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断裂系统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唐大卿 陈新军 张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和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尤其后两者在本区意义重大。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比较杂乱,可能与印支期构造运动有关;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发育强、规模大、继承性好,形成了该区主要目的层构造圈闭,该北东向断裂系统定型于燕山晚期并控制原生油藏的形成与保存;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形成于喜山早、晚2期,主体呈北西向并垂直叠加和改造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对普光、毛坝场等地区的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及后期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构造层 构造圈闭 普光 毛坝场 宣汉—达县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少华 王庆果 李秀珍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为了指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地层岩性圈闭有利勘探区带,在志留系地震地质统层的基础上,选取骨干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划分,对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系层序地层划分为4个层序和7个体系域;从陆棚沉积体系到滨岸及潮坪沉积体系,... 为了指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地层岩性圈闭有利勘探区带,在志留系地震地质统层的基础上,选取骨干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划分,对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系层序地层划分为4个层序和7个体系域;从陆棚沉积体系到滨岸及潮坪沉积体系,志留系总体为从下向上水体变浅.分析了志留系形成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具备的地质条件,通过研究指出塔中北坡存在发育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层序地层 体系域 地层圈闭
下载PDF
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形成条件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宗明 于炳松 +2 位作者 张聪 王宏语 张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111-112,共4页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层序发育、沉积充填演化特点,对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其中砂岩透镜体圈闭可分为低位...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层序发育、沉积充填演化特点,对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其中砂岩透镜体圈闭可分为低位浊积扇圈闭、高位滑塌扇圈闭和近岸水下扇圈闭。沉积坡折和断裂坡折是各体系域中岩性、地层圈闭砂体发育的主要条件,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透镜体圈闭、湖侵体系域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地层圈闭 坡折带 层序 发育模式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地震正演技术在涠西探区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静毅 朱立新 雷蕾 《海洋石油》 CAS 2021年第4期15-21,共7页
涠西探区经历了始新世流沙港组时期的湖泊沉积和渐新世涠洲组时期的三角洲沉积。在涠洲组沉积时期,由于涠西南低凸起隆升,在D次洼附近形成了西低东高的洼-隆格局,为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的发育提供了有利场所。为了精准刻画涠洲组下部发... 涠西探区经历了始新世流沙港组时期的湖泊沉积和渐新世涠洲组时期的三角洲沉积。在涠洲组沉积时期,由于涠西南低凸起隆升,在D次洼附近形成了西低东高的洼-隆格局,为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的发育提供了有利场所。为了精准刻画涠洲组下部发育的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利用正演模型技术对调谐厚度、速度、地震分辨率对地层超覆点识别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正演模拟分析认为地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λ/4时,砂岩才能形成独立的反射轴;地层实际超覆点与地震超覆点之间的误差与砂岩和下伏地层的速度差大小有关,速度差越大,误差越大;地震资料的主频对地震反射尖灭点与地层实际尖灭点的误差有一定影响,主频越高,误差越小。根据涠西探区实际地震资料设计出地层超覆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结果拟合尖灭点误差与夹角的变化规律,发现呈降幂函数关系;根据此函数关系修正实际地层超覆尖灭位置,提高了预测精度,降低了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探区 地震正演 地层超覆 隐蔽圈闭
下载PDF
安徽两淮煤田浅成煤成气藏形成的构造条件浅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颜孔德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两淮煤田地层接触关系及各种形式构造的分布,认为该区构造形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印支南北向压性期;燕山北东向左行压扭构造形成期;喜山全区拉张活动期。第二阶段构造形成在岩浆作用之前或同时,与有机质再次热演化配合得... 本文详细分析了两淮煤田地层接触关系及各种形式构造的分布,认为该区构造形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印支南北向压性期;燕山北东向左行压扭构造形成期;喜山全区拉张活动期。第二阶段构造形成在岩浆作用之前或同时,与有机质再次热演化配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 浅成煤 气藏 地层圈闭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层圈闭成藏地质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桂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1,113,共4页
济阳坳陷现阶段地层圈闭钻前成藏风险预测难度较大,探井成功率低。对"十五"以来济阳坳陷钻探地层圈闭的探井进行精细解剖,因输导条件差、油气充满度低、缺少有效储层和圈闭不落实等因素失利的探井比例分别为49%,21%,15%和15%... 济阳坳陷现阶段地层圈闭钻前成藏风险预测难度较大,探井成功率低。对"十五"以来济阳坳陷钻探地层圈闭的探井进行精细解剖,因输导条件差、油气充满度低、缺少有效储层和圈闭不落实等因素失利的探井比例分别为49%,21%,15%和15%;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表明,正向构造背景及近邻油源断层是地层圈闭成藏的关键。在此分析基础上,明确了影响地层圈闭成藏的地质条件主要为运聚条件、保存条件、圈闭条件和储层条件。根据济阳坳陷地层圈闭各地质条件下的评价要素,建立了钻前地层圈闭成藏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率较高,济阳坳陷地质风险系数高的金平2、埕东112等地层圈闭均成藏,地质风险系数低的草327、车93等地层圈闭均未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圈闭 探井成功率 地质风险系数 评价方法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不整合背景下砂岩边界识别——以SH地区戴一段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星 彭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6期33-40,共8页
SH地区戴一段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单砂体厚度不超过10 m,由于戴一段底部不整合面的影响,不整合强反射背景屏蔽了附近砂岩的有效信息,因此准确预测砂体边界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为了准确识别不整合背景下的薄砂体,对比强反射分离算法,确定... SH地区戴一段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单砂体厚度不超过10 m,由于戴一段底部不整合面的影响,不整合强反射背景屏蔽了附近砂岩的有效信息,因此准确预测砂体边界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为了准确识别不整合背景下的薄砂体,对比强反射分离算法,确定强反射分离流程,讨论强分离过程中去强参数的选取,建立正演模型检验处理后地震数据的可靠性。研究证实,基于层约束的动态快速匹配追踪方法能够消除断层等因素引起的异常值、加强运算稳定性和提高运算速度。根据研究区井旁道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属性分析结果等,确定分离系数为0.7时的强反射分离处理的地震数据相对合理,能显示有效储层信息。利用强反射分离后的地震数据提取三相属性,认为振幅属性与有效储层厚度具有正相关性,振幅属性结果能反映储层展布特征,可提高砂岩尖灭线识别的精度。所部署的井位钻遇油层,证实了强反射分离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不整合 砂岩尖灭 强反射分离 快速匹配追踪 去强参数 岩性圈闭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断坳转换期不整合结构特征及其成藏作用
8
作者 吴孔友 李彦颖 +2 位作者 范彩伟 董方 洪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北部湾盆地T60不整合是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分界,且形成于盆地由断陷进入坳陷的转换阶段。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析,揭示位于盆地中部的乌石凹陷在该时期(T60)不整合发育明显,且剖面类型多样。依据不整合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可划分为平行... 北部湾盆地T60不整合是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分界,且形成于盆地由断陷进入坳陷的转换阶段。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析,揭示位于盆地中部的乌石凹陷在该时期(T60)不整合发育明显,且剖面类型多样。依据不整合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可划分为平行‒削截不整合、超覆‒削截不整合、平行‒褶皱不整合等8种不整合类型,且在平面上削截类不整合的分布范围最广。研究表明不整合类型的平面分布规律受控于构造部位及变形强度。不整合在纵向上发育三层结构,并依据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建立了纵向结构的识别方法。利用该识别方法,乌石凹陷新近系下洋组底部(T60)不整合纵向结构发育,多条曲线在不整合结构上、下层与中层之间出现台阶式突变,且中层是多条变化幅度差曲线的低值区。同时,对不整合结构中层风化黏土层重点分析,揭示其平面发育规律主要受控于不整合剖面类型及剥蚀厚度这两大要素。依据乌石凹陷东区不整合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叠合不整合剖面类型、风化黏土层厚度、烃源岩厚度等因素,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优选出2个地层圈闭有利勘探区带,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断坳转换期 不整合类型 不整合结构 地层圈闭
下载PDF
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为例 被引量:37
9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1-719,共9页
本文在圈闭组成和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下不同体系域中圈闭/油藏类型的纵向分布、盆地中不同构造部位圈闭/油藏类型的横向分布规律。... 本文在圈闭组成和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下不同体系域中圈闭/油藏类型的纵向分布、盆地中不同构造部位圈闭/油藏类型的横向分布规律。系统解剖了松辽坳陷盆地白垩系二级层序格架内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中圈闭/油藏类型的纵向分布和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坳陷盆地从凹陷带(近凹中心)、过渡带(凹陷边缘)到斜坡带(环凹斜坡)圈闭/油藏类型的横向分布和变化规律。圈闭/油藏类型的纵、横向分布和变化规律表明: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的形成及类型具有纵向“层控”、横向“相控”的规律性,即纵向上受控于层序格架(体系域),横向上受控于一定构造背景下特定的沉积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构造格局 圈闭/油藏类型和分布
下载PDF
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35
10
作者 罗启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122-123,共7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了一条路径。分析认为: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原来划分的香一段中海相化石层的广泛分布以及孢粉的组合特征,表明这些地区存在卡尼克—诺利克期的沉积;香一段顶部侵蚀面的被发现、香二段砂岩超覆在香一段的不同层位上,以及区域地震大剖面解释成果,均表明安县运动也强烈影响到这些地区。以安县运动所形成的侵蚀面为界,可将该区上三叠统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沉积。由此可知,川西北地区的须二段砂岩应在川中和川西地区南部香二段砂岩之下,改变了原来"砂对砂"、"泥对泥"的格局,出现了须二段大套砂岩往川中方向尖灭,往川西地区南部变为原香一段中上部的粉、细砂岩夹泥岩的现象;须四、须五段横向上的岩性也有明显变化,并往川西北方向尖灭。这一对比结果,为在该区寻找地层尖灭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指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县运动 四川盆地 中西部 晚三叠世 侵蚀面 划分对比 地层尖灭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断裂演化特征及对三叠系百口泉组成藏意义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永波 潘建国 +5 位作者 张寒 王国栋 黄林军 黄立良 马德龙 陈雪珍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1-24,共14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获得工业油气流,而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斜坡区三维、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建立了玛湖凹陷斜坡区构造、断裂样式,利用构造导向滤波、分频相干等...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获得工业油气流,而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斜坡区三维、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建立了玛湖凹陷斜坡区构造、断裂样式,利用构造导向滤波、分频相干等技术相结合在平面上对断裂进行了预测及平面组合,并根据断裂形成时间、断裂样式和控制地层结构等要素把断裂划分为3个级别,其中Ⅰ级断裂近平行于西北缘山前逆掩断裂带,具有控"鼻隆"作用,形成时间为海西中期至印支期;Ⅱ级断裂为近垂直于边界断裂的走滑断裂,将Ⅰ级断裂错断相交叉形成断块,同时起着山前推覆体运动过程中调节横向应力的作用,形成时间为海西中期至喜马拉雅期;Ⅲ级断裂为Ⅰ级断裂和Ⅱ级断裂呈剪切关系形成的断裂,多为层间断裂,也发育走滑断裂伴生的羽状剪切断裂,在剖面呈"Y"字型,多形成于中印支期—燕山期。断裂在垂向上不但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同时将与二叠系油气运移相伴随的有机酸流体从Ⅰ级、Ⅱ级断裂进入百口泉组后,在优势运移通道内的长石被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储层发育带,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提出,突破了以前埋深大于3 500m的勘探禁区,极大拓展了勘探深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斜坡区 等时地层格架剖面 断裂样式 断裂期次及级别 油源断裂 成岩圈闭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新统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龙更生 施和生 杜家元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4期229-235,共7页
区域地质背景反映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新统具有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研究惠州地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于该区油气勘探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惠州地区中新统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 区域地质背景反映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新统具有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研究惠州地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于该区油气勘探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惠州地区中新统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层序的构型特点,研究不同类型坡折带的形成机制、分布范围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层序地层边界和坡折带是控制本区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重要因素。惠州地区存在3种具有勘探前景的地层岩性圈闭,选择HZ27-3低位体钻探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地区 中新统 地层岩性圈闭 形成条件 层序地层格架 坡折带
下载PDF
石油地质学理论若干热点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胡见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扩大对石油地质学理论提出了很多需要深入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就目前部分热点问题,包括高海拔区油气藏形成理论、陆相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和挑战、具有潜力的油气藏类型和勘探领域(地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区形成分布... 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扩大对石油地质学理论提出了很多需要深入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就目前部分热点问题,包括高海拔区油气藏形成理论、陆相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和挑战、具有潜力的油气藏类型和勘探领域(地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区形成分布的自身属性等,提出了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简要的分析阐述。认为:高海拔区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面临严格的条件制约;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在深层油气成藏原理与油气成藏匹配方面面临很多待明确和需解决的问题;地层-岩性油气藏在盆地勘探中的地位将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日显重要;天然气区相对独立分布并且有其自身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油气藏 动态油气藏 深层 地层-岩性圈闭 天然气区
下载PDF
全球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14
作者 熊加贝 何登发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200,共14页
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是一种重要的油气田类型,勘探已经证实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大量的油气资源及油气产量。通过对全球94个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的区域展布、层系分布、圈闭类型、储层埋深及储量规模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其分... 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是一种重要的油气田类型,勘探已经证实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大量的油气资源及油气产量。通过对全球94个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的区域展布、层系分布、圈闭类型、储层埋深及储量规模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其分布的主控因素。这类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东和中亚地区,其中北美含油气域的油气最为富集,主要富集层系为奥陶系、石炭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圈闭类型主要为生物礁类、颗粒滩类、成岩圈闭和不整合与风化壳型;埋深一般小于5 000 m,埋深超过5 000 m的油气田仅占6.4%。本文重点探讨了以下5个关键因素对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1)稳定局限的浅水环境、中低纬度有利于有机质的生成和保存;(2)构造运动不但会产生大量断裂和裂缝带而增加储层的储集空间,而且会促进油气的运聚(往往与生烃期相匹配),也为古岩溶作用提供有利背景;(3)古岩溶等成岩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4)蒸发岩起到了良好的封盖油气作用;(5)圈闭定型时间与烃源岩的生、排烃时间需在时空上达到良好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层-岩性圈闭 分布特征 古环境 古岩溶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小进 陈跃 +2 位作者 黄继文 马红强 王恕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5,共6页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下段在库车坳陷南缘由北向南尖灭 ,形成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侏罗系圈闭以侏罗系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 ,中上段滨浅湖沼泽相泥质岩为盖层。下白垩统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 ,中上段浅 -半深湖泥质岩为盖层 ,具有良好的储...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下段在库车坳陷南缘由北向南尖灭 ,形成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侏罗系圈闭以侏罗系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 ,中上段滨浅湖沼泽相泥质岩为盖层。下白垩统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 ,中上段浅 -半深湖泥质岩为盖层 ,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圈闭底板为前震旦系和震旦 -下奥陶统 ,其底板的封堵性直接影响圈闭的有效性。研究认为 3种情况下底板可以形成较好的封堵 :( 1)底板为前震旦系 ;( 2 )底板为震旦 -奥陶系碳酸盐岩 ,当圈闭前端底板岩溶不发育 ,可成为有效封堵面 ,形成有效圈闭 ;( 3 )底板为震旦 -奥陶系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 ,但地层圈闭储层与底板岩溶储集体连为一体 ,圈闭前端震旦 -奥陶系与前震旦系呈断层接触 ,上覆下白垩统中上段盖层 ,构成复合圈闭。库车坳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缘地处坳陷内三叠系 -侏罗系烃源岩油气运移指向区 ,油源、运移聚集和圈闭条件都比较优越。因此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地层超覆圈闭 侏罗系 下白垩统下段
下载PDF
麦盖提斜坡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明 郑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中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的钻井和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对该区的地层 岩性圈闭进行了搜索 ,指出了该区地层 岩性圈闭的类型 。
关键词 地层-岩性圈闭 麦盖提斜坡 类型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明林 尹太举 +1 位作者 张昌民 易红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以马海构造东南斜坡为例,从油源、储盖组合、圈闭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区地层圈闭落实,顶、底板具有较好的封堵条件,储盖组合良好,但是由于尕丘凹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厚度小且分... 以马海构造东南斜坡为例,从油源、储盖组合、圈闭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区地层圈闭落实,顶、底板具有较好的封堵条件,储盖组合良好,但是由于尕丘凹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厚度小且分布局限,制约了该区圈闭的有效性,因而难以成藏。综合评价认为,该区今后地层圈闭目标的重点应转向马海构造西缘和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上的有利油气捕获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油气藏 地层超覆圈闭 成藏条件 马海构造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控制因素及有利区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康保平 张箭 +2 位作者 张志勇 彭光明 廖开贵 《海洋石油》 CAS 2008年第2期40-45,115,共7页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沉积相是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次要控制因素,而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沉积相是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次要控制因素,而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过程中,根据黄龙组残余厚度分布状况提供的岩溶剥蚀强度信息、经压实恢复上覆梁山组碳质泥岩等厚度图反映的黄龙组顶面侵蚀地形变化印模及由岩溶相组合特征所显示的古水文条件,恢复了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在分析古岩溶地貌单元古水文状况、溶蚀方式和强度、古构造及古岩溶厚度的基础上,对川东内古岩溶进行了区块划分。最后综合了各种资料,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地层—构造复合圈闭 古岩溶 控制因素 有利区带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多级坡折带对油气圈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夏斌 姜在兴 袁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0-367,共8页
坡折带对陆相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具有坡折带地貌特点,研究其特征和成因以及对沉积相和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模式对该区的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贝西斜坡坡折带的成因机制,将其划分为断裂坡折、... 坡折带对陆相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具有坡折带地貌特点,研究其特征和成因以及对沉积相和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模式对该区的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贝西斜坡坡折带的成因机制,将其划分为断裂坡折、挠曲坡折、沉积坡折和侵蚀坡折。根据坡折带位置与洼槽区的关系,将贝西坡折带坡折分为:内坡折带、中坡折带和外坡折带。外坡折带主要发育侵蚀坡折,控制着地层超覆圈闭带;中坡折带主要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控制着断块-岩性复合圈闭带;内坡折带主要发育沉积坡折,控制着透镜状岩性圈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坡折带 岩性地层圈闭 贝西斜坡 下白垩统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层序结构特征及岩性地层圈闭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贤良 樊太亮 +1 位作者 王宏语 聂文彬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岩芯、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梨树断陷裂陷期沉积充填的层序结构特征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规律,将梨树断陷裂陷期的沉积充填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I^III)和7个三级层序(SQ1~SQ7)...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岩芯、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梨树断陷裂陷期沉积充填的层序结构特征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规律,将梨树断陷裂陷期的沉积充填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I^III)和7个三级层序(SQ1~SQ7),建立其层序地层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依据构造特征、气候变迁、沉积物供给和层序发育等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坡折带控制了层序的发育及其体系域的构成,依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7个三级层序分为对称型、非对称A1型、非对称A2型和非对称B型4种类型。非对称A1型和对称型层序坡折带之下的低位体系域有利于形成断层—岩性圈闭,湖侵体系域在二级坡折带之间地区有利于形成岩性和地层圈闭,高位体系域易于形成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层序结构 坡折带 岩性地层圈闭 侏罗系 白垩系 梨树断陷 松辽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