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鄂湘边区褶皱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110
1
作者 颜丹平 汪新文 刘友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3,共7页
川鄂湘边区从西向东由隔槽式褶皱向隔档式褶皱的变化反映在深部构造样式上 ,其卷入的构造层次逐渐变深 ,至湘西带已由侏罗山式薄皮构造转为基底卷入式的厚皮构造 ,构造样式也更趋复杂 ;但由地表向下构造样式却普遍表现为由复杂向简单的... 川鄂湘边区从西向东由隔槽式褶皱向隔档式褶皱的变化反映在深部构造样式上 ,其卷入的构造层次逐渐变深 ,至湘西带已由侏罗山式薄皮构造转为基底卷入式的厚皮构造 ,构造样式也更趋复杂 ;但由地表向下构造样式却普遍表现为由复杂向简单的变化。平衡剖面分析揭示了上述规律性。区域构造分析表明 ,上述构造是燕山期由南东向北西不断推进的挤压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鄂湘边区 构造样式 褶皱构造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山前带构造样式与变形机制 被引量:76
2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2 位作者 徐安娜 李登华 崔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9-435,共7页
利用最新的地震和地表地质资料,对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山前构造进行综合解释。按构造样式差异,将大巴山山前构造带划分出3个构造带:通江—黄金口西NW向潜伏断褶带、五宝场—铁山坡NW—NE向构造交汇带及温泉井—奉节近EW向构造带;其对应... 利用最新的地震和地表地质资料,对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山前构造进行综合解释。按构造样式差异,将大巴山山前构造带划分出3个构造带:通江—黄金口西NW向潜伏断褶带、五宝场—铁山坡NW—NE向构造交汇带及温泉井—奉节近EW向构造带;其对应的前缘构造样式分别为反冲断层型、褶皱滑脱型及双向冲断—褶皱型。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主要有2期:印支晚期,以NE向褶皱作用为主;燕山中、晚期—喜马拉雅期,以NW向冲断—褶皱作用为主。大巴山前缘构造受不同方向挤压应力联合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陆盆地 构造样式 构造叠加 冲断-褶皱
下载PDF
反转构造与油气圈闭 被引量:55
3
作者 陈昭年 陈发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96-102,共7页
反转构造作为伸展盆地中的重要构造类型以及它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己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盆地从拉张→挤压的构造反转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在综述反转构造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对伸展盆地反... 反转构造作为伸展盆地中的重要构造类型以及它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己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盆地从拉张→挤压的构造反转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在综述反转构造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对伸展盆地反转构造构造样式、圈闭条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寻找与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油气聚集 伸展盆地 油气圈闭
下载PDF
白酒色谱骨架成分的含量及比例关系对香型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8
4
作者 王忠彦 尹昌树 《酿酒科技》 2000年第6期93-96,共4页
讨论了白酒色谱骨架成分 ,并例举了部分名优白酒的成分含量。指出主体香成分的含量比例构成了各种香型白酒的不同风格。酯和酸的总量构成是名酒>优质酒>普通白酒>液态白酒 ,优质酒的总酸超过普通白酒1倍左右 ,超过液态白酒5~1... 讨论了白酒色谱骨架成分 ,并例举了部分名优白酒的成分含量。指出主体香成分的含量比例构成了各种香型白酒的不同风格。酯和酸的总量构成是名酒>优质酒>普通白酒>液态白酒 ,优质酒的总酸超过普通白酒1倍左右 ,超过液态白酒5~10倍 ,其总酯比普通白酒和液态白酒高7~11倍。主体香成分与助香成分的比例关系对酒质和香型的影响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骨架成分 比例构成 主体香成分 气相色谱
下载PDF
中国红层边坡岩体结构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胡厚田 赵晓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9-694,共6页
在详细考虑了红层边坡岩体的特征之后,选择了4个对岩体结构和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为红层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划分的依据:红层岩层面、层间软弱夹层的特征及其与边坡面相互交切的关系;岩体中的构造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和组合特征及其... 在详细考虑了红层边坡岩体的特征之后,选择了4个对岩体结构和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为红层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划分的依据:红层岩层面、层间软弱夹层的特征及其与边坡面相互交切的关系;岩体中的构造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和组合特征及其与边坡面的交切关系;红层边坡岩体岩性的组合特征;上覆堆积土的红层边坡岩体的二元结构。按红层边坡岩体结构状态,把红层边坡岩体结构划分为4种,然后又按红层边坡岩体的岩性组合特征、岩层产状与坡面产状的关系、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其与坡面的关系、以及上覆堆积土的边坡岩体的坡顶线形状和岩土组合特征细分为13个类型和亚类。该分类详细,分类表中附有各类边坡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评价、易发生的病害类型和工程建议,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层 边坡岩体 结构类型
下载PDF
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的收缩构造变形模式 被引量:43
6
作者 漆家福 雷刚林 +2 位作者 李明刚 谢会文 杨书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用地面露头、地震和CEMP(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资料揭示的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难以用经典的"A型俯冲"冲断褶皱楔变形模型来解释,因而文中提出一种"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非俯冲"收缩... 用地面露头、地震和CEMP(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资料揭示的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难以用经典的"A型俯冲"冲断褶皱楔变形模型来解释,因而文中提出一种"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非俯冲"收缩构造解释模型。所谓分层变形是指受古近系膏盐岩层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等软弱岩层分隔,不同深度的岩层发育不同的收缩变形样式;所谓垂向叠置是指不同层次的强变形带在垂向上叠置,不存在区域性大位移的拆离断层。位于盐岩层之上的新生界以滑脱褶皱变形为主,而盐下层的中生界沉积层及盆地基底则以收缩断裂变形为主。浅部的滑脱褶皱表现出紧闭背斜和宽缓向斜组合,背斜具有不对称形态,其核部在古近系盐岩层或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滑脱,可在陡翼发育破冲断层或缓翼发育顺层滑脱逆冲断层。深层断裂变形以向山脉倾斜的高角度基底卷入逆冲断层为主干断层,断层上盘形成冲断隆起,次级断层相对较少,下盘则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的次级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冲断构造。深层断层向上延伸在古近系盐岩层中尖灭,部分次级断层向下延伸并在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或盆地基底面滑脱,但是主干逆冲断层高角度切入基底,向上则对应于浅层背斜的核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主干逆冲断层可能利用了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位移,并成为控制局部构造变形的主要构造要素。天山上升引起的垂直剪切作用是导致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或促成先存正断层的反转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构造 构造样式 “非俯冲”模式 南天山 库车坳陷
下载PDF
从建构思维看古代建筑结构的类型与演化 被引量:41
7
作者 张十庆 《建筑师》 2007年第2期76-79,共4页
建筑作为人类营建行为的产物,其结构形式的生成,亦是基于建构思维之上的。以往建筑史研究中关于结构形式的分类,偏于以表相特征为线素,本文从建构思维的角度,分析建筑结构的类型和演化,希望对建筑结构的认识和把握更为本质和明晰。
关键词 结构类型 建构思维 演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与体育发展走向 被引量:30
8
作者 肖焕禹 冉强辉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13,共4页
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背景 ,以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与体育发展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认为 ,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已形成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体系 ;现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体育产业和人们的体育生活方... 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背景 ,以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与体育发展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认为 ,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已形成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体系 ;现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体育产业和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和以发展体育人口的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力 ,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体育 价值 生活方式 体育产业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构造变形特征及对含气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孙健 罗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9-818,共10页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目前已投入商业开发,从一期开发区的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页岩气藏的含气性平面上也具有差异性,而造成其差异的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根据地质评价,该区的页岩厚度、矿物...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目前已投入商业开发,从一期开发区的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页岩气藏的含气性平面上也具有差异性,而造成其差异的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根据地质评价,该区的页岩厚度、矿物成分和有机碳含量等原始品质平面展布稳定,不是影响该区页岩气藏含气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含气性的差异可能与构造形变有重要关系。从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入手,对该区的结构特征、构造格架、构造样式等开展了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层次滑脱构造,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形变层、7种局部构造样式,平面上的构造变形强度具有明显差异性。初步尝试对构造变形程度进行定量化表征,认为断距、地层增厚比例、曲率、断裂密度为表征该区构造变形强度的关键参数。通过对构造变形的定量化表征,将研究区分为4个构造形变区,不同区的页岩含气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明确了构造变形强度是造成该区含气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强度 含气性 页岩气藏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董会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9,共11页
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偏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对儿童学业成绩、同伴关系以及成年后的就业等产生不良影响。以济南市两所小学的1 910名小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表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12.5%,问题行为程度在小学生性别、年级、... 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偏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对儿童学业成绩、同伴关系以及成年后的就业等产生不良影响。以济南市两所小学的1 910名小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表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12.5%,问题行为程度在小学生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小学生问题行为程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等因素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惩罚与控制三个维度与小学生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温暖这一维度与小学生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家长需配合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对问题学生及时干预,降低问题行为的消极后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问题行为 家庭结构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功能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35
11
作者 高志前 樊太亮 +1 位作者 杨伟红 王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665,共9页
台缘斜坡带以发育灰泥丘烃源岩和礁滩相储层备受关注,而台地结构样式制约着台缘斜坡带的发育类型和空间展布格局。在地震、测井、岩心、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发育缓坡型、镶边型、孤立型和淹没型4种... 台缘斜坡带以发育灰泥丘烃源岩和礁滩相储层备受关注,而台地结构样式制约着台缘斜坡带的发育类型和空间展布格局。在地震、测井、岩心、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发育缓坡型、镶边型、孤立型和淹没型4种碳酸盐岩台地结构样式。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台地结构样式存在差异:寒武纪时期,塔中、塔北为进积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而塔西南为退积缓斜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早奥陶世时期,塔北为退积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而塔中、塔西南地区则为加积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台地结构在纵向上发育演化的同时,台缘坡折带在平面上也发生迁移变化:寒武纪时期台缘坡折带环绕着西部台地呈向西开口的'U'字型分布;早中奥陶世塔西南地区的台缘斜坡带向盆内迁移,塔中、塘南地区分别发育中古台槽和塘南台缘坡折带;晚奥陶世时期塔里木盆地整体呈现'3个半岛型台地'、'4个台地边缘相带'的沉积格局。塔西南地区寒武—奥陶纪的台缘坡折带、塔中地区早、中奥陶世的中古台槽以及塘南地区奥陶纪台缘斜坡带的发现,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沉积格局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台地 结构样式 台缘坡折 发育模式 沉积相带 油气 碳酸盐
下载PDF
安徽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的伸展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泓 郑玉柱 +1 位作者 郑高升 王绳祖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报道了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包括犁式断层面、反向正断层、滚动背斜和小型负花状构造在内的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很显然是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在三叠纪碰撞时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位置岩石圈弯曲导致地壳上部产生非弹性变形的结果... 报道了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包括犁式断层面、反向正断层、滚动背斜和小型负花状构造在内的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很显然是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在三叠纪碰撞时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位置岩石圈弯曲导致地壳上部产生非弹性变形的结果。根据大别山造山带的形成及相邻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判断 ,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的伸展构造是在印支期初露端倪 ,燕山早期 (早侏罗世 )定型 ,燕山中晚期 (中—晚侏罗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 推覆体 形成机制 淮南煤田
下载PDF
“S”型溢洪道水流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周勤 伍超 +2 位作者 赵元弘 叶茂 胡耀华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2,共5页
对“S”型溢洪道进行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经试验优化后的斜槛布置改善了溢洪道水流流态,减小了横向超高。为进一步验证该溢洪道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采用k ε双方程紊流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试验成果和数值模拟成果进行... 对“S”型溢洪道进行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经试验优化后的斜槛布置改善了溢洪道水流流态,减小了横向超高。为进一步验证该溢洪道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采用k ε双方程紊流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试验成果和数值模拟成果进行了分析对比,两者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只要精心地布置斜槛,采用相对简单的斜槛法既能节省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水工建筑物 溢洪道 数值模拟 “S”型 斜槛
下载PDF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30
14
作者 胡德胜 邓勇 +2 位作者 张建新 左倩媚 何卫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6,共10页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复杂的断裂系统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体系的期次、组合方式、成因及演化的系统分析,认为凹陷东区的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形成3套断裂系统:即古新世—早始新世的弱裂陷、始新世中晚期...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复杂的断裂系统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体系的期次、组合方式、成因及演化的系统分析,认为凹陷东区的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形成3套断裂系统:即古新世—早始新世的弱裂陷、始新世中晚期的强裂陷以及渐新世的走滑弱伸展3个阶段。3套断裂系统:断开长流组流三段(T100—T86)的早期断裂体系、断开流二段涠洲组(T83—T60)的晚期断裂体系以及断开整个古近系地层的(T100—T60)继承性断裂体系,并识别出伸展构造、走滑及反转等构造样式。同时分析了断裂体系对烃源岩的展布、沉积体系的充填演化、圈闭的形成、分布以及油气的运聚等方面的控制作用,从各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上分析认为中央隆起带和北部掀斜断块是有利的勘探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优选与地质研究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断裂系统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黄骅盆地南部前第三系基底中的逆冲构造 被引量:26
15
作者 漆家福 杨池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60,共7页
黄骅盆地南部前第三系构造层中广泛发育有逆冲构造 .其中西部的逆冲构造带以逆冲堆叠背形构造和逆冲叠瓦扇构造为主 ,中部以楔冲双重构造和低角度盲冲或顺层滑脱构造为主 ,东部以高角度板状逆冲叠瓦构造为主 .这些逆冲构造带都表现为由S... 黄骅盆地南部前第三系构造层中广泛发育有逆冲构造 .其中西部的逆冲构造带以逆冲堆叠背形构造和逆冲叠瓦扇构造为主 ,中部以楔冲双重构造和低角度盲冲或顺层滑脱构造为主 ,东部以高角度板状逆冲叠瓦构造为主 .这些逆冲构造带都表现为由SE向NW -MNW方向的逆冲 ,而且由构造样式推测的拆离滑脱深度是由西向东逐渐加深 ,表明在深层可能有一条向南东倾斜的拆离断层将它们连锁在一起 ,构成统一的逆冲构造系统 .从卷入逆冲构造的地层的地质时代推测 ,逆冲构造主要是在早—中三叠世盆地发育之后、侏罗—白垩纪盆地形成之前形成的 ,并在早—中侏罗世盆地发育过程中又有进一步活动 .逆冲构造形成后又受到中—新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的叠加和改造 .控制黄骅盆地老第三纪伸展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的沧东断层的某些地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 逆冲构造 构造样式 前第三系 黄骅盆地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 被引量:27
16
作者 万桂梅 汤良杰 +4 位作者 郭彤楼 金文正 胡东风 崔敏 宁飞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6-320,共5页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性 构造变形样式 缩短率 QZ2006-40地震测线 黔中隆起
下载PDF
阿尔金山走滑断裂构造样式 被引量:24
17
作者 蔡学林 魏显贵 刘援朝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8-17,共10页
该文认为,阿尔金山走滑断裂构造是一巨型左行左列走滑断裂兼逆冲推覆和韧性剪切性质的断裂构造带。走滑断裂带叠覆区发育拉分盆地。走滑断裂带旁侧拉张区形成火山岩带、拉张盆地及相应的弧形构造;挤压区形成弧形构造及相应的挤压-拉张... 该文认为,阿尔金山走滑断裂构造是一巨型左行左列走滑断裂兼逆冲推覆和韧性剪切性质的断裂构造带。走滑断裂带叠覆区发育拉分盆地。走滑断裂带旁侧拉张区形成火山岩带、拉张盆地及相应的弧形构造;挤压区形成弧形构造及相应的挤压-拉张盆地。中新生代以来,走滑断裂带最大水平位移量为55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构造 构造样式 阿尔金山
下载PDF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昌鸿 刘新民 +2 位作者 付宜兴 王有来 郭战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且以南部弧形构造带为主体。早燕山期是弧形构造的主要发育期,南部弧形构造带首先形成雏形,前缘断裂为问安寺-纪山寺-潜北-天门河断裂,随后秦岭-大别碰撞造山,产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挤压应力,北部大洪山弧形构造带开始发育,并对南部弧形构造带产生叠加和改造作用,在荆州-大冶地区形成对冲干涉构造带;晚燕山-早喜山期,构造负反转,荆州-沔阳地区强烈断陷,使得对冲干涉构造带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之下,成为隐伏前锋构造。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及伸展反转构造三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构造格架 弧形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江汉平原区
下载PDF
黄骅盆地孔西潜山前第三系基底内幕构造解释 被引量:22
19
作者 漆家福 杨池银 +2 位作者 张俊 王子煜 李建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2,37,共4页
位于黄骅盆地南部的孔西潜山的前第三系内幕构造十分复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以及对孔西潜山的地震剖面和探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后认为 ,孔西潜山的主体部分是由 3~ 4条向东倾斜的铲式或坡坪式逆冲断层组成的“薄皮”叠瓦扇构造 ;卷入变形... 位于黄骅盆地南部的孔西潜山的前第三系内幕构造十分复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以及对孔西潜山的地震剖面和探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后认为 ,孔西潜山的主体部分是由 3~ 4条向东倾斜的铲式或坡坪式逆冲断层组成的“薄皮”叠瓦扇构造 ;卷入变形的地层主要是奥陶系、石炭二叠系 ;逆冲断层在寒武系或更深的地层中收敛合并成为局部的拆离逆冲断层。但是 ,沿着构造带走向逆冲构造样式有明显变化 ,孔西潜山南部表现为逆冲三角构造带。从卷入逆冲构造的地层的地质时代推测 ,逆冲构造主要是在早中三叠世盆地发育之后、侏罗白垩纪盆地形成之前形成的 ,并在早中侏罗世盆地发育过程中又有进一步活动。局部由于受到中、新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的叠加 ,构造样式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构造 构造样式 前第三系 孔西潜山 黄骅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控藏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0
20
作者 方世虎 赵孟军 +3 位作者 张水昌 马达德 张永庶 孟庆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2-138,共7页
柴北缘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但由于构造体系复杂,因此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主要勘探方向不明。研究表明,由于柴北缘缺乏主要滑脱层,在晚新生代强烈挤压与走滑调整的控制下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式构造,形成上、下构造层变形... 柴北缘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但由于构造体系复杂,因此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主要勘探方向不明。研究表明,由于柴北缘缺乏主要滑脱层,在晚新生代强烈挤压与走滑调整的控制下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式构造,形成上、下构造层变形相对一致的"破碎型"构造体系。柴北缘油气成藏条件、晚新生代两期成藏及其与构造形成时间的匹配关系决定了古近纪继承性古构造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而喜山晚期构造调整使得油气分布复杂化,古构造发育、晚期改造强度与烃源岩演化、充注成藏的匹配关系决定了古近纪继承性古构造向凹陷延伸的侧翼部位是柴北缘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应坚持"破碎型"构造体系中相对稳定区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