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4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地质判识、孕灾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175
1
作者 李术才 许振浩 +7 位作者 黄鑫 林鹏 赵晓成 张庆松 杨磊 张霄 孙怀凤 潘东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069,共29页
致灾构造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内在条件和控制因素,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兼具蓄积地下水的自然属性与突水突泥致灾性的社会属性,是地质条件与地下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通过221例突水突泥灾害案例统计分析,将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划分为3... 致灾构造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内在条件和控制因素,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兼具蓄积地下水的自然属性与突水突泥致灾性的社会属性,是地质条件与地下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通过221例突水突泥灾害案例统计分析,将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划分为3类11型,即岩溶类(溶蚀裂隙型、溶洞溶腔型、管道及地下暗河型),断层类(富水断层型、导水断层型、阻水断层型),其他成因类(侵入接触型、层间裂隙型、不整合接触型、差异风化型、特殊条件型),研究不同类型致灾构造的结构特征、赋存规律和地质判识方法,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岩溶类致灾构造突水突泥数量居首(约占48%,105例),断层类次之(约占29%,65例),最后为其他成因类(约占23%,51例)。提出4种典型的隧道突水突泥孕灾模式,即直接揭露型、渐进破坏型、渗透失稳型和间歇破坏型。研究成果为突水突泥灾害的致灾机制与灾害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突水突泥 致灾构造 结构特征 地质识别 孕灾模式
原文传递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135
2
作者 邬光辉 李启明 +3 位作者 张宝收 董立胜 张亚光 张欢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37,共5页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成复杂的断裂坡折带。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沿高陡断裂坡折带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碳酸盐岩沉积坡折带。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其间通过构造变换带的调节作用分为结构与形成演化各具特征的5 段,各段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塔中44井区礁滩复合体发育,是实现碳酸盐岩高产、稳产勘探的首选领域;塔中45 井区构造作用与岩溶作用强烈,是寻找大规模缝洞系统的有利领域。这2个区带是在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寻找大油气田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断裂坡折带 构造特征 构造变换带 勘探领域
下载PDF
生物质炭结构性质及其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41
3
作者 周桂玉 窦森 刘世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75-2080,共6页
生物质炭是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和较强吸附特性的含碳物质,不同来源生物质炭的结构性质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对2种自制的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和1种商业黑炭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 生物质炭是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和较强吸附特性的含碳物质,不同来源生物质炭的结构性质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对2种自制的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和1种商业黑炭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秸秆生物质炭的芳构化程度和热稳定性最低,脂族性最强;商业黑炭缩合程度和热稳定性最高,脂族性最弱;松枝生物质炭介于二者之间。向土壤中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和松枝生物质炭培养45d后,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有效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胡敏酸的色调系数ΔlgK降低,对土壤有机碳的长期保存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结构性质 土壤有效养分 腐殖质组成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构造特征与变形规律 被引量:93
4
作者 朱光 徐佑德 +2 位作者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6-241,255,共17页
在大别造山带东端和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断裂带存在着同造山期和早白垩世两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在张八岭隆起南段迄今为止只发现了早白垩世的走滑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由若干条小型韧性剪切带组成,带内糜棱岩都具有陡倾的糜棱面理和平... 在大别造山带东端和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断裂带存在着同造山期和早白垩世两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在张八岭隆起南段迄今为止只发现了早白垩世的走滑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由若干条小型韧性剪切带组成,带内糜棱岩都具有陡倾的糜棱面理和平缓的矿物拉伸线理。野外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了左旋走滑剪切指向。新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变形行为分析显示大别山东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主要形成于中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张八岭隆起南段剪切带主要形成于高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则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糜棱岩内基质中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指示大别山东端和张八岭隆起南段出露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低压环境下,而苏鲁造山带西端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高压榴辉岩相环境。这些详细的构造研究显示: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郯庐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构造型式存在,而在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中它又再次发生了强烈的左行平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构造特征 糜棱岩 温压环境 左旋走滑
下载PDF
植物转录因子MYB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5
作者 牛义岭 姜秀明 许向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50-2059,共10页
植物转录因子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细胞的形态和模式建成等生理过程有关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同时也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家族之一,MYB... 植物转录因子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细胞的形态和模式建成等生理过程有关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同时也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家族之一,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的代谢和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多数MYB蛋白在N端含有一段氨基酸残基组成的Myb结构域,根据这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的结构特征可将MYB转录因子分为四类:1R-MYB/MYB-related;R2R3-MYB;3R-MYB;4R-MYB(4个R1/R2的重复)。MYB转录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植物根、茎、叶、花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MYB基因家族对干旱、盐渍、冷害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也有响应,此外MYB转录因子还与某些经济作物的品质好坏密切相关。本综述主要对MY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调控机理等方面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做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B 转录因子 结构特点 生物学功能
原文传递
黔中隆起性质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88
6
作者 邓新 杨坤光 +1 位作者 刘彦良 佘振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9,共11页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陶世五峰期至早志留世龙马溪期。广西运动期间,受到来自南部云开地块与桂滇-北越地块的挤压和南东向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碰撞脉动式收缩的远程效应,出现了以黔中背斜、乌当-二比向斜为代表的东西向构造带和以麻江背斜为代表的南北向构造带共存的现象,之后,"黔中隆起"作为独立意义的构造单元消失,与"江南古陆"相连接进入联合发展时期。东吴运动和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改变了黔中隆起控制东西走向的沉积古地理格架,变为近南北向,黔中隆起与上扬子地区的构造演化彻底融为一体,标志黔中隆起演化的彻底结束。黔中隆起南缘边界的镇远—贵阳断裂中的钾镁煌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1.3±8.0)Ma,很好地指示了黔中隆起作为独立单元发展的最后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构造运动 U-PB年龄 构造性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83
7
作者 田作基 宋建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13,共7页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闭及褶皱冲断、中生代天山夷平及泛湖发育、以及新生代陆内俯冲造山成盆的演化。就库车前陆盆地来说,可分为两个大的演化阶段: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库车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划分为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构造带、拜城—阳霞坳陷变形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等四个构造单元。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可以识别出三个油气系统,即中上三叠统湖相泥岩油气系统、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油气系统、以及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岩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油气系统 前陆盆地 新生代
下载PDF
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83
8
作者 吴晋峰 潘旭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0-376,共7页
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对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的整体型态特征和个体结构位置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由11个城市节点和24条流向关系组成的大型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218,程度中心势为0.400,其中包含了3组不少于3个节点的1-派... 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对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的整体型态特征和个体结构位置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由11个城市节点和24条流向关系组成的大型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218,程度中心势为0.400,其中包含了3组不少于3个节点的1-派系和2组不少于5个节点的2-派系;由14个城市节点和46条流向关系组成的小型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253,程度中心势为0.566,其中包含了1组不少于4个节点的1-派系和2组不少于6个节点的2-派系。以上结果说明,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低、中心势高、派系交叉性显著;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节点层次分化严重,核心节点突出,边缘节点明显;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中存在明显派系。得到两点启示:国家应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入境旅游流在国内旅游城市之间合理流动,避免入境旅游流过于集中在某些城市;旅游城市应了解其在全国入境旅游流网络中的位置,一方面应积极地与核心城市建立良好的入境旅游关系,另一方面应争取进入旅游城市组合,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开展市场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旅游流网络 结构特征 社会网络理论
下载PDF
论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及工程措施 被引量:40
9
作者 缪林昌 刘松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37-40,48,共5页
回顾膨胀土的工程特性的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膨胀土的结构特性、渗透性、变形、强度及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对膨胀土从膨胀土的微观结构着手 ,深入研究微结构与有关力学参数的内在联系 .微观模... 回顾膨胀土的工程特性的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膨胀土的结构特性、渗透性、变形、强度及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对膨胀土从膨胀土的微观结构着手 ,深入研究微结构与有关力学参数的内在联系 .微观模型与宏观模型相结合 ,从而揭示膨胀土的工程特性 ,达到防治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变形强度 边坡稳定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层构造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66
10
作者 马德波 汪泽成 +5 位作者 段书府 高建荣 江青春 姜华 曾富英 鲁卫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5-805,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磨溪地区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利用断层构造解析方法,分析研究区走滑断层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1)研究区古生界发育张扭性走滑断层,剖面上发育高陡直立、花状构造、&q... 基于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磨溪地区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利用断层构造解析方法,分析研究区走滑断层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1)研究区古生界发育张扭性走滑断层,剖面上发育高陡直立、花状构造、"Y"字形与反"Y"字形3种构造样式。平面上寒武系发育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3组断层,呈线状延伸,整条断层由多条呈斜列状展布的次级断层组成;二叠系以近东西、北西向断层为主,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且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2)近东西向、北西向断层为右行走滑断层,北东向断层为左行走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的走滑作用强,最大水平位移量约550 m,北东向断层的走滑作用弱。寒武系断层的活动强度强于二叠系断层。(3)走滑断层经历早加里东期、晚海西期2期活动,为2期地裂背景下先存构造薄弱带受到斜向拉张所致,主干断层具有一定的继承性。(4)走滑断层及周围裂缝提升了寒武系龙王庙组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控制着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岩溶储集层的分布,形成了该区多层系含气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寒武系 二叠系 走滑断层 构造特征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讨论 被引量:56
11
作者 王世虎 夏斌 +3 位作者 陈根文 姜在兴 肖尚斌 于俊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8-434,共7页
济阳坳陷总体表现为由多个次一级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凹陷组成。坳陷内的凸起构造呈近NE向的排列,单个凸起构造呈东西向展布。东西向构造为东营凹陷的主体构造方向,西部的几个凹陷则为北东向展布,坳陷区内的断裂构造以NE向断层为主。坳陷... 济阳坳陷总体表现为由多个次一级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凹陷组成。坳陷内的凸起构造呈近NE向的排列,单个凸起构造呈东西向展布。东西向构造为东营凹陷的主体构造方向,西部的几个凹陷则为北东向展布,坳陷区内的断裂构造以NE向断层为主。坳陷以伸展构造为主,同时发育有走滑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盆地演化经历了印支期NE向挤压、中生代中期裂陷、中生代晚期构造抬升、古近纪强烈断陷和新近纪整体坳陷等几个阶段。盆地的最终成型是地幔抬升产生的裂陷和走滑断裂产生的拉分联合作用的结果,来自东南方向的挤压作用是形成区内北断南超半地堑盆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盆地演化 成盆机制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演化 被引量:63
12
作者 李实 李玉青 李庆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42,189,共14页
2020年,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基本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中国的扶贫工作重心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02、2013、2018年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动态... 2020年,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基本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中国的扶贫工作重心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02、2013、2018年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缓解相对贫困的可行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发生率逐渐上升,部分特殊人群的贫困发生率较高依然是相对贫困人口的典型特征。新农保、最低社会保障支出和政策性惠农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对于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结构特征 社会保障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62
13
作者 冯颖 侯孟阳 姚顺波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80-2395,共16页
基于1996—2018年中国省际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在修正的引力模型准确测算粮食生产空间关联关系及构建空间关联矩阵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整体特征、个体特征及块模型3个方面具体考察了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一... 基于1996—2018年中国省际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在修正的引力模型准确测算粮食生产空间关联关系及构建空间关联矩阵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整体特征、个体特征及块模型3个方面具体考察了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一步采用二次指派程序方法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省际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的密切程度在波动中提高,但仍有提升空间,网络结构呈现较好的稳定性和可达性,溢出效应具有多重叠加特性;②省际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网络呈现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核心—边缘"分布格局,粮食主产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粮食主销区和平衡区则处于边缘地位;③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净溢出、主受益、经纪人和双向溢出4个板块,板块间的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梯度传递特征;④自然禀赋条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地理空间邻近性、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规模、机械服务规模、耕地资源的差异、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相近性对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关联网络 结构特征 形成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SNA) QAP分析法
原文传递
199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中心城市服务业特征与趋势比较研究——以北京、上海与广州为例 被引量:45
14
作者 方远平 阎小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4-619,637,共7页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服务业发展迅猛,并逐步成为策动经济增长、影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开始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文章首先介绍了服务业发展的背景、国内研究概况与研究意义;然后从服务业内部增加值...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服务业发展迅猛,并逐步成为策动经济增长、影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开始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文章首先介绍了服务业发展的背景、国内研究概况与研究意义;然后从服务业内部增加值构成、就业结构和基本—非基本分析等方面归纳与比较分析了我国沿海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和广州的服务业内部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社会性服务业发展迅猛,逐步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导服务行业,而分配性服务业则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其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表明服务业多样化趋势开始出现。同时归纳出三大中心城市的服务业结构特征为:北京市的服务业最具竞争优势,生产性和社会性服务业的地位最突出,上海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而广州市则以分配性服务业高度发达而著称。最后总结了中心城市服务业特征、趋势及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2004年 中国 沿海中心城市 服务业 特征 北京 上海 广州市 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融资成本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车德欣 戴美媛 吴非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74,共19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创新驱动的缩影,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借助大数据文本分析手段,识别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中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降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创新驱动的缩影,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借助大数据文本分析手段,识别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中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降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上述关系在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处理后依旧成立。特别是这种降成本效应具有较长时间的可持续性,且融资成本越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降成本效果越好。从机制检验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了信息不对称,并提升市场的正面预期,抑制了企业的短贷长投和金融杠杆行为,强化了其内部控制和财务稳定。这些改变都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创新转型绩效提供了有益参考。最后,本文从差异化转型、强化信息流通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融资成本 信息不对称 投融资行为 内部稳定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54
16
作者 贾承造 马德波 +5 位作者 袁敬一 魏国齐 杨敏 闫磊 田方磊 姜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91,共11页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由于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具有位移小、断距小且埋深大的特点,因而对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厘清上述争议,基于大面积高...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由于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具有位移小、断距小且埋深大的特点,因而对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厘清上述争议,基于大面积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二维地震资料,在解析该盆地中部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并探究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走滑断裂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区、沿走向分段的特点;②深层压扭走滑断裂运动方向规律简单,NE、NNE向走滑断裂为左旋,NNW向走滑断裂为右旋,浅层张扭断裂运动方向差异较大,走滑断裂的位移量为400~1500 m,属于小滑移距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③走滑断裂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部分断裂重新活化,不同时期断裂分布有差异;④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的形成受控于基底结构非均一性与原特提斯洋闭合消减带来的挤压作用力,张扭断裂为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后期活化产生的R剪切分支断裂或张性破裂断裂,其形成受控于不同时期盆地周缘洋盆消减闭合。结论认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成因机制与油气息息相关,取得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效益;除了塔里木盆地之外,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也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对典型盆地的研究,必将丰富和完善中国小陆块、多旋回盆地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理论,为发现更多的油气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通 走滑断裂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成因机制 基底非均一性 周缘洋盆闭合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全新世以来土层岩土工程参数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9
17
作者 冯秀丽 林霖 +1 位作者 庄振业 潘树春 《海岸工程》 1999年第4期1-7,共7页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际勘探资料,对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北海域的复构三角洲从平面和垂向上做了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评价,确定了底质类型以粉土为主局部分布有粉质粘土的平面格局和全新世以来沉积四层标准化地层的空间架构,并对其力学性质...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际勘探资料,对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北海域的复构三角洲从平面和垂向上做了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评价,确定了底质类型以粉土为主局部分布有粉质粘土的平面格局和全新世以来沉积四层标准化地层的空间架构,并对其力学性质指标和物理性质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得出相关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构三角洲 结构特征 塑性特征 数理统计 黄河 工程地质评价 沉积环境 相关性
下载PDF
1998年~2006年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9
18
作者 史娟 张凤荣 赵婷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91-1198,共8页
根据1998年~2006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和全国耕地变化情况数据,对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1998年~2006年间,耕地资源结构变化的区域分异明显。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部和东南沿海这些水热条件... 根据1998年~2006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和全国耕地变化情况数据,对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1998年~2006年间,耕地资源结构变化的区域分异明显。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部和东南沿海这些水热条件好、优质耕地集中的区域,灌溉耕地面积减少,耕地生产力降低;②除新疆和黑龙江耕地面积净增加外,全国其它地区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耕地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分布在京津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快速发展区和内蒙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③耕地资源增减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带区和东部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及丘陵区;耕地增加区域呈明显的西移趋势,由此而导致耕地的整体生态条件恶化;④耕地增减变化的原因亦存在区域差异。在黄土高原区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用地扩张。对于新增耕地而言,在西部地区,主要来自土地开发;在中东部地区,主要来自土地开发和整理;⑤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是由于独立工矿和村庄的扩张,其区位分布恰和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相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资源 数量变化 结构变化 空间特征
下载PDF
科研合作网络特征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张鹏程 彭菡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4-112,共9页
知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创造新知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从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视角出发,对科研合作网络与知识创造绩效的关系展开了分析。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本文选取了管理学领域的24个科研合作团队,收集了他们... 知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创造新知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从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视角出发,对科研合作网络与知识创造绩效的关系展开了分析。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本文选取了管理学领域的24个科研合作团队,收集了他们在6年时间发表的1494篇论文,并通过识别888个作者的合作关系建立合作网络模型。数据结果表明,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团队知识创造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1)合作网的派系数量与知识创造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最大子图比例以及合作网络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3)中心性则与其无关。最后,本文从合作结构的角度提出了提高科研团队绩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造 合作网 结构特征 科研团队
原文传递
土壤腐殖物质形成转化与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20
作者 窦森 李凯 +2 位作者 崔俊涛 关松 张晋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8-1158,共11页
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 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HS,本文对HS及其组分的形成转化及稳定性(包括形成顺序、相互转化、驱动因素、同位素分异、热力学稳定性等),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包括HS组分的提取、分组、纯化、结构表征等),人为措施响应规律(包括耕作、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提出今后HS研究中要进一步应用先进技术、重新重视HS化学分组研究、进一步认识HS结构特征,以及探索HS形成转化机制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物质 形成转化 化学分组 结构特征 耕作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