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截骨植骨内固定矫正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世明 陈卫 +3 位作者 蔡弢艺 黄佳平 黄国锋 丁真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介绍截骨植骨内固定矫正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技术与初步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8年12月,对12例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行手术矫正,术前评估畸形,行掌侧与背侧入路显露桡骨远端,充分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必... [目的]介绍截骨植骨内固定矫正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技术与初步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8年12月,对12例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行手术矫正,术前评估畸形,行掌侧与背侧入路显露桡骨远端,充分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必要时延长挛缩的肌腱;于畸形处截骨矫正,撑开截骨间隙,植入结构性髂骨块,掌侧钢板螺钉固定。[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9~2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 Mayo腕关节评分及Cooney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患侧桡骨掌倾角、桡骨长度、尺偏角均恢复满意,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拇长伸肌肌腱炎嵌压。[结论]软组织松解、桡骨远端畸形处截骨、结构性植骨延长和掌侧钢板螺钉固定可有效矫正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畸形愈合 截骨 结构性植骨 内固定
原文传递
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尹诗九 钟航 +2 位作者 李锐博 牟平 杨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例(12髋)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例(12髋)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37~75岁,平均54.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髋关节疼痛伴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41.08±7.90)分。双下肢不等长0.53~4.28 cm,平均2.47 cm。THA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松质骨螺钉固定重建髋臼,其中4例同时行转子下短缩截骨矫形。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10个月~5年,平均3.0年。X线片复查示,自体股骨头与髋臼骨床均于术后6个月~1年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髋臼假体位置良好,假体周围未见透亮线,植骨块未发生骨吸收及塌陷。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步态正常。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9.50±2.7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43,P=0.003)。双下肢不等长0~1.81 cm,平均0.76 cm。结论对于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臼顶存在骨缺损患者,THA术中通过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能最大程度恢复骨量,获得良好髋臼假体稳定及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骨缺损 自体股骨头 结构植骨
原文传递
严重髋臼缺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置换中采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有效性 被引量:8
3
作者 杨鉴 梁灿 张会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5092-5096,共5页
背景:对于髋臼缺损的患者,全髋置换中可能会因假体覆盖率不足导致安放困难,而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可使假体获得覆盖率和稳定性,但如何获得较好的植骨覆盖率是影响疗效的关键。目的:观察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全髋置换中采... 背景:对于髋臼缺损的患者,全髋置换中可能会因假体覆盖率不足导致安放困难,而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可使假体获得覆盖率和稳定性,但如何获得较好的植骨覆盖率是影响疗效的关键。目的:观察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全髋置换中采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有效性,评估植骨覆盖率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高州市中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80例(100髋)伴有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中以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术后随访期间行骨盆正位X射线检查,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2年的Harris评分变化。按入选患者的宿主骨覆盖率进行分组(Ⅰ、Ⅱ和Ⅲ组分别为≥70%、65%-69%、<65%)。结果与结论:(1)术后X射线评估髋臼假体的位置理想,髋臼植骨愈合良好,其中8例植骨块在髋臼假体外缘出现轻度的骨吸收,但在后续随访中未发现假体松动;(2)Harris评分术后1,2年均较术前的评分明显增高(P=0.000);(3)第Ⅰ组宿主骨覆盖率为(73.25±1.40)%,植骨覆盖率为(26.75±0.94)%;宿主骨覆盖率65%-69%者共32例38髋,为第Ⅱ组,宿主骨覆盖率为(67.15±0.57)%,植骨覆盖率为(32.75±0.46)%;<65%者共20例27髋,为第Ⅲ组,宿主骨覆盖率为(55.22±1.10)%,植骨覆盖率为(44.78±0.85)%。术后1,2年,第Ⅰ,Ⅱ组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第Ⅲ组Harris评分低于第Ⅰ,Ⅱ组(P=0.000);(4)结果证实,对于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全髋置换中采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试验已于2019-01-12经高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通过(批准号:GZSZYY83741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置换 结构性植骨 髋臼 宿主骨覆盖率 植骨覆盖率 X射线 髋臼假体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髋臼结构性植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裴立家 周新社 +4 位作者 吴一凡 刘扬 薛亚东 孟繁宇 刘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自体股骨头髋臼结构性植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可行性及临...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自体股骨头髋臼结构性植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20年7月,采用侧卧位DAA自体股骨头髋臼结构性植骨THA治疗12例(12髋)CroweⅢ、Ⅳ型DDH患者。男2例,女10例;年龄50~79岁,平均60.2岁。Crowe分型为Ⅲ型10髋、Ⅳ型2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8.8±7.5)分,双下肢长度差异(3.0±0.7)cm,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2±0.9)分。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观察髋臼、股骨假体位置及压配情况,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变化;测量髋臼杯水平覆盖率,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情况、假体有无松动;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VAS评分评估患者活动时疼痛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9.3 cm,手术时间平均11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3 mL。术中2例患者(16.7%)予以输血。术中无髋臼及股骨骨折;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出院时复查X线片示髋臼杯水平总覆盖率为93%~100%,平均97.8%;髋臼杯植骨块水平覆盖率为25%~45%,平均31.1%。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71个月,平均42.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7±3.9)分,双下肢长度差异为(0.9±0.4)cm,活动时VAS评分为(1.1±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因假体松动需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植骨块和宿主骨之间无透亮线、已融合,位置良好,未见明显移动。其中1例患者植骨块的1枚螺钉断裂合并植骨块外缘骨吸收,但植骨块未移位且愈合良好。结论侧卧位DAA自体股骨头髋臼结构性植骨TH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结构性植骨 直接前方入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结构型骨移植与颗粒型骨移植在修复不同程度骨缺损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安维军 邱少东 +1 位作者 乔泽文 叶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对比评价两种(结构型和颗粒型)不同自体骨移植形式修复不同长度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成不同长度双侧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0.5 cm缺损组,1.0 cm缺损组,1.5 cm缺损组),取自体髂骨以不同形式分别植入... 目的对比评价两种(结构型和颗粒型)不同自体骨移植形式修复不同长度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成不同长度双侧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0.5 cm缺损组,1.0 cm缺损组,1.5 cm缺损组),取自体髂骨以不同形式分别植入左右两侧。术后4、8、12及16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8、12及16周3组兔结构型植骨侧与0.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缺损逐步修复,1.0 cm缺损组及1.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修复效果差,1.5 cm缺损与1.0 cm缺损组结构型植骨侧影像学评分高于颗粒型植骨侧(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与之一致。0.5 cm缺损组两侧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结构型植骨修复中大段骨缺损优于颗粒型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植骨 颗粒植骨 骨缺损 自体骨 骨修复
下载PDF
结构性植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Hartofilakidis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买买提明江·阿布来提 吾湖孜·吾拉木 +3 位作者 张晓岗 努尔艾力江·玉山 曹力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总结Hartofilakidis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利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20年10... 目的总结Hartofilakidis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利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20年10月,初次THA术中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24例(27髋)HartofilakidisⅡ型DDH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4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19.5~35.0 kg/m^(2),平均25.0 kg/m^(2)。单髋21例,双髋3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1.1±10.0)分,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为(19.90±6.24)mm。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基于X线片评估术后移植骨愈合情况、髋臼假体及移植骨覆盖率以及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情况,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0~1 000 mL,中位数3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中骨折以及术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1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表现,1例(1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103个月,中位时间4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6±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3,P=0.000);无1例需行翻修手术。术后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覆盖率为91%~100%,平均97.8%;移植骨覆盖率为13%~46%,平均23.8%;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7个月。末次随访时,移植骨均已融合,无塌陷迹象,未出现移植骨吸收、异位骨化和骨溶解,髋臼及股骨假体无明显无菌性松动表现;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为(2.86±2.18)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8,P=0.000)。结论对于HartofilakidisⅡ型DDH患者,初次THA术中若髋臼假体外侧缘≥5 mm部分未被宿主骨覆盖时,可采用自体股骨头进行结构性植骨,能获得良好早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骨缺损 结构性植骨
原文传递
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兴 欧云生 +2 位作者 朱勇 赵增辉 罗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3-409,共7页
目的比较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非结构性与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8月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结构性植骨26例(A组)、非结构性植骨35例(B组... 目的比较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非结构性与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8月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结构性植骨26例(A组)、非结构性植骨35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病变节段、合并椎旁脓肿者以及术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节段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明显低于A组(t=3.128,P=0.003)。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ESR、CRP、ASIA分级、并发症、病变节段Cobb角及其矫正率、丢失率以及植骨融合时间。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但患者住院时间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时间为(36.3±10.0)个月,明显长于B组的(18.4±4.2)个月(t=10.722,P=0.000)。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ESR及CR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B组CRP显著高于A组(t=–2.947,P=0.005),ESR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4,P=0.270)。A、B组术后分别有9、10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4,P=0.614)。术后3 d时B组Cobb角明显大于A组(t=–2.861,P=0.006);末次随访时两组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2,P=0.230)。术后A组Cobb角矫正率及丢失率均大于B组,其中Cobb角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P=0.031)。两组植骨均融合,B组植骨融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4,P=0.000)。结论非结构性植骨与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植骨融合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路清创 内固定 结构性植骨 非结构性植骨
原文传递
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在儿童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东 罗焱中 +4 位作者 侯昊 姚子明 刘昊楠 芮岩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8-955,共8页
目的探讨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在儿童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因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接受单节段半椎体切除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在儿童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因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接受单节段半椎体切除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35例,采取后路半椎体切除、前方结构重建(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联合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手术及手术后随访情况。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矢状位和冠状位影像学参数,评估畸形矫正情况及治疗效果;通过随访过程中拍摄的脊柱CT片评估椎间及后方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性别、身高、年龄、体重、半椎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状面参数(主弯Cobb角、近段代偿弯、远端代偿弯、冠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及矢状面参数(节段性后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矢状面平衡、腰椎前凸角)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和冠状面参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发现,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主弯Cobb角和节段性后凸角的丢失较对照组明显要少,分别为(0.6±1.7)°比(2.7±2.9)°、(0.6±2.2)°比(3.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查CT显示,观察组1级椎间融合率较对照组更高(68.6%比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可通过前方骨块的支撑与重建,获得满意的椎间融合,矫正效果良好,尤其对于腰椎前凸角度的重建有优势。由于前方椎间的支撑与融合,从长期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术 大块自体骨 原位植骨融合 前方重建 椎间融合 儿童
下载PDF
3D打印应用于膝关节骨缺损修复重建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声 罗浩天 +2 位作者 陈家瑜 高明 梁金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报道3D打印模块辅助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纳入1名年轻女性病例,因交通事故致左膝开放性骨折并左股骨外髁缺损。Ⅰ期清创术后创面闭合2个月,基于患者CT原始数据,三维重建出股骨及股骨关节面的曲面模型,快速成型... 目的报道3D打印模块辅助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纳入1名年轻女性病例,因交通事故致左膝开放性骨折并左股骨外髁缺损。Ⅰ期清创术后创面闭合2个月,基于患者CT原始数据,三维重建出股骨及股骨关节面的曲面模型,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相应的模块,术中辅助同种异体骨塑形,实现骨结构的修复重建。术后长期随访,通过主观感觉、影像表现、HSS评分等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术后1个月至8年随访期间,患肢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膝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不稳定等均呈良性发展,患肢活动功能满足日常需要。部分植骨块吸收,未见其它致残因素及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月、2年、8年,HSS评分分别为44分、58分、83分。结论3D打印模块辅助手术能够提供个性化治疗,为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提高准确性,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修复重建 结构性植骨 计算机 3D打印
下载PDF
锁定钢板联合结构性植骨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海龙 王志烈 王军海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利用锁定钢板治疗,其中7例行结构性植骨,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愈...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利用锁定钢板治疗,其中7例行结构性植骨,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15例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恢复欠佳,随访期末未出现骨折不愈合、肱骨头缺血坏死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先考虑早期复位内固定,锁定钢板联合结构性植骨和早期功能训练,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 结构性植骨
下载PDF
大鼠异体结构性植骨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马乐 范猛 姜文学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5期5-7,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植骨结构性植骨.方法:使用SD大鼠股骨,分为ABC3组,A组为植骨供体组,B组为造模组,C组为雷奈酸锶提供组.在麻醉消毒满意后,取A组大鼠股骨中段1.5cm作为供体.供体骨经反复冻融后植入B组及C组大鼠股骨处,术后常规伤口处...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植骨结构性植骨.方法:使用SD大鼠股骨,分为ABC3组,A组为植骨供体组,B组为造模组,C组为雷奈酸锶提供组.在麻醉消毒满意后,取A组大鼠股骨中段1.5cm作为供体.供体骨经反复冻融后植入B组及C组大鼠股骨处,术后常规伤口处理,于术后6周处死大鼠,使用影像学、组织学方法,验证造模效果.结果:B组植入骨与宿主无抗原反应,X线可见纤维组织填充骨组织间隙,未可见明显骨性愈合迹象,micro-CT及组织学结果都支持X线结果;C组可见明显骨愈合倾向,大体可见宿主骨与植入骨紧密连接,X线可见二者中间无明显间隙,micro-CT下可见二者骨髓再通,骨皮质有骨痂形成、紧密连接,骨计量学显示C组较B组有明显的骨量增加及骨小梁的重构,组织学更是看到周围有大量类骨组织生成、提示骨性愈合倾向,宿主骨与植入骨二者直接骨髓的再通以及骨内膜在C组可见增生明显较B组活跃.结论:大鼠异体结构性植骨模型建立成功,且用雷奈酸锶促进模型骨性愈合效果较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以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缺损模型 异体植骨 结构性植骨
原文传递
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的疗效
12
作者 姜文学 Myung Chul Yoo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患者共59例61髋,自体骨植骨43髋、异体骨植骨15髋、自体骨与异体骨混合植骨3髋。骨缺损最大62mm×33mm×26mm,最小31mm×19mm×18mm,平均41mm×23mm×2... 目的:探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患者共59例61髋,自体骨植骨43髋、异体骨植骨15髋、自体骨与异体骨混合植骨3髋。骨缺损最大62mm×33mm×26mm,最小31mm×19mm×18mm,平均41mm×23mm×21mm。全部采用非骨水泥髋臼假体。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X线观察移植骨愈合和髋臼假体的稳定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1a,本组Harris评分平均从61分提高到89分,所有病例髋臼假体稳定,移植骨愈合。X线片显示移植骨愈合时间平均为6.9个月,出现移植骨轻度和中度吸收18髋,对髋臼假体的覆盖和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本组术后翻修6髋,其原因为骨溶解2髋,聚乙烯髋臼衬垫磨损和脱位4髋。结论: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混合骨进行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经过中长期随访,移植骨全部愈合良好,获得满意的疗效;32.8%病例出现轻、中度的骨吸收,但对髋臼假体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缺损 髋臼重建 结构性植骨
下载PDF
成人髋关节高位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兴旺 兰平文 +6 位作者 沈彬 刘展 张远理 杨静 周宗科 康鹏德 裴福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7-791,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高位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和骨周围的应力分布。方法实验分为4组:A组,加深髋臼+44mm臼杯;B组,髋臼后外侧结构性植骨+48mm臼杯;C组,髋臼后外侧钽金属重建块+48mm臼杯;D组,正常侧髋关节。髋臼侧按照Was...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高位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和骨周围的应力分布。方法实验分为4组:A组,加深髋臼+44mm臼杯;B组,髋臼后外侧结构性植骨+48mm臼杯;C组,髋臼后外侧钽金属重建块+48mm臼杯;D组,正常侧髋关节。髋臼侧按照Wasielewski法分4个区,每个区均匀取10个点的Von Mises应力值,在组内和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髋臼骨质1区的应力值大于其他3个组(P<0.05)。A组聚乙烯内表面4个区的应力值均高于B、C两组(P<0.05),其中1、2区最明显。A组臼杯的初始位移为49.18μm,为B组的19倍、C组的8倍。结论加深髋臼+小直径臼杯时,髋臼骨质和内衬应力集中、臼杯发生较大的初始位移;结构性植骨、安放钽金属重建块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以使用较大直径的臼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髋关节高位脱位 有限元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 钽金属重建块 结构性植骨
原文传递
非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支撑螺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脆性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童杰 任国海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42-243,24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非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支撑螺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脆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4-12月作者医院32例应用非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支撑螺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脆性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2~18个月,所... 目的探讨分析非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支撑螺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脆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4-12月作者医院32例应用非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支撑螺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脆性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2~18个月,所有病例均得到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出等严重并发症,参照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 score,CMS)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78.2%。结论非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支撑螺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脆性骨折,固定可靠,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脆性骨折 非结构性植骨 锁定钢板 支撑螺钉
原文传递
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进 刘浩 +3 位作者 李涛 龚全 曾建成 宋跃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9期906-909,共4页
目的 探讨椎间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9—2010-09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并在前路减压完成后进行椎间非结构性植骨的3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椎间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9—2010-09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并在前路减压完成后进行椎间非结构性植骨的3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骨折脱位节段:C3、42例,C4、54例,C5、68例,C6、715例,C7T17例,其中合并单侧关节突交锁11例、双侧关节突交锁13例及关节突骨折12例,AO分型B型17例,C型19例。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le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11例,D级9例,E级7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306.4(190-4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4.3(250-1 200)ml。36例获得平均34.2(6-60)个月的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颈椎序列恢复。除1例A级患者病故外,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按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6例,D级9例,E级16例。术后并发声音嘶哑1例,脑脊液漏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塌陷、植骨颗粒进入椎管、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椎间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既便于后路复位,又能同时重建前中柱稳定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脱位 非结构性植骨 前后路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16
作者 朱钧 李峰 +6 位作者 蒲丹 李永平 肖业生 罗光平 杨长远 胡安文 袁泉 《西南军医》 201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自体附件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中后路椎管减压切除腰椎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等附件骨,并将其回植椎间隙,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10年(平均6.5年),随访患者症状... 目的探讨腰椎自体附件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中后路椎管减压切除腰椎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等附件骨,并将其回植椎间隙,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10年(平均6.5年),随访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椎间植骨融合情况、JOA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并作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102例患者症状均有缓解。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80.30%、85.80%和85.10%。在术后3、6、12月患者融合率分别为26.5%、81.2%、97.9%。患者满意率达97.9%。结论腰椎附件结构性植骨生物融合能力及支撑能力可以满足临床需要,腰椎附件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间融合 腰椎滑脱 结构性植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