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被引量:114
1
作者 朱光 牛漫兰 +2 位作者 刘国生 王道轩 宋传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郯庐断裂带内一系列走滑糜棱岩类的^(40)Ar/^(39)Ar测年表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发生了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大规模的走滑运动,造成了两类走滑构造,一类为变质岩中低绿片岩相左旋韧性剪切带,另一类为中生代火成岩、沉积岩中的脆性、脆-韧性... 郯庐断裂带内一系列走滑糜棱岩类的^(40)Ar/^(39)Ar测年表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发生了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大规模的走滑运动,造成了两类走滑构造,一类为变质岩中低绿片岩相左旋韧性剪切带,另一类为中生代火成岩、沉积岩中的脆性、脆-韧性左行平移断层。这反映断裂带的走滑运动从早白垩世初期持续到早白垩世后期。断裂带的走滑运动诱发了大规模的、以富钾、中酸性为主的岩浆活动。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些岩浆岩既有壳源的信息,也有幔源的贡献,反映是断裂减压、壳-幔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岩浆活动,也暗示断裂带在走滑期切入壳-幔边界。该断裂带走滑运动中,除了在莱阳盆地形成了拉分盆地外,还在合肥盆地东部造成了走滑挠曲盆地,控制下白垩统朱巷组的沉积。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是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高速斜向俯冲的结果,属于滨太平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沉积事件 郯庐断裂带 走滑运动 岩浆活动 走滑盆地 早白垩世
下载PDF
济阳坳陷断裂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5
2
作者 方旭庆 蒋有录 +2 位作者 罗霞 赵兰全 杨永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7,35,共8页
通过区域应力场特征、区域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并依据区域应力场控制下不同走向断裂的演化特征、叠合效应及其约束下不同凹陷成藏要素的差异,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印支期板块拼合作用... 通过区域应力场特征、区域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并依据区域应力场控制下不同走向断裂的演化特征、叠合效应及其约束下不同凹陷成藏要素的差异,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印支期板块拼合作用影响下形成'多米诺骨牌式'有序逆冲褶皱,燕山期在东侧的郯庐断裂带和西侧的兰聊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及燕山-喜山期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下,相继发生了'多米诺骨牌式'有序构造反转和北东向'帚状'走滑运动,依次形成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并相互叠加;不同断裂叠加效应下,各凹陷具有'脉动式'伸展过程,伸展率的差异控制了不同凹陷的成藏要素;济阳坳陷自南西向北东主要含油层系具有古近系至新近系逐渐上移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郯庐断裂带 兰聊断裂带 “脉动式”伸展 走滑运动
下载PDF
Laser probe ^(40)Ar/^(39)Ar dating of mica on the deformed rocks from Altyn Fau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western China 被引量:17
3
作者 LIU Yongjiang, YE Huiwen, GE Xiaohong, CHEN Wen, LIU Junlai, REN Shoumai & PAN Hongxun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61, China Graduate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Laboratory of Isotopic Geochronology, Institute of Geolog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 Beijing 100037,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4期322-325,共4页
The samples of Caledonian mylonitized granite and Jurass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were collected in the north of Dangjinshan Pass, Qaidam gate fault-valley and Gesi fault-valley. Detailed studies under the microscope ... The samples of Caledonian mylonitized granite and Jurass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were collected in the north of Dangjinshan Pass, Qaidam gate fault-valley and Gesi fault-valley. Detailed studies under the microscope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e suggest that all the samples contain the syntectonic-growing minerals such as white mica, chlorite, sericite, biotite, etc. By dating these minerals, we got a group of 40Ar/39Ar laser probe isochronal ages of 89-92 Ma and apparent ages of (46.6±6.4) Ma. The ages ranging from 97 to 46 Ma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isotopic dating researches of the Altyn Fault The isochronal age group of (98-89) Ma indicates that a ductile strike-slip event, with low-grade metamorphism, began in late Cretaceou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Altyn Fault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alled west tectonic syntaxis in the Nepal-western Kunlu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yn FAULT 40AR/39AR age strike-slip movement.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部走滑相关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凡 贾承造 +3 位作者 袁剑英 曹正林 陈启林 田继先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0-670,共11页
笔者等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构造特征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属于巨型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阿尔金山前前陆冲断带就形成于盆山结合部,阿尔金山前冲断活动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印度板块与青... 笔者等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构造特征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属于巨型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阿尔金山前前陆冲断带就形成于盆山结合部,阿尔金山前冲断活动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活动,其次根据走滑断裂规模和走滑断裂对整个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将柴西地区的各种复杂走滑断裂分为盆地级(一级)、区带级(二级)、圈闭级(三级)、显微级走滑断裂;柴西地区各种复杂多样的走滑断裂与之伴生的构造组合都与其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有关;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西各走滑断裂的形成期与改造期,最后研究了走滑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地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构造演化 喜马拉雅运动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走滑特征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志洪 卢华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T001,共7页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切带的闽台微大陆(或称平潭-东山带)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公里的漂移位移而不是剪切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乐-南澳 剪切带 走滑特性 碰撞动力学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渤南段构造特征及其控盆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婧 李伟 +3 位作者 吴智平 李春锐 杨波 张晓庆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9-1564,共16页
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其构造特征复杂,目前对渤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尚不明晰.通过对三维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分析解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的时空差... 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其构造特征复杂,目前对渤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尚不明晰.通过对三维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分析解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的时空差异及其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具有3组分支断裂,每组分支断裂由2~4条断裂构成,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走滑特征,整体由东向西、由深至浅走滑程度逐渐减弱.新生代古新世-早始新世郯庐断裂带渤南段左旋走滑,东部分带活动明显、强度大,中带和西带不活动或活动较弱,渤南地区中生代发育的NWW向伸展断裂系统复活,形成北断南超的复式半地堑或南北双断式结构;中始新世以来,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转为右旋走滑,3组分支断裂均开始活动,表现为强烈的走滑兼伸展运动,强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中带分支断裂形成的中央构造脊将黄河口凹陷分割成东、西两个次洼,并开始逐渐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与主断裂构成帚状断裂组合;新近纪-第四纪郯庐断裂渤南段表现为右旋走滑兼挤压,主走滑断裂不连续,代之以大量规模较小的次级断裂系统.太平洋区板块俯冲方向、俯冲速率的变化以及深部动力背景的变迁共同造成了渤南地区郯庐断裂不同分支构造发育演化及其控盆作用的差异性,由于右旋走滑位移量小于先期的左旋走滑,现今渤南地区构造单元分布仍具左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走滑运动 新生代 郯庐断裂带 渤南地区 油气
原文传递
断层宽度对跨断层隧道错动反应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克昌 陈新民 +1 位作者 左娟花 张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为了研究断层宽度对跨断层岩体隧道错动反应特性的影响,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断层错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走滑断层为例,对比分析了断层宽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跨断层岩体隧道的错动反应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走... 为了研究断层宽度对跨断层岩体隧道错动反应特性的影响,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断层错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走滑断层为例,对比分析了断层宽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跨断层岩体隧道的错动反应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走滑断层错动作用下,衬砌拱腰主要承受拉/压应力,拱顶和拱底主要承受剪应力;拉/压应力峰值出现在变形最为剧烈位置处,剪应力峰值出现在错动盘和断层交界面附近。走滑断层错动对衬砌的影响范围随断层宽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当断层宽度由0逐级增加至20、40 m时,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当断层宽度由40 m增加至60 m时,影响范围基本不变,说明断层错动对衬砌的影响范围存在一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宽度 走滑断层 错动 隧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构造转折界面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杨东辉 童亨茂 +2 位作者 范彩伟 肖坤泽 王朝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601,共12页
中国西南部红河断裂带的活动演化历史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断裂从陆地向海域延伸进入莺歌海盆地,并对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红河断裂带经历早期的左旋走滑运动和后期的右旋走滑运动已经得到公认,但... 中国西南部红河断裂带的活动演化历史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断裂从陆地向海域延伸进入莺歌海盆地,并对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红河断裂带经历早期的左旋走滑运动和后期的右旋走滑运动已经得到公认,但对于其精细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运动转换的时间还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构造控制沉积、沉积反映构造的思想,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从T27界面上下地层厚度存在"跷跷板"式的变化、沉积中心的迁移、沉积速率的变化、陆架-陆坡坡折带的出现、微小断裂的特征以及底辟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确定莺歌海盆地红河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停止于T40(10.5Ma);T40~T30(10.5~5.5Ma)是构造变形的平静期;T30~T27(5.5~2.4 Ma)为左旋走滑运动向右旋走滑运动转换时期;T27(2.4 Ma)以后右旋走滑活动开始,并控制坡折带(包括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和底辟构造等的形成;T20(1.9 Ma)以来,右旋走滑活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红河断裂带 走滑活动 构造转换 “跷跷板”式地层
下载PDF
埕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8
9
作者 罗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8,共5页
针对埕东构造带构造演化与成藏关系研究较少的现状,运用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和区域应力场最新研究结果,探讨了埕东构造带演化过程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结果表明:埕东构造带经历了"逆冲褶皱、拉张反转、逆时针旋转、走滑—... 针对埕东构造带构造演化与成藏关系研究较少的现状,运用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和区域应力场最新研究结果,探讨了埕东构造带演化过程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结果表明:埕东构造带经历了"逆冲褶皱、拉张反转、逆时针旋转、走滑—伸展和热沉降+顺时针旋扭"5个演化阶段;演化过程叠加控制了埕东构造带南高北低的恢复准确性、南北双向供烃的空间格局和构造带南、北新近系成藏的差异性,即南部地区埕南断层垂向输导形成馆上段披覆构造油藏和馆下段地层油藏;北部地区断层岩性输导形成馆上段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为该区下一步精细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走滑运动 构造叠加 郯庐断裂 济阳坳陷 埕东构造带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走滑运动对柴达木盆地的侧向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重庆 周建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91-297,共7页
阿尔金断裂因其巨大的规模及走滑量而被许多学者认为具有显著的侧向效应,并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反S型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归结于此,然而这种推测的观点缺乏有力依据。构造物理模拟是研究构造变形机制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3组三维模型研... 阿尔金断裂因其巨大的规模及走滑量而被许多学者认为具有显著的侧向效应,并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反S型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归结于此,然而这种推测的观点缺乏有力依据。构造物理模拟是研究构造变形机制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3组三维模型研究阿尔金断裂走滑运动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影响的范围和方式,其结果表明:①不论阿尔金断裂平移走滑还是挤压型走滑,都对柴达木盆地产生挤压作用,但挤压应力作用范围及地体运动速率有差异:平移走滑影响范围的前缘边界为弧形,地体运动速率递减较慢,而挤压型走滑的前缘边界为直线形,地体运动速率快速减小;②柴达木盆地近南北向挤压收缩强度远大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引起的变形,使得紧邻断裂的地体因走滑牵引而发生的运动方向被盆地近南北向的收缩变形所改变;③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的影响集中于盆地西南部,与反S型褶皱-冲断带发育位置不符,不支持反S型褶皱-冲断带的形成受阿尔金断裂控制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走滑运动 柴达木盆地 反S型褶皱-冲断带 物理模拟
下载PDF
阿尔金构造带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侠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阿尔金构造带的形成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其在西北部塔里木地块和东南部柴达木—祁连地块的天平式摆动控制下,承受着挤压和拉张交替的波动力学作用,产生了一系列逆断层与正断层或反转断层;晚期,在青藏地块整体隆升而派生向北推挤...  阿尔金构造带的形成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其在西北部塔里木地块和东南部柴达木—祁连地块的天平式摆动控制下,承受着挤压和拉张交替的波动力学作用,产生了一系列逆断层与正断层或反转断层;晚期,在青藏地块整体隆升而派生向北推挤的作用下,上述二地块各以不同速度向北滑移,因而在其间形成了剪切作用力,并使阿尔金构造带形成左行走滑断裂性质的断裂带,因此,阿尔金构造断裂带是一条被动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构造带 天平式摆动 左行走滑 地幔波浪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彭路赢 杨屹洲 +1 位作者 张军勇 吴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选取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内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震剖面,解释并分析该背斜构造带的地表次级断裂以及地下构造的变形样式与运动特征。遥感影像显示,尖顶山背斜的大部分地表次级断裂从北西走向的压扭断裂... 选取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内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震剖面,解释并分析该背斜构造带的地表次级断裂以及地下构造的变形样式与运动特征。遥感影像显示,尖顶山背斜的大部分地表次级断裂从北西走向的压扭断裂向东南方向过渡为南北走向的正断层,而黑梁子背斜的地表次级断裂为北北东走向的左行张扭断层。地震剖面显示,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由上部逆冲滑脱断裂和下部基底正花状构造组成,深层与浅层的变形解耦主要受新生界下部路乐河组的膏盐层影响。结合地表次级断裂和地下基底断裂的平面展布样式、运动特征以及沿走向的变化,认为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为右行压扭构造,推测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汇聚的背景下,柴达木盆地内部在持续缩短变形的过程中发生向东的差异性挤出,从而形成一系列压扭性质的背斜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遥感影像解译 地震剖面 右行压扭构造 走滑运动 盐构造
下载PDF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Banquan pull-apart basin and implications for late Cenozoic dext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13
作者 Peng SHU Xiwei XU +11 位作者 Shaoying FENG Baojin LIU Kang LI Paul TAPPONNIER Xiaojuan DENG Guihua CHEN Nuan XIA Hongtai XU Jingjing QIN Fubing HE Yan MA Rongzhang Z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97-820,共24页
The Banquan Basin is a pull-apart basin with the largest scale and the most prominent structure due to dextral slip of the Tanlu Fault Zone(TLFZ) in late Cenozoic. The depositional history of the basin records the sta... The Banquan Basin is a pull-apart basin with the largest scale and the most prominent structure due to dextral slip of the Tanlu Fault Zone(TLFZ) in late Cenozoic. The depositional history of the basin records the start time and evolution of th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TLFZ.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Banquan Basin by seismic reflection exploration, borehole detection and cosmogenic nuclide chronology. We analyz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ll-apart basin and the strike-slip fault and discuss the start time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of the TLFZ.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Banquan Basin has undergone three evolutionary stages: weak rifting during the pre-pull-apart period, strong extension during the syn-pull-apart period and subsidence during the post-pull-apart period. This implies that the TLFZ, which controls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n, experienced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weak activity,intensified activity and migration of activity toward the central basin. The sedimentary filling of the basin has strong response to the episodic pull-apart and extension of the basin. Lying upon the basement of the basin, a thin layer of Miocene mudstone slowly accumulated due to local rifting before the strong pull-apart event. Along with the dextral slipping and pull-apart process, the basin was filled with alluvial fan facies, fluvial facies and floodplain facies strata from bottom to top. The latest tectonic movement of the TLFZ in the North China Block in late Cenozoic was dominated by episodic dextral strike-slip motion, and this deformation pattern started at 4.01±1.27 Ma. The latest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North China since late Cenozoic was governed by eastward extrusion and tectonic orogenesis of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since late Miocene. The eastward thrusting of the Liupanshan fault zone and sinistral shearing of the Qinling fault zone led to the anticlockwise rotation and pushing of 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quan Basin strike-slip movement Pull-apart basin Tanlu Fault Zone North China Plain Start time
原文传递
新甘交界北山地区大泉断裂走滑特征及ESR测年证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宇 潘金花 +1 位作者 刘畅 郭召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8,共8页
卫星图片显示穿过大泉断裂的水系有被左行扭曲的特征,结合野外断层面上擦痕、断裂带中劈理观测统计和室内对断层岩显微构造的分析,确定了大泉断裂是以左行为主的走滑断裂带。对断层泥的ESR年代学测定,确定了大泉断裂开始活动时间为... 卫星图片显示穿过大泉断裂的水系有被左行扭曲的特征,结合野外断层面上擦痕、断裂带中劈理观测统计和室内对断层岩显微构造的分析,确定了大泉断裂是以左行为主的走滑断裂带。对断层泥的ESR年代学测定,确定了大泉断裂开始活动时间为早更新世1.2~1.5Ma,其分支断层的活动时间在晚更新世300ka左右。大泉断裂活动时间与青藏高原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开始强烈隆升时间一致,表明大泉断裂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是晚新生代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持续碰撞挤压和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地区 ESR测年 走滑活动 大泉断裂
下载PDF
对地震剖面中正断层几种特殊表现形式的认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树政 卢刚臣 +2 位作者 马军 李振勇 孔凡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
在中国东部油区 ,正断层对第三系乃至前第三系的油气成藏、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很明显 ,因此对正断层的地震解释显得十分重要。正断层在地震剖面中有多种特征 ,但人们通常认为 :1正断层下降盘地层厚度一定要大于或等于上升盘地层厚度 ;2... 在中国东部油区 ,正断层对第三系乃至前第三系的油气成藏、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很明显 ,因此对正断层的地震解释显得十分重要。正断层在地震剖面中有多种特征 ,但人们通常认为 :1正断层下降盘地层厚度一定要大于或等于上升盘地层厚度 ;2正断层下降盘应出露新地层 ,上升盘应出露老地层。基于以上认识而导致某些牵强或错误的解释结果出现。本文结合实例从不同期次正断层切割作用、断层负反转、走滑运动及异常体侵入、地震波速度与差异压实等几方面 ,对正断层上升盘地层地震双程旅行时大于下降盘的现象进行解释 ;同时对两种下降盘出露较老地层的正断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正断层 表现形式 厚度 切割作用 走滑运动 异常体
下载PDF
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是形成特征地震的一种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华林 耿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7-62,共6页
本文通过特征地震特点与枢纽运动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是形成特征地震的一种机制,断裂的枢纽轴部是特征地震发生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富蕴、海原、炉霍和郯城地震断裂皆属特征地震断裂。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枢纽运动 特征地震 断裂
下载PDF
梁家-万昌地区同沉积断层对奢岭组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龙 何生 +4 位作者 石万忠 许学龙 吴云鹏 王洁 李劭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43,10-11,共10页
陆相盆地油气勘探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伊通盆地为一走滑为主的盆地,其中始新世西北缘边界断层的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走滑运动必然会在盆内派生出一系列次级伸展断层。本文从西北缘走滑... 陆相盆地油气勘探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伊通盆地为一走滑为主的盆地,其中始新世西北缘边界断层的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走滑运动必然会在盆内派生出一系列次级伸展断层。本文从西北缘走滑断裂活动时间、走滑派生的次级断层的展布及活动时间等方面对同沉积断层进行剖析;同时阐述了同沉积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得出三点结论:①盆内边界断层的走滑控制了盆内次级伸展断层的分布特征及活动时间;②分布于万昌围斜带的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主要起疏导作用,沉积体沿着同沉积断层之间夹持的地带沉积;③分布在梁家地区的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沉积体的分布范围,沉积体基本不越过同沉积断层的上升盘进行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走滑运动 沉积作用 地震地质 伊通盆地 奢岭组
下载PDF
地震断层粘滑错动对青藏铁路变形效应的有限元分析——以东昆仑活动断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阳永龙 胡道功 +2 位作者 王连捷 张有 陈新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77-385,共9页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现今仍在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地震断裂之一,该断裂的未来地震活动及其突发性粘滑错动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基于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通过加入8m的水平左旋位移,模拟了东昆仑断裂未来地震...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现今仍在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地震断裂之一,该断裂的未来地震活动及其突发性粘滑错动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基于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通过加入8m的水平左旋位移,模拟了东昆仑断裂未来地震活动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铁路变形效应。结果表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基岩整体移动,而第四纪松散层和道床则发生了变形,靠近断裂带附近的第四系自下而上水平位移明显减小,而铁轨和道床没有明显的断错,表现为长度约为25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在铁路东、西两侧形成NE向的张裂陷和NW向的地震鼓包。在断裂带附近,铁轨发生了严重扭曲,铁轨应力自断裂带向两侧逐渐降低,而且铁轨的最大剪应力平面与铁轨的延伸方向垂直,因而在地震影响下,铁轨最有可能发生的破坏是剪切性的,并提出加宽路基、置换土层等工程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活动断裂 粘滑错动 有限元分析 铁路变形 青藏铁路 东昆仑断裂 活动断裂 变形效应 地震断裂 断层粘滑
下载PDF
走滑运动与调整断层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万程 《中国煤田地质》 1995年第3期1-5,共5页
走滑运动是指沿直立的断面作走向滑移的断裂运动。走滑断层可分为两种:一是单剪性质的走滑断层,按习惯称为平移断层;二是作为挤压带、伸展带、重力滑动带的侧向连系和调整的走滑断层,建议称为调整断层。建立调整断层的目的,在于拓... 走滑运动是指沿直立的断面作走向滑移的断裂运动。走滑断层可分为两种:一是单剪性质的走滑断层,按习惯称为平移断层;二是作为挤压带、伸展带、重力滑动带的侧向连系和调整的走滑断层,建议称为调整断层。建立调整断层的目的,在于拓宽对走滑运动内涵的认识,增强对走滑构造多样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运动 侧向构造 调整断层 断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平移时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被引量:114
20
作者 朱光 徐嘉炜 孙世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2-456,共5页
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K-Ar全岩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该剪切带形成后,在99±2Ma前(早白垩世末期)冷却至封闭温度。结合其它地质现象,笔者认为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推测为110—130Ma前... 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K-Ar全岩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该剪切带形成后,在99±2Ma前(早白垩世末期)冷却至封闭温度。结合其它地质现象,笔者认为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推测为110—130Ma前。这一平移时代与太平洋的伊泽奈崎(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斜向俯冲的时间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糜棱岩 同位素年龄 平移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