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地球动力学模式的探讨
1
作者 吴友林 林舸 +3 位作者 范蔚 郭峰 毕华 杨明慧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7-13,共7页
根据目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及行星地质等研究的成果,本文讨论了地球演化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球结构模式。笔者认为,地球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其内外层圈之间的作用过程存在密切联系,地球层圈的分化融合作用决... 根据目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及行星地质等研究的成果,本文讨论了地球演化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球结构模式。笔者认为,地球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其内外层圈之间的作用过程存在密切联系,地球层圈的分化融合作用决定了地球的演化及变动过程。最后,通过对软流层分化融合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陆缘扩张盆地演化的新模式,并对第二次造山及软硬碰撞等问题做了概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动力学模式 盆地演化
下载PDF
土坝病害定量评估方法
2
作者 宋茂斌 张展羽 耿福萍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7,共5页
基于对影响土坝安全的病害因素的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土坝病害定量评估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划分了评估等级标准及评估指标等级标准.按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并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据此,计算土坝病害定量评估等级值,以判... 基于对影响土坝安全的病害因素的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土坝病害定量评估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划分了评估等级标准及评估指标等级标准.按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并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据此,计算土坝病害定量评估等级值,以判别土坝病害等级,实现土坝质量和运行情况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坝 坝安全 判别 判断矩阵 病害 定量评估 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等级标准 层次分析法 因素
下载PDF
利用单台波形资料计算大柴旦6.3级地震余震震源机制
3
作者 张晓清 何春晖 +3 位作者 张晶 刘薇 马震 文勇 《高原地震》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以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Ms6.3级地震余震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利用单台三分量波形资料计算余震的震源机制。收集整理大柴旦Ms6.3级地震公认的震源参数结果和青海区域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资料,以大柴旦Ms6.3级地... 以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Ms6.3级地震余震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利用单台三分量波形资料计算余震的震源机制。收集整理大柴旦Ms6.3级地震公认的震源参数结果和青海区域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资料,以大柴旦Ms6.3级地震的震源参数作为约束,计算理论地震波来确定该区域的地壳速度模型。以此模型计算ML≥2.0级余震震源机制解。共收集160个余震资料,最后确定了85个余震震源机制解,其中最大震级为ML4.7,最小震级为ML2.0。进行单台与多台联合矩张量反演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所确定的结果相差不大。实际计算表明,在观测资料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运用单台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可以较好地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矩张量反演 速度结构 大柴旦地震
下载PDF
中国及相邻区域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1
4
作者 朱介寿 蔡学林 +1 位作者 曹家敏 严忠琼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区域天然地震、人工地...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区域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其他地学资料,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反演。对沉积层、地壳、岩石圈特性及厚度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岩石圈结构特征及深部动力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 岩石圈结构模型 地球深部动力学
下载PDF
铸造锌铝合金稀土变质机理的电子理论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贵立 李荣德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64-2267,共4页
根据分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液态锌铝合金ZA2 7的模型 ,结合计算机编程构造出了ZA2 7合金α相与液相共存时的原子结构模型 ,利用递归方法计算了稀土固溶于晶粒内和富集于结晶前沿时的电子结构 .由此得出 :稀土处于相界区比在晶内更稳定 ,... 根据分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液态锌铝合金ZA2 7的模型 ,结合计算机编程构造出了ZA2 7合金α相与液相共存时的原子结构模型 ,利用递归方法计算了稀土固溶于晶粒内和富集于结晶前沿时的电子结构 .由此得出 :稀土处于相界区比在晶内更稳定 ,从而解释了稀土在α相内溶解度很小 ,结晶时富集于结晶前沿液体中的事实 ;稀土处于液态和晶态的结构能差相对于铝较大解释了稀土在相界前的富集使α晶枝产生熔断、游离、增殖的观点 .原子间的键级积分计算也表明 ,稀土处于结晶前沿液体中与铝相比不容易结晶到晶体表面 ,起到阻碍晶粒长大 ,细化晶粒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液固相界原子结构模型 稀土变质机理 电子理论 铸造锌铝合金 凝固过程
原文传递
稀土在铸造锌铝合金ZA27变质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国英 刘春明 +1 位作者 魏丹 王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用分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液态ZA27合金模型,结合计算机编程构造出稀土化合物、α相、α相与液相共存时的原子结构模型,利用递归方法计算了稀土固溶于晶粒内和富集于晶界前沿时的电子结构,以及稀土化合物、α相、液态ZA27合金结构能.由此... 用分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液态ZA27合金模型,结合计算机编程构造出稀土化合物、α相、α相与液相共存时的原子结构模型,利用递归方法计算了稀土固溶于晶粒内和富集于晶界前沿时的电子结构,以及稀土化合物、α相、液态ZA27合金结构能.由此得出,稀土处于相界区比在晶内更稳定.从而解释了稀土在α相内溶解度很小,结晶时富集于相界前沿液体中,使α晶枝产生熔断、游离、增殖,且稀土化合物可作为α相异质核心细化晶粒的事实,进而从理论上揭示了稀土变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相界原子结构模型 连分数方法 电子结构 稀土变质机理
下载PDF
铸造锌铝合金稀土变质机制的电子理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贵立 李荣德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4-557,共4页
根据分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液态锌铝合金ZA27的模型,结合计算机编程构造出了ZA27合金相与液相共存时的原子结构模型,利用Recursion方法计算了稀土固溶于晶粒内和富集于晶界前沿时的电子结构。由此得出:稀土处于相界区比在晶内更稳定,从... 根据分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液态锌铝合金ZA27的模型,结合计算机编程构造出了ZA27合金相与液相共存时的原子结构模型,利用Recursion方法计算了稀土固溶于晶粒内和富集于晶界前沿时的电子结构。由此得出:稀土处于相界区比在晶内更稳定,从而解释了稀土在相内溶解度很小,结晶时富集于相界前沿液体中的事实;稀土处于液态和晶态的结构能差相对于铝较大,解释了稀土在晶界前的富集使晶枝产生熔断、游离、增殖的观点。原子间的键级积分计算也表明,稀土处于晶界前沿液体中与铝相比不容易结晶到晶体表面,起到阻碍晶粒长大,细化晶粒的作用,这就从电子层次解释了稀土的变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相与液相相界原子结构模型 Recursion方法 电子结构 稀土变质机制 稀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