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海峡及两侧弧陆碰撞断裂系形成机制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赶先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利用三轴应力椭球理论,探讨了台湾海峡及其两侧弧陆碰撞断裂系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台湾岛东部地应力椭球,δ1与δ2水平,而δ3垂直;在台湾海峡及两侧δ1与δ3水平,而δ2垂直。文中还探讨了断裂系作为应力传播的边界条件,... 本文利用三轴应力椭球理论,探讨了台湾海峡及其两侧弧陆碰撞断裂系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台湾岛东部地应力椭球,δ1与δ2水平,而δ3垂直;在台湾海峡及两侧δ1与δ3水平,而δ2垂直。文中还探讨了断裂系作为应力传播的边界条件,对台湾岛东部弧陆碰撞应力向西传播的影响,分析了海峡及两侧地应力集中区,通过与历史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天然地震分布特征与地应力集中分布特征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椭球 弧陆碰撞 断裂系 台湾海峡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应力分量变化范围的描述方程及其图形 被引量:2
2
作者 何祝斌 苑世剑 王仲仁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8-534,共7页
过应力空间一点的不同斜面上的正应力、剪应力以及全应力会随着斜面的变化而变化。全应力的变化范围常用应力椭球方程和应力椭球面来描述。首次给出了过一点不同斜面上正应力、剪应力变化的描述方程及其三维图形。该方程和应力椭球方程... 过应力空间一点的不同斜面上的正应力、剪应力以及全应力会随着斜面的变化而变化。全应力的变化范围常用应力椭球方程和应力椭球面来描述。首次给出了过一点不同斜面上正应力、剪应力变化的描述方程及其三维图形。该方程和应力椭球方程共同构成了所有应力分量的描述方程。针对剪应力、全应力作用方向与斜面的法向并不一致的问题,给出了一种能够直接描述不同斜面上正应力、剪应力和全应力变化的三维图形,该图形能够非常直观地表示正应力、剪应力以及全应力数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状态 应力分量 图形描述 应力椭球
下载PDF
关于构造地质学中应变椭球体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少游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77-84,共8页
根据数学定义和物理意义,阐明了构造地质学中常用的应力椭球体和应变椭球体的定义,提出了变形椭球体的概念,并讨论了上述三种椭球体之间的关系,限定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和变形椭球体分别反映的是应力的大小、应变... 根据数学定义和物理意义,阐明了构造地质学中常用的应力椭球体和应变椭球体的定义,提出了变形椭球体的概念,并讨论了上述三种椭球体之间的关系,限定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和变形椭球体分别反映的是应力的大小、应变状态和变形特征,应主要用变形椭球体来解释构造地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应力 椭球体 应变 变形
下载PDF
平顶山八矿地应力声波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明亮 宿成建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36-42,共7页
本文根据超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及其测试方法,在平顶山矿务局八矿进行地应力声波检测,得到被测点岩体的声波椭球。结合岩石试件的三轴应力——声波试验结果,求出测站岩体的应力状态,为矿井地应力场分析建立计算模型和确定计算边... 本文根据超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及其测试方法,在平顶山矿务局八矿进行地应力声波检测,得到被测点岩体的声波椭球。结合岩石试件的三轴应力——声波试验结果,求出测站岩体的应力状态,为矿井地应力场分析建立计算模型和确定计算边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声波检测 矿井 岩体
下载PDF
关于应力和应变对偶性的补充
5
作者 凌瑞璧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59-63,共5页
通过补充定义沿某方向的全应变和剪应变,顺理推出应变椭球的概念及形式,从而强化了应力、应变的对偶性。
关键词 应力 应变 全应变 剪应变 应变椭球 对偶性
下载PDF
应力椭球面上全应力作用面的讨论
6
作者 曹诗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11-113,共3页
在一般应力状态的应力椭球面上.一点的矢径不能直接给出相应全应力作用面的方向,但是,通过调整坐标比例尺,将应力椭球面改制成应力球面,该球面上一点矢径指向就是相应全应力作用面的法向。
关键词 应力椭球面 全应力 作用面
下载PDF
基于地应力椭球和椭圆的松动圈计算方法
7
作者 戚玉亮 胡治中 +1 位作者 虞子平 鲁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采用地应力椭球和地应力椭圆分析方法,结合实测的车集矿地应力结果,以及矿区地质资料、地应力测量中揭露的地质情况,研究原岩应力与巷道松动圈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地应力作用下,不同的巷道走向将影响到其周边围岩的受力状况,随着地应力... 采用地应力椭球和地应力椭圆分析方法,结合实测的车集矿地应力结果,以及矿区地质资料、地应力测量中揭露的地质情况,研究原岩应力与巷道松动圈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地应力作用下,不同的巷道走向将影响到其周边围岩的受力状况,随着地应力椭圆离心率的增大,巷道周围受力的不均匀性增加.走向一定的情况下,将应力椭圆视为围岩破碎带的形状,从而进行巷道断面形状的优化和支护参数的优选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地应力 松动圈 地应力椭球 地应力椭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