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试样的加载卸载过程及杨氏模量 被引量:50
1
作者 尤明庆 苏承东 徐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8-592,共5页
利用伺服试验机对岩样进行常规三轴的加载、卸载试验 ,研究岩样变形特性与应力状态的关系。岩石内部存在裂隙 ,加载过程中裂隙会闭合、滑移 ,逐步产生摩擦力 ,其最大值受到轴向应力和围压的显著影响 ,但具体数值、是否达到最大摩擦力由... 利用伺服试验机对岩样进行常规三轴的加载、卸载试验 ,研究岩样变形特性与应力状态的关系。岩石内部存在裂隙 ,加载过程中裂隙会闭合、滑移 ,逐步产生摩擦力 ,其最大值受到轴向应力和围压的显著影响 ,但具体数值、是否达到最大摩擦力由局部应力状态决定。卸载时摩擦力的作用方向会发生改变 ,并抑制裂隙面之间滑移变形的恢复 ,使岩样内部产生残余变形。围压对杨氏模量的影响与岩石内部的损伤状态有关 ,但岩石的损伤特征不能从岩样轴向压缩的加载或卸载杨氏模量直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杨氏模量 三轴应力 内摩擦 加载 卸载
下载PDF
川滇地区强震序列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连旺 张培震 +4 位作者 陆远忠 陈化然 马宏生 李丽 李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1-1421,共11页
通过建立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展布形态和运动学性质的构造背景之上,... 通过建立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展布形态和运动学性质的构造背景之上,川滇地区强震活动相互影响的主要特征是活动断裂面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大多处于增大状态.其中,金沙江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楚雄—建水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所产生的加载作用比较强,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腾冲—澜沧断裂带则较弱.1981~2000年川滇地区M≥6.5地震序列的模拟结果显示,后续地震全部位于已发生地震所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区之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一个强震发生之后,发震断层本身强烈卸载的同时,库仑破裂应力的加载效应在其他主要活动断裂带潜在强震孕育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强震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是应力加载,已发生的强震加速了下一个强震的孕育进程,进而导致一系列地震的发生,直至整个区域所积累的应变能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区域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平静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三维有限元模拟 强震活动 库仑破裂应力 加卸载效应
下载PDF
复杂应力路径下无粘性土的弹塑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生水 沈珠江 郦能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28,共9页
本文基于标准砂、粉煤灰两种较典型无粘性土的试验研究,建议了一个描述无粘性土复杂应力路径下应力应变特性的弹塑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强调塑性应变的大小和方向不仅与当前应力状态有关,而且还决定于当前应力增量的方向。其参数可由简... 本文基于标准砂、粉煤灰两种较典型无粘性土的试验研究,建议了一个描述无粘性土复杂应力路径下应力应变特性的弹塑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强调塑性应变的大小和方向不仅与当前应力状态有关,而且还决定于当前应力增量的方向。其参数可由简单应力路径的试验确定。为了该模型实际应用,文中还推导了有限元数值计算的弹塑性矩阵。几种典型应力路径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有关试验资料比较,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性土 弹塑性 数值模拟 应力 计算
下载PDF
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加卸荷速率对砂岩力学特性与能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尹光志 马波 +3 位作者 刘超 李铭辉 鲁俊 尹思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4-462,共9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加卸荷速率对岩石力学特性与能量特征的影响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砂岩真三轴加卸荷力学特性试验,实现了最小主应力方向上的单面卸荷,模拟实际围岩应力...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加卸荷速率对岩石力学特性与能量特征的影响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砂岩真三轴加卸荷力学特性试验,实现了最小主应力方向上的单面卸荷,模拟实际围岩应力演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大,砂岩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和体积应变均减小、中间主应变增大,扩容起始点提前,岩样破坏模式逐渐由剪切破坏转为张拉破裂,且张性裂纹多集中于卸荷面附近。加载速率的增大,砂岩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和体积应变增大,扩容起始点滞后,岩样破坏模式逐渐由张剪破坏转向剪切破坏,产生非贯通性裂纹。引入应变偏应力柔量分析不同加卸荷速率下砂岩变形规律,最小主应变和体积应变的偏应力敏感性与卸荷速率呈正相关,最大主应变的偏应力敏感性与加载速率呈正相关。此外,岩石在峰值应力前能量演化有明显的阶段性,峰前吸收的能量大多以可释放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存储,耗散能在峰后超过弹性应变能。耗散能比例Ud/U随着最大主应变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峰值应力时Ud/U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达到峰值应力时,岩石吸收的总能量U、弹性应变能Ue、耗散能Ud和相应的应变能增量与时间间隔的比值u均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加荷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应力 加卸荷速率 力学特性 能量特征
下载PDF
考虑应力历史的岩石单裂隙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金保 冯夏庭 潘鹏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9-1635,共7页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不同围压加、卸载和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的渗透试验,研究应力历史对裂隙渗透性能演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加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大致呈线性关系;在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围压越小,流量越大,随着围...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不同围压加、卸载和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的渗透试验,研究应力历史对裂隙渗透性能演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加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大致呈线性关系;在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围压越小,流量越大,随着围压上升,裂隙渗流流量持续减小,但随着围压的进一步增大,流量的减小有减缓的趋势。在围压相同以及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单裂隙花岗岩在卸载条件下的渗流特性与加载条件下相比,其渗流流量明显降低,且卸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开始偏离线性关系。从试验前、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值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法向应力挤压以及渗流流体的冲蚀作用,试验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明显降低。卸载的过程中,裂隙渗透性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表明在法向应力和流体冲蚀的共同作用下,裂隙产生了不可恢复的非弹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单裂隙 岩石渗透性 裂隙粗糙度 应力历史 加卸载
下载PDF
重复加-卸载条件下大尺寸煤样的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东印 王文 +2 位作者 李化敏 高保彬 苏承东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探讨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与矿山压力之间的关系,基于采煤工作面的边界条件,利用自行研制的煤-气耦合试验模拟系统,进行了不同加载路径下大尺寸煤样在双向应力作用下的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应力(应变)-声发射(煤岩破裂)-渗... 为探讨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与矿山压力之间的关系,基于采煤工作面的边界条件,利用自行研制的煤-气耦合试验模拟系统,进行了不同加载路径下大尺寸煤样在双向应力作用下的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应力(应变)-声发射(煤岩破裂)-渗透率(流量)三者变化具有一致性和相互预兆关系.在首次加载过程中,煤样渗透率存在应力(应变)突变点,加载声发射出现间断性波动,煤样具有冲击性;一次卸载后的二次加载过程中煤样渗透率变化较为平缓,声发射均匀出现,煤样脆性大大降低.两次卸载中应力(应变)与渗透系数曲线路径不同,第1次卸载时存在渗透系数转折点,第2次卸载未出现渗透系数转折点.充分说明煤样渗透率与裂隙的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煤样的第1次加-卸载大大减弱了煤样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应变 渗透特性 声发射 加-卸载
原文传递
覆岩不同采动损伤煤样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村 屠世浩 张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2-511,共10页
为了研究覆岩不同采动损伤程度煤样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基于覆岩各分带内煤岩损伤裂隙发育情况,将煤体分为弹性煤样(弯曲下沉带)、贯穿裂隙煤样(裂隙带)以及破碎煤样(垮落带).结合不同损伤程度煤样循环加卸载实验拟合参数,提出绝对应力... 为了研究覆岩不同采动损伤程度煤样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基于覆岩各分带内煤岩损伤裂隙发育情况,将煤体分为弹性煤样(弯曲下沉带)、贯穿裂隙煤样(裂隙带)以及破碎煤样(垮落带).结合不同损伤程度煤样循环加卸载实验拟合参数,提出绝对应力敏感性系数及相对应力敏感性系数评价各类煤样重复加卸载过程中的应力敏感性大小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第1次加载阶段的绝对应力敏感性远大于之后的加载阶段.在应力加载初期,贯穿裂隙煤样的绝对应力敏感性系数大于破碎煤样且远大于弹性煤样,而弹性煤样的相对应力敏感性系数大于破碎煤样与贯穿裂隙煤样;在应力加载后期,破碎煤样的绝对与相对应力敏感性系数均大于贯穿裂隙煤样及弹性煤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采动损伤 应力敏感性 循环加卸载
原文传递
三轴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煤岩渗透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白鑫 王登科 +3 位作者 田富超 张东明 李豪君 任发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36-1546,共11页
为研究低渗煤岩在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破坏过程渗透性变化规律,基于“立方体”结构模型,综合考虑三轴应力加卸载煤岩损伤、有效应力及吸附/解吸作用引起的煤岩割理与基质变形,建立三轴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煤岩渗透率模型,并基于试验... 为研究低渗煤岩在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破坏过程渗透性变化规律,基于“立方体”结构模型,综合考虑三轴应力加卸载煤岩损伤、有效应力及吸附/解吸作用引起的煤岩割理与基质变形,建立三轴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煤岩渗透率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对渗透率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渗透率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反映三轴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煤岩渗透率变化规律,而且也可以反映有效应力对损伤煤岩渗透率的影响远大于吸附解吸作用的规律。(2)当煤岩应力水平低于峰值强度时,在恒定围压、持续加轴压应力作用下煤体处于压缩状态,瓦斯渗透率降低;在卸围压、持续加轴压应力作用下,煤体内部开始产生损伤破坏,瓦斯渗透率缓慢上升;使得煤岩在加卸载失稳破坏前,瓦斯渗透率整体呈“V”字型发展趋势。(3)不同初始围压条件下,煤岩加卸载破坏失稳后渗透率增大程度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煤岩的初始渗透率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采煤工作面瓦斯高效抽采提供理论支撑,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岩体 渗透率模型 应力加卸载 损伤破坏 裂隙变形
原文传递
加载与卸载过程瓦斯抽采钻孔变形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石占山 梁冰 +1 位作者 王岩 秦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8-1465,共8页
抽采钻孔的稳定性影响到抽采工程效果的好坏。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由于支承压力随工作面推进的移动,采动影响范围内的抽采钻孔受到加载、卸载应力的作用。为得到加卸载条件下抽采钻孔变形及破坏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应力变化速... 抽采钻孔的稳定性影响到抽采工程效果的好坏。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由于支承压力随工作面推进的移动,采动影响范围内的抽采钻孔受到加载、卸载应力的作用。为得到加卸载条件下抽采钻孔变形及破坏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应力变化速率下钻孔的破坏进行了计算,共设计10种计算方案,得到了不同加卸载应力变化速率下的钻孔塑性区分布范围及孔壁位移曲线。同时依据数值计算得到的卸载应力变化速率与孔壁变形相互关系,建立了考虑卸载应力变化速率的钻孔周边切应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加载速率对钻孔周边的破坏范围及孔壁位移不产生影响;卸载过程中,钻孔周边破坏范围与初始卸载应力及卸载速率相关,在进行抽采钻孔布置时需综合考虑钻孔的受载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采钻孔 采动作用 加卸载 变形破坏 应力变化速率
下载PDF
不同应力路径下岩桥试验的声发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国庆 赵聪 +1 位作者 刘辉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92-1804,共13页
岩质边坡中岩桥贯通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不同岩桥长度岩样的常规三轴加荷、三轴卸荷以及三轴加卸荷试验,研究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岩桥贯通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以及围压和岩桥长度对声发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压密... 岩质边坡中岩桥贯通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不同岩桥长度岩样的常规三轴加荷、三轴卸荷以及三轴加卸荷试验,研究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岩桥贯通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以及围压和岩桥长度对声发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压密阶段与线弹性变形阶段声发射事件较少,塑性阶段声发射事件明显增多,破坏阶段声发射计数率、累计能量以及幅值均达到峰值。声发射特征的明显变化可为紧接的岩样破坏提供预警作用,幅值变化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因此幅值的监测对于各阶段演化以及破坏预警更有效。本试验中,岩桥试样达到峰值强度后不会立即跌落至残余强度,而是出现2次应力跌落,应力跌落均对应声发射特征达到峰值,2次应力跌落中会出现"平静期"或"峰后回升"现象,其声发射特征与塑性阶段相似,但幅值、计数率与累计能量均大于塑性变形阶段,表明在这一阶段岩样裂纹仍以较快速率扩展,最终导致岩桥贯通破坏。不同应力路径下累计能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三轴加卸荷、三轴卸荷和常规三轴。随着岩桥长度与围压的增加,声发射计数率峰值和累计能量逐步增长,破坏程度更加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桥裂纹 应力路径 三轴卸荷 三轴加卸荷 声发射
原文传递
边界作用力变化引起的华北地区应力场分区加卸载效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连旺 陆远忠 +2 位作者 郭若眉 张杰 李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6,共8页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结合华北地区应力场演化的历史进程,利用华北地区地壳构造应力场3D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华北地区动力边界作用力发生改变时,其内部构造应力场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定量研究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用力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场...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结合华北地区应力场演化的历史进程,利用华北地区地壳构造应力场3D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华北地区动力边界作用力发生改变时,其内部构造应力场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定量研究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用力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场和能量场的分区加卸载效应。结果如下:太平洋板块作用力方向逆时针偏转时,导致华北北部地区相当规模的加载效应和华北东南部大面积的卸载效应;太平洋板块作用力方向顺时针偏转时,导致华北北部地区卸载效应以及东南部大面积的加载效应;印度板块作用力方向顺时针偏转时,造成山西中部和唐山-渤海地区的加载效应;印度板块作用力方向逆时针偏转时,导致华北地区东部和南部的加载效应以及中西部的卸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模型 边界作用力 加卸载效应
下载PDF
循环加载条件下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路德春 姚仰平 +1 位作者 张在明 杜修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7-915,共9页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应力路径密切相关,充分接近的两条加载路径所产生的变形基本相同,因此可将任意应力路径转化为与其充分接近且易于计算变形的应力路径,从而获得变形。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定义两个应力状态的参量,分别描述等应力比循...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应力路径密切相关,充分接近的两条加载路径所产生的变形基本相同,因此可将任意应力路径转化为与其充分接近且易于计算变形的应力路径,从而获得变形。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定义两个应力状态的参量,分别描述等应力比循环加载和等平均应力循环加载条件下土的塑性变形规律,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并给出一个新的加卸载准则,在不增加任何土性参数的条件下,将现有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扩展应用于循环加载条件,建立了循环加载条件下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循环加载模型可较合理地反映土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模型简单易用,只含5个土性参数,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应力路径 循环加载 加卸载准则
下载PDF
不同应力路径下含瓦斯煤的声发射特性与能量演化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结 张允瑞 +5 位作者 蒲源源 杜俊生 舒龙勇 赵旭生 张志刚 Derek B.Apel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3-2337,共15页
为了研究含瓦斯煤在不同扰动作用下的声发射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利用多场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宏细观试验系统,开展6种应力路径下的含瓦斯煤轴向加卸载试验,分析应力路径对含瓦斯煤声发射特性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得到含瓦斯煤在循环加卸载... 为了研究含瓦斯煤在不同扰动作用下的声发射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利用多场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宏细观试验系统,开展6种应力路径下的含瓦斯煤轴向加卸载试验,分析应力路径对含瓦斯煤声发射特性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得到含瓦斯煤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能量演化特征及储能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瓦斯煤在吸附过程中的振铃计数随吸附时间增长而减少,根据出气口压力变化趋势将吸附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外扩散阶段、内扩散阶段和吸附饱和阶段;含瓦斯煤在加卸载过程中的振铃计数主要分布在应力上升区段,出现了明显的Kaiser效应,累计振铃计数在循环加卸载路径下呈“阶梯”形增长,且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和应力路径延长而增大;含瓦斯煤在不同循环加卸载路径下的能量演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各能量密度均随着轴向应力增加而呈现二次函数型增长,并经历了减速增长、线性增长和加速增长的3个阶段;同时,弹性能密度和总输入能密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储能系数为定值且均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路径 加卸载 含瓦斯煤 声发射 能量演化
下载PDF
古建筑木材料损伤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勇刚 廖红建 +3 位作者 钱春宇 李杭州 宋丽 郑建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52-656,共5页
本文以古木材为研究对象,通过14C测定了古木材年代,并设计了古木材试样尺寸,在MTS858试验机对木材进行了压缩试验,分析了古木材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关系、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加卸载试验观察木材的损伤性状,分析了木材... 本文以古木材为研究对象,通过14C测定了古木材年代,并设计了古木材试样尺寸,在MTS858试验机对木材进行了压缩试验,分析了古木材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关系、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加卸载试验观察木材的损伤性状,分析了木材的强度变形特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根据损伤变量的定义,分析了木材的损伤随应变的演化趋势,确定了木材的损伤变量,为进一步建立木材的损伤本构模型和评价古建筑的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力学强度特性 损伤变量 应力应变关系 加卸载
下载PDF
组合岩石真三轴加卸荷条件下的破坏机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贾蓬 杨楠 +4 位作者 刘冬桥 王德超 王述红 赵永 徐雪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67-2875,共9页
为研究岩层交界面处开挖卸荷诱发岩爆的发生机制,利用RFPA3D并行计算程序对组合岩石开展真三轴加卸载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高度比和不同倾角的组合岩石在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的破坏演化过程、力学特征以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岩... 为研究岩层交界面处开挖卸荷诱发岩爆的发生机制,利用RFPA3D并行计算程序对组合岩石开展真三轴加卸载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高度比和不同倾角的组合岩石在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的破坏演化过程、力学特征以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组合体在真三轴加卸荷下的局部化破坏特征显著,破坏位置与软硬岩石有关。岩石的破坏主要集中在软岩的临空面附近并向硬岩扩展;组合岩石的破坏模式与高度比和组合倾角有关;随软岩高度比增加,由剪张复合型破坏向张剪复合型破坏转变;随倾角增大,岩石剪切滑移破坏显著;组合岩石真三轴加卸载下的峰值强度与软硬岩石高度比和组合倾角有关,受软岩的力学参数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深入认识岩层交界面处因开挖卸荷诱发的岩石破坏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岩石 高应力 岩爆 加卸荷 真三轴
下载PDF
受载岩石电阻率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俊璇 苏初明 赵明阶 《工程勘察》 2013年第3期23-26,共4页
在单轴加卸载条件下,对砂岩、泥岩和灰岩三种岩石进行了电阻率特性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岩石电阻率随应力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三种岩石电阻率随应力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都表现为低应力阶段电阻率的急剧降低和较长时间的平缓降低,直到岩... 在单轴加卸载条件下,对砂岩、泥岩和灰岩三种岩石进行了电阻率特性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岩石电阻率随应力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三种岩石电阻率随应力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都表现为低应力阶段电阻率的急剧降低和较长时间的平缓降低,直到岩石发生破坏。岩石电阻率的这种变化与岩石中空隙裂隙的闭合、扩展等有关,能够对应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反映了岩石在受载破坏过程中应力的变化情况,解决了与应力状态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电阻率 应力 加卸载
下载PDF
基于LURR的前震分析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17
作者 李泽平 余怀忠 +12 位作者 晏锐 刘杰 陈界宏 张小涛 苑争一 郭菲 马玉川 杨文 贾东辉 赵彬彬 李盛乐 张致伟 洪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8-2271,共24页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4级以上地震发生后,通过沿该地震滑动方向计算库仑破坏应力(CFS)的变化,判断其固体潮加卸载状态,探测后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以川滇地区(20°N—35°N,96°E—106°E)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的4级以上前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大部分4级以上前震发生在加载阶段.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所有4级以上地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非前震则更易发生在卸载阶段.结合概率增益分析可知,(1)若原震区连续发生至少2个4级以上地震,且均位于固体潮加载过程,后续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2)当地震位于卸载过程,原震区发生更强地震的可能性要低于平时的背景地震活动水平.此外,对2022年11月以来的4级以上地震加卸载状态分析推测,川东南、滇南、滇西北地区应力积累水平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4级以上显著地震 震源机制解 潮汐应力 加卸载状态
下载PDF
不同应力比的循环荷载下砂岩变形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郜欣 徐颖 +2 位作者 李成杰 谢平 曹紊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0-64,共5页
为探究循环荷载下砂岩试件的变形损伤特性,开展3种不同幅值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应力比对砂岩变形损伤与能量耗散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应力比越大,相邻加载段应变差越大,部分高应力下不可恢复的变形在低应力时有所恢复;当应力比... 为探究循环荷载下砂岩试件的变形损伤特性,开展3种不同幅值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应力比对砂岩变形损伤与能量耗散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应力比越大,相邻加载段应变差越大,部分高应力下不可恢复的变形在低应力时有所恢复;当应力比为0.50和0.67时,各循环泊松比相差不大,介于0.231~0.247之间,而当应力比为0.88时,泊松比随循环数有增加趋势;应力比越大耗散能占比越大,试件吸收并转化为用于自身损伤的能量越大。高应力循环荷载下试件损伤逐渐积累,在衡量试件损伤变化时采用的耗散能只考虑了轴向残余应变与应力,忽略了径向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比 循环加卸载 泊松比 能量演化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触发作用和对断层的应力加卸载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解朝娣 朱元清 +1 位作者 雷兴林 于海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年第2期12-18,共7页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和研究了汶川M_S 8.0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对后续6次强余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并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附近活动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卸载作用。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图案复杂性强,主要由发...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和研究了汶川M_S 8.0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对后续6次强余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并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附近活动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卸载作用。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图案复杂性强,主要由发震断裂复杂的空间展布形态以及震源断层活动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两种性质决定。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多数强余震存在一定的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发生对附近的断裂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青川断裂中段和北段、岷江断裂南段和灌县-江油断裂南段,主要是以强烈的库仑破裂应力加载作用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强余震序列的孕育、加速以至于发生;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受到了轻微的应力加载作用;龙泉山断裂带、华莹山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主要受到了轻微的卸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加卸载作用
下载PDF
特殊应力路径下岸坡饱和土体变形特性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勇 杨迎 曹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2-677,684,共7页
库岸边坡土体受到库水位涨落的周期性影响,其受力过程可描述为在前期固结压力范围内有效应力的多次循环加、卸载过程。通过室内应力路径三轴试验模拟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循环加、卸载,并通过对统一硬化模型的扩展和加、卸载准则的修正,来... 库岸边坡土体受到库水位涨落的周期性影响,其受力过程可描述为在前期固结压力范围内有效应力的多次循环加、卸载过程。通过室内应力路径三轴试验模拟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循环加、卸载,并通过对统一硬化模型的扩展和加、卸载准则的修正,来预测土体的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土体的体积变形呈周期性弹性变化,剪应变呈螺旋上升趋势且增幅随循环次数逐渐减小;卸围压屈服阶段,土体变形呈现体积膨胀的剪胀特征和剪应变增幅加快的脆变趋势,且土体剪切变形在6%左右时即出现实测孔压骤减和峰值强度点;建立压缩曲线系数与加、卸载次数的关系,并修正超固结土的加、卸载准则,扩展后的统一硬化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特殊应力路径下岸坡饱和土体的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应力路径 统一硬化模型 加卸载准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