、构造单元和断裂体系的详细研究,认为,巴楚凸... 巴楚凸起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巴楚凸起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其中海西和喜马拉雅运动对其油气藏形成十分重要。通过对其构造发育史、构造单元和断裂体系的详细研究,认为,巴楚凸起油气分布以复式油气藏为主体,其形成与断裂、储集岩体、不整合面三个基本因素的相互配合有关;断裂不仅控制着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凸起 构造特征 油气分布 油气藏
下载PDF
川中磨溪与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差异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3 位作者 秦川 汪华 李德星 代寒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4-661,共8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和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构造差异性研究,表明现今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较磨溪地区复杂,变形强,切穿雷口坡组的断层发育。印支早期,龙女寺地区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强于磨溪地区,大部分地区剥蚀至雷三段,显示为构造高点。...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和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构造差异性研究,表明现今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较磨溪地区复杂,变形强,切穿雷口坡组的断层发育。印支早期,龙女寺地区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强于磨溪地区,大部分地区剥蚀至雷三段,显示为构造高点。之后的构造具有继承性,龙女寺高点持继存在。喜马拉雅期隆升作用对两个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该区古构造和构造位置有一定的联系,更与现今构造复杂化有关。这种构造活动对研究区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燕山期,上二叠统生成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至雷一1亚段聚集成藏,形成磨溪-龙女寺联合古气藏;喜马拉雅期构造隆升造成两地区构造分异,磨溪地区由于受力较弱,整体抬升过程中气藏未被破坏,形成现今完整的磨溪气田;隆升作用在龙女寺造成较大的构造变动,大的断层切割整个雷口坡组,并成为天然气逸散的通道,雷一段气藏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中三叠统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