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秸秆同时糖化法制燃料酒精工艺条件 被引量:7
1
作者 徐龙君 刘钟骏 +1 位作者 徐宏亮 符志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8-701,706,共5页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对影响同时糖化法生产酒精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接种比例及纤维素酶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秸秆经过机械粉碎及稀硫酸预处理后,当发酵温度为38℃、接种量为10%、纤维素酶用量为40 IU/g、...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对影响同时糖化法生产酒精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接种比例及纤维素酶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秸秆经过机械粉碎及稀硫酸预处理后,当发酵温度为38℃、接种量为10%、纤维素酶用量为40 IU/g、管囊酵母与酿酒酵母的接种比例为2∶1和发酵时间为72 h的条件下,酒精产率最高(为0.20 g/g稻草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发酵 燃料酒精 纤维素 同时糖化法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稻草秸秆生产蛋白饲料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鲁旭锋 朱慧霞 +4 位作者 吴欢 姚日生 王淮 马晓静 张慧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1,共6页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先利用三氧化硫(SO3)微热爆(STEX)技术联合稀碱对其进行预处理,再通过不同的微生物(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ZY-1、篮状菌(Talaromyces radicus)HFY、拟威克酵母(Wickerhamiella domercqiae)MZ-3、枯草芽孢杆菌(B...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先利用三氧化硫(SO3)微热爆(STEX)技术联合稀碱对其进行预处理,再通过不同的微生物(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ZY-1、篮状菌(Talaromyces radicus)HFY、拟威克酵母(Wickerhamiella domercqiae)MZ-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L-1)组合发酵产蛋白饲料,并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稻草秸秆经SO3 STEX联合稀碱预处理后、采用混菌发酵,其发酵产蛋白饲料的能力得以提高。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8 d,发酵温度30℃,篮状菌HFY∶拟威克酵母MZ-3=1∶1,接种量8%。在此优化条件下,粗蛋白含量为30.46%,比原秸秆中粗蛋白含量(3.11%)提高了8.79倍,比优化前(23.50%)提高了29.62%;粗纤维含量为14.15%,比原秸秆中粗纤维含量(49.67%)降低了71.51%,比优化前(16.28%)降低了13.08%,符合蛋白饲料的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蛋白饲料 SO3微热爆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草料自燃防范的研究
3
作者 李继红 黄超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5-49,共5页
近年来兴起的秸秆打包并不能消除其自燃的危险。使用弗-卡模型,测定了不同体积稻麦秸秆的临界温度(Ta,cr);并依据实际状况对弗-卡模型进行了改进,测定了稻麦秸秆的Tc;探讨了含水量以及打包密度对Tc的影响。得出初始含水量13.65%,密度344... 近年来兴起的秸秆打包并不能消除其自燃的危险。使用弗-卡模型,测定了不同体积稻麦秸秆的临界温度(Ta,cr);并依据实际状况对弗-卡模型进行了改进,测定了稻麦秸秆的Tc;探讨了含水量以及打包密度对Tc的影响。得出初始含水量13.65%,密度344kg.m-3打包麦秸秆的Tc为66~69℃,最大安全堆砌直径为7.3m;初始含水量15.27%,密度285kg.m-3打包稻秸秆的Tc为83~86℃,最大安全堆砌直径为8.5m的结论。这一研究对草料场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秸秆打包 安全 自燃
原文传递
秸秆含水率对揉丝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余璐璐 李绍才 孙海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7-160,共4页
采用秸秆揉丝机分别对含水率10%,15%,20%,25%,30%的稻草秸秆进行揉丝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对秸秆揉丝的能耗,揉丝产物的粉碎率、揉丝率、吸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揉丝能耗随着秸秆含水率升高而逐渐增大,揉丝率也随着秸秆含水率升高而... 采用秸秆揉丝机分别对含水率10%,15%,20%,25%,30%的稻草秸秆进行揉丝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对秸秆揉丝的能耗,揉丝产物的粉碎率、揉丝率、吸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揉丝能耗随着秸秆含水率升高而逐渐增大,揉丝率也随着秸秆含水率升高而上升。此外,粉碎率和吸水率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表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当秸秆含水率为20%时,粉碎率和吸水率的值最低。由此可以表明,揉丝产物的吸水率与其破碎程度相关,破碎程度越高,产物吸水率越大。本实验可为改进我国秸秆揉丝加工技术和提高秸秆丝综合质量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揉丝 含水率 性状
下载PDF
磷酸法制备稻草秸秆水热残渣活性炭的研究
5
作者 李宏伟 张美兰 +2 位作者 周海燕 黄仁华 董宇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法制备稻草秸秆水热残渣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稻草秸秆水热残渣为原料制备活性炭,考察不同因素对活性炭产率、碘值和亚甲基蓝值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磷酸活性炭的产率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与浸渍时间的增加而下... [目的]探讨磷酸法制备稻草秸秆水热残渣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稻草秸秆水热残渣为原料制备活性炭,考察不同因素对活性炭产率、碘值和亚甲基蓝值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磷酸活性炭的产率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与浸渍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随固液比的增加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碘值与亚甲基蓝值随着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时间、固液比的增加而呈现出整体上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以磷酸作活化剂制备稻草秸秆水热残渣活性炭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60 min,固液比为1∶5,浸渍时间为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水热残渣 活性炭 磷酸法
下载PDF
平菇新品种唐平26对农作物秸秆的生物降解作用
6
作者 杨秀军 刘海英 +2 位作者 张运峰 张淑红 范永山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5期64-66,共3页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唐平26"是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的优良品种。以稻草、花生秸、玉米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唐平26"的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结果表明,无论生料栽培还是熟料栽培,花生秸的生物转化率均最高,...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唐平26"是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的优良品种。以稻草、花生秸、玉米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唐平26"的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结果表明,无论生料栽培还是熟料栽培,花生秸的生物转化率均最高,分别为128.5%和102.1%,其次为玉米秆,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06.7%和92.3%,稻草最低,只有88.9%和78.2%。分析对木质素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唐平26"对花生秸的木质素降解率最高,为21.68%,其次为玉米秆,木质素降解率平均为17.55%,对稻草的木质素降解率最低,平均为15.24%。"唐平26"对花生秸的生物降解能力最强,其次为玉米秆,对稻草的生物降解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作物秸秆 生物降解 木质素降解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的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李连华 马隆龙 +2 位作者 袁振宏 刘晓风 廖翠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5-338,共4页
采用厌氧消化技术,研究了秸秆在中温、高温及环温条件下的生物气产量、发酵液乙酸浓度及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条件下TS和VS的去除率及产气率。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个温度条件下,秸秆的厌氧消化都可以进行,在高温时干物质产气... 采用厌氧消化技术,研究了秸秆在中温、高温及环温条件下的生物气产量、发酵液乙酸浓度及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条件下TS和VS的去除率及产气率。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个温度条件下,秸秆的厌氧消化都可以进行,在高温时干物质产气率可达到0.24m3·kg-1,比环温及中温时产气率分别提高42%和21%,但高温引起的酸化会使得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中温和环温的甲烷含量在第8d都可以达到50%以上,系统启动快且在试验期间运行稳定,因此从能量投入产出、产气稳定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中温厌氧消化是比较理想的农作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厌氧消化 生物气
下载PDF
拟康氏木霉和白腐菌混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志 陈雄 +2 位作者 王实玉 王永泽 李冬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白腐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混合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接入拟康氏木霉与白腐菌时间间隔为3d,接种液体积比为2ml∶2ml,氮... 以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白腐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混合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接入拟康氏木霉与白腐菌时间间隔为3d,接种液体积比为2ml∶2ml,氮源为0.3%(质量分数)的(NH4)2SO4,发酵时间为8d时,稻草秸秆纤维素降解率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0.38%和31.52%,比单独使用拟康氏木霉(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4.62%,13.78%)或白腐菌(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6.96%,20.06%)处理稻草秸秆的效果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发酵 稻草秸秆 纤维素 木质素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能源利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金桃 周传云 《酿酒》 CAS 2007年第4期12-15,共4页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秸秆能源利用的现状、方法以及秸秆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现了被废弃的植物秸秆的巨大研究、应用价值。
关键词 秸秆 能源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青海不同地区青稞秸秆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萍 蔡义民 +1 位作者 兰庆瑜 哈玉柱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6-338,共3页
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对青海省不同地区青稞秸秆中粗纤维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青稞秸秆中粗纤维含量较高,平均测定含量为38.76%。通过对青稞秸秆中粗纤维含量的分析,不仅可以对青稞秸秆... 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对青海省不同地区青稞秸秆中粗纤维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青稞秸秆中粗纤维含量较高,平均测定含量为38.76%。通过对青稞秸秆中粗纤维含量的分析,不仅可以对青稞秸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而且还可提出青稞秸秆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秸秆 粗纤维 测定
下载PDF
植物(秸秆)改性纤维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学刚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6期91-94,共4页
文章概述了植物 (秸秆 )纤维助膨化改性的研究状况 ,以及几种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应用技术 ,简要介绍了植物 (秸秆 )纤维助膨化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植物纤维 秸秆 改性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宁桂兴 申欢 +2 位作者 文一波 王凯 李天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9-1283,共5页
采用清瓶培养消化方法,在中温(32~35℃)环境下,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固含率下的厌氧消化状态。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固含率5%~25%范围内,理论产气数值与实际气体量成线性相关,方程:y=1.8462x-448.73,R2=0.9265;无论产气还是产酸和用酸... 采用清瓶培养消化方法,在中温(32~35℃)环境下,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固含率下的厌氧消化状态。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固含率5%~25%范围内,理论产气数值与实际气体量成线性相关,方程:y=1.8462x-448.73,R2=0.9265;无论产气还是产酸和用酸平衡上,固含率25%是较适宜物料厌氧消化的浓度,产气量超过理论数值109.0mL·g-1;3种不同粒径的产气量最大是<0.5cm,其次1~2cm,3~5cm,考虑到粒径小容易酸化的原因,故选择秸秆厌氧消化的粒径范围<2.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固体浓度 秸秆
下载PDF
改性稻草秸秆对低浓度含油污水的吸附去除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庆国 刘梅 +3 位作者 杨丹 闫妍 孙静亚 穆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160,共5页
对改性稻草秸秆吸附去除低浓度含油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稻草秸秆改性采用磷酸活化后高温改性。对其改性温度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稻草秸秆最佳改性温度为500℃。考察了改性稻草的投加量和粒径,含油污水的盐度和温度等条件对低浓度... 对改性稻草秸秆吸附去除低浓度含油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稻草秸秆改性采用磷酸活化后高温改性。对其改性温度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稻草秸秆最佳改性温度为500℃。考察了改性稻草的投加量和粒径,含油污水的盐度和温度等条件对低浓度含油污水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当改性稻草投加量为0.8 g/L时,对60 mg/L的含油污水中原油的去除率达到89.5%;原油的吸附去除效果随着样品粒径变小吸附能力提高,在盐度为15‰~30‰,温度为10~35℃,改性稻草秸秆对低浓度含油污水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改性稻草秸秆对低浓度含油污水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低浓度含油污水 吸附
下载PDF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40茬番茄连作土壤的修复效应初报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一鸣 杨丽娟 +4 位作者 郭小鸥 张勇勇 李明静 邹春娇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4-598,共5页
为修复连作番茄土壤,以番茄辽园多丽为试材,通过水泥池微区区组栽培试验,探讨了钙素及秸秆物料对番茄连作生长前期植株干物质积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入生石灰可降低番... 为修复连作番茄土壤,以番茄辽园多丽为试材,通过水泥池微区区组栽培试验,探讨了钙素及秸秆物料对番茄连作生长前期植株干物质积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入生石灰可降低番茄连作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提高pH值,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其中Ca处理的微生物数量总量最低,为43.3×105CFU·g-1,而CCa处理的pH最高,为6.5;稻草秸秆可显著提高放线菌、细菌的数量,脲酶活性,B/F,速效磷含量,其中R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为276.9mg·kg-1;对于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秸秆、生石灰和碳化玉米芯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连作 稻草秸秆 生石灰 碳化玉米芯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宁桂兴 申欢 +2 位作者 文一波 王凯 李天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1-1134,共4页
在温度32~35qC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固含率和粒径范围的厌氧发酵过程。结果表明:无论产气量还是产酸和用酸平衡上,固含率25%是较适宜物料厌氧发酵的浓度,产气量249mL/g;小麦秸秆在固含率15%~25%范围内,理论产气数值与实际... 在温度32~35qC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固含率和粒径范围的厌氧发酵过程。结果表明:无论产气量还是产酸和用酸平衡上,固含率25%是较适宜物料厌氧发酵的浓度,产气量249mL/g;小麦秸秆在固含率15%~25%范围内,理论产气数值与实际气体量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842;3种不同粒径的产气量最大为〈0.5am,其次为1~2cm,3—5cm,考虑到粒径小容易酸化的原因,故选择秸秆厌氧发酵的粒径范围〈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厌氧发酵 秸秆 粒径
下载PDF
浅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郁桂林 姚军 《环境科技》 2009年第A01期90-92,共3页
秸秆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源,其综合利用途径十分广泛。但泰州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起步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此结合泰州的地域特点及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的既有主观... 秸秆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源,其综合利用途径十分广泛。但泰州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起步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此结合泰州的地域特点及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并特别强调了政府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技术 制约因素 对策
下载PDF
植物(秸杆)纤维助膨化改性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学刚 陶杨 +2 位作者 廖俊和 周健 杨娟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51,共6页
概述了植物(秸杆)纤维助膨化改性的研究状况,以及几种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开发技术,简要介绍了植物(秸杆)纤维助膨化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关键词 植物纤维 秸杆纤维 助膨化 改性 吸附剂 堵剂 泡沫材料
下载PDF
河北省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现状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振庄 郄东翔 +2 位作者 宋建新 聂承华 李楠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41-42,共2页
介绍了河北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现状和建造技术要点,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河北省 蔬菜 秸秆 生物反应堆 技术
下载PDF
秸秆颗粒燃料密度及成粒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微 李成华 +2 位作者 王石 蔚平 吕长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3-587,共5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环模制粒机,进行颗粒燃料制备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原料含水率、粒径和发酵时间对秸秆颗粒燃料密度和成粒率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各因素与秸秆颗粒燃料成粒率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各试...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环模制粒机,进行颗粒燃料制备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原料含水率、粒径和发酵时间对秸秆颗粒燃料密度和成粒率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各因素与秸秆颗粒燃料成粒率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各试验因素影响成粒率的重要程度。通过优化计算,确定秸秆颗粒燃料成粒率最高时的因素优化参数为:原料含水率20%,发酵时间4h,粒径1.66mm,此时秸秆颗粒燃料成粒率为97.53%。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实测值与预测值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颗粒燃料 成粒率 密度
下载PDF
Biodegradation of Straw Stalk and Experiment of Ethanol Fermentation 被引量:4
20
作者 SONG Andong WU Kun +1 位作者 XIE Hui ZHANG Bailia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2期343-348,共6页
Biological preprocessing of lignin degradation of straw stalk with white-rot fungi and ethanol fermentation experiment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s that after biological preprocessing, lignin content in straw sta... Biological preprocessing of lignin degradation of straw stalk with white-rot fungi and ethanol fermentation experiment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s that after biological preprocessing, lignin content in straw stalk reduces significantly. The higher the lignin degradation rate, the higher the ethanol productivity. When the technique of solid state culturing to degrade lignin is adopted to produce ethanol, the productivity is 15.8%, which is equal to 374.4% of that produced without preprocess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w stalk ETHANOL biological preprocess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