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层厚度对碳酸盐岩构造裂缝面密度和分形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孟庆峰 侯贵廷 +4 位作者 潘文庆 琚岩 张庆莲 李乐 舒武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2-468,共7页
岩层厚度对于碳酸盐岩构造裂缝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新疆柯坪大湾沟、青松和蓬莱坝构造性质比较稳定,剖面的构造裂缝测量结果统计分析表明,碳酸盐岩构造裂缝面密度与层厚呈负相关关系,层厚越大,构造裂缝面密度越小,但裂缝规模较大;随着... 岩层厚度对于碳酸盐岩构造裂缝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新疆柯坪大湾沟、青松和蓬莱坝构造性质比较稳定,剖面的构造裂缝测量结果统计分析表明,碳酸盐岩构造裂缝面密度与层厚呈负相关关系,层厚越大,构造裂缝面密度越小,但裂缝规模较大;随着层厚减薄,构造裂缝面密度线性增大,但裂缝规模较小。碳酸盐岩构造裂缝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统计结果显示,构造裂缝分数维与层厚呈负相关关系,层厚越小,构造裂缝分数维越大,裂缝越发育。构造裂缝分数维与裂缝面密度有一定的联系,两者可以共同定量描述构造裂缝发育的程度。通常,分数维随着裂缝面密度增大而增大。在裂缝面密度相同条件下,分数维越大,裂缝分布越均匀,碳酸盐岩地层渗透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厚 碳酸盐岩 构造裂缝 面密度 分形 分数维
下载PDF
不同固结压力下强结构性黏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拓勇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94-2800,共7页
为探讨结构性土变形的微观机制,以湛江地区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原状土和压缩试验后土样进行压汞试验,分析不同固结压力下土的孔隙分布、孔径大小以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辅以SEM图像进行孔隙形态的定性分析,并从分形... 为探讨结构性土变形的微观机制,以湛江地区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原状土和压缩试验后土样进行压汞试验,分析不同固结压力下土的孔隙分布、孔径大小以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辅以SEM图像进行孔隙形态的定性分析,并从分形理论角度对此解释与验证。结果表明,湛江黏土各孔隙组对外力的敏感度与孔隙体积含量正相关。由于压汞过程存在瓶颈效应以及边-面-角的空间接触形式,其结果可能会夸大真实小孔隙的分布密度而低估大孔隙的分布密度。结构性对压缩过程中孔隙分布影响较大,当固结压力增大至结构屈服压力后,孔径为0.01~0.50μm的孔隙组变化明显,孔隙的连通性变差,孔径分布向小孔径范围移动,孤立式孔隙增多,大、中孔隙的界限变得不明显。湛江黏土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据此确定微裂隙、粒间孔隙和孤立孔隙孔径的分界点为0.01μm与0.50μm,同时给出了湛江黏土的孔径界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孔隙 压汞试验 固结压力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的改良效果及其机制 被引量:22
3
作者 曹丽花 刘合满 赵世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5期37-41,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培养,采用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沃特保水剂、β-环糊精、腐殖酸等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进行改良。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可促进>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在浓度0.05%~0.40%范围内,其改... 通过室内土柱培养,采用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沃特保水剂、β-环糊精、腐殖酸等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进行改良。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可促进>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在浓度0.05%~0.40%范围内,其改良效果表现为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且黄绵土团聚体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尤以PAM改良效果最明显;在低浓度条件下,4种改良剂均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密度;土壤粒径分布表明,PAM改良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的机制是使<1 mm粒径的团聚体团聚为更大的团聚体,尤其是团聚为>5 mm的团聚体,PAM在4种改良剂中对黄绵土改良效果最好。阐明不同改良剂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的改良效果及机制,可为合理利用改良剂改良土壤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水稳性团聚体 分形维数 土壤密度
下载PDF
埕北30潜山岩心裂缝的分维数及与裂缝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英杰 张敬轩 +1 位作者 杜玉山 武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岩石破裂具有自相似结构 ,储集体构造裂缝的复杂形态及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岩心构造裂缝难以定量而准确地比较和评价。应用分形理论计算的埕北 30太古界潜山储集体花岗片麻岩和煌斑岩岩心构造裂缝的分维数分别为 1.0 0 0 6~ 1.2 5 37和 ... 岩石破裂具有自相似结构 ,储集体构造裂缝的复杂形态及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岩心构造裂缝难以定量而准确地比较和评价。应用分形理论计算的埕北 30太古界潜山储集体花岗片麻岩和煌斑岩岩心构造裂缝的分维数分别为 1.0 0 0 6~ 1.2 5 37和 1.0 2 2 9~ 1.1399。进一步分析表明 ,两种岩性的岩心裂缝分维数和裂缝密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从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北30潜山油藏 分维数 裂缝 储集体 岩心 岩性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的孔径分布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雷华阳 姜岩 +1 位作者 陆培毅 邢贵发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1,25,共7页
为探讨结构性软土的动力特性及微观机理,对结构性软土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孔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固结试验确定了结构性软土的前期固结压力和结构屈服压力,利用这些值进行了不同围压、不同振动频率以及不同动应力比下的动三轴试验... 为探讨结构性软土的动力特性及微观机理,对结构性软土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孔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固结试验确定了结构性软土的前期固结压力和结构屈服压力,利用这些值进行了不同围压、不同振动频率以及不同动应力比下的动三轴试验和压汞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软土存在一个振动频率门槛值和一个随固结压力值变化的临界动应力比,相应振动门槛值的孔径分布特征转折点为0.3μm;振动频率大于门槛值时,频率对孔径累积分布曲线的影响可忽略;根据分形理论,结构性软土具有3个分形的无标度区,根据这一特点确定了团粒内孔径和团粒间孔径之间的分界尺寸为0.5μm,同时给出了新的孔径界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结构性软土 动三轴试验 孔径分布 交通荷载 压汞试验 分维
原文传递
岩层厚度对砂岩斜交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董有浦 燕永锋 +4 位作者 肖安成 吴磊 徐波 赵海峰 李旭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92,共9页
露头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构造裂缝的分布特征,也可以直观分析其发育与其他构造的关系。通过扬子地块钱塘坳陷中、下泥盆统的两处实测剖面,对厚层-块状砂岩中构造裂缝的产状、性质和分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地层陡倾,褶皱变形强... 露头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构造裂缝的分布特征,也可以直观分析其发育与其他构造的关系。通过扬子地块钱塘坳陷中、下泥盆统的两处实测剖面,对厚层-块状砂岩中构造裂缝的产状、性质和分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地层陡倾,褶皱变形强烈,砂岩中均发育大量的构造裂缝;主要构造裂缝是在局部应力场作用下发育的、并与地层面斜交的剪切裂缝,其发育受到地层面的限制;还发育少量与层面大致平行的裂缝,其延伸相对较长,将厚层切割为较薄的岩层。统计表明厚度较大的岩层中也发育了大量的构造裂缝,其分维数较大。这一认识为构造裂缝的地震解释及地震反演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厚度 构造裂缝 与层面斜交 分形几何学 分维数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超 宋卫东 付建新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5,共5页
准确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对矿石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蚕庄金矿为工程背景,通过ShapeMetrix 3D进行节理扫描,合成节理产状分布图,并采用分形理论对节理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推导出能够反映岩体质量评价的分形维数D,从而得出岩体的结构面具有自... 准确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对矿石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蚕庄金矿为工程背景,通过ShapeMetrix 3D进行节理扫描,合成节理产状分布图,并采用分形理论对节理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推导出能够反映岩体质量评价的分形维数D,从而得出岩体的结构面具有自相似性。结合现有分级方法的分级结果,与分形维数D拟合,得出其拟合关系均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当分形维数D越小,岩体的稳定性越强,其中Q系统分级结果与分形维数D的拟合程度最高,RQD分级结果与分形维数D的拟合程度最低。研究表明,当分形维数小于1.5时岩体质量较好,分形维数大于1.5时岩体质量一般。因此,采用分形维数判断岩体质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成为岩体质量分级的一种定量方法,对矿山岩体稳定性分析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结构面 分形维数 岩体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的河湖结构连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尊乐 汪姗 费国松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8,43,共6页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与方法,针对河湖的结构连通性,利用分形意义上的分形维数和分枝维数概念,给出了一种流域(或区域)河湖结构连通性的评价方法。运用构造的简单河网结构模型,通过计算河湖覆盖度、分形维数和分枝维数来验算和评价了常州市...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与方法,针对河湖的结构连通性,利用分形意义上的分形维数和分枝维数概念,给出了一种流域(或区域)河湖结构连通性的评价方法。运用构造的简单河网结构模型,通过计算河湖覆盖度、分形维数和分枝维数来验算和评价了常州市主城区的河湖结构连通性,并与湖西区对比,结果表明,常州市主城区的分形维数和河湖覆盖度均大于湖西区,分枝维数均在1.50左右,常州市主城区的河湖结构连通性水平高于湖西区,两者流域地貌均处于侵蚀发育阶段的壮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连通性 结构连通性 分形几何 分形维数 分枝维数 太湖流域 常州市主城区
下载PDF
钻孔图像中岩石结构面三维形貌特征及优势抗滑方向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邹先坚 王益腾 王川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90-298,共9页
岩石结构面形貌特征及其力学性质一直是国内外岩石力学及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用钻孔图像准确地记录钻孔孔壁信息和原位岩体结构面形貌特征,提出一种钻孔图像结构面轮廓线分析提取方法,开展岩石结构面三维形貌特征及其力学性质... 岩石结构面形貌特征及其力学性质一直是国内外岩石力学及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用钻孔图像准确地记录钻孔孔壁信息和原位岩体结构面形貌特征,提出一种钻孔图像结构面轮廓线分析提取方法,开展岩石结构面三维形貌特征及其力学性质的研究。针对钻孔图像中岩石结构面轮廓线的独特性,经过轮廓线信息提取、坐标转换、环状信息分析和采样方式处理等步骤,准确地还原孔内原位岩石结构面形貌特征,再利用各段轮廓线的分形维数描述岩石结构面的粗糙度和各向异性特征,判定岩石结构面的优势抗滑方向和对评估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进行补充说明。结果表明,在钻孔图像中通过分析变换后的结构面轮廓线,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孔内岩石结构面的三维形貌特征,可以用来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岩石结构面优势抗滑方向的判定问题和结构面抗剪强度的估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图像 岩石结构面 分形维数 优势抗滑方向 抗剪强度
下载PDF
柱状节理玄武岩岩体结构与结构面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春芳 许模 +1 位作者 李虎 康小兵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3期292-295,共4页
峨嵋山柱状节理玄武岩是西南地区分布的主要岩类。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原生建造、构造作用和风化卸荷对岩体结构和工程性状有较大的影响。节理裂隙影响岩体结构并劣化岩体完整性,分维数D能客观地表现岩体完整性特征,因而分析讨论柱状节理... 峨嵋山柱状节理玄武岩是西南地区分布的主要岩类。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原生建造、构造作用和风化卸荷对岩体结构和工程性状有较大的影响。节理裂隙影响岩体结构并劣化岩体完整性,分维数D能客观地表现岩体完整性特征,因而分析讨论柱状节理岩体节理面的分形特征,可以深层次的反映柱状节理岩体的工程地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节理玄武岩 结构面 分形 分维数D
下载PDF
克拉美丽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演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颜良 吴孔友 +5 位作者 李天然 孙文洁 纪杰 刘芋杰 张冠杰 董文馨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2-799,共8页
克拉美丽断裂带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级盆缘断裂带,控制着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形成和演化,是解析盆-山耦合的关键要素。该断裂带因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构造变形错综复杂。目前对克拉美丽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 克拉美丽断裂带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级盆缘断裂带,控制着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形成和演化,是解析盆-山耦合的关键要素。该断裂带因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构造变形错综复杂。目前对克拉美丽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对演化过程中不同构造阶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还缺少系统的研究。文中通过野外露头踏勘、实测及剖面演化分析,对克拉美丽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1)克拉美丽断裂带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脆-韧性右旋压扭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发育大量派生构造,其展布及力学性质符合Harding应变椭圆模式;2)克拉美丽断裂带东段分形维数值为0.966,西段分形维数值为1.109,证实了克拉美丽断裂带的东西分段特征和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碰撞造山时期西强东弱的特点;3)克拉美丽断裂带开始形成于石炭纪晚期,经历了挤压—走滑—再挤压的复合应力背景,挤压主要发生在海西中晚期及喜山期,右旋走滑始于印支期,燕山期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分形维数 成因演化 克拉美丽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下载PDF
煤矿含水层富水性“双测”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慧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7,共5页
从宏观矿区、采区角度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技术预测,整体进行总体富水分区,然后再从微观巷道、工作面角度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局部富水情况,形成宏观预测、微观探测的"双测技术"体系。以赵庄二号井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 从宏观矿区、采区角度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技术预测,整体进行总体富水分区,然后再从微观巷道、工作面角度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局部富水情况,形成宏观预测、微观探测的"双测技术"体系。以赵庄二号井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含水层厚度、岩性结构指数和构造分形维数对含水层富水性的影响,对以上3个因素标准化后,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将该矿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分为强富水区:W≥0.5,中富水区:0.35<W<0.5,弱富水区:W≤0.35。后在中富水区域对主采工作面进行了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探测结果发现2处构造富水区,富水性中等,且2处构造富水区位于多因素分析法的中富水区域,多因素综合分析法预测和瞬变电磁法探测的"双测"技术相互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性预测 岩性结构指数 构造分形维数 多因素综合分析法 矿井瞬变电磁法
下载PDF
基于压汞法对黔西青龙矿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健光 王猛 +2 位作者 马如英 阿斯亚·巴克 高星月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68,共10页
煤与瓦斯突出地区基本都有构造煤的发育,构造煤的孔隙结构是瓦斯吸附、扩散和渗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构造煤孔隙的发育特征,以青龙煤矿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压汞法表征其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分形维数对孔隙进行定量表征... 煤与瓦斯突出地区基本都有构造煤的发育,构造煤的孔隙结构是瓦斯吸附、扩散和渗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构造煤孔隙的发育特征,以青龙煤矿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压汞法表征其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分形维数对孔隙进行定量表征,详细分析了青龙煤矿构造煤孔隙结构的复杂特征。结果表明:①构造煤类型主要有碎裂煤、片状煤、碎斑煤、鳞片煤和揉皱煤,孔隙发育微孔和大孔,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在显微尺度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之间特征显著;②碎裂煤微孔和大孔孔隙形态以半封闭孔和开放孔为主;片状煤微孔和大孔孔隙均发育半封闭孔和开放孔;碎斑煤微孔和过渡孔孔隙形态以半封闭孔为主;鳞片煤微孔形态以半封闭孔为主,大孔孔隙形态以开放孔和细瓶颈孔为主;揉皱煤中微孔和大孔孔隙形态均以半封闭孔和细瓶颈孔为主;③当进汞压力处在低压段(0.01~0.69 MPa)时,在脆性变形阶段,分维值变化规律为碎斑煤>片状煤>碎裂煤,韧性变形阶段,分维值变化规律为揉皱煤>鳞片煤;当进汞压力处在高压段(0.31~8.84 MPa)时,脆性变形阶段碎裂煤分维值最大,韧性变形阶段揉皱煤的分维值高于鳞片煤。构造煤在高压段的分维值整体比低压段高,高压段下的煤体变形程度更复杂,渗流孔复杂程度高,孔隙结构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压汞试验 孔隙形态 分形维数 瓦斯
下载PDF
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奥 刘健 孙安祥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从轴部向两翼逐渐减小,平均孔直径则逐渐增大;最可几孔径均分布在2 nm左右,向斜轴部最可几孔径小于两翼;通过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得出,随着两翼距离向斜轴部越近,分形维数数值呈现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对同一向斜不同位置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低温氮气吸附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吸附能力
下载PDF
黔西突出煤的微观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海腾 李希建 +1 位作者 陈刘瑜 刘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2,共5页
煤层气的运移、赋存与煤体内部孔隙结构密切相关。为研究贵州突出煤体的微观孔隙对其吸附性能及渗透能力的影响,以黔西青龙煤矿和兴隆煤矿的构造煤与原生煤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氮吸附仪测得煤样的低温液氮吸附曲线,根据分形理论... 煤层气的运移、赋存与煤体内部孔隙结构密切相关。为研究贵州突出煤体的微观孔隙对其吸附性能及渗透能力的影响,以黔西青龙煤矿和兴隆煤矿的构造煤与原生煤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氮吸附仪测得煤样的低温液氮吸附曲线,根据分形理论、毛细管平均迂曲度分形模型、渗透率模型计算得到了煤样的孔隙分形维数D_(f)、毛细管平均迂曲度分形维数D_(T)、渗透率K,并从分形的角度研究了黔西突出煤的微观孔隙分形特征与其吸附性能及渗透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黔西突出煤孔隙度较低,迂曲度τ较大。随着毛细管平均迂曲度分形维数D_(T)、迂曲度的增大,瓦斯的最大吸附量V_(L)增加,Langmuir压力P_(L)降低,瓦斯吸附速度增大。渗透率K与D_(T)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煤的渗透率低、瓦斯吸附能力强是贵州省矿区频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原生煤 孔隙结构 迂曲度 分形维数 吸附能力 渗透率
下载PDF
拱坝结构损伤的多测点R/S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振华 孙建会 朱赵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为了研究大坝监测资料与结构完整性的关系,利用R/S分析法对实测资料时间序列进行分时段分析,根据计算的分形维数判断坝体结构的损伤程度。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大坝结构完整,实测资料的变化规律相似性越高,其分形维数越小;当大坝结构出现损... 为了研究大坝监测资料与结构完整性的关系,利用R/S分析法对实测资料时间序列进行分时段分析,根据计算的分形维数判断坝体结构的损伤程度。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大坝结构完整,实测资料的变化规律相似性越高,其分形维数越小;当大坝结构出现损伤,实测资料的变化规律越复杂,其分形维数越大;与传统的仿真模拟相比,R/S分析法更接近大坝实际工作性态,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 监测资料 分形维数 非线性程度 R S分析法
下载PDF
东南沿海典型结构性软土微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婷婷 梅芹芹 +1 位作者 刘芙荣 于宗仁 《工程勘察》 2016年第7期11-15,78,共6页
土体的微观结构特征对其工程特性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不同固结压力下东南沿海典型结构性软土的原状土样为研究对象,利用Image Pro-Plus软件处理其放大5000倍的ESEM图像,分析了微观结构参数和宏观结构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研究表明:... 土体的微观结构特征对其工程特性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不同固结压力下东南沿海典型结构性软土的原状土样为研究对象,利用Image Pro-Plus软件处理其放大5000倍的ESEM图像,分析了微观结构参数和宏观结构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研究表明:该软土孔隙平均孔径与固结压力及压缩量之间均为负指数关系;颗粒平均粒径与固结压力之间为对数关系,与压缩量之间为负指数关系。论文最后推导出了土体一维孔隙平均孔径和颗粒平均粒径的微观结构本构模型,分析结果对相关土体性质研究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参数 微观特征 软土 分维
下载PDF
承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凯祥 牛超 +2 位作者 彭涛 杜占顺 武忠山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1期180-184,共5页
为了提高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依据周边矿井已有突水资料,分析了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通过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对矿井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预测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传统突水系数法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脆弱性指数... 为了提高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依据周边矿井已有突水资料,分析了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通过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对矿井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预测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传统突水系数法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脆弱性指数法考虑因素较为全面,评价结果更为精细,实用性更强,可作为突水系数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突水系数法 脆弱性指数法 构造分维
下载PDF
开平煤田吕家坨矿7~#煤层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跃 朱炎铭 王怀勐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煤层断裂构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吕家坨井田发育褶皱构造,煤层走向变化较大;主要构造线近EW向,最大主应力近NS向;构造发育呈复杂—中等—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煤层断裂构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吕家坨井田发育褶皱构造,煤层走向变化较大;主要构造线近EW向,最大主应力近NS向;构造发育呈复杂—中等—较复杂的分带特征,复杂区的延伸方向主要近NW向;D4F1断层从浅部向深部落差增大,D4F3断层延伸方向近EW向,落差较大。该研究可为煤矿的工程布设与煤层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家坨矿 断裂构造 分形理论 趋势面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投影覆盖法结构面粗糙度尺寸效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世江 杨志东 +1 位作者 王超 刘溪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4-1252,共9页
研究结构面粗糙度的尺寸效应特征对全面理解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将随机数应用于投影覆盖法中,改进了投影覆盖法计算结构面分维数时三角形单元划分方法;在分辨率相同情况下,应用改进投影覆盖法计算了两个形貌特征不同... 研究结构面粗糙度的尺寸效应特征对全面理解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将随机数应用于投影覆盖法中,改进了投影覆盖法计算结构面分维数时三角形单元划分方法;在分辨率相同情况下,应用改进投影覆盖法计算了两个形貌特征不同的结构面(2 m×2 m)尺寸大小不同时的分维数;探讨了用取自不同区域位置相同尺寸结构面的最大分维数差值来判定结构面合理尺寸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形貌特征不同的结构面尺寸效应特征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随尺寸增大,结构面粗糙度先增大而后减小,即在小尺寸时表现为正尺寸效应,而后为负尺寸效应;(2)对于某一特定结构面,不同尺寸范围选取位置不同,其尺寸效应特征也不尽相同;(3)不同区域位置相同尺寸结构面最大分维数差值随尺寸的增大,其总体趋势为先减小而后逐渐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是全面认识结构面粗糙度尺寸效应的有益补充,为确定结构面合理尺寸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尺寸效应 粗糙度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