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离子型破乳剂在油、水两相间的分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智新 陈文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原子法测定微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破乳剂在原油、水两相间的分配规律,发现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很敏锐,破乳效果与分配系数间有对应关系。基于实验结果对破乳机理作了探讨,认为好的破乳剂必须具有...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原子法测定微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破乳剂在原油、水两相间的分配规律,发现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很敏锐,破乳效果与分配系数间有对应关系。基于实验结果对破乳机理作了探讨,认为好的破乳剂必须具有一定的油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醛类化合物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抑灭能力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立铭 刘金霞 +1 位作者 唐和清 董泽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0-263,共4页
醛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杀菌能力与其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在醛分子中引入碳碳双键、吸电子基团或第二个醛基可提高其杀菌能力,引入斥电子基团和苯环则降低杀菌能力。丙烯醛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
关键词 硫酸盐 还原菌 杀菌剂 杀菌机理
下载PDF
Cu基纳米材料电催化还原CO_(2)的结构-性能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丰收 张鲁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15-1824,共10页
通过电催化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将CO_(2)还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选择之一。铜基材料是目前被证实的还原CO_(2)生成烃类、醇类等高附加值产物的最有效非均相电催化剂,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 通过电催化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将CO_(2)还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选择之一。铜基材料是目前被证实的还原CO_(2)生成烃类、醇类等高附加值产物的最有效非均相电催化剂,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纳米Cu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_(2)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催化剂结构(晶界、表面结构与晶面、孔结构等)与性能关系,并讨论了测试条件如传质、局部p H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最后论述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构-效关系 电化学 催化 二氧化碳 还原
下载PDF
丙烯直接气相临氢环氧化催化剂结构调控和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宋钊宁 冯翔 +2 位作者 刘熠斌 杨朝合 周兴贵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2-1773,共12页
环氧丙烷(PO)是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广泛应用于轻工、医药和纺织等行业。相比于传统的氯醇法和共氧化法,在临氢条件下使用氧气直接氧化丙烯生产PO的工艺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单、经济性高等优势,是当前国内外PO生... 环氧丙烷(PO)是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广泛应用于轻工、医药和纺织等行业。相比于传统的氯醇法和共氧化法,在临氢条件下使用氧气直接氧化丙烯生产PO的工艺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单、经济性高等优势,是当前国内外PO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该领域仍存在的催化剂寿命短、活性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催化剂中含钛载体的表面和结构性质、金属颗粒的形貌和电子效应对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反应活性、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评述了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及结焦失活机理。此外,还总结了Cs、Ag、Pd、Pt、Ge、表面烷基化、离子液体、氮掺杂等助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丙烯环氧化反应过程尚存的难题。最后,从载体材料的选择、催化剂性能的改进等方面展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环氧化 环氧丙烷 稳定性 失活机理 构效关系 助剂
原文传递
Pd-Cu/γ-Al_2O_3催化苯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沾祺 周志明 +2 位作者 张锐 李莉 程振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15-2322,共8页
为了提高苯乙炔加氢反应中的苯乙烯选择性,本文采用"胶体-等体积浸渍"两步法制备了Pd-Cu/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脉冲化学吸附、N2物理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 为了提高苯乙炔加氢反应中的苯乙烯选择性,本文采用"胶体-等体积浸渍"两步法制备了Pd-Cu/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脉冲化学吸附、N2物理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技术表征了Pd-Cu/γ-Al2O3的结构性质,考察了Cu/Pd摩尔比、Pd负载量以及金属引入顺序对Pd-Cu/γ-Al2O3催化苯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d/γ-Al2O3单金属催化剂相比,Pd-Cu/γ-Al2O3的苯乙烯选择性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当Pd负载量为0.3%(w),且Cu/Pd摩尔比为0.6时,Pd-Cu/γ-Al2O3表现出优异的加氢选择性;在0.1 MPa和40°C下,当苯乙炔转化率为90%时,双金属催化剂的苯乙烯选择性可达95%;当转化率达到99%以上时,苯乙烯选择性仍保持在82%左右.分析表明,Pd-Cu/γ-Al2O3中形成了Pd-Cu合金,但是两种金属间不存在电子转移,Cu对Pd的几何效应才是导致Pd-Cu/γ-Al2O3苯乙烯选择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u/γ-Al2O3 选择性加氢 苯乙炔 苯乙烯 结构-性能关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提高环氧树脂弹性模量的微观结构机制:分子模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文卿 李浩 隋刚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0,共6页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对其建立起结构-性能的联系,在工程应用和材料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了从低温环境(100 K)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温度范围内,单壁碳纳米管(SWCN...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对其建立起结构-性能的联系,在工程应用和材料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了从低温环境(100 K)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温度范围内,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环氧树脂基体弹性模量的提高效果,并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了影响机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内聚能密度(E_(coh))不断减小,自由体积分数(V_f)不断增加,共同导致了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SWCNTs对基体弹性模量的提高是由于其在任一温度点均明显提高了基体的E_(coh)和径向分布函数,对基体V_f增长的抑制效果也随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明显。弹性模量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证明了分子模拟方法预测材料宏观性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弹性模量 分子模拟 结构-性能关系
下载PDF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进展及构效关系中的矛盾平衡 被引量:7
7
作者 马茸茸 张电 +4 位作者 刘一军 刘静 杨晓凤 李延军 马爱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09,共9页
多孔氮化硅陶瓷(Si 3N 4-PC)在流体过滤器、催化剂载体、宽频透波材料、复合材料乃至组织工程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Si 3N 4-PC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发展多种方法以提高气孔率并优化孔形貌,从而改善渗透率和比表面积等重要参数... 多孔氮化硅陶瓷(Si 3N 4-PC)在流体过滤器、催化剂载体、宽频透波材料、复合材料乃至组织工程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Si 3N 4-PC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发展多种方法以提高气孔率并优化孔形貌,从而改善渗透率和比表面积等重要参数。通常,不完全烧结法制得的Si 3N 4-PC气孔率仅40%,而模板复制法和直接发泡法制得的Si 3N 4-PC气孔率高达70%以上,但其力学性能明显恶化,耐压强度仅为10 MPa。通过调控烧结工艺、原料和烧结剂,生成大量纤维状和柱状的微观组织,可使Si 3N 4-PC弯曲强度提高至100 MPa以上,然而,气孔率却降至55%以下。此外,一些研究将挤出成形法、牺牲模板法与不同烧结工艺相结合,试图形成耦合孔结构以兼顾气孔率和力学性能,但效果不佳。当前研究中,Si 3N 4-PC的制备方法、孔结构和性能数据及其规律性缺乏梳理和总结,提高Si 3N 4-PC的综合性能遭遇瓶颈。实质上,气孔率和孔形貌是渗透率等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孔壁则是承受载荷的中心,孔壁的显微结构是Si 3N 4-PC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并对比表面积等核心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而原料种类和高温过程是孔壁结构形成的基础和控制机制。针对这些基本问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Si 3N 4-PC的制备及应用等研究工作,将目前Si 3N 4-PC的制备方法归纳为两类,即通过烧结形成气孔法与通过成形引入气孔法。前者包括不完全烧结法、相变烧结法、反应烧结法和碳热还原氮化法,后者包括挤出成形法、直接发泡法、模板复制法和牺牲模板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制备Si 3N 4-PC的特点和不足;通过文献数据汇总标明了当前Si 3N 4-PC的气孔率和强度等性能水平;揭示气孔率-强度及孔径-比表面积等构效关系中的矛盾平衡是制约其综合性能的瓶颈。基于颗粒原料及工艺,Si 3N 4-PC的综合性能难以突破,若采用Si 3N 4晶须和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陶瓷 构效关系 矛盾平衡 气孔率-强度 孔径-比表面积
下载PDF
活化气氛对CO_2加氢制取低碳烯烃Fe-K催化剂构-效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玉龙 邵光印 +4 位作者 张征湃 刘向林 张超 徐晶 韩一帆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0-698,共9页
CO_2加氢直接制取低碳烯烃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5种不同K含量(1%、3%、5%、7%、9%)的Fe-K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反应,结果表明Fe95-K5(95%Fe-5%K,质量分数)催化剂具有最优的活性及C2~C4烯烃选择性;随后对Fe95... CO_2加氢直接制取低碳烯烃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5种不同K含量(1%、3%、5%、7%、9%)的Fe-K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反应,结果表明Fe95-K5(95%Fe-5%K,质量分数)催化剂具有最优的活性及C2~C4烯烃选择性;随后对Fe95-K5催化剂进行了10%H2/Ar、10%CO/Ar及5%CO/5%H2/Ar3种不同气氛活化处理以及CO_2加氢反应。结果发现,10%CO/Ar活化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2~C4烯烃选择性(38.1%)及链增长能力(α=0.644)。此外,还通过X射线衍射、Raman、程序升温等表征技术揭示了催化剂在不同活化气氛下的结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10%CO/Ar与5%CO/5%H2/Ar活化的催化剂会生成γ1型碳化铁结构,而10%H2/Ar活化的催化剂则会在反应过程中生成γ2型碳化铁结构,两种碳化铁结构对CO_2解离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加氢 Fe-K催化剂 活化气氛 低碳烯烃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构效关系的分子模拟研究
9
作者 苏朔 李义雅 +2 位作者 徐冰 成欣 卢零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极压抗磨性能的关系,以磷酸三乙酯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乙酯分子与Fe(110)表面的作用机理,发现磷酸酯分子主要通过P=O基团中O原子提供的电子与Fe表面发生吸...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极压抗磨性能的关系,以磷酸三乙酯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乙酯分子与Fe(110)表面的作用机理,发现磷酸酯分子主要通过P=O基团中O原子提供的电子与Fe表面发生吸附作用。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的结构参数,采用遗传函数算法初步建立了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的分子结构参数与极压性能、抗磨性能的定量关系方程。对该关系方程进行内检验和外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由该方程可知,影响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极压、抗磨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P=O或P=S基团中O或S原子所带的电荷量、C—O键或C—S键的键能以及添加剂的S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硫代磷酸酯 极压抗磨剂 分子模拟 构效关系
下载PDF
高效3AP-DMEA-正丁醇-水相分离CO_(2)吸收剂的开发
10
作者 洪淑敏 胡兴 +3 位作者 郑壮壮 肖珉 高红霞 梁志武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等尾气中低浓度CO_(2)的排放控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目前胺法捕获CO_(2)技术被认为是最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技术。为突破现有胺法在降能耗方面的技术瓶颈,旨在开发高效的相分离CO_(2)吸收剂。探究了伯/仲胺... 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等尾气中低浓度CO_(2)的排放控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目前胺法捕获CO_(2)技术被认为是最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技术。为突破现有胺法在降能耗方面的技术瓶颈,旨在开发高效的相分离CO_(2)吸收剂。探究了伯/仲胺结构对与胺-正丁醇-水吸收剂吸收CO_(2)后分相特性的构效关系,研究了叔胺结构对3-氨基丙醇(3AP)-正丁醇(NBA)-水吸收-解吸和分相性能的作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3AP-NBA-H_(2)O吸收剂在富CO_(2)相黏度、胺分布、体积和相变临界点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分相特性。添加叔胺可以明显降低富CO_(2)相黏度,同时提高单位体积溶液的CO_(2)循环容量和解吸率。新型20%3AP-10%N,N-二甲基乙醇胺(DMEA)-40%NBA-30%H_(2)O相分离吸收剂的富相体积为61.2%,黏度仅为6.73 mPa·s,富相中胺的占比为91.2%,其解吸率和CO_(2)循环容量分别达72.00%和1.42 mol·L^(-1),分别比30%3AP-40%NBA-30%H_(2)O吸收剂提高了88.6%和86.8%,比30%单乙醇胺(MEA)溶液提高了46.8%和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收 解吸 相分离 构效关系
下载PDF
6063铝合金CMP中络合剂构效关系研究
11
作者 姜波文 李艳沛 +1 位作者 芮一川 张泽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3,91,共8页
6063铝合金因其独特的性能,在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机械抛光(CMP)作为一种超精密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平面全局平坦化,得到超光滑的镜面效果。为了提高6063铝合金的抛光效率,研究了不同基团(氨基、羧基)络合剂对铝合金抛光速率、表... 6063铝合金因其独特的性能,在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机械抛光(CMP)作为一种超精密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平面全局平坦化,得到超光滑的镜面效果。为了提高6063铝合金的抛光效率,研究了不同基团(氨基、羧基)络合剂对铝合金抛光速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不同基团络合剂对6063铝合金CMP加工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含双氧水的抛光液体系中,羧酸类络合剂对6063铝合金抛光性能的提高程度要大于胺类及氨基酸类络合剂,同时随着羧酸类和胺类络合剂的碳链增长,材料去除速率和表面质量均得到提高;氨基酸类络合剂表现出不同于羧酸类和胺类络合剂的规律,即随着碳链的增长,材料去除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由XPS和电化学分析可知,两种不同基团络合剂的加入会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吸附层,保护铝合金表面,且长碳链的羧酸类及胺类络合剂有助于铝合金表面的腐蚀溶解,进而提高抛光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6063铝合金 抛光速率 络合剂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硫酸钠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海燕 刘雪锋 +1 位作者 杜光明 方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表面张力法、荧光探针法、帆布沉降法、改进的Ross-Miles法和压热釜式反应等方法,得到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硫酸钠(NPEnS)同系样品的典型表面活性参数、泡沫和润湿性能以及酸催化水解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随着EO链段长度n增加,cmc,p... 通过表面张力法、荧光探针法、帆布沉降法、改进的Ross-Miles法和压热釜式反应等方法,得到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硫酸钠(NPEnS)同系样品的典型表面活性参数、泡沫和润湿性能以及酸催化水解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随着EO链段长度n增加,cmc,pC20,Γm和cmc/C20等参数减小,发泡力降低,酸催化水解速率常数减小,而润湿性能增加,γcmc和分子截面积A增大,但是胶束平均聚集数N、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和泡沫稳定性却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硫酸钠 表面活性参数 构效关系
下载PDF
螺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庆琳 任保轶 +2 位作者 孙亚光 解令海 黄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1-1196,共16页
近10年,第三代光电能源转换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正迅速崛起.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本征半导体特性以及PSCs平面多层器件架构特点,采用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HTMs)作为PSCs的p-型层,不仅实现了PSCs器件的全固态化,且大... 近10年,第三代光电能源转换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正迅速崛起.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本征半导体特性以及PSCs平面多层器件架构特点,采用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HTMs)作为PSCs的p-型层,不仅实现了PSCs器件的全固态化,且大幅提升了器件效率及稳定性.以当前通用的标准空穴传输材料spiro-OMeTAD(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为模板,研究人员开展了众多结构剖析和改进工作.分子spiro-OMeTAD中,三维螺二芴(SBF)核能以较小的空间集成更多的空穴传输单元;而芳胺优异的p-型特性,使其成为高效的电活性单元.经典螺芳核SBF制备成本高,可修饰位置单一;因此,基于spiro-OMeTAD的结构改进主要围绕芳胺单元的修饰开展.随着HTMs分子设计以及合成方法学的进展,近5年来,一系列低成本、高性能的类SBF螺芳基单元逐渐兴起,并迅速进入空穴传输材料领域,如:螺[芴-9,9′-氧杂蒽]、螺吖啶、螺硫杂蒽等.螺芳基核结构的日益丰富,大大拓展了HTMs分子的设计空间,从而推动了PSCs效率和稳定性的不断提升.因此,本综述聚焦含螺芳烃骨架的HTMs分子,根据其器件性能表现,分析高性能材料的结构要素.按照螺芳烃核结构对高性能HTMs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了结构设计思路和构效关系.期望通过较为全面的评述,为HTMs分子构建提供可参考的策略,从而推动PSCs继续向高效率、长寿命的实用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空穴传输材料 螺环芳烃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自相关拓扑指数预测烷烃辛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清华 冯新泸 +2 位作者 杨官汉 袁晓东 唐成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50-53,共4页
应用拓扑指数的方法来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简要介绍了一种自相关拓扑指数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提出了预测烷烃辛烷值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烷烃的自相关拓扑指数与它对应的马达法辛烷值MON进行... 应用拓扑指数的方法来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简要介绍了一种自相关拓扑指数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提出了预测烷烃辛烷值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烷烃的自相关拓扑指数与它对应的马达法辛烷值MON进行了关联 ,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式。该结果有助于理解烷烃的结构与抗爆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关拓扑指数 辛烷值 结构 性能 烷烃 油品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活化P/HZSM-5催化生物质热解气重整制备富烃生物油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云武 裴涛 +3 位作者 李冬华 王继大 李继容 郑志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3-1364,共12页
为了探讨催化剂的酸性和孔道结构与热解产物之间的构-效关系,采用金属改性的M-P/HZSM-5 (M=Zn、Ce、Co、Cu、Ga和Mg)为催化剂,催化生物质热解气相重整制备富烃生物油,探究金属的种类对产品的产率以及选择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_(3)-... 为了探讨催化剂的酸性和孔道结构与热解产物之间的构-效关系,采用金属改性的M-P/HZSM-5 (M=Zn、Ce、Co、Cu、Ga和Mg)为催化剂,催化生物质热解气相重整制备富烃生物油,探究金属的种类对产品的产率以及选择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_(3)-TPD、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GC/MS、UV-荧光光谱和元素分析仪对重整生物油的产物组成、脱氧特性以及共轭结构进行分析,并用TGA、拉曼光谱和SEM对失活催化剂进行评价,探究其结构-性能关系以及催化失活机制。结果表明:金属的添加并未改变催化剂的骨架结构,但形成了新的金属位点,调整了催化剂酸性分布,使比表面积以及孔容下降,平均孔径增加。金属位和酸性位的协同作用明显地促进了生物油的脱氧和单环芳烃的转化,脱氧顺序为Zn>Mg>Co>Ce>HZSM-5>Ga>P>Cu,且芳烃产率与总酸含量呈正相关,较高的酸度和平均孔径以及适宜的比表面积有利于芳烃的生成。然而,较低的酸度和较小的孔径促进了烯烃化合物的转化。当采用Zn-P/HZ为催化剂时,碳氢和芳烃产率最高,为86.46%和78.29%,共轭体系最大。Zn促进了苯、甲苯和烷基苯的形成,Mg促进了二甲苯的转化,而Cu和Ga促进了轻质烯烃的形成,金属的添加明显地降低了石墨化程度,提高了抗结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催化热解 金属改性分子筛 碳氢化合物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单原子催化剂电子结构调控实现高效多相催化
16
作者 罗耀武 王定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1,共19页
过去十年见证了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其最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充分暴露的活性位点使得单原子催化剂对众多反应的催化活性具有显著提升。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研究者只是关注单原子催化剂催化活性与催化选择性的提高,而... 过去十年见证了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其最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充分暴露的活性位点使得单原子催化剂对众多反应的催化活性具有显著提升。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研究者只是关注单原子催化剂催化活性与催化选择性的提高,而其内在的反应机理以及活性位点同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往往被忽视。关于单原子催化剂中金属-基底相互作用的深入探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催化机理,并进一步指导多相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单原子催化剂均一的活性位点及其几何构型,我们可以通过理论计算以及一些原位的表征技术,来揭示其中的金属-基底相互作用,继而进一步促进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发展以及多相催化剂的理性设计。这篇综述总结了金属-基底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其作用,以及其在一些重要多相催化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金属-基底相互作用在单原子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金属-基底电子相互作用 电子结构 多相催化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硫属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兀晓文 巩春娟 武奎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9-14,I0005,共7页
现阶段,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成为红外激光技术发展的重要媒介。硫属化合物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系数和宽的红外透过范围,成为目前探索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主要体系,例如商业化的硫镓银和硒镓银。但商业化的晶体具有低的抗激光损伤阈值等问... 现阶段,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成为红外激光技术发展的重要媒介。硫属化合物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系数和宽的红外透过范围,成为目前探索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主要体系,例如商业化的硫镓银和硒镓银。但商业化的晶体具有低的抗激光损伤阈值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探索具有宽带隙和大倍频的硫属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成为研发的热点。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调控晶体结构来改善材料性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策略:(1)结构中引入碱金属/碱土金属阳离子调控带隙;(2)引入含d^(10)构型的IIB过渡金属为中心的四面体作为非线性活性基元;(3)复合阴离子组合(氧/硫或卤素/硫)调控材料性能。本文主要总结了上述3种方法的设计思路,以及对应体系材料的晶体结构-性能关系,为未来在硫属体系中设计新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属化合物 非线性光学晶体 晶体结构设计 结构-性能关系
下载PDF
小分子催化转化中的凝聚态化学
18
作者 王海 王成涛 +2 位作者 周航 王亮 肖丰收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1-885,共25页
催化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环境保护等行业中具有主导作用。小分子的催化转化是解决相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小分子催化转化... 催化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环境保护等行业中具有主导作用。小分子的催化转化是解决相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小分子催化转化中的凝聚态化学,讨论了烷烃脱氢、有机小分子加氢、高效产氢以及合成气转化等过程中凝聚态多层次结构对于催化性能的影响,强调了金属-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带来的凝聚态化学性质的变化,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凝聚态多层次结构和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思路,为今后高效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与机理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 多相催化 构效关系 多层次结构 凝聚态化学
原文传递
可开发作高效有机缩膨剂的化合物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斯迈 苏勇 +1 位作者 刘俊 赫崇衡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在选定条件下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环氧氯丙烷与二甲胺、三甲胺或二乙烯三胺合成了链结构不同的6种聚季铵盐及一种单季铵盐;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方法,以KC l和商品缩膨剂RUN为对比剂,测定了这7种季铵盐及DMDAAC单体在10、2... 在选定条件下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环氧氯丙烷与二甲胺、三甲胺或二乙烯三胺合成了链结构不同的6种聚季铵盐及一种单季铵盐;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方法,以KC l和商品缩膨剂RUN为对比剂,测定了这7种季铵盐及DMDAAC单体在10、20、50 g/L溶液中对钙基膨润土的防膨率和对已水化膨胀钙基膨润土的缩膨率。除DMDAAC聚合物PDMD(50 g/L溶液)和DMDAAC(20和50 g/L)外,这8种季铵盐均无缩膨性,认为具缩膨性的季铵盐分子中不应含非离子极性基因如羟基和醚基,阳离子应在支链或杂环上,且相对分子质量适当。KC l和RUN缩膨处理的持久性均不如DMDAAC单体。以亚硫酸钠/过硫酸铵引发体系合成较低相对分子质量PDMD的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所有PDMD在溶液浓度为10 g/L时均无缩膨性,溶液浓度20和50 g/L时缩膨率最大值分别为16.06%和22.86%;以防膨率或缩膨率为目的指标合成PDMD的条件不同;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PDMD的缩膨率,溶液浓度20和50 g/L时分别为13.12%和22.20%,接近或略低于RUN和KC l的水平;将该样品与KC l复配不能提高缩膨率。考察了用PDMD缩膨和防膨处理后的钙基膨润土的红外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聚季铵盐 黏土稳定剂 防膨性 缩膨性 结构/性能关系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合成 缩膨剂
下载PDF
丹参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特性和结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晓丽 王湘敏 +2 位作者 郭海方 许卉 刘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特性及其结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4种小分子天然丹参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紫草酸、丹参酚酸A、丹参酚酸B(SAⅠ~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计算得到各SA...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特性及其结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4种小分子天然丹参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紫草酸、丹参酚酸A、丹参酚酸B(SAⅠ~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计算得到各SA-BSA结合体系的静态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能量转移效率(E)、空间距离(r)及热力学常数ΔG、ΔH和ΔS。4种丹参酚酸均能与BSA结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通过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共同导致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结论丹参酚酸A(SAⅢ)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BSA结合,而其余3种丹参酚酸与BSA的结合则主要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SA-BSA相互作用体系的结合强度可以用综合反应参数[Y=lg(KA×E×n/r)]来表征,其在数值上按SAⅢ→SAⅣ→SAⅡ→SAⅠ的顺序递减,并与分子中所含游离羟基数目和分子体积等结构特性密切相关,可以利用脂-水分配系数(clogP)和单位相对分子质量下的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Mr)来预测丹参酚酸化合物与蛋白的结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结构相关性 荧光光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