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煤的低温氧化规律 被引量:23
1
作者 何启林 任克斌 王德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5-48,共4页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分析技术 ,对暴露于空气中不同时期的氧化煤样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煤的主要特征光谱峰 ,确定出煤中参与氧化的不同种类的特征官能团 ;通过特征官能团吸收光谱强度变化 ,得出煤在氧化进程中...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分析技术 ,对暴露于空气中不同时期的氧化煤样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煤的主要特征光谱峰 ,确定出煤中参与氧化的不同种类的特征官能团 ;通过特征官能团吸收光谱强度变化 ,得出煤在氧化进程中官能团数量的变化规律 ,从而确定出煤的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技术 煤的低温氧化 煤的结构
下载PDF
新阳炼焦煤结构的FTIR和XPS谱学表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葛涛 张明旭 马祥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06-2411,共6页
认知煤中主要元素的结构与赋存是获取煤结构参数的基础,对构建煤结构模型,研究煤的反应特性,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煤结构研究多是针对中低变质程度煤的,对炼焦煤结构研究较少,炼焦煤的结构模型尚未见报道。应用FTIR对新... 认知煤中主要元素的结构与赋存是获取煤结构参数的基础,对构建煤结构模型,研究煤的反应特性,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煤结构研究多是针对中低变质程度煤的,对炼焦煤结构研究较少,炼焦煤的结构模型尚未见报道。应用FTIR对新阳炼焦煤中羟基基团、脂肪结构、芳香结构、含氧官能团及杂原子结构进行谱学表征,通过XPS解析煤中氮和硫的赋存形式,掌握炼焦煤中主要元素的禀赋特征。结果表明:新阳煤中与芳香环上的π电子形成的羟基π氢键是羟基的主要存在形式,多聚体是煤结构中缔合结构的具体表现;次甲基、甲基、亚甲基的含量依次增加,亚甲基和次甲基含量占煤中脂肪烃总量的82.05%,煤中烷基侧链较多;苯环二取代、苯环三取代是煤中芳香烃的主要结构,占芳香烃总量的86.74%;含氧官能团中,羟基和羰基是主要组成基团,羧基和醚基含量不足10%。新阳煤中硅的含量比较丰富,主要以Si—O—Si和Si—O—C的形态赋存。吡啶、吡咯和氮氧化物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绝大多数氮分布于煤分子结构单元的边缘;噻吩硫是煤中有机硫最主要的赋存形式,超过有机硫总量的60%,砜和亚砜的含量次之,硫醇和硫醚的赋存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FTIR XPS 煤结构
下载PDF
煤大分子中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代钧 鲜学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5期6-7,共2页
用付氏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一组镜煤的红外光吸收谱,就煤的红外光吸收带的归宿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研究了煤大分子中主要基团随煤变质加深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官能团 红外光谱 分子结构
下载PDF
煤大分子结构与煤变质程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代钧 鲜学福 谭学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8-84,共7页
本文陈述了应用Traube定律通过煤真密度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煤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大分子结构随煤变质加深的变化规律,对用煤化学组成和煤结构划分煤变质程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煤结构 煤变质 化学分析 大分子
下载PDF
国内影响瓦斯渗流因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欣 孙肖琦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12期98-101,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对影响瓦斯渗流因素研究较为不成熟、无体系、研究少的问题,对影响煤体中瓦斯渗流的因素进行综述及分析。重点评述了煤体结构、温度、电场、水分、煤的吸附作用、瓦斯压力、煤体应力等7个因素对瓦斯渗流过程的影响。结合煤... 针对目前国内对影响瓦斯渗流因素研究较为不成熟、无体系、研究少的问题,对影响煤体中瓦斯渗流的因素进行综述及分析。重点评述了煤体结构、温度、电场、水分、煤的吸附作用、瓦斯压力、煤体应力等7个因素对瓦斯渗流过程的影响。结合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及相关理论分析,提出未来影响瓦斯渗流因素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渗流 煤体结构 温度 电场 水分 煤的吸附作用 瓦斯压力 煤体应力
下载PDF
神华煤钌离子催化氧化解聚产物的FT-ICR MS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伦 陆大荣 +2 位作者 李珊 梁汉东 朱书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23-230,共8页
针对神华长焰煤初步开展了钌离子催化氧化法(RICO)的应用研究,对原煤进行降解反应并尝试运用高分辨电喷雾傅里叶质谱仪(ESI-FTMS)对氧化产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神华煤含有C2~C32烷基侧链和连接芳环之间的C2~C27亚甲基桥链,芳环... 针对神华长焰煤初步开展了钌离子催化氧化法(RICO)的应用研究,对原煤进行降解反应并尝试运用高分辨电喷雾傅里叶质谱仪(ESI-FTMS)对氧化产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神华煤含有C2~C32烷基侧链和连接芳环之间的C2~C27亚甲基桥链,芳环缩合程度相对较低(主要以含有2~4个苯环的共轭结构为主),有较多醚键连接的芳环结构及羟基(—OH)、羰基(C O)和甲氧基(—OCH3)等含氧官能团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长焰煤 煤结构 钌离子催化氧化 FT-ICR MS
下载PDF
烟煤热解的物理化学研究
7
作者 张代钧 鲜学福 谭学术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10-15,共6页
本文通过烟煤样进行真空热解—气相色谱实验,配合以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烟煤在热解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特别是对煤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同时还讨论了压力因素对煤变质的影响。
关键词 烟煤 热解 物理化学
下载PDF
无烟煤中镜煤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斌 《煤质技术》 2012年第4期14-16,共3页
以某矿区无烟煤中的镜煤为研究对象,利用XRD分析了4个煤样中镜煤的结构特征。由XRD分析可看出: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大,γ带、002峰和100峰峰位对应的衍射角逐渐变大;芳香度、芳香环层片的有效堆砌层数、堆砌簇中芳香环层片的平均直径、... 以某矿区无烟煤中的镜煤为研究对象,利用XRD分析了4个煤样中镜煤的结构特征。由XRD分析可看出: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大,γ带、002峰和100峰峰位对应的衍射角逐渐变大;芳香度、芳香环层片的有效堆砌层数、堆砌簇中芳香环层片的平均直径、芳香环层片沿芳核垂直方向的有效堆砌高度逐渐增大,而芳香环层片的层间距、芳香环层片的链间距则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煤 煤结构 XRD 衍射角 芳香环
下载PDF
平顶山八矿突出煤层的X射线衍射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同春 袁崇孚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4-37,共4页
笔者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了平顶山八矿戊组和已组煤层的煤芳核变化。从距突出点不同距离的取样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远离突出点煤芳核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生结构煤的Lc值要小于构造煤,而其面网间距却大于构造煤的面网间距,反映... 笔者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了平顶山八矿戊组和已组煤层的煤芳核变化。从距突出点不同距离的取样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远离突出点煤芳核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生结构煤的Lc值要小于构造煤,而其面网间距却大于构造煤的面网间距,反映了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芳核的面网间距逐渐缩小,煤的变质程度略有增高的趋势。这为评价构造影响煤结构破坏的程度,推断煤与瓦斯突出可能发生的部位提供了定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突出危险性 煤突出 煤矿
下载PDF
结合孔隙结构分析注水对煤体瓦斯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46
10
作者 赵东 赵阳升 冯增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6-692,共7页
为了研究煤体瓦斯的解吸特性受高压注水影响的机制,结合压汞试验测定的煤的沟通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规律以及煤样注水后水残留在煤样中的质量,对不同煤种一定吸附瓦斯压力在注入不同压力水的条件下,煤体瓦斯解吸规律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了研究煤体瓦斯的解吸特性受高压注水影响的机制,结合压汞试验测定的煤的沟通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规律以及煤样注水后水残留在煤样中的质量,对不同煤种一定吸附瓦斯压力在注入不同压力水的条件下,煤体瓦斯解吸规律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煤种在同等吸附瓦斯压力条件下,沟通孔隙率越大,煤体瓦斯解吸能力越强;(2)相同煤种煤体瓦斯的解吸能力与吸附瓦斯压力大小有关,吸附压力越大,解吸能力越强;(3)根据煤的孔径分布规律和注水后煤中水的含量,计算出不同注水压力下水进入到煤体的临界孔隙尺度,该值直接影响煤体瓦斯的解吸能力,即临界孔隙尺度越小,解吸率越低;(4)通过数据拟合得出煤体瓦斯的解吸率与水进入到煤体的临界孔隙尺度符合Langmuir型规律的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孔隙结构 瓦斯解吸 注水 临界孔隙尺度
下载PDF
上行开采层间岩层控制的关键位置判定 被引量:44
11
作者 冯国瑞 闫旭 +2 位作者 王鲜霞 康立勋 翟英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721-3726,共6页
针对历史原因或复杂地质条件等导致曾经遗弃的可采煤层上行开采问题,提出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是岩层控制,而岩层控制的突破点在于其关键位置的确定。考虑到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关键层的结构最终演化为面接触块体结构,并且该结构中的块体强... 针对历史原因或复杂地质条件等导致曾经遗弃的可采煤层上行开采问题,提出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是岩层控制,而岩层控制的突破点在于其关键位置的确定。考虑到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关键层的结构最终演化为面接触块体结构,并且该结构中的块体强度高、刚度大,块体间摩擦面近似平面,结构面贯穿块体,结构的失稳源于块体沿着接触面的剪切滑移,故借鉴块体理论的思想,用矢量分析法建立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关键层结构中块体的参量矩阵并计算相应的判别矩阵,判定层间岩层关键层结构的可动块体,进而通过虚设切向"净滑动力"的方法探索上行开采层间岩层控制关键位置的具体判定方法,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结构以及上行开采技术体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上行开采 层间岩层结构 控制 关键位置
下载PDF
不同煤体结构煤的f值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汤友谊 张国成 孙四清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淮南煤田C13-1煤层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118个坚固性系数(f值)测定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煤体结构煤的f值分布特征和统计规律,说明了煤体破坏与f值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将f值作为硬煤和构造软煤的分类指标.
关键词 坚固性系数 常见值域中数 煤体结构类型 构造软煤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煤储层物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薛秀谦 《煤》 2000年第4期1-3,共3页
基于分形理论在地质问题研究中的标度不变性 ,利用煤层的自然粒级组成和压汞法测出的煤中不同孔径段的比孔密资料。进行了煤岩破碎结构的块度分形和孔隙结构分形 ,并就分形特征在构造煤破碎程度的划分中的意义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进... 基于分形理论在地质问题研究中的标度不变性 ,利用煤层的自然粒级组成和压汞法测出的煤中不同孔径段的比孔密资料。进行了煤岩破碎结构的块度分形和孔隙结构分形 ,并就分形特征在构造煤破碎程度的划分中的意义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尤其指出了煤层孔隙结构分形存在两个“无标度区” ,孔径大于 10 -10 m的分数维 (D1) ,可用于评价煤层气的解吸和运移 ,小于 10 -10 m的分数维 (D2 )可用于评价煤层气的吸附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结构 孔隙结构 压汞法 分形维数 构造煤 煤层气 裂隙
下载PDF
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与勘察实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有信 方含珍 +1 位作者 潘启章 徐奭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3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阐述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分析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同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工程实例说明 ,地球物理勘察在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中所能解决的有关地质问题和地质效果。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陷落柱 采空区 构造与煤层
下载PDF
黔西北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孔隙结构对吸解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希建 沈仲辉 +1 位作者 刘钰 许石青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0-176,共7页
以黔西北青龙煤矿和小屯煤矿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氮吸附仪分别测得煤样的液氮等温吸解曲线。根据BJH法分别绘制了煤样的孔径分布图,对比了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孔隙结构对吸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煤的BET比... 以黔西北青龙煤矿和小屯煤矿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氮吸附仪分别测得煤样的液氮等温吸解曲线。根据BJH法分别绘制了煤样的孔径分布图,对比了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孔隙结构对吸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煤的BET比表面积、孔容均大于原生结构煤,构造煤的孔直径小于原生结构煤;在相同压力条件下,构造煤的解吸量与吸附量之差明显大于原生结构煤;构造煤的解吸量和解吸速度均大于原生结构煤;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等温吸附线均具有Ⅱ类等温吸附线的特征;在相对压力约为0.4~0.5时,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解吸曲线均出现一个较大的拐点;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吸附与解吸均出现"滞后"现象,且构造煤脱附时很难达到吸附起始点,构造煤比原生结构煤存在更多"墨水瓶"型微孔;构造煤的微孔主要集中在2~3nm左右,原生结构煤的微孔主要集中在4 nm左右;黔西北煤的解吸空间主要集中在大于3~4 nm的微孔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原生结构煤 孔隙结构 吸解特性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利用EH-4确定煤矿采空区的边界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白山 王恩德 +1 位作者 陈庆凯 李维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0-813,共4页
在阐述煤矿地质灾害防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高度机械化的煤矿矿井采空区边界及产生的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当有富水的断层和采空区引起的张性裂隙存在时,其目的体的电性呈现良导特征.煤矿开采后破坏了地... 在阐述煤矿地质灾害防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高度机械化的煤矿矿井采空区边界及产生的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当有富水的断层和采空区引起的张性裂隙存在时,其目的体的电性呈现良导特征.煤矿开采后破坏了地层电性在横向上的均匀性和纵向上的正常递变规律.在起伏较大的山地区,使用电磁法探测不良地质体,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纵横向结构,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质灾害 探测 采空区 构造与煤层 EH-4
下载PDF
水煤浆添加剂与煤分子结构匹配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国光 王晓春 +3 位作者 李启辉 王共远 刘炯天 蒋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457,共4页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水煤浆添加剂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SF)与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分子结构之间的匹配性能.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合成出具有不同缩合度的NSF,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将合成出的NSF分别与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混合进行...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水煤浆添加剂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SF)与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分子结构之间的匹配性能.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合成出具有不同缩合度的NSF,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将合成出的NSF分别与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混合进行制浆实验,考察缩合度与煤分子结构的匹配性,以此来确定最佳缩合度值.结果表明:制浆时,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对应的NSF具有不同的最佳缩合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NSF 合成 煤分子结构 匹配性能
下载PDF
煤中可溶有机质对煤的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特性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永良 李增华 +2 位作者 季淮君 彭英健 刘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0,共6页
采用四氢呋喃对临涣7煤和祁南3煤进行微波辅助抽提,进行了原煤和残煤等温吸附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测试,对比分析了抽提前后原煤和残煤的甲烷吸附量和比表面积、孔分布情况,并理论测算煤中可溶有机质吸附溶解甲烷量。结果表明,残煤的甲烷... 采用四氢呋喃对临涣7煤和祁南3煤进行微波辅助抽提,进行了原煤和残煤等温吸附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测试,对比分析了抽提前后原煤和残煤的甲烷吸附量和比表面积、孔分布情况,并理论测算煤中可溶有机质吸附溶解甲烷量。结果表明,残煤的甲烷吸附能力低于原煤;抽提后,煤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少,影响煤吸附气体能力的主要孔径为1.7~5.0 nm,且该范围内的孔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压力为0.1~5.0 MPa时,两煤样中可溶有机质吸附溶解的甲烷量分别为0.45~4.22 mL/g、0.69~4.99 mL/g,最大吸附量分别占到原煤最大吸附量的30%和38%。分析认为,煤中可溶有机质占据部分煤中孔隙,影响煤孔隙结构,同时,在压力的作用下,甲烷可以溶解和吸附煤中可溶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抽提 可溶有机质 煤的孔隙结构 吸附
下载PDF
煤大分子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旭光 李保庆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共5页
对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在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介绍了计算机模拟原理、结构模拟和物理性质模拟的过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CAMD 大分子结构 模拟
下载PDF
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的发展途径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凤银 朱兴珊 王桂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8-74,共7页
针对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这一难题,在明确提出预测与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将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分为采区划分前的构造预测、工作面圈定时的构造预测与评价和回采过程中的构造探测等三大类,具体指出了工作面圈定时对应各种预测与评价的研... 针对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这一难题,在明确提出预测与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将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分为采区划分前的构造预测、工作面圈定时的构造预测与评价和回采过程中的构造探测等三大类,具体指出了工作面圈定时对应各种预测与评价的研究途径,着重提出综合信息预测的一套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矿井地质 地质构造 预测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