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渗透性环境对盗窃犯罪分布的影响及社会解组的调节作用——兼论街道眼理论与防卫空间理论的适用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延吉 林钦熙 +2 位作者 朱春武 茅明睿 姜冬睿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052,共12页
为揭示街道眼与防卫空间理论的分歧源头和适用条件,论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整合法律文书、定位服务、街景图像、兴趣点等多源大数据,将犯罪机会与社会生态理论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了可渗透性环境对盗窃犯罪分布的影响以及社会... 为揭示街道眼与防卫空间理论的分歧源头和适用条件,论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整合法律文书、定位服务、街景图像、兴趣点等多源大数据,将犯罪机会与社会生态理论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了可渗透性环境对盗窃犯罪分布的影响以及社会解组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密度、功能混合度、路网密度、沿街通透性等可渗透性特征与盗窃密度整体呈现正向关联。建成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社会生态分异而变化,随着居住不稳定性、途经人员流动性、就业人员流动性、人口异质性、社会经济弱势地位等社会解组程度的加深,可渗透性环境的犯罪引致作用将不断放大,防卫空间理论更具适用性。而在社会结构稳定的社区中,街道眼能够发挥自然监控作用,街道眼理论的解释力更强,现实生活中该类社区仍属少数,盲目采用新城市主义设计方法恐会加剧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眼 防卫空间 社会解组 法律文书 犯罪地理
原文传递
犯罪恐惧感与犯罪活动空间分布的匹配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延吉 游永熠 +1 位作者 朱春武 郭华贵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4-1033,共10页
利用北京社会调查、法律文书、兴趣点、路网、定位数据,发现盗窃及暴力犯罪密度对犯罪恐惧感并无显著关联或影响偏弱,犯罪活动与犯罪恐惧感存在“匹配且具高安全性”“匹配且具高危险性”“不匹配且比主观感知更危险”“不匹配且比主观... 利用北京社会调查、法律文书、兴趣点、路网、定位数据,发现盗窃及暴力犯罪密度对犯罪恐惧感并无显著关联或影响偏弱,犯罪活动与犯罪恐惧感存在“匹配且具高安全性”“匹配且具高危险性”“不匹配且比主观感知更危险”“不匹配且比主观感知更安全”等类型。脆弱人群更易高估安全风险;防卫空间及街道眼理论分别适用于解释客观犯罪和主观感知,高密度、混合型、密路网的可渗透环境容易产生比主观感知更危险的情形;物理与社会失序、居住不稳定性会产生比主观感知更安全的情形;高人员流动性及高地位社区的居民则易低估安全风险;出入管控和环境维护能起到减犯罪、降恐惧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恐惧感 防卫空间 街道眼 失序 社会解组
下载PDF
城市设计中的可防卫性空间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毅超 《安徽建筑》 2009年第4期8-8,21,共2页
文章从空间可防卫体系溯源入手,对安全性作为城市所有特性中最基础的特性作了很好的说明,简单叙述街道眼、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以及可防卫空间等理论。结合城市设计在空间防卫中所能起到的作用,简要提出了几种可防卫空间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 可防卫空间 街道眼 安全性 空间死角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章节——绍兴市毓兰华亭小区及其周边区域城市更新评析
4
作者 许兴灿 王清卿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9期78-81,共4页
随着对城市更新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中心区和历史文化区的建设与更新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工作。但是,对于城市旧住宅区的更新,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围绕城市近郊建设的国有产权的住宅区,在快速... 随着对城市更新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中心区和历史文化区的建设与更新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工作。但是,对于城市旧住宅区的更新,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围绕城市近郊建设的国有产权的住宅区,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已经被包容进入中心城区,由于历史遗留下来问题复杂,其更新的要求愈加迫切。本文结合国际上邻里单元Neighborhood Unit、街道眼Street Eye和城市公共设计Civic Design等相关前沿理论,以绍兴市毓兰华庭小区及其周边区域城市更新为例,尝试探讨这一类城市旧居民区的更新再生问题,总结旧居民区城市更新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人居环境 邻里单元 街道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