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P半岛街头抢劫案件的临近重复发生模式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冲 柳林 周素红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以往研究已经证实某些特定的犯罪类型(如入室盗窃、枪击案件)存在临近重复发生的现象,但是街头抢劫案件是否也同样存在临近重复发生的现象则很少被关注。以H市中心城区DP半岛为研究区域,探索岛上街头抢劫案件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对象为... 以往研究已经证实某些特定的犯罪类型(如入室盗窃、枪击案件)存在临近重复发生的现象,但是街头抢劫案件是否也同样存在临近重复发生的现象则很少被关注。以H市中心城区DP半岛为研究区域,探索岛上街头抢劫案件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对象为岛上2006-2011年发生的街头抢劫案件(共373起)。利用纳克斯检验(knox test)方法结合重复临近发生计算工具对DP半岛内街头抢劫案件是否存在临近重复发生现象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其一,研究区内的街头抢劫案件在多个空间—时间标度下存在着显著的临近重复发生现象。其二,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空间—时间标度内具有临近重复发生现象的案件,研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前案件点"在空间分布呈现集聚现象,具有集中分布在主干道区域、土地利用混合程度较高区域以及道路通达性较高的区域三个特征。而针对"前案件点"进行防控切断"临近重复发生链",将减少54起案件的发生。2临近重复发生现象案件在年际分布上的波动变化与警务"严打"行动之间的动态联系,表明"严打"行动对街头抢劫案件的临近重复发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且相比一般案件,临近重复发生案件的发生更加集中于午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抢劫 城市犯罪 临近重复发生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街道“两抢一盗”犯罪的时空规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曾敏玲 毛媛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617,共12页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抢一盗"犯罪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剖析街道环境与犯罪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生活、工作的作息周期相关,街道空间使用频率高的时段犯...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抢一盗"犯罪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剖析街道环境与犯罪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生活、工作的作息周期相关,街道空间使用频率高的时段犯罪相对高发;犯罪的昼夜分布差别与地区岗位、商业场所等环境的空间分布有关;2)在案发部位分布上,各部位的案件构成受到人流活动强度、自然监视的力度及逃逸便捷程度的影响;3)在宏观地理分布上,盗窃案件在浦东新区内以陆家嘴中央商务区一带为核心呈自西向东圈层递减分布,而"两抢"案件的高发区呈带状和点状分布的格局,较为分散在市区与镇区的各居民集中区附近;4)回归分析表明,交叉口是影响盗窃和"两抢"案件分布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交叉口数量及密度均分别对"两抢"和盗窃量有正向影响。最后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相应的犯罪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 “两抢一盗” 犯罪 时空分布 上海浦东
下载PDF
街头抢劫者前犯罪经历对其后作案地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龙冬平 柳林 +3 位作者 陈建国 肖露子 宋广文 徐冲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5-828,共14页
作案地选择是犯罪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已有的重复作案地选择的研究表明,犯罪者"前案件"作案地选择对他们"后案件"作案地选择具有影响,但以往研究关注的是先前的犯罪时间和地点对其后续作案地选择的影响,仍未检验犯... 作案地选择是犯罪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已有的重复作案地选择的研究表明,犯罪者"前案件"作案地选择对他们"后案件"作案地选择具有影响,但以往研究关注的是先前的犯罪时间和地点对其后续作案地选择的影响,仍未检验犯罪者在"前案件"中犯罪经历的具体作用。因此,论文以中国东南沿海ZG市为例,利用街头抢劫者的抓捕数据和混合Logit模型,聚焦探析街头抢劫者先前的个体犯罪经历对他们随后的作案地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街头抢劫者在"前案件"中的犯罪间隔、犯罪出行和当场被捕等个体犯罪经历对其"后案件"作案地选择具有强烈的影响,即"前后案件"的犯罪间隔越临近、"前案件"犯罪出行距离越短,以及"前案件"未当场被捕,则大大增加了街头抢劫者返回到先前抢劫区域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并通过警察访谈和结合理论分析,发现"前案件"未当场被捕是由犯罪者当场被捕的恐惧感、警察特殊的干预方式,以及社会凝聚力和犯罪防控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研究结论可为警务部门的"事前防控"与"主动处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抢劫者 犯罪经历 作案地选择 混合Logit模型 犯罪地理学
原文传递
顾及道路权重的图卷积犯罪时空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贺日兴 唐宗棣 +5 位作者 姜超 林艳 陆宇梅 李欣然 龙伟 邓悦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86-1999,共14页
传统的犯罪地理和犯罪时空预测方法主要是以警务辖区或格网为基本单元,分析结果不利于指导精细化的巡防警力规划部署。基于深度学习的图神经网络方法可以自然地与微观尺度下的路网拓扑结构相结合,实现道路尺度下的精细犯罪预测,但现有... 传统的犯罪地理和犯罪时空预测方法主要是以警务辖区或格网为基本单元,分析结果不利于指导精细化的巡防警力规划部署。基于深度学习的图神经网络方法可以自然地与微观尺度下的路网拓扑结构相结合,实现道路尺度下的精细犯罪预测,但现有方法鲜有考虑道路权重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本文通过引入道路通达度和距离衰减因子,构建了一种顾及道路权重的图卷积犯罪时空预测模型(Road Weighted Spatio-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RW-STGCN),并利用芝加哥2016—2017年街面盗窃犯罪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与未考虑道路权重的时空图卷积模型相比,RW-STGCN模型命中率在不同的路网覆盖比例下(1%、5%、10%、20%)的提升均在6.5%以上,且随着覆盖比例的下降,模型命中率的提升更为显著,最大提升超过了50%;(2)模型消融性实验表明,同时考虑2种道路权重的模型比仅考虑距离衰减权重或道路通达度权重单个因子的模型预测性能提升更为明显,命中率最大提升了12.9%。本研究构建的RW-STGCN模型有助于街面类犯罪预测,可为警务部门基于路网进行科学巡逻防控规划与警力部署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此外还可用于以道路作为分析单元的城市计算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面犯罪 时空预测 图卷积神经网络 道路权重 空间句法 犯罪预测 预测性警务
原文传递
基于贝叶斯逻辑回归模型研究百度街景图像微观建成环境因素对街面犯罪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旭 柳林 +2 位作者 周翰林 岳瀚 孙秋远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88-1501,共14页
街面犯罪对公众的生活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以往对于公共盗窃和寻衅滋事等街面犯罪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社区甚至更宏观的层面,难以向微观尺度深入,它们忽略了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CPTED)... 街面犯罪对公众的生活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以往对于公共盗窃和寻衅滋事等街面犯罪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社区甚至更宏观的层面,难以向微观尺度深入,它们忽略了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CPTED)理论中所主张的地址级的建成环境的精确特征。地址级的微观建成环境被广泛认为对各类犯罪的发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对微观建成环境的度量一直是一个挑战。先前的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调查样本来表征建成环境,会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建成环境特征描述不完整的限制;(2)数据在空间覆盖方面具有稀疏性的限制。百度街景图像作为一个新的数据来源,可以被用来提取地址级的微型环境的建成特征,从而使犯罪研究可以聚焦在更微观的尺度中。本研究使用深度学习全卷积图像分割算法从百度街景图像中提取地理位置的环境变量,共选取树木、通车道路、人行道等8种变量来表现研究区微观建成环境的差异。在控制了与街面犯罪有关的其他因素后,采用贝叶斯逻辑回归模型来评估微观建成环境影响因素对公共盗窃和寻衅滋事案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了微观建成环境物理特征之后的模型表现更好。对比寻衅滋事案件,树木多的隐蔽地方更容易发生公共盗窃案件,通车道路、人行道多的地方更不易发公共盗窃案件,这也说明了更隐秘的地方公共盗窃案多发。总的来说,全卷积深度学习图像分割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取街景衍生变量,这些变量为微观空间尺度的犯罪分析增加了新的维度。本研究不仅对于犯罪地理文献具有贡献,而且为基于CPTED原则的犯罪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建成环境 街景图像 图像分割 贝叶斯逻辑回归 公共盗窃 寻衅滋事 全卷积 街面犯罪
原文传递
城市街道犯罪行为的建成环境影响要素初探——以S市G城区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毛媛媛 顾佳丽 +1 位作者 魏琦 殷玲 《中国名城》 2018年第8期65-72,共8页
根据警务部门提供的相关犯罪数据,采用单因素组间差异分析法探索老城区犯罪案件高发街道与低发街道空间环境之间的差异。研究选取28个街道样本,按照案件发生密度将样本分为案件高发与低发两组。街道环境数据从建筑设计、街道设施、街道... 根据警务部门提供的相关犯罪数据,采用单因素组间差异分析法探索老城区犯罪案件高发街道与低发街道空间环境之间的差异。研究选取28个街道样本,按照案件发生密度将样本分为案件高发与低发两组。街道环境数据从建筑设计、街道设施、街道公共空间以及交通现状四个方面通过实地调查搜集整理。研究发现,街道两侧建筑平均层数、商业界面占比、街面导向性标识数量、地面停车场可容纳车辆总数、街面区域性标识数量、街面护栏长度以及街面电话亭数量等7个环境变量在高发与低发样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涉及了CPTED理论中领域感、自然监视、活动支持以及环境形象与维护4个方面要素。研究结论可为老城区街道环境的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空间 环境 犯罪 CPTED
下载PDF
可渗透性环境对盗窃犯罪分布的影响及社会解组的调节作用——兼论街道眼理论与防卫空间理论的适用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延吉 林钦熙 +2 位作者 朱春武 茅明睿 姜冬睿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052,共12页
为揭示街道眼与防卫空间理论的分歧源头和适用条件,论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整合法律文书、定位服务、街景图像、兴趣点等多源大数据,将犯罪机会与社会生态理论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了可渗透性环境对盗窃犯罪分布的影响以及社会... 为揭示街道眼与防卫空间理论的分歧源头和适用条件,论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整合法律文书、定位服务、街景图像、兴趣点等多源大数据,将犯罪机会与社会生态理论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了可渗透性环境对盗窃犯罪分布的影响以及社会解组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密度、功能混合度、路网密度、沿街通透性等可渗透性特征与盗窃密度整体呈现正向关联。建成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社会生态分异而变化,随着居住不稳定性、途经人员流动性、就业人员流动性、人口异质性、社会经济弱势地位等社会解组程度的加深,可渗透性环境的犯罪引致作用将不断放大,防卫空间理论更具适用性。而在社会结构稳定的社区中,街道眼能够发挥自然监控作用,街道眼理论的解释力更强,现实生活中该类社区仍属少数,盲目采用新城市主义设计方法恐会加剧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眼 防卫空间 社会解组 法律文书 犯罪地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形态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两抢一盗”犯罪的关系研究——以HS市原DP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毛媛媛 李凤仪 +1 位作者 殷玲 王德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66-2883,共18页
城市街道网络是承载人们日常行为的空间载体,街道网络及其中人的日常行为共同构成了主要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并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研究表明街道空间中多发“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并且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与犯罪存在联系... 城市街道网络是承载人们日常行为的空间载体,街道网络及其中人的日常行为共同构成了主要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并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研究表明街道空间中多发“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并且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与犯罪存在联系,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较少。本文基于HS市原DP区的派出所辖区单元,使用路网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相关资料,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形态、动态人口和静态人口等因素与犯罪分布的关系展开分析,尝试探索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对“两抢一盗”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网络空间环境中影响盗窃和两抢犯罪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X形单元”式街道网络、路网密度、低速交通的路网渗透性、静态人口密度和动态人口密度均对盗窃犯罪产生重要影响,与两抢犯罪相关的仅有“T形单元”式街道网络、静态人口中的实际居住户籍人员和外来人员密度,街道网络形态没有表现出与两抢犯罪的显著相关。最后提出,由于街道网络的通达性和危险性往往并存,如何通过调控或改善整体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来尽可能减少犯罪风险,是未来规划建设安全的街道网络空间需要思考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网络形态 空间环境 犯罪 日常行为 安全
原文传递
日本预防街头犯罪对策与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明 《武警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4-96,共3页
在剖析解读日本街头犯罪"预防对策"的基础上,提出日本警察运用简单手段取得社会治安的理想效果。预防犯罪,在理念上把警方全包全责调整向组织牵头、协调联动和指导督促;在实践上完善警察牵头,以警察、政府相关部门、生产相关... 在剖析解读日本街头犯罪"预防对策"的基础上,提出日本警察运用简单手段取得社会治安的理想效果。预防犯罪,在理念上把警方全包全责调整向组织牵头、协调联动和指导督促;在实践上完善警察牵头,以警察、政府相关部门、生产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和普通民众等广泛参与为基础的联动群防机制;在落实上不断加强高技术手段与原始方法相互补充的立体防范环境建设;在过程中尽量贴近现实需要,以完整的系统来控制街头犯罪,是降低预防犯罪成本、提高预防犯罪效率的捷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街头犯罪 预防对策 情报系统 行动类别
下载PDF
基于优化模型的街面逃逸犯罪嫌疑人的围堵方案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仁爱 刘婷 +1 位作者 冯贤财 吕云凯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期65-66,共2页
本文针对目前高发的"两抢一盗"街面犯罪及全国各省市地区警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提出两种基于优化模型的可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的堵截方案,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抓捕逃逸犯罪嫌疑人,由此提高公安机关打击街面犯罪的工作效率和破案能力... 本文针对目前高发的"两抢一盗"街面犯罪及全国各省市地区警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提出两种基于优化模型的可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的堵截方案,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抓捕逃逸犯罪嫌疑人,由此提高公安机关打击街面犯罪的工作效率和破案能力。其中方案一采用的是具有实战价值的最优布控圈模型,适用于突发性的、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案件,确保能将犯罪嫌疑人第一时间围堵和抓捕。而方案二采用的是关键路布控追捕模型,能提高抓捕和破案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对警力资源的需求,两个方案均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面犯罪 堵截 最优布控圈 关键路布控 FLOYD算法
下载PDF
土地利用混合度对街面犯罪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11
作者 牛强 张伟铭 +1 位作者 朱恺易 毛媛媛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街面犯罪是影响公共空间安全的重要方面,而人们的日常活动是犯罪发生的诱因。不同土地混合利用程度空间中人的日常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本文以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通过正态分布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探究土地利用混合... 街面犯罪是影响公共空间安全的重要方面,而人们的日常活动是犯罪发生的诱因。不同土地混合利用程度空间中人的日常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本文以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通过正态分布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探究土地利用混合度与街面犯罪的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街面犯罪相对于不同土地利用混合度的空间符合正态分布,且土地利用混合度对街面犯罪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根据其影响机制的空间异质性,分别提出了出入人员管控与增强公共空间使用强度两种防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面犯罪 土地利用混合度 正态分布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Hot street”of crime detection in London borough and lockdown impacts
12
作者 Yuying Wu Yijing Li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716-732,共17页
In recent years,the police intervention strategy“Hot spots policing”has been effective in combating crimes.However,as cities are under the intense pressure of increasing crime and scarce police resources,police patr... In recent years,the police intervention strategy“Hot spots policing”has been effective in combating crimes.However,as cities are under the intense pressure of increasing crime and scarce police resources,police patrols are expected to target more accurately at finer geographic units rather than ballpark“hot spot”areas.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n algorithm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o detect crime patterns at street level,the so-called“hot street”,to further assist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CID)in capturing crime change and transitive moments efficiently.The algorithm applies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technique onto street networks,rather than traditional areal units,in one case study borough in London;it then maps the detected crime“hot streets”by crime type.It was found that the algorithm could successfully generate“hot street”maps for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LEAs),enabling mor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police patrolling;and bear enough resilience itself for the Strategic Crime Analysis(SCA)team’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by either updating the inputs with latest data or modifying the model parameters(i.e.the kernel function,and the range of spillover).Moreover,this study explores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f crime“hot streets”by applying various regression models,in recognition of the best fitte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encompassing eight significant contextual factors with their varied effects on crimes at different streets.Having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lockdown on crime rates,it was apparent that the land-use driven mobility change during lockdown was a fundamental reason for changes in crime.Overall,these research finding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crime prevention to local governors and policy practitioners,through more optimal urban planning(e.g.Low Traffic Neighborhoods),proactive policing(e.g.in the listed top 10“Hot Streets”of crime),publicizing of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installations of security inf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street crim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spatial regression lockdown mobility change
原文传递
CPTED理念下长春市净月区博学路被害恐惧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科奇 郭莉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1-47,共7页
生活性街道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城市情景型犯罪的重要空间载体.安全的街道空间可以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感,降低对被害的恐惧.以长春市净月区典型的生活性街道博学路为例,应用spss软件中的因... 生活性街道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城市情景型犯罪的重要空间载体.安全的街道空间可以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感,降低对被害的恐惧.以长春市净月区典型的生活性街道博学路为例,应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定量研究,探究长春市新城区典型生活性街道博学路路段影响被害恐惧感的主要物质环境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领域性、环境质量、照明系统和标识系统是其显著影响因素.结合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中的领域强化、形象与环境维护、自然监视、通道控制策略,提出相应的预防犯罪和减弱被害恐惧感的设计策略,从而达到改善街道空间环境、减弱被害恐惧感和增加市民幸福指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 长春市净月区 生活性街道 被害恐惧感
下载PDF
生活性街道被害恐惧感弱化策略研究——以长春市彩织街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科奇 郭莉 孙小正 《当代建筑》 2021年第11期90-94,共5页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引发环境参与者"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要素的载体。彩织街是长春市一条典型的生活性街道,存在易引发"被害恐惧感"的消极病态的空间环...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引发环境参与者"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要素的载体。彩织街是长春市一条典型的生活性街道,存在易引发"被害恐惧感"的消极病态的空间环境因素。利用SPSS数理分析工具对调研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模型,从诸多环境影响因素中梳理出主导影响因素,确定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活动组织、领域性、监视性和接近控制。借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的自然监视、活动支持、领域强化、意象维护、接近控制等策略,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在改善街道环境品质的同时,减弱环境参与者的"被害恐惧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街道 被害恐惧感 弱化策略
下载PDF
城市街面犯罪热点测量的新方法及新推进
15
作者 阮重骏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344-367,共24页
传统热点探测手段缺乏对微观地理空间的关注,忽略了街面犯罪独特的空间分布特性。对此,笔者融合核密度制图和路段制图提出核密度路R制图这一新思路。而针对两侧空间相互独立的道路,笔者进一涉提出取侧制图的想法。本砰究显示,新的街面... 传统热点探测手段缺乏对微观地理空间的关注,忽略了街面犯罪独特的空间分布特性。对此,笔者融合核密度制图和路段制图提出核密度路R制图这一新思路。而针对两侧空间相互独立的道路,笔者进一涉提出取侧制图的想法。本砰究显示,新的街面犯罪热点探测方法更为准确、科学。本研究也再次证实街面益窃犯罪的聚集性;证实作为标志性建筑物的大型商业中心对街面盗窃犯罪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发现两种重合的空间环境因素作为犯罪诱因具有叠加作用;发现临近的多种空间环境因素之间的犯罪吸引力的交互作用。同时,本研究也揭示环境犯罪学与犯罪地理学相融合的必要性以及研究方法上关注微观地理单位的重要性。基于此研究,笔者提出犯罪热点防治个别化的理念与思路,并探讨了研究区中热点路段的具体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面犯罪 犯罪热点制图 城市犯罪学
下载PDF
街头犯罪打击防控对策——以奥运为背景
16
作者 寇松娜 潘慧娟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7,共3页
侦查实践中街头犯罪主要有:涉车盗窃、拎包、扒窃、抢夺、抢劫以及诈骗。除了街头犯罪的一般特点,奥运期间其可能呈现新的特征:涉外街头犯罪可能会增加;犯罪可能后果更严重,甚至造成恶劣国际影响;可能增加严重暴力犯罪类型;街头犯罪可... 侦查实践中街头犯罪主要有:涉车盗窃、拎包、扒窃、抢夺、抢劫以及诈骗。除了街头犯罪的一般特点,奥运期间其可能呈现新的特征:涉外街头犯罪可能会增加;犯罪可能后果更严重,甚至造成恶劣国际影响;可能增加严重暴力犯罪类型;街头犯罪可能占据更多侦查资源。侦查部门应采取相应对策,以有效打击和防控。具体包括:强化证据意识;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加强对潜在街头犯罪主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慎重处置涉外街头犯罪;警惕爆炸、绑架严重暴力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 犯罪 特点 对策
下载PDF
广东街面犯罪常见防治措施与创新思路分析
17
作者 杨俊峰 《政法学刊》 2009年第4期91-96,共6页
街面犯罪是广东刑事犯罪中最主要的类型。近年来,广东警方通过公开巡逻、便衣伏击、端窝断腿等多项措施,在防治街面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案态势依然居高不下。警方宜转变思路,从截断犯罪链条、取证社会化、进一步解放警力、成立... 街面犯罪是广东刑事犯罪中最主要的类型。近年来,广东警方通过公开巡逻、便衣伏击、端窝断腿等多项措施,在防治街面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案态势依然居高不下。警方宜转变思路,从截断犯罪链条、取证社会化、进一步解放警力、成立对抗犯罪的公益法律援助中心等多方面着手,全面深入地防治街面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面犯罪 公开巡逻 便衣伏击 公益法律援助中心
原文传递
我国街角青年群体的亚文化与社会结构的成因
18
作者 赵墨银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4-128,共5页
街角社会是有别于主流社会的包含亚文化的社会,由一群以街角为生活圈的游走于社会主旋律边缘的"边缘人"构成,尤以青少年为主。在这个"微城市圈"里,他们由于家庭背景、文化因素、叛逆心理等原因,选择依托于街角和同... 街角社会是有别于主流社会的包含亚文化的社会,由一群以街角为生活圈的游走于社会主旋律边缘的"边缘人"构成,尤以青少年为主。在这个"微城市圈"里,他们由于家庭背景、文化因素、叛逆心理等原因,选择依托于街角和同辈群体共同生活,有一套区别于主流社会的相应地位划分和管理方法,以及特殊的文化。本文将从这个亚文化群体的形成原因、形成阶段、特点、生存现状、文化和社会结构、未来发展等方面对他们的生活选择做出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角青年 亚文化 社会结构 亚犯罪 边缘人
下载PDF
预防新疆籍流浪儿童违法犯罪对策研究
19
作者 赵雪军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9-32,共4页
新疆籍流浪儿童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的流浪儿童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导致新疆流浪儿童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工作是一项兼具救助性、福利... 新疆籍流浪儿童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的流浪儿童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导致新疆流浪儿童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工作是一项兼具救助性、福利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做好新疆籍流浪儿童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犯罪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潜在受害者动态时空分布的街面接触型犯罪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柳林 梁斯毅 宋广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7-897,共11页
街面接触型犯罪是指犯罪者在街面通过采取与受害者身体接触的方式而实施的违反法律的行为,已有文献研究利用了不同类型的大数据代表的周遭人口表征街面接触型犯罪中“潜在受害者”因素,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无法应用在微观的空间尺度上... 街面接触型犯罪是指犯罪者在街面通过采取与受害者身体接触的方式而实施的违反法律的行为,已有文献研究利用了不同类型的大数据代表的周遭人口表征街面接触型犯罪中“潜在受害者”因素,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无法应用在微观的空间尺度上的街面接触型犯罪研究。微信热力图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高人口覆盖度,能动态地反映人流量热度的程序。因此,本文以经济发达的ZG市的XT街道为例,结合日常活动理论,并基于微信热力图数据代表的周遭人口表征的“潜在受害者”因素,首先定性地描述和识别街面接触型犯罪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划分不同时段分析街道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街面接触型犯罪案件存在时空的集聚性,街道街面接触型犯罪在晚上(18:00-23:59)是高发期,在白天(07:00-17:59)是低发期,在22:00-22:59数量达到最大值,主要聚集在城中村区域,且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②微信人口数量在所有时期均对街面接触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代表的周遭人口能很好地表征日常活动理论中的“潜在受害者”因素,且在凌晨—清晨(00:00-06:59)对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最大;③不同场所对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存在时间上的差异,餐饮点在晚上对街面接触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KTV、健身房和公交站点分别对应在凌晨—清晨、白天与晚上对街面接触型犯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休闲会所在凌晨、清晨、晚上均有显著的影响,与最近巡逻驻点的距离仅在晚上时期显著影响街面接触型犯罪。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警方采用微信热力图来分析街面接触型犯罪和经济发达地区警方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地理 街面接触型犯罪 微信热力图 日常活动理论 时空分布 周遭人口 潜在受害者 负二项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