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sphorus Removal of High Phosphorus Iron Ore by Gas-Based Reduction and Melt Separation 被引量:27
1
作者 TANG Hui-qing GUO Zhan-cheng ZHAO Zhi-lo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6,共6页
A new method (gas-based separation plus melt separation) has been proposed to remove phosphorus of the high phosphorus iron ore which was 1.25 % of phosphorus content and 50. 0% of iron content. HSC chemistry packag... A new method (gas-based separation plus melt separation) has been proposed to remove phosphorus of the high phosphorus iron ore which was 1.25 % of phosphorus content and 50. 0% of iron content. HSC chemistry package and the coexistence theory of slag structure were adopted for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gas-based reduc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fixed bed reactor and the ore sample of 80 g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2 mm were reduced using CO or H2 at temperature of 1 073 K for 5 hours. 50 g of the reduced sample with 3.0% CaO as additive was then subjected to melt separation in an electric furnace at temperature of 1 873 K under Ar atmosphere. In each run, SEM, EDS, optical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reduced ore sample, the metal sample and the slag sample were conducted. Results of all gas-based reduc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iron metallization ratios were some 65% and the phosphorus compounds in the ore remained unchanged. It was agreed well with the simula- tions except for the iron metallization rate being less than predicted value; this difference was attributed to kinetics. Results of melt separ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P content in metal samples is 0.33% (metal sample from H2 reduction product) and 0.27% (metal sample from CO reduction product). The phosphorus partition ratios of both cases were less than predicted values. Some P in the metal samples existed as slag inclus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ason for this discrep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 chemistry package coexistence theory slag structure high phosphorus iron ore gas-based reduction melt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西藏高原中南部地壳与上地幔导电性结构 被引量:17
2
作者 叶高峰 金胜 +1 位作者 魏文博 Martyn Unsworth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1-498,共8页
根据2001年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所完成的吉隆一措勤剖面(800线)以及2004年教育部重大项目“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学意义... 根据2001年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所完成的吉隆一措勤剖面(800线)以及2004年教育部重大项目“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学意义的研究”所完成的定日-措迈剖面(9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研究西藏高原中南部地壳及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导电性结构特征:800线和900线上地壳范围内主要为高阻区,电阻率在200~3000Ω·m之间,顶面大范围出露,底面一般在15~20km深度处,整体上,高阻区底面由南向北逐渐加深,再向北又逐渐变浅,900线高阻体底界深达30km,而800线高阻体底界更深达38km地下15~4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组电性梯度带,该电性梯度带之下存在一组硕大的高导层,其电阻率小于5Ω·m,高导层由规模不等且不连续的高导体构成.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中地壳高导体,规模较小,厚度在10km左右,产状略向北倾;雅鲁藏布江以北的高导体,规模较大,厚度在30km左右,产状向北缓倾;相比之下,900线的高导体厚度较小,顶面深度较浅.通过对岩石电阻率影响因素的讨论,推测高导体的成因是部分熔融或含水流体,判断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中南部 大地电磁测深 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导电性结构 局部熔融.
下载PDF
Al-K_2ZrF_6反应体系生成Al_3Zr_p/Al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玉涛 李忠华 +1 位作者 戴起勋 程晓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84-1188,共5页
借助于透射电镜 (TEM )研究了Al K2 ZrF6体系熔体反应生成Al3 Zrp/Al复合材料中Al3 Zr颗粒晶体形貌及Al3 Zr/Al界面结构。结果表明 :原位生成的Al3 Zr颗粒以多面体和长方体为主 ,颗粒晶体表面存在生长小面(facet) ,其晶体为四方结构 ,... 借助于透射电镜 (TEM )研究了Al K2 ZrF6体系熔体反应生成Al3 Zrp/Al复合材料中Al3 Zr颗粒晶体形貌及Al3 Zr/Al界面结构。结果表明 :原位生成的Al3 Zr颗粒以多面体和长方体为主 ,颗粒晶体表面存在生长小面(facet) ,其晶体为四方结构 ,密排面为 (11- 4- ) ;Al3 Zr/Al界面光滑、洁净 ,无界面反应物。电子衍射图及界面原子排列分析表明 ,Al3 Zr颗粒与Al在界面处存在位向关系 :[2 - 2 - 1]Al3 Zr∥ [10 0 ]Al,(0 12 ) Al3 Zr∥ (11- 0 ) Al,其点阵错配度仅为 10 .87%。此外 ,熔体反应法制备的Al3 Zrp/Al复合材料不仅凝固组织均匀 ,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结构 熔体反应 铝基复合材料 AL3ZR
下载PDF
Mn位W掺杂对La_(0·3)Ca_(0·7)MnO_3体系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焕银 刘宁 +1 位作者 蔡之让 张裕恒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5-872,共8页
通过对La_(0·3)Ca_(0·7)Mn_(1-x)WxO_3(x=0·00,0·04,0·08,0·12,0·15)多晶样品M-T曲线、M-H曲线及ESR谱的测量,研究了Mn位W掺杂对电荷有序体系La_(0·3)Ca_(0·7)MnO_3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对La_(0·3)Ca_(0·7)Mn_(1-x)WxO_3(x=0·00,0·04,0·08,0·12,0·15)多晶样品M-T曲线、M-H曲线及ESR谱的测量,研究了Mn位W掺杂对电荷有序体系La_(0·3)Ca_(0·7)MnO_3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量为0·00≤x≤0·08时,体系存在电荷有序(CO)相,AFM/CO态共存于相变温度以下,电荷有序温度TCO随着W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x=0·04时,样品在低温下为FM相与AFM/CO相共存,在CO相建立前、后均有FM从PM中分离出来;当x≥0·12时,CO态融化,在极低温度下存在顺磁-铁磁(PM-FM)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结构 电荷有序 融化 Mn位掺杂
原文传递
基于电性结构模型的青藏高原东缘上地幔热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宝春 张乐天 +4 位作者 叶高峰 金胜 魏文博 谢成良 陈显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3-1055,共13页
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深部物质结构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及扩张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将青藏高原东缘实测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反演所得的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与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实验测得的上地幔矿物和熔融体导电性定量关系相结合... 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深部物质结构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及扩张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将青藏高原东缘实测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反演所得的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与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实验测得的上地幔矿物和熔融体导电性定量关系相结合,通过Hashin-Shtrikman(HS)边界条件建立上地幔电导率与温度、熔融百分比等参数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青藏高原东缘上地幔热结构及熔融百分比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通过大地电磁测深方法所探测到的上地幔低阻体可以解释为由高温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熔融区域.其中,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高导体对应的温度介于1300~1500℃之间,熔融百分比可高达10%,支持前人将松潘—甘孜地块内部的低阻体解释为局部熔融的观点.龙门山断裂带以东、四川盆地西缘的上地幔高导体温度介于1200~1400℃之间,熔融百分比介于1%~5%左右,表明扬子克拉通的西缘可能正在经历一定程度的活化作用.龙门山断裂带下方的上地幔高阻体温度介于1100℃附近,基本没有发生局部熔融,具有较冷的刚性块体特征,与该区域频发的地震活动相吻合.四川盆地东部的扬子上地幔温度介于800~900℃之间,没有发生局部熔融,符合古老稳定的克拉通块体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上地幔 电性结构 热结构 熔融百分比 大地电磁测深
下载PDF
铸态镍基高温合金M963的液态结构和熔体处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殷凤仕 管恒荣 +1 位作者 孙晓峰 胡壮麒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通过液态X射线衍射研究了铸态镍基高温合金M963的液态结构和熔体处理.结果表明:1520℃过热的M963合金熔体中除存在短程有序外,还有Ni3Al型中程有序原子团簇和残余MC碳化物颗粒;M963合金的熔体结构与其热历史密切相关;与不经任何熔体处... 通过液态X射线衍射研究了铸态镍基高温合金M963的液态结构和熔体处理.结果表明:1520℃过热的M963合金熔体中除存在短程有序外,还有Ni3Al型中程有序原子团簇和残余MC碳化物颗粒;M963合金的熔体结构与其热历史密切相关;与不经任何熔体处理工艺相比,M963合金经1550-1650℃常规熔体精炼后,975℃/225 MPa条件下的持久寿命和持久塑性明显提高;传统MgO坩埚不能用于1850℃熔体高温处理;采用新研制的具有高抗热震性能的坩埚进行1850℃熔体高温处理M963合金返回料,可显著改善其975℃/225 MPa条件下的持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液态结构 熔体处理
下载PDF
低含量聚乳酸对微孔发泡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泡孔结构的改善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祥辉 黄汉雄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31-1338,共8页
通过挤出制备了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3种聚乳酸(PLA)含量(7 wt%、15 wt%和20 wt%)的PBS/PLA共混物样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物理发泡剂对样品进行间歇发泡,研究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并分析其形成机理.在120oC发泡温度(Tf... 通过挤出制备了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3种聚乳酸(PLA)含量(7 wt%、15 wt%和20 wt%)的PBS/PLA共混物样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物理发泡剂对样品进行间歇发泡,研究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并分析其形成机理.在120oC发泡温度(Tf)下,借助PLA对PBS熔体黏弹性尤其是熔体强度的改善,获得了分布较均匀、形状较规则、直径较小(平均值约10μm)的微孔;共混物发泡样品的直径分布明显变窄,且符合高斯分布,这归因于细小的PLA相较均匀地分布于PBS基体中.进一步地,研究Tf对PBS和PLA含量为15 wt%的PBS/PLA共混物发泡样品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 wt%的PLA使PBS的Tf下限从115oC降低至110oC,并显著改善了较高Tf(120和125oC)下制备的发泡样品内泡孔结构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PLA共混物 熔体共混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泡孔结构 流变性能 熔体强度
原文传递
岩浆熔体NBO/T值计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8
8
作者 袁万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2-77,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切合实际的NBO/T值计算方法。挥发分对熔体结构影响较大,计算NBO/T值时必须予以考虑。岩浆岩是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逸失大量挥发分后冷却结晶的产物,需用热力学方法计算熔体的挥发组分特别是水的含量。水主要由OH^-对NBO/... 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切合实际的NBO/T值计算方法。挥发分对熔体结构影响较大,计算NBO/T值时必须予以考虑。岩浆岩是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逸失大量挥发分后冷却结晶的产物,需用热力学方法计算熔体的挥发组分特别是水的含量。水主要由OH^-对NBO/T值产生影响,提出了计算熔体X_(OH)和相应调整其他氧化物在熔体中含量的公式。对于H_2O、F、CO_2和P_2O_5如何参加计算的问题也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岩浆 熔体 NBO/T值
下载PDF
模具结构和熔体温度对PC透明制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鑫 李海梅 杜林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用光弹实验测试不同浇口类型、不同熔体温度下聚碳酸酯透明注塑制品的应力分布,并测试了制品的拉伸强度和透光率。研究发现,模具结构对残余应力的分布形式影响显著,高应力区的拉伸强度较低,相对于无应力区最高降幅达2.69MPa;在同一成型... 用光弹实验测试不同浇口类型、不同熔体温度下聚碳酸酯透明注塑制品的应力分布,并测试了制品的拉伸强度和透光率。研究发现,模具结构对残余应力的分布形式影响显著,高应力区的拉伸强度较低,相对于无应力区最高降幅达2.69MPa;在同一成型条件下扇形浇口试样的透光率普遍要高于潜伏式浇口试样;熔体温度对试样的残余应力分布影响不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拉伸强度缓慢提高;要满足最佳透光率效果,不同模具结构的试样成型温度不同,试样的透光率最高达89.93%,浇口高应力区的透光率明显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模具结构 熔体温度 光弹实验 拉伸强度 透光率
下载PDF
共聚结构和分子量对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熔融与耐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晓洲 刘仪 +4 位作者 何民辉 莫松 蓝邦伟 翟磊 范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928,共10页
基于具有刚性主链结构的4,4'-(六氟亚异丙基)双邻苯二甲酸酐/对苯二胺(6FDA/p-PDA)树脂体系,通过共聚引入间苯二胺(m-PDA)、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DB)和9,9'-双(4-氨基苯基)芴(BAFL)等主链刚性且兼具大自... 基于具有刚性主链结构的4,4'-(六氟亚异丙基)双邻苯二甲酸酐/对苯二胺(6FDA/p-PDA)树脂体系,通过共聚引入间苯二胺(m-PDA)、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DB)和9,9'-双(4-氨基苯基)芴(BAFL)等主链刚性且兼具大自由体积特性的芳香二胺,以非反应性封端剂邻苯二甲酸酐(PA)对分子量进行调控,设计制备了系列分子量可控的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系统研究了共聚结构和分子量对TPI树脂熔融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构建了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与树脂熔融性能的对应关系,并对树脂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自由体积的芳香二胺共聚结构的引入可有效降低分子链堆砌密度,增大聚合物的自由体积,从而赋予树脂良好的熔融性能.降低设计分子量可进一步改善树脂的熔融加工性.这类具有刚性主链结构的TPI树脂兼具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08~338℃之间,以TFDB和BAFL共聚制备的TPI-C-25K和TPI-D-25K树脂表现出高强高韧的特性,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超过120 MPa和190 MPa,断裂伸长率大于8.2%,并且在250℃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耐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酰亚胺 共聚结构 分子量 熔融性能 热性能
下载PDF
Architecting Branch Structure in Terpolymer of CO_(2),Propylene Oxide and Phthalic Anhydride:An Enhancement i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被引量:6
11
作者 Wen-Jing Wang Shu-Xian Ye +5 位作者 Jia-Xin Liang Cong-Xiao Fan Yong-Lan Zhu Shuan-Jin Wang Min Xiao Yue-Zhong Meng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62-468,共7页
Poly(propylene carbonate phthalate)(PPC-P)is a chemically modified 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biodegradable thermoplastic by introducing phthalic anhydride(PA)as the third monomer into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 Poly(propylene carbonate phthalate)(PPC-P)is a chemically modified 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biodegradable thermoplastic by introducing phthalic anhydride(PA)as the third monomer into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oxide(PO)and CO_(2).To enhance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PC-P,a branching agent pyromellitic anhydride(PMDA)was introduced into the terpolymerization of PO,PA and CO_(2).The resulting copolymers with branched structure,named branched PPC-P,can be obtained using metal-free Lewis pair consisting of triethyl borane(TEB)and bis(triphenylphosphine)iminium chloride(PPNCl)as catalyst.The products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NMR spectroscopy and their thermal,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elt processability were evaluated by DSC,TGA,tensile test and melt flow index(MFI)measurement.The obtained branched PPC-P has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up to 156.0 kg·mol^(-1).It shows an increase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higher than 50℃and an enhanced tensile strength as high as 38.9 MPa.Noteworthily,the MFI value decreases obviously,indicative of an improved melt strength arising from the branched structure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What is more,the branched PPC-P exhibits reasonable biodegradability,which demonstrates the great potential as a new green thermoplastic for the family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utilization Pyromellitic anhydride BIODEGRADABILITY Branched structure melt flow index
原文传递
玻璃粘度与温度关系研究发展现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政 刘树江 +3 位作者 沈建兴 郑凯 高彬 范战彪 《山东陶瓷》 CAS 2010年第3期9-13,共5页
本文综述了玻璃粘度与温度关系的描述方法,介绍了各个公式的优缺点。虽然John C.Mauroa,Yuanzheng Yue等人在提出的Mauro-Yue公式跟VFT公式、AG和AV公式一样都有三个参量,但是该公式克服了VFT公式和AV公式在低温下存在很大的系统误差的... 本文综述了玻璃粘度与温度关系的描述方法,介绍了各个公式的优缺点。虽然John C.Mauroa,Yuanzheng Yue等人在提出的Mauro-Yue公式跟VFT公式、AG和AV公式一样都有三个参量,但是该公式克服了VFT公式和AV公式在低温下存在很大的系统误差的问题,而且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液体的粘温关系都可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粘度 熔体结构 粘温关系
下载PDF
木质素熔融沉积式3D打印的分子结构-流变学响应关系研究进展
13
作者 姜波 焦欢 +1 位作者 郭新宇 金永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4-311,共8页
木质素作为自然界储量最大的可再生芳香族生物质资源,开发其高值化加工利用技术是林业生物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高性能木质素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迅速。木质素的3D打印可快速、高效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特... 木质素作为自然界储量最大的可再生芳香族生物质资源,开发其高值化加工利用技术是林业生物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高性能木质素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迅速。木质素的3D打印可快速、高效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复合材料,且可灵活调控木质素基复合材料的宏观、微观结构,以使其满足能量传输、药物递送和个性化医疗等需求。然而,由于木质素分子结构复杂多变、分子量分布宽、脆性大等特点,木质素的分子结构-流变学响应关系仍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木质素基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本文基于近年来木质素熔融沉积式3D打印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木质素分子结构与其熔融流变学的响应关系。首先介绍了木质素的分子结构特性和熔融沉积式3D打印技术,然后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木质素分子结构、木质素与热塑性高聚物的共混对其熔融流变学特性和打印性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木质素熔融沉积式3D打印面临的挑战,并对木质素熔融沉积式3D打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更好地理解木质素熔融流变学的构-效关系,促进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熔融沉积打印 分子结构 熔融流变学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结构水热汽迁移规律研究
14
作者 张建勋 毛雪松 吴谦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170-184,共15页
在冻融循环环境下,路基结构内水分迁移是导致道路冻胀、融沉变形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结构的水热汽迁移规律,模拟了实际工程的路基结构,基于半透膜材料开展了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水、汽分离的水分迁移试验,通过监测试样... 在冻融循环环境下,路基结构内水分迁移是导致道路冻胀、融沉变形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结构的水热汽迁移规律,模拟了实际工程的路基结构,基于半透膜材料开展了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水、汽分离的水分迁移试验,通过监测试样的水热变化、荧光素上升图像、补水量和集水量变化曲线,得到了水分迁移规律,进而分析了土的孔隙结构、升降温速率和温度梯度等因素对水汽迁移和液态水流出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水势作用下,马氏瓶的水分首先以水-汽混合的形式在土柱中向上迁移,达到一定高度后,转变为以水汽的形式向上迁移。非饱和土柱的水汽会透过半透膜向碎石层和控温板底迁移,在整个冻融循环过程中,水汽向碎石层和控温板底的迁移量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表明水汽迁移在水分聚集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碎石层和控温板底液态水的流出主要集中在每个冻融周期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降温阶段,以冷凝水为主;第二阶段为融化阶段,以融化水为主,融化水占一个冻融周期液态水流出量的70%以上。粉质黏土孔隙较小导致水汽迁移主要受体积含气率的影响,随着粉质黏土土柱含水率的增加,水汽迁移量呈减小趋势。而砂土的孔隙较大,水汽迁移主要受水汽扩散增强因子的影响,随砂土土柱含水率的增加,水汽迁移量呈增大趋势。降温速率减小使冻结锋面有一个缓慢下移的过程,减小土体冻结对水汽迁移通道的封闭影响。升降温速率的减小导致碎石层和控温板底的水分聚集量增大。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水汽扩散系数和水汽密度梯度的增加,从而引起碎石层和控温板底的水汽迁移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路基结构 半透膜 水汽迁移 孔隙结构 升降温速率 融化水
下载PDF
Effect of melt superheating treatment on the cast structure of K465 nickel-based superalloy 被引量:5
15
作者 Pei, Zhongye Zhao, Minghan +3 位作者 Tian, Yanwen Li, Juntao Chen, Xingfu Wu, Jiantao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93-196,共4页
The cast structure of a K465 nickel-based superalloy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melt superheating treatment wa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melt superheating treat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grain size and ... The cast structure of a K465 nickel-based superalloy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melt superheating treatment wa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melt superheating treat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grain size and carbide morphology. With increasing melt superheating temperature (below 2023 K),the grain size increases obviously and the carbide morphology is changed from a blocky to a script-like shape. However,when the melt superheating temperature is between 2023 K and 2123 K,the grain size decreases g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ALLOY structure melt superheating treatment GRAIN CARBIDE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silicate structures of basaltic glasses quenched at 1 650℃ and 1—3.5 GPa 被引量:5
16
作者 ZHUWeiguo, XIEHongsen, XU Jian, HOUWei, ZHANG Yueming, QUO Jie and XU Zhuming Earth ’s Interior Material Laborato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 Taibei, Taiwa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5期461-466,共6页
A series of melting experiments was carried out at 1 650℃ and 1.00-3.00 GPa using alkaline basalt as starting material. The compositions of quenched basaltic glasses in the product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n micro pr... A series of melting experiments was carried out at 1 650℃ and 1.00-3.00 GPa using alkaline basalt as starting material. The compositions of quenched basaltic glasses in the product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n micro probe. Their CIPW norm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ir refractive indic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oil-infused method. The Raman spectrum of the quenched basaltic glasses indicates that their main structural species are monomer [SiO4]4-, chain [Si2O6]4- and sheet [Si2O5]2- . The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proportions of integrated areas of structural species, and compositions and pressure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ched BASALTIC GLASS structure of melt RAMAN spectrum.
原文传递
镁合金熔体结构信息的价电子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弭光宝 李培杰 +1 位作者 何良菊 Πопедь Π С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81-1887,共7页
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对Mg-Al合金熔体进行价电子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本结构模型,获得熔体的基本结构信息。通过分析升温和降温过程中镁合金熔体黏度-温度关系曲线V(t)的不可逆现象,间接地对熔体结构信息的不可逆变... 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对Mg-Al合金熔体进行价电子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本结构模型,获得熔体的基本结构信息。通过分析升温和降温过程中镁合金熔体黏度-温度关系曲线V(t)的不可逆现象,间接地对熔体结构信息的不可逆变化作出判断。结果表明:原子间各键共价电子对数nα的差异是造成熔体结构信息变化的根本原因,直接导致合金熔体存在微观不均匀性;当温度升高至730℃附近时,结构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内部的Al-MgIII(C)键开始发生断裂,熔体结构达到新平衡的相对均匀状态;遗传自固态组织中微观不平衡结构的消失和原子集团内部Al-MgIII键的破坏及原子发生的不可逆重排是曲线V(t)发生不可逆变化的本质原因。这对于深入认识镁合金熔体结构信息及探索凝固微观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熔体 结构信息 价电子 理论研究 MAGNESIUM ALLOY Structural Information Research structural information valence electron structure 熔体结构 MAGNESIUM ALLOY atomic clusters ALLOY melt empirical electron theory 不可逆变化 原子 集团内部 structure model melt structure understanding
原文传递
NbC纤维增强共晶镍基合金的超高梯度定向凝固组织研究
18
作者 裴家纬 杨敏 +5 位作者 杨东伟 崔婷婷 杨帆 郭敏 杨文超 张军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采用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工艺制备NbC纤维增强高温共晶镍基合金。利用SEM、XRD、EDS和EPMA等测试方法,对NbC纤维增强高温共晶镍基合金不同区域的显微组织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随后分别改变抽拉速率(2、7、12μm/s)和熔体温度(1 550、1 ... 采用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工艺制备NbC纤维增强高温共晶镍基合金。利用SEM、XRD、EDS和EPMA等测试方法,对NbC纤维增强高温共晶镍基合金不同区域的显微组织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随后分别改变抽拉速率(2、7、12μm/s)和熔体温度(1 550、1 580、1 600℃),研究工艺参数对合金组织的影响。根据组织类型及形态不同,可将定向凝固高温共晶镍基合金分为启动区与复合区两个区域,启动区以大块状的富Nb和富W碳化物为主,而位于启动区之上的复合区主要分布定向排列的NbC纤维。定向凝固过程中NbC纤维的生长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多取向竞争阶段和稳定阶段。随抽拉速率增大,纤维体积分数增大,纤维中C、Nb和W质量分数降低,且Nb含量下降更显著。随熔体温度升高,纤维体积分数、横截面积以及间距皆增大,纤维中C、Nb和W质量分数升高,且W含量上升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镍基合金 碳化物纤维 凝固组织 熔体温度 抽拉速率
下载PDF
板材级ABS树脂结构和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慧林 谢景伟 +3 位作者 徐耀辉 陆书来 宋振彪 孔新越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利用冲击强度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熔体强度测试仪等分析仪器,对比分析了国内3种板材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板材级ABS产品力学性能相差不大,2#样品的流动性和白度最好,1#和3#样品力学性能略... 利用冲击强度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熔体强度测试仪等分析仪器,对比分析了国内3种板材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板材级ABS产品力学性能相差不大,2#样品的流动性和白度最好,1#和3#样品力学性能略强一些;同时,三种板材ABS产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位于110℃左右;总体而言,三种ABS树脂抗熔垂性较好,均适用于生产板材、管材等制品,其中1#样品熔体强度最高,2#样品的熔体强度最低;经三次回用后,三种ABS产品性能下降幅度略有差异,2#样品下降幅度最小,下降幅度为3.87%,但产品最终力学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材级ABS树脂 结构和性能 熔体强度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约束宏观地质现象的微观机制
20
作者 高子越 邱昆峰 +5 位作者 罗炳程 刘鑫 龙政宇 于皓丞 张靖源 邓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2-1996,共25页
微观尺度物理化学机制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尺度放大,逐步累积形成在地球系统中能够被直观观测到的大规模地质过程。揭示地质作用过程中隐藏在宏观表象下的微观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计算方法的... 微观尺度物理化学机制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尺度放大,逐步累积形成在地球系统中能够被直观观测到的大规模地质过程。揭示地质作用过程中隐藏在宏观表象下的微观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计算方法的进步,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理论计算方法——第一性原理计算,以精度高、效率高、应用灵活且所得结果可以媲美实验等优势,为构建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提供了一个有力途径。本文归纳总结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本原理,梳理了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在研究宏观地质现象的微观机制领域取得的新认识,侧重论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研究矿物物理化学性质、深部熔体性质、同位素分馏机理、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为微观机制的计算模拟研究提供帮助。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增强了人们对地球系统微观机制的理解,为未来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晶格振动频率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深部地球 矿物结构 流/熔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