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6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肯-张模型参数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91
1
作者 何昌荣 杨桂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邓肯 -张非线弹性模型共有 8个参数 ,依据试验数据并按比例分别增减每个参数后 ,用有限元法计算一座土坝的应力应变等。每个参数的增减变化 ,都将引起应力应变的相应变化 ,有的成倍变化。本文结果对模型参数测试、计算取值。
关键词 模型参数 位移 应力比
下载PDF
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分析 被引量:60
2
作者 傅景辉 宋二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5-339,共5页
通过分析桩-土-垫层的共同作用,讨论了刚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推导出在荷载作用下,当桩端土层为文克勒地基时的桩顶荷载、土体表面荷载、柱体沉降、土体沉降、受荷后垫层厚度等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推导出的应力比公式对应力比的多... 通过分析桩-土-垫层的共同作用,讨论了刚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推导出在荷载作用下,当桩端土层为文克勒地基时的桩顶荷载、土体表面荷载、柱体沉降、土体沉降、受荷后垫层厚度等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推导出的应力比公式对应力比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桩复合地基 垫层 应力比 载荷-沉降特性
下载PDF
砂岩高温后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87
3
作者 吴刚 邢爱国 张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10-2116,共7页
对焦作砂岩在常温及经历100℃~1 200℃温度作用后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详细分析加温后砂岩的表观形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等的变化情况,并对砂岩的高温劣化机制作初步探讨。研究表明,... 对焦作砂岩在常温及经历100℃~1 200℃温度作用后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详细分析加温后砂岩的表观形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等的变化情况,并对砂岩的高温劣化机制作初步探讨。研究表明,高温使砂岩的表观形态发生改变;在400℃以内,温度对砂岩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加温对砂岩的某些力学指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经历的温度超过400℃后,随受热温度升高砂岩的力学性能发生劣化,砂岩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而800℃前砂岩的峰值应变随温度的升高而大幅增加;砂岩的变形大体随经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0℃前砂岩的泊松比随经历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后呈上升趋势。温度引起的热应力作用、矿物组分和微结构变化导致砂岩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与高温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砂岩 高温 峰值应力 峰值应变 弹性模量 泊松比
下载PDF
刚性桩复合地基在不同荷载下的桩土分担特性 被引量:45
4
作者 池跃君 宋二祥 陈肇元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9-363,共5页
利用解析解答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等随复合地基荷载、垫层厚度、垫层模量、桩长、桩间距、桩间土模量和桩端土抗力系数等因素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竖向荷... 利用解析解答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等随复合地基荷载、垫层厚度、垫层模量、桩长、桩间距、桩间土模量和桩端土抗力系数等因素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应力比随复合地基荷载、垫层模量、桩长和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大,随垫层厚度和土体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也表明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有合理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桩复合地基 竖向荷载 桩土应力比 荷载分担比 垫层厚度 垫层模量 桩长 桩间距 土体模量
下载PDF
列车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王常晶 陈云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78-1186,共9页
用弹性地基上Timoshenko梁及其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解计算得到地基表面与路堤之间的反力。将其视为作用于地基表面的荷载,以单位移动荷载引起的半空间地基内部应力解为基础,对反力在作用空间上进行积分,得到了列车速度小于地基中Rayl... 用弹性地基上Timoshenko梁及其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解计算得到地基表面与路堤之间的反力。将其视为作用于地基表面的荷载,以单位移动荷载引起的半空间地基内部应力解为基础,对反力在作用空间上进行积分,得到了列车速度小于地基中Rayleigh波速时,列车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稳态应力响应解答。通过与列车振动现场测试结果(路堤位移和速度)的比较,证明了所采用模型的合理性。给出了应力及其分布随时间和空间坐标的变化,分析了应力的特性及分布规律,发现列车经过时在地基中产生的动应力是一种以压应力为主的循环荷载。动应力的空间分布与地基表面作用静力荷载(如条形荷载)产生的应力分布相似,但随列车运动而呈动态变化。还研究了半空间地基的土性和列车速度对应力的影响,发现剪切模量对应力的影响与车速有关,列车速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当速度比超过0.6时,而泊松比仅对水平应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TIMOSHENKO梁 列车 循环荷载
下载PDF
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和优化设计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作勤 《岩土力学》 EI CSCD 1995年第4期30-37,共8页
回顾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从荷载的合理传递出发,确定单桩的容许承载力、置换率和复合地基的容许承载力。阐明影响桩士应力比的主要因素。最后,介绍用荷载试验检验应力比的作法。
关键词 复合地基 桩土 应力比 优化设计 荷载试验
下载PDF
复合地基中垫层作用机理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杰 张可能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8-572,共5页
以土力学和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刚性、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竖向变形协调方程 ,从理论上建立了垫层厚度及压缩模量对刚性、半刚性桩复合地基性质和形状的影响的数学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 ,得出了不同的垫层厚度及垫层模量对桩土应力比、... 以土力学和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刚性、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竖向变形协调方程 ,从理论上建立了垫层厚度及压缩模量对刚性、半刚性桩复合地基性质和形状的影响的数学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 ,得出了不同的垫层厚度及垫层模量对桩土应力比、桩身最大应力位置、桩身最大应力、桩土荷载传递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增大垫层厚度及降低垫层模量都能缓解桩顶应力集中程度 ,但等沉面位置下降 ,桩端应力增大 ,因此 ,靠过多地提高垫层厚度和降低垫层模量来获得较低的桩土应力比不可取 ;垫层的最佳厚度为 0 .2~ 0 .5m ,垫层的最佳压缩模量为 30~ 10 0MPa,这与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垫层厚度和垫层模量相符 ;利用该方法可对刚性、半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优化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垫层 应力比
下载PDF
不同应力路径下花岗岩三轴加卸载力学响应及其破坏特征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地元 孙志 +1 位作者 李夕兵 谢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449-3457,共9页
开展3种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花岗岩三轴加卸载试验,得到花岗岩在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其破坏特征、变形特征及其强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卸围压过程中岩石环向应变和体积应变与围压在初始阶段呈线性关系,而后呈明显的... 开展3种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花岗岩三轴加卸载试验,得到花岗岩在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其破坏特征、变形特征及其强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卸围压过程中岩石环向应变和体积应变与围压在初始阶段呈线性关系,而后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岩石轴向变形不明显,变形主要表现为环向变形,岩石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2)卸荷试验中岩石变形模量随卸荷比的增大而减小,而泊松比随卸荷比的增大而增大,在卸荷初期岩石变形参数劣化不明显,而后呈指数型变化,且岩石加轴压卸围压试验较恒轴压卸围压试验对变形参数的影响更加明显。(3)在高应力卸荷条件下,Mogi-Coulomb强度准则较Mohr-Coulomb强度准则更能反映岩石的卸荷破坏强度特征;相对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恒轴压卸围压试验试样黏聚力c降低24.21%,内摩擦角?增大16.71%,而加轴压卸围压试验试样黏聚力c增大10.25%,内摩擦角?减少6.64%,表明在恒轴压卸围压试验中试样抗破坏的主控因素为摩擦力,而在加轴压卸围压试验中为黏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力路径 三轴加卸荷试验 破坏 变形 卸荷比 强度准则
原文传递
ETFE薄膜单向拉伸性能 被引量:40
9
作者 吴明儿 刘建明 +1 位作者 慕仝 张其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对3种厚度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沿MD及TD方向裁取的试样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拉伸曲线、抗拉强度及断裂延伸率.通过分析,给出了确定拉伸曲线上2个刚性转折点的方法,由此得到了对应于转折点的屈服应力和... 对3种厚度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沿MD及TD方向裁取的试样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拉伸曲线、抗拉强度及断裂延伸率.通过分析,给出了确定拉伸曲线上2个刚性转折点的方法,由此得到了对应于转折点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给出了ETFE薄膜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由拉伸曲线计算得到了切线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第二和第三弹性模量;借助高精度数字照相方法,测定了ETFE薄膜的泊松比.结果表明,试验中采用的ETFE薄膜材料沿MD及TD方向的单向拉伸特性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FE薄膜 拉伸试验 抗拉强度 屈服应力 弹性模量 泊松比
下载PDF
粗糙度对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金子豪 杨奇 +3 位作者 陈琛 冷伍明 郭风琪 赵春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4-765,共12页
为探究粗糙度对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根据钻孔灌注桩成孔后的孔径–深度曲线,采用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得混凝土结构凸出尺寸的分布频率。基于此,分别构建表面... 为探究粗糙度对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根据钻孔灌注桩成孔后的孔径–深度曲线,采用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得混凝土结构凸出尺寸的分布频率。基于此,分别构建表面"光滑"和"规则型"凹槽的混凝土板用于模拟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粗糙度。提出可考虑凹槽几何参数、槽内土体扰动深度和槽宽修正的粗糙度(R)计算方法。试验研究结论如下:(1)对于平均粒径D50>0.7 mm的粗砂和细砾,其剪切带厚度约为5D50;(2)对于"规则型"凹槽的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其峰值应力比随lgR近似呈线性增长;峰值、残余应力比均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减少。(3)接触面剪胀角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递减。高法向应力抑制剪胀,并弱化粗糙度对剪胀的影响。(4)归一化接触面峰值摩擦因数Ep随lgR的增加而线性递增,当R增至0.70 mm时,Ep>1,说明由于"被动阻力"的存在,砂土的自身切剪强度不是"规则型"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剪切强度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大型直剪试验 混凝土–砂土接触面 粗糙度 应力比 剪胀 归一化接触面峰值摩擦因数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及应力状态下北山花岗岩蠕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陈亮 刘建锋 +2 位作者 王春萍 刘健 王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8-1235,共8页
基于不同温度及应力状态下的蠕变特性试验,结合三维声发射实时监测信息,开展北山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性以及加载条件(温度、围压和应力状态)对其蠕变破坏过程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北山花岗岩的蠕变破坏包括初始蠕变阶段(瞬态蠕变)... 基于不同温度及应力状态下的蠕变特性试验,结合三维声发射实时监测信息,开展北山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性以及加载条件(温度、围压和应力状态)对其蠕变破坏过程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北山花岗岩的蠕变破坏包括初始蠕变阶段(瞬态蠕变)、稳定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3个阶段,在加速蠕变过程中裂纹迅速扩展和积聚是导致岩石最终破坏的主要原因。蠕变试验过程中,声发射累计数和岩石蠕变体积应变的演化趋势整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声发射信号对岩石变形破坏的敏感性更强。对试验数据综合对比分析显示,花岗岩蠕变破坏变形受围压的影响显著,围压越高,岩石蠕变破坏前所能承受的变形越大。温度和应力水平对蠕变破坏变形影响并不明显,但可以对蠕变速率造成影响,进而改变岩石的蠕变破坏时间。根据试验结果,在围压2,10,30 MPa条件下,北山花岗岩的蠕变破坏轴向应变平均值分别为0.34%,0.54%和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北山花岗岩 蠕变 裂纹扩展 温度 围压 应力比
原文传递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早期表面开裂控制措施 被引量:30
12
作者 俞亚南 张巍 申永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1-1628,共8页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因水化热作用引起的早期表面开裂问题,对比分析浇筑温度、环境温度、保温材料以及位移约束条件4种因素对混凝土表面应力的影响程度.以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承台为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6个开裂关键部位的节点,分...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因水化热作用引起的早期表面开裂问题,对比分析浇筑温度、环境温度、保温材料以及位移约束条件4种因素对混凝土表面应力的影响程度.以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承台为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6个开裂关键部位的节点,分析这些节点的应力数值在28d龄期内随4种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模拟分析分层浇筑和水管冷却2种降温措施对于减小混凝土表面拉应力的作用.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拉应力与浇筑温度呈正比,与环境温度呈反比;保温层对承台表面中心部位拉应力的影响大于边缘部位;提高模板的刚度对抗裂有利;分层浇筑和水管冷却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表面开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热 表面裂缝 温度应力 拉应力比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杨随木 张宁博 +1 位作者 刘军 赵善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9,27,共5页
为得到断层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以义马矿区F16断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研究了开采扰动诱发断层冲击地压的过程,提出了断层滑移失稳的敏感性指标,揭示了断层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按照开采扰动程度的... 为得到断层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以义马矿区F16断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研究了开采扰动诱发断层冲击地压的过程,提出了断层滑移失稳的敏感性指标,揭示了断层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按照开采扰动程度的不同将断层冲击地压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断层开始活化、断层剧烈活化和断层冲击显现。剪应力和正应力比值作为断层滑移失稳的敏感性指标,可以建立断层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状态之间的联系;当应力比降低时,滑移速度较小,几乎为0;当应力比开始升高时,滑移速度出现波动并逐渐增大;当应力比达到最大值时,断层滑移速度突变,断层滑移失稳,断层冲击地压发生。采动引起覆岩破坏是断层冲击地压发生的直接原因,开采扰动导致断层应力场改变是冲击地压发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断层活化 覆岩破坏 应力比
下载PDF
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窦远明 戴为民 +1 位作者 刘晓立 刘熙媛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80-83,共4页
在分析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桩土应力比随时间、荷载性质、面积 置换率等因素变化的规律,以及沉降随时间荷载变化的特性,并分析了桩... 在分析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桩土应力比随时间、荷载性质、面积 置换率等因素变化的规律,以及沉降随时间荷载变化的特性,并分析了桩顶处存在的刺入 变形和土拱效应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荷载 土拱效应 水泥土桩 复合地基 承载力 沉降特性 高速公路
下载PDF
ZrO_2/NiCoCrAlY功能梯度涂层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显程 徐滨士 +1 位作者 王海斗 吴毅雄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9,93,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等离子ZrO2 NiCoCrAlY功能梯度涂层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行为以及残余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涂层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等原因,在界面等区域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涂层与基体厚度比、中间层以及喷涂过程的冷...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等离子ZrO2 NiCoCrAlY功能梯度涂层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行为以及残余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涂层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等原因,在界面等区域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涂层与基体厚度比、中间层以及喷涂过程的冷却速率对残余应力水平有很大影响。涂层内部关键区域的残余应力水平,随着涂层厚度增加而增加;5 0 %ZrO2 +5 0 %NiCoCrAlY中间层对降低涂层内部的应力水平是有利的,但并不能消除涂层内部的应力集中;对于瞬态分析而言,涂层内部的应力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功能梯度涂层 中间层 冷却速率
下载PDF
基于有效应力法的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测井计算 被引量:27
16
作者 夏宏泉 游晓波 +1 位作者 凌忠 宋陨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0,共3页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目前,砂泥岩剖面地层压力的预测技术比较成熟,而碳酸盐岩剖面的地层压力预测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相对较难这一问题,基于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压实机理,提出了利用...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目前,砂泥岩剖面地层压力的预测技术比较成熟,而碳酸盐岩剖面的地层压力预测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相对较难这一问题,基于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压实机理,提出了利用有效应力法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并重点讨论了模型中的横波时差和岩石泊松比的测井求取方法。利用该法对川东地区LJZ构造LJ5井等井的碳酸盐岩井段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地层压力预测处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应用表明,该法从测井信息中提取的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是可靠的,精度高、实用性强,且避免了在碳酸盐岩剖面中采用等效深度法预测地层压力时需要寻找纯泥岩层来构建正常压实趋势方程的难题。其结果可以用于碳酸盐岩井段三个地层压力剖面的建立和钻井液密度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 地层压力 测井预测 碳酸盐岩 孔隙压力
下载PDF
白鹤滩柱状节理岩体真三轴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海宁 王俊梅 王思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63-171,共9页
在柱状节理玄武岩工程地质调查、现场精细结构描述等工作基础上,开展了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的脆性材料模型真三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复合柱状岩体在不同卸荷-加载应力途径下的破裂、破坏机制及不同方向三轴主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柱状节理玄武岩工程地质调查、现场精细结构描述等工作基础上,开展了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的脆性材料模型真三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复合柱状岩体在不同卸荷-加载应力途径下的破裂、破坏机制及不同方向三轴主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强度特性;开展的8种不同应力比和6种不同受力方向下各向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柱状节理玄武岩体强度、变形特征受三向不等围压和柱状节理特性影响明显,强度变形的各向异性特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应力比σ2/σ3对试样的强度、变形和破坏模式具有控制作用,随着应力比的变化,试样的极限强度呈现分段特性;较小应力比下试样的变形和破坏模式受应力比和原生节理的共同影响;较大的应力比对试样的变形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比原生节理的影响显著;随着应力比的增大,中主应力由约束侧向变形变为主动加载,这一作用的变化影响了极限荷载和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节理 真三轴仪器 各向异性 应力比
下载PDF
桩周土应力状态的圆柱孔扩张理论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樊良本 朱国元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28-235,共8页
介绍了一种能测量沉桩在土中产生的径向应力增量的模型桩试验及其结果,分析了某工程现场实测的孔隙水压力资料,两者均证实了用圆柱孔扩张理论解释单桩周围饱和软土中应力状态变化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在用圆柱孔扩张理论公式估算打桩... 介绍了一种能测量沉桩在土中产生的径向应力增量的模型桩试验及其结果,分析了某工程现场实测的孔隙水压力资料,两者均证实了用圆柱孔扩张理论解释单桩周围饱和软土中应力状态变化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在用圆柱孔扩张理论公式估算打桩应力时宜采用常规三轴试验曲线的初始切线模量Ei计算土的刚度比,并建议用土的上覆有效压力σ′υ代替周围压力σ3计算Ei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桩 土应力 圆柱孔扩张 刚度比
下载PDF
采动水浸作用下矿井地下水库残留煤柱稳定性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村 韩鹏华 +1 位作者 王方田 何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27,247,共9页
构建了采动水浸耦合作用下矿井地下水库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定义了煤柱损伤度并给出了煤柱临界损伤度计算方法,用以量化煤柱损伤程度.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相邻3个工作面开采及采空区蓄水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首采工作面开采完... 构建了采动水浸耦合作用下矿井地下水库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定义了煤柱损伤度并给出了煤柱临界损伤度计算方法,用以量化煤柱损伤程度.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相邻3个工作面开采及采空区蓄水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首采工作面开采完毕观测区域煤柱损伤度达到44%,相邻工作面开采完毕后煤柱损伤度达到55.6%.煤柱损伤度均在工作面靠近煤柱观测区域时迅速增加,但在后续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基本不再增加.在采空区蓄水后,原处于塑性区的煤柱水压急剧升高致使强度出现下降,进而使得塑性区进一步往煤柱内部发育直至贯通.在此期间,煤柱损伤度的增量呈现"增大—减小—稳定"的渐近破坏特征,稳定后的煤柱损伤度达71.1%,超过损伤度临界值65%,煤柱将发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残留煤柱 采动应力 水浸软化 损伤度
原文传递
大面积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分析方法 被引量:17
20
作者 楼晓明 孙晓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7-2030,共4页
提出了用迭代法分析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计算方法。将大规模群桩复合地基中的任意一根桩及其周围的桩间土看作一个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柱杆系统,单个柱杆用荷载传递法分析,柱杆之间的相互影响用迭代法分析。该方法可方便地考... 提出了用迭代法分析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计算方法。将大规模群桩复合地基中的任意一根桩及其周围的桩间土看作一个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柱杆系统,单个柱杆用荷载传递法分析,柱杆之间的相互影响用迭代法分析。该方法可方便地考虑桩、土、承台和垫层的相互作用,地基土的分层特性和桩身荷载传递函数的非线性。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讨论了桩土应力比随垫层厚度、垫层模量、桩间距和桩间土模量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桩复合地基 垫层 荷载传递 桩土应力比 负摩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