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木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1
作者 刘伟庆 杨会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3,共28页
木结构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主要传承形式。现代木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形式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形成了以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木混合结构为代表的结构形式,而近年来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科研与应用领... 木结构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主要传承形式。现代木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形式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形成了以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木混合结构为代表的结构形式,而近年来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科研与应用领域也得到广泛关注。对我国现代木结构研究开展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主要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我国现代木结构的研究进展,即材料性能及加工、构件性能及创新、连接性能与进展、体系研究与开发、防火研究及需求。通过对我国现代木结构材料、构件、连接及体系等研究工作的全面梳理,分析了我国现代木结构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指出原材料可持续利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创新与研究、设计理论与规范体系完善等研究趋势,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有助于推动相关工程应用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木结构 材料性能 结构构件 连接节点 结构体系
原文传递
考虑杆件柔性和铰间隙的可展结构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2
作者 阎绍泽 申永胜 陈洪彬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为了保证空间可展结构可靠地运行,需精确预测在轨运行中可展结构动力学性能,在动力学模型中应考虑铰间隙和构件柔性的影响。该文采用间隙铰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构造可展结构动力学方程。分别对理想连接铰、考虑铰间隙、以及考虑构件... 为了保证空间可展结构可靠地运行,需精确预测在轨运行中可展结构动力学性能,在动力学模型中应考虑铰间隙和构件柔性的影响。该文采用间隙铰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构造可展结构动力学方程。分别对理想连接铰、考虑铰间隙、以及考虑构件柔性等3种情况的典型可展结构进行动力学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间隙和构件柔性对可展结构动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连接间隙导致销轴与孔体产生一系列内碰撞,且初始碰撞接触力较大;考虑构件柔性后,间隙处产生的碰撞力减小,接触时间增长,销轴与孔体的接触碰撞区域扩大;间隙还引起了中心体姿态角速度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可展结构 间隙 柔性构件 接触碰撞 动力学特性 航天工程
原文传递
建筑结构设计杂谈 被引量:29
3
作者 孔雅莎 谢定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97,共7页
使结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是结构工程师的任务和责任。根据长期的工作体会阐述了结构设计的理念、结构设计的工作方法、影响结构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因素。从概念设计的观点出发,介绍抗震设计中遵循的原则,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措... 使结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是结构工程师的任务和责任。根据长期的工作体会阐述了结构设计的理念、结构设计的工作方法、影响结构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因素。从概念设计的观点出发,介绍抗震设计中遵循的原则,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措施,以及实际工程中结构单元的划分,结构类型的选择,楼屋盖方案的比较,地基基础处理等。通过这些介绍,希望能对工程师做好结构设计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概念 概念设计 综合经济指标 结构单元 结构构件 耗能构件 非结构性部件
下载PDF
端部带约束的超高强度钢材受压构件整体稳定受力性能 被引量:23
4
作者 施刚 班慧勇 +2 位作者 Bijlaard F. S. K. 石永久 王元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5,共9页
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460MPa)已经在国内外多个钢结构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但关于其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屈服强度超过690MPa的超高强度钢材。针对两种超高强度钢材S690和S960(名义屈服强度分别为690MPa和960MPa),进... 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460MPa)已经在国内外多个钢结构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但关于其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屈服强度超过690MPa的超高强度钢材。针对两种超高强度钢材S690和S960(名义屈服强度分别为690MPa和960MPa),进行了端部带约束的受压构件整体稳定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共包括8个试件。基于试验结果,分析该类钢材构件的失稳破坏形态和屈曲承载力,利用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其整体稳定系数,并与欧洲规范和我国规范的柱子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强度钢材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的试验值要明显高于其所在的b类柱子曲线,甚至比欧洲规范的a0类柱子曲线和我国规范的a类柱子曲线还要高出很多。这说明超高强度钢材受压柱的屈曲强度较普通强度钢材的屈曲强度有明显提高。这些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成果为完善我国超高强度钢材的稳定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和前提条件,并有利于超高强度钢材在我国钢结构工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超高强度钢材 钢柱 端部约束 整体稳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脉冲型竖向地震作用下大跨度RC带腋撑框架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靖 周飞 +1 位作者 蔡健 王里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19,共7页
研究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带腋撑框架(RCFH)结构在近断层脉冲型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特性。该文采用两组10条集集地震动记录,通过实际工程结构简化的二维平面大跨度RCFH结构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比较竖向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地震作... 研究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带腋撑框架(RCFH)结构在近断层脉冲型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特性。该文采用两组10条集集地震动记录,通过实际工程结构简化的二维平面大跨度RCFH结构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比较竖向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主梁跨中位移和底层柱底轴压力的差异,分析结构体系参数对主梁跨中竖向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度RCFH结构有显著的竖向地震动力效应;近断层脉冲地震效应对结构竖向反应的影响较大,特别对主梁竖向挠度的影响较大;体系参数对结构竖向脉冲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作用 脉冲型 弹塑性分析 框架结构 腋撑
原文传递
比较教学法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素娟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4期85-88,共4页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强、计算公式较多的课程。纷繁复杂的公式使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构件设计、同一构件设计、构件与连接设计、焊缝连接中弯与扭的区分,分别采用比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辨别...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强、计算公式较多的课程。纷繁复杂的公式使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构件设计、同一构件设计、构件与连接设计、焊缝连接中弯与扭的区分,分别采用比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辨别同类教学内容之间的异同,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受弯构件 普通螺栓连接 角焊缝 比较教学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曾燕群 钟武 李松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63-269,共7页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一种在应激条件下诱导表达的伴侣蛋白,能帮助细胞内新生蛋白折叠,蛋白细胞内运输、蛋白装配和降解,并能在应激状态下维持蛋白质构象。研究表明,Hsp70与许多疾病有关,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一种在应激条件下诱导表达的伴侣蛋白,能帮助细胞内新生蛋白折叠,蛋白细胞内运输、蛋白装配和降解,并能在应激状态下维持蛋白质构象。研究表明,Hsp70与许多疾病有关,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异源移植的排斥、感染等,有望成为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本文综述了Hsp70的结构、家族成员、协同伴侣(co-chaperones)成员及其功能研究进展,并介绍Hsp70抑制剂的研究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结构 功能 家族成员 协同伴侣 Hsp70抑制剂
下载PDF
建筑抗震设计的屈服判别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琏 王森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44-648,共5页
提出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屈服判别法是判别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屈服部位、屈服类型及屈服时间的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和屈服判别原则为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针对性地采取加强措施,保证结构满足规范"小震不坏... 提出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屈服判别法是判别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屈服部位、屈服类型及屈服时间的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和屈服判别原则为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针对性地采取加强措施,保证结构满足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进而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提供了量化的计算方法。还提供了采用屈服判别法分析计算的不同结构类型的三个实际工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地震作用 屈服判别法 薄弱部位
下载PDF
塔式起重机结构件安全寿命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永春 王者静 林云 《建筑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4-56,共3页
根据断裂力学分析方法 ,确立塔机结构件焊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缺陷及裂纹的扩展速率 ,分析计算缺陷对结构件节点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影响 ,确定某塔机结构件断裂事故的发生原因。
关键词 塔式起重机 结构件 断裂力学 循环荷载 疲劳强度 疲劳寿命 断裂事故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教学刍议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大钧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1-55,共5页
根据多年对混凝土结构的教学经验,提出8点看法:曰精当、曰重点、曰规律、曰机理、曰呼应、曰思考、曰模式、曰曰展.意见是粗浅的,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受弯构件 教学
下载PDF
直接分析设计法中的受压构件等效初始缺陷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伟 舒赣平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9-205,共7页
在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中,仅对考虑材料弹性阶段的直接分析设计法中的构件初始缺陷取值作出了规定,对考虑材料弹塑性发展的直接分析设计法中未给出构件初始缺陷取值的具体数值。为此,基于钢结构塑性稳定理论,利用轴心受压... 在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中,仅对考虑材料弹性阶段的直接分析设计法中的构件初始缺陷取值作出了规定,对考虑材料弹塑性发展的直接分析设计法中未给出构件初始缺陷取值的具体数值。为此,基于钢结构塑性稳定理论,利用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反向推导其等效初始缺陷,包括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根据不同的截面类型和钢材牌号,给出受压构件不同的等效初始缺陷,使直接分析设计方法能够真正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利用直接分析设计软件NIDA,建立带有初始缺陷的弯曲单元,模拟受压构件的等效初始缺陷,得到构件的稳定承载力系数,并与轴压构件稳定系数φ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构件等效初始缺陷取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受压构件 直接分析设计法 等效初始缺陷 稳定系数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带腋撑框架结构的试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飞 蔡健 +2 位作者 林焕彬 杨春 陈庆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带腋撑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含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该结构由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设置在节点区的腋撑组成。腋撑的设置,改变了框架梁端、框架柱端的设计控制截面的位置,大幅度减少了框架梁端、框架柱端设计控制截面... 提出了一种带腋撑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含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该结构由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设置在节点区的腋撑组成。腋撑的设置,改变了框架梁端、框架柱端的设计控制截面的位置,大幅度减少了框架梁端、框架柱端设计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剪力值。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带腋撑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首先在梁腋撑处的外侧形成塑性铰,然后在梁跨中出现塑性铰,且梁端及节点区受力性能良好,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结构 腋撑 试验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协调扭转的零刚度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受扭专题修订背景介绍(四)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振东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8-71,共4页
对于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构件 ,采用假定约束构件扭矩为零的刚度法进行结构设计 ,是国外所采用的一种较为简便而且经济的方法。我国规范GB5 0 0 1 0— 2 0 0 2由于缺乏工程经验 ,未作具体规定。为了广大设计... 对于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构件 ,采用假定约束构件扭矩为零的刚度法进行结构设计 ,是国外所采用的一种较为简便而且经济的方法。我国规范GB5 0 0 1 0— 2 0 0 2由于缺乏工程经验 ,未作具体规定。为了广大设计人员的需要 ,在学习和总结国内外有关设计条文和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比现有设计规定更为完整的设计条文和具体设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受扭构件 协调扭转 超静定结构 零刚度设计
下载PDF
结构实验学的发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岩 易伟建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22,共7页
简要回顾了结构工程领域实验科学发展,在对主要试验手段进行评价的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在开发实验方法方面的研究热点。结构实验的发展与重大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密切相关,而在土木工程生产实践的体系中对结构实验研究的目的和作用进行定... 简要回顾了结构工程领域实验科学发展,在对主要试验手段进行评价的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在开发实验方法方面的研究热点。结构实验的发展与重大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密切相关,而在土木工程生产实践的体系中对结构实验研究的目的和作用进行定位,可以揭示结构实验学不同于其他实验科学的特色。结构实验学作为物理学(力学)的一个分支,其根本的研究目的是要定义和描述工程结构及工程材料的非线性性能,从而指导结构设计。对结构实验学的主要进展进行归纳和评价,讨论了结构实验学的一些主要研究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和挑战及相关课题作了展望。最后强调结构实验学应遵循第一原理,尽可能地从基本力学原理出发探讨工程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材料 构件 体系 非线性 第一原理 试验与分析
原文传递
高耐久性FRP桥梁结构、构件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锡祥 巫祖烈 +1 位作者 杨忠 李华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1224-1232,共9页
介绍自主研发的高耐久性FRP桥梁结构、构件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初步成果,总结推出这种新结构、构件的适用类型、合理结构形式和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可为高耐久性桥梁结构、构件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桥梁 结构 构件 高耐久性
下载PDF
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伟明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预应力技术可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抗裂性,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文章阐释了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优势,从混凝土构件施工、梁段预制、受弯构件施工等方面探究了预应力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技术可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抗裂性,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文章阐释了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优势,从混凝土构件施工、梁段预制、受弯构件施工等方面探究了预应力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于桥梁施工技术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 预应力结构 混凝土构件 张拉应力
下载PDF
装配式空心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国经 宋佳峰 +1 位作者 赵跃龙 王鹏程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5期1887-1890,共4页
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具有板型尺寸小、重量轻、抗震性能优越、工程造价低的优点,但也存在安装易受扰动、模板加固较难等问题。通过介绍装配式空心剪力墙体系施工特点,依托顺义仁和镇临河村棚户区改造土... 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具有板型尺寸小、重量轻、抗震性能优越、工程造价低的优点,但也存在安装易受扰动、模板加固较难等问题。通过介绍装配式空心剪力墙体系施工特点,依托顺义仁和镇临河村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针对预制空心剪力墙的施工过程研究其关键施工技术,并根据目前施工中常见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与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装配式构件 空心剪力墙板
下载PDF
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使用阶段模型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岳 邹存俊 +1 位作者 任更锋 陈万春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充分了解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以实桥为工程依托,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缩尺比例为1∶20的全桥试验模型,并进行了使用阶段模型试验。分析了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使用阶段主梁的变形规律、主缆的线... 为充分了解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以实桥为工程依托,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缩尺比例为1∶20的全桥试验模型,并进行了使用阶段模型试验。分析了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使用阶段主梁的变形规律、主缆的线形变化特征以及主塔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阶段实测模型主塔最大应力增量为2.08 MPa;斜拉区受力变化对悬索区结构影响明显;全桥对称加载主跨跨中挠度比主跨对称加载减小了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自锚式悬索 斜拉 组合结构 模型试验 空间杆系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硅酸钙板面板保温装饰一体板外保温系统锚固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矗 曲军辉 +4 位作者 王彬 于跃洋 李振宇 杨永 师凡伟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1年第5期95-98,共4页
保温装饰一体板是在工厂复合而成的具有保温和装饰功能的建筑外墙用板状制品,由于其单位面积质量相对较大,并且在应用中相对薄抹灰保温系统其连续性较弱,所以在保证粘结的同时,应更多注重锚固性能。目前一体板面板大多使用硅酸钙板,此... 保温装饰一体板是在工厂复合而成的具有保温和装饰功能的建筑外墙用板状制品,由于其单位面积质量相对较大,并且在应用中相对薄抹灰保温系统其连续性较弱,所以在保证粘结的同时,应更多注重锚固性能。目前一体板面板大多使用硅酸钙板,此种面板的锚固形式基本分为蝴蝶件锚固和干字件锚固,为配合使用此种锚固工艺,需要在硅酸钙板面板上预制锚固构造,锚固构造的槽体规格对锚固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各种锚固构造规格尺寸的对比试验得出其对锚固性能的影响关系,同时对蝴蝶件和干字件两种锚固形式的锚固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保温装饰一体板及系统,也为此类产品技术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装饰一体板 锚固性能 锚固构造 蝴蝶件干字件
下载PD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a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its Effect on Micro Pore-throat Structure: A Case Study of the Chang 7 Member of the Xin’anbian Block, Ordos Basin, China 被引量:5
20
作者 LI Peng JIA Chengzao +4 位作者 JIN Zhijun LIU Quanyou BI HeZHENG Min WU Songtao HUANG Zhenk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19-232,共14页
Pore distribution and micro pore-throa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 for tight oil reservoir evaluation, but their relationship remains unclear.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Cha... Pore distribution and micro pore-throa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 for tight oil reservoir evaluation, but their relationship remains unclear.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Chang 7 member of the Xin’anbian Block in the Ordos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micro pore-throat structure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HPMI),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nalyses. The study finds that:(1) Based on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main patterns with different peak amplitudes. The former peak corresponds to the nanopore scale, and the latter peak corresponds to the micropore scale. Then,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s categorized into three types: type 1 reservoir contains more nanopores with a nanopore-to-micropore volume ratio of 82:18;type 2 reservoir has a nanopore-to-micropore volume ratio of 47:53;and type 3 reservoir contains more micropores with a nanopore-to-micropore volume ratio of 35:65.(2) Affected by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he throat radius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reservoir types are notably offset. The type 1 reservoir throat radius distribution curve is weakly unimodal, with a relatively dispersed distribution and peak ranging from 0.01 μm to 0.025 μm. The type 2 reservoir’s throat radius distribution curve is single-peaked with a wid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peak from 0.1 μm to 0.25 μm. The type 3 reservoir’s throat radius distribution curve is single-peaked with a relatively narrow distribution and peak from 0.1 μm to 0.25 μm. With increasing micropore volume, pore-throa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gradually improve.(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pore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exceeds that of nanopores, indic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pores notably influences the seepage capacity. In the type 1 reservoir, only the mean radius and effective por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pore-throat structure ORDOS Basin CHANG 7 memb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