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熟人”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比较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康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58-64,共7页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伴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亲缘、地缘基础上的自由的稀薄的人际关系,以习俗型信任为特征。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受到契约、物和物化了的...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伴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亲缘、地缘基础上的自由的稀薄的人际关系,以习俗型信任为特征。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受到契约、物和物化了的社会设置所中介了的间断式人际关系,它以契约型信任为特征。后工业社会也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但是,由于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人际关系将是一种自由稠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所包含的是合作型信任。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跨越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式,自觉地促进后工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 陌生人 人际关系
下载PDF
通过陌生性去沟通:陌生人与移动网时代的网络身份/认同——基于“个体化社会”的视角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杰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19,共18页
随着社会化媒体和移动网络的盛行,传统的自我理论和认同理论对于网络身份/认同的解释力进一步下降,移动网络身份/认同的理论基础为何,成为网络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将移动网络身份认同放置个体化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利用欧洲社会... 随着社会化媒体和移动网络的盛行,传统的自我理论和认同理论对于网络身份/认同的解释力进一步下降,移动网络身份/认同的理论基础为何,成为网络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将移动网络身份认同放置个体化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利用欧洲社会学"陌生人"理论的后现代进展,讨论网络社会中在个体脱嵌的同时,其再嵌入的认同资源为何。最后,围绕个体化与社会整合,多元化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张力,本文对陌生人作为移动网络身份/认同的基础和实现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陌生人 个体化社会 现代性的矛盾性
原文传递
强势弱关系与熟络陌生人:基于移动应用的社交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许德娅 刘亭亭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61,119,共14页
本文考察都市人利用移动应用进行陌生人社交的原因和机制,重新思考两个社会学关键概念:"陌生人"和"弱关系"。通过质性访谈,本文发现基于地理位置移动应用的使用方式分为三种:寻找陌生人建立亲密关系;工具性使用;休... 本文考察都市人利用移动应用进行陌生人社交的原因和机制,重新思考两个社会学关键概念:"陌生人"和"弱关系"。通过质性访谈,本文发现基于地理位置移动应用的使用方式分为三种:寻找陌生人建立亲密关系;工具性使用;休闲性使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强势弱关系"的概念,指涉如下过程:基于陌生人社交平台建立的弱关系,可以帮助用户寻找亲密关系、实现社交功能、获取经济利益、进行娱乐消遣,即体现出部分"强关系"的性质。对话经典文献,本文进一步提出"熟络陌生人"的现象:在急剧城市化、人际关系原子化、频繁城乡城际人口流动的语境下,都市人逐渐对陌生人去敏感性,在移动应用上渴望与陌生人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城市化 弱关系 移动应用 约会应用
原文传递
亲人、熟人与生人--社会变迁图景中的儒家伦理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少明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143,共13页
本文试图为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提供一个新的论述框架。它不是以人性论为基础对儒家伦理的形上价值的重复阐述,也非再次展示儒家道德人格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魅力;而是从人对人的眼光与态度出发,运用儒家传统的思想资源,重构一幅人伦关系... 本文试图为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提供一个新的论述框架。它不是以人性论为基础对儒家伦理的形上价值的重复阐述,也非再次展示儒家道德人格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魅力;而是从人对人的眼光与态度出发,运用儒家传统的思想资源,重构一幅人伦关系、价值取向与社会组织结构相关联的图景。论文的思路,是追溯儒家伦理原则的形成,同它运用于其中的社会组织或结构的相互关系,探讨它在应对社会秩序的变化时,是否具有变通或扩容的能力。而在描述人与人的关系上,不再延用阶级分类或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采取像亲人、熟人、生人甚至敌人这样更直观的表达。这些范畴在理解我们的伦理经验时更具普适性。作者想阐明的观点是,儒家伦理不但有需要,而且有潜力扩展其应对现代生活的原则。同时,这种扩展的目标,不只是对现代经验的被动适应,它也包含着以自身的价值塑造现代生活的努力。儒学应当面对当下,关怀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亲人 熟人 生人
原文传递
外来者经济活动与草原退化--内蒙古乌尔苏木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78-183,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机制正逐步渗透进牧区,各种经济活动在牧区的展开,加剧了草原退化现象。文章通过乌尔苏木的实地调查,发现外来者以"偷挖药材","买卖草场",找牧民"代养牛羊"等行为,进一步汲取了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机制正逐步渗透进牧区,各种经济活动在牧区的展开,加剧了草原退化现象。文章通过乌尔苏木的实地调查,发现外来者以"偷挖药材","买卖草场",找牧民"代养牛羊"等行为,进一步汲取了牧区的生态资源。草原生态正被纳入到一个市场经济的框架之中,成为"资源"和"商品"被过度掠夺。转型时期的市场化缺少适当的规范,是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转型 外来者 经济活动 草原退化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存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海英 常亚慧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6年第2期36-40,共5页
从历时态的意义上讲,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身份经历了从养护者、启蒙者到专业人的一个身份演变;从共时态的意义上讲,“陌生人”是幼儿园教师当下的文化生存状态,这种陌生化的过程是相对于儿童、制度、教师群体、专家以及教师自己而言的。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文化生存 陌生人
原文传递
从“陌生人”到“共同体”:高校导生关系的转向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明飞 蔡连玉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优质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滋养。实践中导生间“陌生人”关系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导生交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以利益计算为基础的“冷亲密”,这就造成了“为他者”的道德悬空、工具理性异化学术逻辑和利己计算致使利益排斥等问题。导... 优质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滋养。实践中导生间“陌生人”关系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导生交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以利益计算为基础的“冷亲密”,这就造成了“为他者”的道德悬空、工具理性异化学术逻辑和利己计算致使利益排斥等问题。导生陌生人关系的共同体转向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须。作为学术范畴,导生共同体立足现实情境和共同体思想资源、超越单一模式和传统教育人性假设,以“导生复合共同体”样态呈现,是差异的、学术的、利益的和成长的“四重交互共同体”。实现导生陌生人关系向复合共同体转向,亟需凝聚四重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共识,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涵养坚实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复合共同体 导生关系 转向路径
下载PDF
陌生人、客人还是顾客:博物馆中的观众体验 被引量:5
8
作者 扎哈瓦·朵琳 著尹凯 王思怡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文讨论了博物馆面向观众的三种不同态度:(1)“陌生人”态度指的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是藏品而非公众;(2)“客人”态度指的是博物馆出于使命感,试图借助教育活动和制度性的学习目标,把工作做得更好;(3)“顾客”态度指的是在社会... 本文讨论了博物馆面向观众的三种不同态度:(1)“陌生人”态度指的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是藏品而非公众;(2)“客人”态度指的是博物馆出于使命感,试图借助教育活动和制度性的学习目标,把工作做得更好;(3)“顾客”态度指的是在社会思潮的督促下,博物馆调整自身的态度和实践以对观众负责。换句话说,当前的博物馆应该认识到,并有义务来理解和达成观众的需要、期望与诉求。同时,在史密森尼学会下属9个博物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观众在博物馆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体验方式分为四种类型。(1)“社交体验”:聚焦于一个或多个观众;(2)“实物体验”:首要关注展品是复制品还是原件;(3)“认知体验”:强调体验的诠释与智识层面;(4)“内省体验”:由实物或场景而触及的自我反思。最后,谈及博物馆环境与“服务景观”,以探究其对观众体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陌生人 客人 顾客 观众体验
下载PDF
祖先亲属与陌生人:《太平广记》鬼魂故事的类型学研究
9
作者 马速 陈昕苗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太平广记》中的鬼魂类型可以划分为祖先亲属的灵魂和不知姓名的陌生鬼魂两类。民众对两类鬼魂施以不同的情感、态度和民俗仪式:作为“熟人”的祖先亲属的鬼魂是民众熟悉的人,往往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尊敬和怀念之情;而那些不知来源的陌... 《太平广记》中的鬼魂类型可以划分为祖先亲属的灵魂和不知姓名的陌生鬼魂两类。民众对两类鬼魂施以不同的情感、态度和民俗仪式:作为“熟人”的祖先亲属的鬼魂是民众熟悉的人,往往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尊敬和怀念之情;而那些不知来源的陌生鬼魂就是要远离并驱赶的陌生人,是有序的幽冥社会秩序的“逃逸者”。对“陌生”鬼魂的驱逐源于当时熟人社会的逻辑和幽冥世界与人间世界一致性的观点。早期先民对于鬼魂的信仰和想象实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一个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鬼魂 祖先亲属 陌生人 熟人社会
下载PDF
从陌生人到共同体——孔子及其弟子师生关系伦理性质考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薇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20,共9页
孔子之前时代教育关系的成立来源于行政命令或家族办学,本质上是从熟人关系直接派生出来的。与之前教育形式相比较,孔子与其学生的关系最初具有陌生人性质。通过教学活动,他们最终转化为熟人性质甚至是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当拟亲人... 孔子之前时代教育关系的成立来源于行政命令或家族办学,本质上是从熟人关系直接派生出来的。与之前教育形式相比较,孔子与其学生的关系最初具有陌生人性质。通过教学活动,他们最终转化为熟人性质甚至是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当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出现时,容易蜕变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孔子与弟子之间形成的却是道义共同体,从而形成了人际关系中崭新的一伦——"师生",奠定了古典时代师生关系伦理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陌生人 熟人 师生关系 共同体
下载PDF
美国“9·11”小说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阐释
11
作者 王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9·11”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当代美国历史进程中“一种新的起源创伤”。作为书写历史的重要媒介,美国“9·11”小说在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逐渐呈现重述历史、重构文化的新特征。从历史与文化双重互动的角度来看,美国“9... “9·11”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当代美国历史进程中“一种新的起源创伤”。作为书写历史的重要媒介,美国“9·11”小说在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逐渐呈现重述历史、重构文化的新特征。从历史与文化双重互动的角度来看,美国“9·11”小说中“坠落的人”“走钢丝的人”“陌生人”三类人物形象展现了后“9·11”典型文化形象的不同生成过程和文化价值:“坠落的人”代表了后“9·11”文化“断裂”语境中相对稳定而凝固的历史感知者形象;“走钢丝的人”借由发生于1974年杂技艺人在世贸双塔间走钢丝的历史事件“预见”21世纪之初的“9·11”事件,从而成为隐喻历史进程中如何凭借对称性与规律性实现文化“修通”的历史预见者形象;而作为人际交往中集体意象的“陌生人”形象,凭借唤起“自我与他者具有差异性的共同卷入”的书写方式,成为弥合“断裂”、着眼未来的历史超越者形象。美国“9·11”小说三类人物形象在后“9·11”语境中通过展演、重塑历史意识,承载感知、预见、超越等文化使命,不断创造性地释放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9·11”小说 人物形象 坠落的人 走钢丝的人 陌生人
原文传递
“附近的人”:诱惑与隐患——青少年利用社交媒体“约见”陌生人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晖 董金权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通过社交媒体"约见"陌生人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对青少年群体的实证研究发现,约有八成左右的男女青年使用过这种功能,其中超两成的青少年使用者成功"约见"到陌生人。拓宽人脉、无聊、好奇是前三大动机,持有&q... 通过社交媒体"约见"陌生人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对青少年群体的实证研究发现,约有八成左右的男女青年使用过这种功能,其中超两成的青少年使用者成功"约见"到陌生人。拓宽人脉、无聊、好奇是前三大动机,持有"不良"动机的男性是女性的近10倍,孤独感诱发不良动机。男性心理上更倾向只"约见"异性,但结果为只与异性陌生人见过面的女性比只与异性陌生人见过面的男性多;有过失败恋爱经历的青少年更可能与陌生人见面。与陌生人见面后,多数青少年交到了正常的朋友,但也出现了重大隐患。如果与陌生人见面,遭遇"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就有两成;与见面对象发展成为"暧昧关系"、"非正常恋人"、"一夜情"、"长期性伙伴"等非正常关系的男性青少年和女性青少年分别有一半和三成以上;对见面对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对青少年利用社交媒体"约见"陌生人加以引导、教育、控制、管理和规范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交媒体 陌生人 附近的人
下载PDF
社会排斥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损害:排斥者身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野 张珊珊 孙宇静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社会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损害。实验1选取208名8~11岁儿童,采用网络掷球范式考察不同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影响。实验2选取98名9~10岁儿童,在实验任务中加入熟悉人/陌生人的排斥者身份变量考察不同社会排斥... 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社会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损害。实验1选取208名8~11岁儿童,采用网络掷球范式考察不同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影响。实验2选取98名9~10岁儿童,在实验任务中加入熟悉人/陌生人的排斥者身份变量考察不同社会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影响。结果显示,完全排斥条件下儿童四个基本需要的损害程度最大,且在熟悉人的条件下遭受完全排斥的儿童四个基本需要的损害程度更大。可得出结论,社会排斥程度、排斥者身份对儿童基本需要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排斥 部分排斥 基本需要 熟悉人 陌生人
下载PDF
“陌生人道德困境”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建磊 赵庆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中国近年来发生的道德事件主要集中于公共领域的陌生人群体,因此当前中国令人诟病的道德问题实际上主要体现为陌生人道德问题。通过对这些陌生人道德事件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在家里或单位里能够严于律己的... 中国近年来发生的道德事件主要集中于公共领域的陌生人群体,因此当前中国令人诟病的道德问题实际上主要体现为陌生人道德问题。通过对这些陌生人道德事件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在家里或单位里能够严于律己的人一旦进入陌生人领域或者面对陌生人时,其道德自律性水平往往会降低,甚至表现为"缺德",而这正是本文所说的"陌生人道德困境"。"陌生人道德困境"的形成与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滞后具有内在联系,具体来说就是中国陌生人伦理的缺失、道德与利益关系认识的僵化及道德维系力量的语境错位等。要消除"陌生人道德困境",就必须建立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新道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道德困境 传统伦理 道德滑坡
下载PDF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结构与现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志 张皓 程珺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的研究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陌生人信任观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结构与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由风险控制度、助人倾向度、人性乐观...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的研究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陌生人信任观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结构与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由风险控制度、助人倾向度、人性乐观度、社会认可度、损失接受度五个因素构成。2.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及各因素的现状均属中等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助人倾向度、人性乐观度、风险控制度、损失接受度、社会认可度。3.男女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的大学生在陌生人信任度总问卷或各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针对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现状,从社会诚信制度构建、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大学生人格塑造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陌生人 信任度结构 信任度现状
下载PDF
互信如何可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科华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主体间的互信问题是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陌生人之间的互信是否可能?"和"经济人之间是否可以建立起互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 主体间的互信问题是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陌生人之间的互信是否可能?"和"经济人之间是否可以建立起互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制度环境,提高不同角色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互信之所以可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信 社会关系 道德修养 “陌生人” “经济人” 博弈论
下载PDF
从传统社会到网络社会:“陌生人”理论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流变以及政治传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柯泽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无论是齐美尔、帕克还是鲍曼,他们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学层面去界定“陌生人”为何物,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陌生人”在西方社会出现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陌生人”的出现如何改变了社会人口结构和社会分层,如何改变了社会互动以及互动结... 无论是齐美尔、帕克还是鲍曼,他们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学层面去界定“陌生人”为何物,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陌生人”在西方社会出现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陌生人”的出现如何改变了社会人口结构和社会分层,如何改变了社会互动以及互动结果。他们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触及“陌生人”的政治角色以及“陌生人”在西方现代社会中的政治传播功能。从政治学角度研究“陌生人”的政治学含义和政治价值,尤其是研究“政治陌生人”在西方网络社会中的政治传播价值,体现了“陌生人”理论的新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政治价值 政治传播 网络社会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风险下学校德育发展的路向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雪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陌生人社会的道德风险已经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陌生人社会风险应对的角度来看,学校德育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规范伦理占位德育实践,德育“学习化”掩盖“教育化”,德育技术理性逻辑障蔽价值理性,导致道德责任没落、道德情感剥离... 陌生人社会的道德风险已经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陌生人社会风险应对的角度来看,学校德育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规范伦理占位德育实践,德育“学习化”掩盖“教育化”,德育技术理性逻辑障蔽价值理性,导致道德责任没落、道德情感剥离、人的自我性发展趋向封闭,难以应对陌生人社会危机。因此,未来学校德育发展应转向主体间性德育观,提升道德责任意识;回归道德教育的教育性,生发道德情感;折返价值理性的公共伦理美德,倡扬公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陌生人社会 道德风险 学校德育
下载PDF
金洋咏跨文化适应与传播整合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桂亭 张珮玉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缓解文化冲击和适应异质文化环境,成为跨越文化边界的“陌生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美籍韩裔学者金洋咏整合了不同学科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成果,以“跨文化适应”“传播”以及“陌生人”作为理... 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缓解文化冲击和适应异质文化环境,成为跨越文化边界的“陌生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美籍韩裔学者金洋咏整合了不同学科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成果,以“跨文化适应”“传播”以及“陌生人”作为理论核心范畴,从纵横两个维度构建了跨文化适应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呈现大众传播时代陌生人如何通过传播实现文化适应的过程,建构了跨文化适应与传播整合理论,为游走在不同文化环境的个体提供了一幅文化适应“图景”。但该理论规避了陌生人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复杂的社会矛盾,并存在同化主义倾向,同时对新媒体与跨文化适应关联语焉不详,尚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洋咏 跨文化适应 陌生人 传播整合理论
下载PDF
移民的陌生人意象:三个社会学传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蓓丽 何雪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40-44,共5页
三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齐美尔、舒茨和鲍曼先后以"陌生人"为核心概念建构讨论了这一群体,阐释"陌生人"的产生机制、表现形态、当地社会的反应及由此带来的困扰,这无疑为移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这样的理论传统... 三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齐美尔、舒茨和鲍曼先后以"陌生人"为核心概念建构讨论了这一群体,阐释"陌生人"的产生机制、表现形态、当地社会的反应及由此带来的困扰,这无疑为移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这样的理论传统是以往的移民研究所忽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移民研究缺乏更为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思考,缺乏对流动性这一重大社会理论议题的回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新审视这样的传统是有意义的。本文的目的是对三位社会学家关于"陌生人"的论断进行评述并检视这样的论述与中国移民研究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陌生人 社会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