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步法化学强化屏幕保护玻璃组成和工艺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2
1
作者 田英良 杨宝瑛 +4 位作者 王伟来 宫汝华 李俊杰 孙诗兵 吕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8-926,共9页
碱铝硅酸盐玻璃(R2O-Al2O3-Si O2,R为Li/Na/K任一或几种组合)是显示终端重要屏幕保护材料.为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屏幕保护玻璃的耐划伤和抗冲击性能,采用二步法化学强化工艺已成为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围绕不同玻璃体系和化学组成分析比较表... 碱铝硅酸盐玻璃(R2O-Al2O3-Si O2,R为Li/Na/K任一或几种组合)是显示终端重要屏幕保护材料.为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屏幕保护玻璃的耐划伤和抗冲击性能,采用二步法化学强化工艺已成为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围绕不同玻璃体系和化学组成分析比较表面压应力(compressive stress,CS)和离子交换层深度(depth of layer,DOL)特点,结果表明:不含Li2O的碱铝硅酸盐玻璃进行二步法化学强化后,玻璃表面的CS较第1步化学强化会有所减小,最大应力值向玻璃内部迁移,阻止了玻璃微裂纹向内部扩展的趋势;含Li2O的玻璃在进行二步法化学强化后,玻璃表面CS与DOL同时增加,表明2种玻璃化学强化机理不同.不含Li2O的玻璃在进行第1步化学强化时,纯KNO3熔盐中的K+交换了玻璃表面的Na+,这时CS达最大值,而进行第2步化学强化时,由于熔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Na NO3降低了K+浓度梯度,使得第1步化学强化在玻璃表面积累的K+又被熔盐中的Na+交换出来;而含有Li2O的玻璃,第1步交换时采用KNO3与Na NO3的混合熔盐,主要目的是使熔盐中的Na+与玻璃中的Li+交换,到达一定深度,而后第2步采用比例更高的KNO3熔盐或者纯KNO3熔盐进行化学强化,使K+与第1步时进入玻璃表面的Na+交换,这样K+就可以到达玻璃更深处,从而达到增加CS与DOL的目的.同时从工艺和成本展望碱铝硅酸盐玻璃的化学强化工艺应回归到一步法二元离子交换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保护玻璃 碱铝硅酸盐玻璃 化学强化 二步法工艺 表面压应力 压应力层深度
下载PDF
钢珠损伤对轴承套圈强化研磨加工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萧金瑞 刘晓初 +1 位作者 梁忠伟 萧仲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索在强化研磨加工中,钢珠损伤对轴承套圈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改变钢珠循环使用次数,分别对11个轴承套圈工件进行强化研磨加工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粗糙度测量仪和洛氏硬度计分别检测所得... 目的探索在强化研磨加工中,钢珠损伤对轴承套圈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改变钢珠循环使用次数,分别对11个轴承套圈工件进行强化研磨加工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粗糙度测量仪和洛氏硬度计分别检测所得钢珠和工件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以及横截面形貌,并分析钢珠损伤与工件试样表面粗糙度、硬度的关系。结果在工艺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钢珠表面由微点蚀向翘起及疏松损伤演化,加工所得工件表面粗糙度和硬度增量也随之下降。循环使用150次以内,钢珠表面损伤以微点蚀为主,损伤程度较轻微,加工所得工件强化层厚度在50μm以上,表面平均粗糙度为1.2~1.6μm,表面平均硬度增量为1~1.3HRC。循环超过150次后,钢珠表面由翘起微颗粒和薄片向疏松表层缺陷演化,损伤程度加重,加工所得工件强化层厚度低于50μm,表面平均粗糙度下降至1.0μm,表面硬度增量则在0.06~0.6HRC之间。结论本研究实验条件下,钢珠循环使用次数不宜超过150次,否则将导致加工所得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硬度增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钢珠损伤 循环次数 表面粗糙度 表面硬度 强化层
下载PDF
40Cr钢电火花表面强化层的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汤精明 乔生儒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2-55,共4页
分析了在大接触应力的磨损条件下,表面残余应力和硬度对40Cr电火花强化层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滚动磨损和滚、滑动磨损时,随着试样表层硬度的提高,试样的耐磨性增大;强化层中的残余压应力可以提高强化层的硬度并增... 分析了在大接触应力的磨损条件下,表面残余应力和硬度对40Cr电火花强化层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滚动磨损和滚、滑动磨损时,随着试样表层硬度的提高,试样的耐磨性增大;强化层中的残余压应力可以提高强化层的硬度并增强其耐磨性。滚动磨损时,电火花强化层的磨损方式主要为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三种机制;在滚、滑动磨损时,除上述三种机制外,还发生了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 强化层 残余应力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铝合金喷丸应力-变形的仿真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家伟 廖凯 +2 位作者 车兴飞 钟利萍 龚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47,共7页
目的揭示喷丸处理对7075-T651铝合金材料表面应力场和形貌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单颗弹丸和多颗弹丸撞击铝合金靶材的有限元模型,并在符合实验外场边界条件的前提下,获得材料表面200μm深度的内... 目的揭示喷丸处理对7075-T651铝合金材料表面应力场和形貌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单颗弹丸和多颗弹丸撞击铝合金靶材的有限元模型,并在符合实验外场边界条件的前提下,获得材料表面200μm深度的内应力分布和不同撞击次数后的表面变形情况。然后通过实验所测结果修正模型丸粒撞击参数,包括网格划分密度、丸粒撞击次数、接触速度等,并结合仿真计算结果阐述喷丸表面应力分布和变形强化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喷丸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一方面,表面逐层应力分布规律与喷丸实际接近,表面应力最大偏差小于25 MPa,这说明模型中设置的喷丸强度正确。另一方面,6次弹丸撞击造成的强化层变形率小于6%,并逐步趋于稳定,这与实验中采用多次喷丸表面覆盖导致的材料硬化现象一致,从而间接说明靶材模型单元与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结论分析认为,喷丸建模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材料表面应力-变形状况,为揭示喷丸工艺对材料表面的强化规律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有限元模型 表面应力 强化层 铝合金
下载PDF
TC4钛合金混粉电火花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林 李丽 +2 位作者 王好臣 刘云 林本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通过混粉电火花加工方法,分别使用紫铜和石墨作为工具电极,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TC4钛合金表面。方法利用手持式TR200粗糙度仪对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测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对工件组织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分析,用FM... 目的通过混粉电火花加工方法,分别使用紫铜和石墨作为工具电极,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TC4钛合金表面。方法利用手持式TR200粗糙度仪对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测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对工件组织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分析,用FM800型显微硬度计对工件表面进行显微硬度测量。结果在相同电参数下,紫铜电极加工的工件较石墨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要低,硬度也相对低。当I=4.5A、tON=30?s时,紫铜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平均粗糙度值Ra=2.223?m,表面硬度约为600HV;石墨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平均粗糙度值Ra=2.796?m,表面硬度约为700HV。当I=9 A、tON=30?s时,紫铜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平均粗糙度值Ra=2.748?m,表面硬度约为650HV;石墨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平均粗糙度值Ra=3.705?m,表面硬度约为750HV。结论在不同电极条件下混粉电火花加工后,TC4钛合金工件表面都达到了强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微观组织 强化层 表面粗糙度 显微硬度 表面改性
下载PDF
Q235钢表面双层辉光离子强化层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晋勇 高原 +2 位作者 宋宜梅 高清 徐重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39-242,共4页
在真空容器中,设置提供含有欲渗合金元素Mo,Cr的供给源和被渗Q235钢试样,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试样表面进行Mo-Cr共渗,之后经渗碳、淬火及回火复合处理形成强化层。Mo-Cr共渗层厚度在100μm以上,表面Mo含量可达20%(质量分数,下... 在真空容器中,设置提供含有欲渗合金元素Mo,Cr的供给源和被渗Q235钢试样,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试样表面进行Mo-Cr共渗,之后经渗碳、淬火及回火复合处理形成强化层。Mo-Cr共渗层厚度在100μm以上,表面Mo含量可达20%(质量分数,下同),Cr含量达到10%。复合处理后表面硬度达到1300HV0.025。M-200磨损试验机磨损实验表明,摩擦因数平均在0.1左右,平均相对耐磨性是GCr15钢经渗碳、淬火及回火后的2.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 强化层 摩擦系数 耐磨性
下载PDF
强化研磨轴承套圈残余应力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初 赵传 +3 位作者 李凡 覃哲 周文波 陈凡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共4页
为了得到残余应力在深度方向的分布关系,对6组不同强化研磨加工时间下的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推导出了强化研磨时间对强化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经过SEM分析,对强化层进行了分区,解释了强化研磨产生残余应力的实质原因。然后对强化研磨残余... 为了得到残余应力在深度方向的分布关系,对6组不同强化研磨加工时间下的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推导出了强化研磨时间对强化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经过SEM分析,对强化层进行了分区,解释了强化研磨产生残余应力的实质原因。然后对强化研磨残余应力场进行检测,并对应力释放造成的影响通过弹性理论计算并加以修正。结果表明强化研磨工艺喷射比较均匀,随着测量深度地增加,残余应力值随之增加。在30μm深度以上,残余压应力衰减很快,在120μm深度左右,基本上没有残余应力,在150μm^180μm之间,残余应力会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强化研磨 强化层
下载PDF
氮化硼对电火花强化钛合金强化层的影响
8
作者 丁磊 李敏 张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探究氮化硼对钛合金强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在准干式工作介质中混入单一粉末BN及混合粉末BN+Al,采用混粉准干式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对TC4钛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对不同强化工艺参数下的强化层微观组织形貌、裂纹分布、表面粗糙度及... 为探究氮化硼对钛合金强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在准干式工作介质中混入单一粉末BN及混合粉末BN+Al,采用混粉准干式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对TC4钛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对不同强化工艺参数下的强化层微观组织形貌、裂纹分布、表面粗糙度及显微硬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粉末条件下生成的强化层微观组织形貌均呈放射型花瓣状,且裂纹在强化层表面具有类似的分布特点,但BN+Al粉末条件下获得的强化层更加平整致密,且裂纹数量及延展长度都明显下降;强化层表面显微硬度较原始TC4钛合金相比均有大幅提高,当峰值电流为8.2 A时,添加BN和BN+Al的2种粉末条件下获得的强化层显微硬度分别达到1695.2 HV和1722.4 HV。混合粉末BN+Al介质下获得的强化层微观形貌比单一粉末BN条件下获得的强化层微观形貌更加平整致密,微裂纹的数量和延展长度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粉准干式 电火花 粉末介质 强化层
下载PDF
仁恒滨海中心A酒店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江毅 洪洲 李应姣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9-13,共5页
仁恒滨海中心A酒店结构高度为190.4m,高宽比约为6.3,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工程存在超B级高度、竖向构件不连续、侧向刚度突变等多项超限,且结构最大悬挑15.9m,属复杂超限结构。通过多手段计算分析、抗震性能化设计、设... 仁恒滨海中心A酒店结构高度为190.4m,高宽比约为6.3,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工程存在超B级高度、竖向构件不连续、侧向刚度突变等多项超限,且结构最大悬挑15.9m,属复杂超限结构。通过多手段计算分析、抗震性能化设计、设置多道防线悬挂体系及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等对策,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性能目标 加强层 框架-核心筒结构 悬挂结构
原文传递
某带伸臂加强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韩 赵学斐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13-117,84,共6页
对某带伸臂加强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及相关振动台试验,研究该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构件损伤情况。研究表明:加强层有效地加强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1/100的... 对某带伸臂加强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及相关振动台试验,研究该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构件损伤情况。研究表明:加强层有效地加强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1/100的规范限值要求;加强层会引起结构局部刚度、承载力突变,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均表明结构损伤较多出现在加强层附近范围以及结构的底部几层,但损伤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试验研究表明加强层斜撑破坏主要集中在节点区域,斜撑对结构刚度影响很大,应重点加强斜撑节点部位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 加强层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石家庄苏宁电器广场建筑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华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石家庄苏宁电器广场为带大底盘的单塔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抗侧力体系。设计时从结构布置特点出发,针对各项不规则情况对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及构件布置选型,保证了结构在小震及设防地震作用下良好的侧向刚度和... 石家庄苏宁电器广场为带大底盘的单塔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抗侧力体系。设计时从结构布置特点出发,针对各项不规则情况对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及构件布置选型,保证了结构在小震及设防地震作用下良好的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基于概念设计制定抗震性能目标,并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可满足"大震不倒"的设计水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 加强层 扭转刚度 性能目标 弹塑性
下载PDF
大高宽比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炜 刘冰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8-74,共7页
大高宽比核心筒超高层结构具有整体刚度弱,横风向风振明显等特点。提出了此类结构从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以及围护构件几方面的解决方案。以某大高宽比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为例,结构高度为249.4m,其核心筒高宽比达到19.7。详述了结构的静力... 大高宽比核心筒超高层结构具有整体刚度弱,横风向风振明显等特点。提出了此类结构从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以及围护构件几方面的解决方案。以某大高宽比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为例,结构高度为249.4m,其核心筒高宽比达到19.7。详述了结构的静力、动力特性,以及设计的关键点。通过风洞试验、弹性分析,表明结构的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且刚度合理。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承载机制和塑性铰出现顺序。对于加强层和内埋型钢的混凝土核心筒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确保伸臂桁架和核心筒有效连接,通过加强层楼板应力分析,验证了结构平面刚度满足内筒与伸臂桁架的共同作用。阐述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外框柱及型钢梁的设计方法。通过上述分析总结,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高宽比核心筒 超高层结构 加强层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伸臂桁架 内埋型钢的混凝土核心筒
下载PDF
渗碳与激光相变强化复合处理16Cr3NiWMoVNbE钢的组织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操应刚 王帅棋 +2 位作者 聂翔宇 何蓓 刘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9,29,共11页
目的增大16Cr3NiWMoVNbE钢经渗碳强化后的强化层深度,细化晶粒尺寸,提高表面力学性能,并减小工件热变形,缩短工艺周期。方法将渗碳与激光相变强化相结合,利用“短时”渗碳提高表面含碳量,再通过激光快速局部加热,为碳原子扩散提供理想通... 目的增大16Cr3NiWMoVNbE钢经渗碳强化后的强化层深度,细化晶粒尺寸,提高表面力学性能,并减小工件热变形,缩短工艺周期。方法将渗碳与激光相变强化相结合,利用“短时”渗碳提高表面含碳量,再通过激光快速局部加热,为碳原子扩散提供理想通道,改善强化层深度。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评价材料的金相组织、高倍显微组织,并通过显微硬度计、纳米力学探针对激光相变强化处理后的硬化层截面硬度、纳米硬度、弹性模量进行测试,揭示渗碳和激光相变复合强化16Cr3NiWMoVNbE钢的组织演化和强韧化机理。结果随着激光能量输入量的增加,复合强化层的深度提高了约50%,显微硬度最大值为792HV,显微硬度提高了约30%,弹性模量、显微硬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强化层显微组织板条逐渐减少,且尺寸不断粗化,残余奥氏体由薄膜状转变为块状,数量逐渐增加,碳化物聚集球化且数量减少。结论16Cr3NiWMoVNbE钢经渗碳和激光相变复合强化后,得到了塑韧性优异的复合强化层,为航空发动机关键传动部件表面强化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激光相变强化 16Cr3NiWMoVNbE钢 强化层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电火花表面强化TC4钛合金组织特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康 蔡兰蓉 李敏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为研究混粉准干式介质中电火花表面强化TC4钛合金工艺对强化层组织特性的影响,以石墨和紫铜为电极进行电火花表面强化试验。通过强化层微观组织形貌观察、显微硬度测定及摩擦磨损实验分析,研究表明:脉冲电流对强化层性影响较大;采用石... 为研究混粉准干式介质中电火花表面强化TC4钛合金工艺对强化层组织特性的影响,以石墨和紫铜为电极进行电火花表面强化试验。通过强化层微观组织形貌观察、显微硬度测定及摩擦磨损实验分析,研究表明:脉冲电流对强化层性影响较大;采用石墨电极获得强化层表面组织不规则且多层叠和褶皱,显微硬度大,耐磨性能好,而采用紫铜电极强化层表面相对平整,但有微裂纹。电火花放电强化对工件表面整体性能改善显著,显微硬度提高3倍左右,强化层耐磨性能提高7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粉准干式介质 TC4钛合金 强化层 微观组织和特性
下载PDF
某超高层结构加强层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任鹏 朱立刚 魏强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通过研究加强层的工作机理,并结合一个超高层结构的实例,研究和分析了带加强层结构的位移角、内外筒剪力、倾覆力矩的分配、薄弱层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加强层能明显提高结构刚度和抗倾覆能力,减小结构位移,但易使加强层的下一层形成... 通过研究加强层的工作机理,并结合一个超高层结构的实例,研究和分析了带加强层结构的位移角、内外筒剪力、倾覆力矩的分配、薄弱层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加强层能明显提高结构刚度和抗倾覆能力,减小结构位移,但易使加强层的下一层形成薄弱层。最后,给出了加强层抗震构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层 核心筒 薄弱层 抗震构造措施
原文传递
身管内膛镀铬性能检测研究
16
作者 张凡凡 张利峰 +2 位作者 李欧 王威 杨雕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2年第7期18-25,共8页
目的对内膛表面强化层性能进行定量评估,给后续镀铬层的优化及新型内膛表面强化层技术的优选提供试验方法。方法以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内膛表面镀铬技术为依据,开展强化层检测研究,主要包括硬度、厚度及微观缺陷、结合性能、抗烧... 目的对内膛表面强化层性能进行定量评估,给后续镀铬层的优化及新型内膛表面强化层技术的优选提供试验方法。方法以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内膛表面镀铬技术为依据,开展强化层检测研究,主要包括硬度、厚度及微观缺陷、结合性能、抗烧蚀性能、抗磨损性能等研究。量化镀铬层抗烧蚀、抗磨损性能,实现实验室对内膛镀铬层性能的综合评估。结果铬层硬度约为521.8HV,高于基体硬度。铬层裂纹初始宽度约为300 nm,多数裂纹未连接成“网状”。铬层与基体结合力约为67.2 N。相同条件下,相比基体,镀铬层的烧蚀量和磨损量始终较小。结论镀铬层综合性能优于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身管 寿命 镀铬 强化层 烧蚀 磨损 性能检测
下载PDF
增设粘弹性阻尼器对超限高层的优化设计分析
17
作者 璩继立 张迪 璩家平 《山西建筑》 2012年第7期35-37,共3页
介绍了消能减震技术的原理以及粘弹性阻尼器的工作机理,结合工程实例,对比了三种不同粘弹性阻尼器布置下的结构抗震性能,验证了粘弹性阻尼器可以有效改善加固改造后有加强层的超限高层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 消能减震 粘弹性阻尼器 布置方式 加强层
下载PDF
带加强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18
作者 杜文学 唐洪堃 +1 位作者 周莉 朱文波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41-648,共8页
加强层的设置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借助SAP2000建模,通过模型转换运用ABAQUS对一个36层未设置加强层与设置三层加强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结构和双向动力时程分析,并对设置三层加强层的结构体系进... 加强层的设置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借助SAP2000建模,通过模型转换运用ABAQUS对一个36层未设置加强层与设置三层加强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结构和双向动力时程分析,并对设置三层加强层的结构体系进行IDA分析。结果表明:在8度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设置三层钢桁架加强层的结构可以明显改善结构整体刚度和屈服顺序,提高结构整体延性;加强层处的水平钢桁架和结构外钢框架刚度处在同一数量等级上,在大震作用下,水平钢桁架先于其他构件破坏,能够起到一定耗能作用;在特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体系各个性能点值分别为IO=1/215,CP=1/57,GI=1/10,说明该结构体系设置加强层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 加强层 动力时程分析 IDA
下载PDF
电火花强化技术应用
19
作者 肖晟 《湖南冶金》 2006年第3期27-29,共3页
电火花强化技术是利用脉冲放电产生高温原理,将硬质合金材料熔渗到工模具及易损件的工作面上,形成一层高硬度、高强度、耐磨和耐温,又不剥离的硬质合金强化层。是一种新技术、新方法,有着广泛应用价值。据此,对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电火花强化技术 工作面 硬质合金 强化层
下载PDF
设置加强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20
作者 蔡勇 罗应松 陆铁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地震作用下水平加强层对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影响,对一个34层未设置加强层与设置1道、2道和3道加强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三向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过计算,得到4种结构在地震动主方向7度、8度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 基于地震作用下水平加强层对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影响,对一个34层未设置加强层与设置1道、2道和3道加强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三向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过计算,得到4种结构在地震动主方向7度、8度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反应及塑性铰分布情况,综合分析设置不同数目加强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加强层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设置2道加强层的抗震效果优于设置1道和3道加强层的抗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层 钢框架-核心筒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