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高效四环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欣阳 蔡婷静 许旭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牧养殖业中广泛使用,但其结构复杂,难降解,容易在水环境中积蓄,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许多国家已将抗生素污染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展开了相关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成为研究热...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牧养殖业中广泛使用,但其结构复杂,难降解,容易在水环境中积蓄,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许多国家已将抗生素污染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展开了相关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成为研究热点。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某制药厂排污口的水样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较高降解四环素能力的菌株400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Advenella sp.。从p H、溶氧量、无机盐等方面对菌株降解四环素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四环素的适宜p H为7.0,在有氧条件下,30℃,150 r/min振荡培养6 d,可使初始浓度为50μg/m L四环素降解率达57.8%。无机盐对降解率有显著影响,添加Fe SO4和Mn SO4对四环素降解有促进作用,Mg SO4影响不大,Ca SO4则有抑制作用。在培养至第8天时,培养液经HPLC检测显示6.022 min处出现新的吸收峰,推测为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降解菌 筛选 鉴定 降解性能
下载PDF
一株产吲哚乙酸耐盐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贾西贝 王琦琦 +2 位作者 李杨 褚贵新 孙燕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7-42,共6页
从碱蓬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能产吲哚乙酸(IAA)的促生菌株BG-5,对该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以IAA的产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及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G-5菌株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 从碱蓬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能产吲哚乙酸(IAA)的促生菌株BG-5,对该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以IAA的产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及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G-5菌株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30 mL/250 mL、初始pH值为8、培养温度37℃;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酵母提取物7.3 g/L,胰蛋白胨8.8 g/L,七水硫酸镁7.2 g/L;在此最优条件下,BG-5菌株的吲哚乙酸产量为87.86μg/mL,约为优化前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筛选 鉴定 吲哚乙酸 培养基成分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一株代谢煤油兼性厌氧菌的筛选鉴定和特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庆忠 张忠智 +2 位作者 王洪君 罗一菁 唐玉萍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3,共6页
从大港油田的油层水样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煤油为碳源代谢生成表面活性剂、产酸和产气的菌株DG7,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氧 ,运动 ,能在NaCl浓度为 1 8 5 %的培养基中生长 ,经鉴定 ,可能为气单胞杆菌属 (Aeromonassp.)中的一个新... 从大港油田的油层水样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煤油为碳源代谢生成表面活性剂、产酸和产气的菌株DG7,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氧 ,运动 ,能在NaCl浓度为 1 8 5 %的培养基中生长 ,经鉴定 ,可能为气单胞杆菌属 (Aeromonassp.)中的一个新种 ,但还需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兼性厌氧菌 鉴定 特性 菌种鉴定 油层水样
下载PDF
一株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万文结 薛芷筠 +3 位作者 张泽文 李晓华 程国军 何冬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747,共11页
【目的】从丝茅草中筛选得到产蛋白酶菌株并研究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探究该菌株的生长特性和蛋白酶的酶学特性。【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来源于丝茅草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菌种类及丰度,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来筛选能够分... 【目的】从丝茅草中筛选得到产蛋白酶菌株并研究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探究该菌株的生长特性和蛋白酶的酶学特性。【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来源于丝茅草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菌种类及丰度,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来筛选能够分解酪素并产生蛋白酶的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环境因子对菌株生长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基础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不同。通过含酪素的选择性培养基里筛选到1株产蛋白酶菌株H-16,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鉴定知该菌株属于Escherichia marmotae,菌株H-16能产生分子量为70 k Da左右的单亚基蛋白酶。胰蛋白胨、蔗糖、30°C或35°C、p H 7分别为菌株生长的最适氮源、碳源、温度和p H。菌株H-16分泌的蛋白酶最适p H为6–8,在50°C及6%盐度以下酶活性几乎不受影响。此外,Cu(II)和Ag(I)等金属离子能够抑制蛋白酶的活性。【结论】该菌株H-16为嗜中温菌株,能够产生碱性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菌株筛选 分子鉴定 酶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一株四环素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学玲 吴晓燕 +3 位作者 李交昆 申丽 余润兰 曾伟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78,共7页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养殖业中广泛使用引起药物残留,给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深远影响。从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养猪厂底泥中,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四环素的细菌XY-1,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养殖业中广泛使用引起药物残留,给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深远影响。从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养猪厂底泥中,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四环素的细菌XY-1,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确定该菌株属于拉乌尔菌属,命名为Raoultella sp.XY-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菌株XY-1对四环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25℃,初始pH值为7.0,在此最佳条件下,XY-1在第8天时生长量最大且四环素降解率最高达到70.68%。对XY-1的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了初步探究,首次在该菌株中检测到两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D)和t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降解菌 筛选及鉴定 降解特性 四环素耐药基因
下载PDF
枸杞炭疽病生防菌株筛选、生物功能测定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佳佳 李昭煜 +2 位作者 漆永红 潘晓梅 田永强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3-1352,共10页
为研发对枸杞炭疽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制剂,利用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芽胞杆菌菌株进行室内筛选,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生物学功能测定... 为研发对枸杞炭疽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制剂,利用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芽胞杆菌菌株进行室内筛选,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生物学功能测定、稳定性测定、抑菌谱测定以及室内离体防治效果试验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3A对枸杞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枸杞炭疽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62.13%;结合形态学特征、16S rDNA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F3A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F3A具有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在含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液中产吲哚乙酸量分别为5.76 mg/L和5.74 mg/L;菌株F3A产蛋白酶和葡聚糖酶的活性较高;菌株F3A连续培养20代后,对枸杞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61.21%,该菌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esinfect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黄芪根腐病菌F.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40.71%、53.58%、32.00%、53.00%、79.27%、71.13%和66.08%;菌株F3A发酵液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室内预防效果为90.32%;喷施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3 d和7 d后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8.26%和63.19%。表明菌株F3A有作为开发枸杞炭疽病生物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炭疽菌 生防菌株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筛选 鉴定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烟叶中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12
7
作者 贺兆伟 奚家勤 +2 位作者 邓宾玲 韦建玉 宋纪真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6,共5页
以74份醇化片烟样品和8份把烟样品为材料,采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烟叶中的细菌和真菌,通过透明圈法和发酵液果胶酶活性测定法筛选酶活较高的菌株,并对高产果胶酶菌株进行了鉴定和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389株细菌和8... 以74份醇化片烟样品和8份把烟样品为材料,采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烟叶中的细菌和真菌,通过透明圈法和发酵液果胶酶活性测定法筛选酶活较高的菌株,并对高产果胶酶菌株进行了鉴定和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389株细菌和81株真菌中,筛选出产果胶酶细菌60株、真菌21株,其中菌株TS63-9的果胶酶活性最高,达142.43 U/mL,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疣孢青霉(Penicillium verruculosum);TS63-9果胶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55℃,在40℃条件下保温4 h后仍有73.9%的活性,最适反应pH为4.0,在pH 4.0~6.0之间酶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果胶酶 菌株 筛选 鉴定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马铃薯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ccodes)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涵琦 畅涛 +1 位作者 杨成德 陈秀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对峙培养法对马铃薯炭疽病的拮抗菌株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拮抗菌株ZHA10对炭疽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6.43%,其可以使病原菌菌丝变形和裂解;ZHA10菌体短杆状、革兰氏阳性、大小为(0.5~0.75)μm×(1.5... 采用对峙培养法对马铃薯炭疽病的拮抗菌株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拮抗菌株ZHA10对炭疽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6.43%,其可以使病原菌菌丝变形和裂解;ZHA10菌体短杆状、革兰氏阳性、大小为(0.5~0.75)μm×(1.5~3.1)μm、芽胞中至尖端生.通过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以及gyrB序列分析,鉴定ZHA10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此外,ZHA10还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孜然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马铃薯褐腐病菌(Stysanus stemonitis)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ZHA10抑菌能力良好,抑菌谱宽,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生防菌株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烟草野火病土壤颉颃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玲玲 鲁燕汶 +2 位作者 盛存波 安德荣 谌江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2,共4页
从植物根系的土壤中分离到127个细菌分离物,皿内实验筛选出对烟草野火病有抑制作用的菌株6个,盆栽试验表明,菌株S1对烟草野火病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85.98%和76.95%,同时菌株S1对植株还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S1为芽... 从植物根系的土壤中分离到127个细菌分离物,皿内实验筛选出对烟草野火病有抑制作用的菌株6个,盆栽试验表明,菌株S1对烟草野火病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85.98%和76.95%,同时菌株S1对植株还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S1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野火病 颉颃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抗茶树冰核细菌内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晓琴 张丽霞 +2 位作者 刘会香 陈宗懋 李多川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从茶树内生菌中进行了冰核细菌拮抗菌的筛选,得到菌株Y1,通过对菌株Y1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 S r DNA序列测定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获得了茶树内生拮抗菌... 从茶树内生菌中进行了冰核细菌拮抗菌的筛选,得到菌株Y1,通过对菌株Y1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 S r DNA序列测定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获得了茶树内生拮抗菌株,明确了菌株Y1的种属,有利于冰核细菌生物防治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冰核细菌 拮抗菌 内生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书利 管斌 +2 位作者 邱向锋 董书阁 熊三玉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芽孢杆菌W1在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驯化后,在琼脂平板上产生透明水解圈,通过筛选得到实验菌株S1,鉴定后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经过发酵培养实验,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以蛋白胨和尿素为氮源,...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芽孢杆菌W1在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驯化后,在琼脂平板上产生透明水解圈,通过筛选得到实验菌株S1,鉴定后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经过发酵培养实验,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以蛋白胨和尿素为氮源,褐藻酸钠0.5-0.6%(质量分数),培养初始pH值7.5,培养温度32℃,180r/min摇床发酵84hr-108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菌种筛选 菌种鉴定 产酶条件
下载PDF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石会会 高艳艳 +3 位作者 王秀英 邵旭 李磊 刘波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7,共4页
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从青岛海滩土壤中筛选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对其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筛选出的产壳聚糖酶菌株A502鉴定为Microbacterium... 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从青岛海滩土壤中筛选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对其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筛选出的产壳聚糖酶菌株A502鉴定为Microbacterium keratanolyticum。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源为1.0%壳聚糖+0.1%葡萄糖,最适氮源为1.0%(NH4)2SO4,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5.5。在最优条件下,该菌株以4%的接种量,发酵培养96 h,产壳聚糖酶的酶活力达到最大值,即124 U·mL-1。该菌株在酶解壳聚糖的研究及壳聚糖酶的工业生产应用上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酶 菌株筛选 菌株鉴定 微杆菌 发酵优化
原文传递
四川自然发酵香肠中组胺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楠 杨勇 +3 位作者 李彬彬 徐晔 李仁杰 张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9,共8页
采用产生物胺显色培养基,从20个四川自然发酵香肠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不产生物胺的菌株256株。以肉制品发酵剂相关标准作为初筛条件得到菌株17株,且对组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对组胺降解率较高的5株菌的鉴定结果表明,19号、41号和46号分... 采用产生物胺显色培养基,从20个四川自然发酵香肠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不产生物胺的菌株256株。以肉制品发酵剂相关标准作为初筛条件得到菌株17株,且对组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对组胺降解率较高的5株菌的鉴定结果表明,19号、41号和46号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混淆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47号和48号均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9号、41号和46号菌株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长能力和产酸能力,能耐受低温、低pH、60 g/L的食盐及150 mg/kg的亚硝酸盐,且混合菌株比单一菌株能更好地抑制产胺菌的生长。香肠成熟30 d时,接种组的组胺含量(46.56 mg/kg)比未接种组的组胺含量(66.77 mg/kg)降低了30.26%(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香肠生产中接种可降解组胺的乳酸菌,能有效降低产品中组胺含量,提高发酵香肠的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组胺 组胺降解菌 乳酸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一株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奉奉 付跃 +3 位作者 黄秀艳 黄文彬 陈慧珍 覃拥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HJC-7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菌株HJC-79被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最佳培...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HJC-7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菌株HJC-79被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蔗渣、麸皮和Mandels营养盐液的添加量分别为2%、9%、89%;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初始pH值为4,接种量9.0%,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聚糖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酶活分别为2.22 U/mL、1.93 U/mL、1.53 U/mL,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125.55%、76.37%和17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菌株筛选 鉴定 杂色曲霉 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野生猕猴桃果酒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左勇 杨小龙 +4 位作者 傅彬 叶碧霞 江鹏 王小龙 张晶 《酿酒科技》 2015年第11期37-40,共4页
以野生猕猴桃果皮及其掩埋过的土壤为分离源,通过分离筛选获得野生猕猴桃果酒酵母。从分离源中分离得到23株酵母菌,经过三级筛选,获得1株比较适宜生产野生猕猴桃果酒的酵母菌TP6,该酵母具有产香效果好、起酵快等优点。通过分子鉴定,确... 以野生猕猴桃果皮及其掩埋过的土壤为分离源,通过分离筛选获得野生猕猴桃果酒酵母。从分离源中分离得到23株酵母菌,经过三级筛选,获得1株比较适宜生产野生猕猴桃果酒的酵母菌TP6,该酵母具有产香效果好、起酵快等优点。通过分子鉴定,确定该酵母菌株属于酿酒酵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酒 酵母菌 筛选 鉴定 果酒
下载PDF
1株阿魏酸酯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艳 夏其乐 +1 位作者 陈剑兵 陆胜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8-15,共8页
从浙江绍兴鉴湖附近土样中分离筛选到1株产阿魏酸酯酶(ferulic acid esterase,FAE)的菌株FD-8,通过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形态对比和ITS/18S rDNA分子生物学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溜曲霉,命名为Aspergillus tamarii FD-8。FD-8生长最... 从浙江绍兴鉴湖附近土样中分离筛选到1株产阿魏酸酯酶(ferulic acid esterase,FAE)的菌株FD-8,通过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形态对比和ITS/18S rDNA分子生物学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溜曲霉,命名为Aspergillus tamarii FD-8。FD-8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浸提物,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32℃和5.0,最适产酶条件为32℃、pH 6.0,发酵周期为120 h。在最适培养基中、分阶段控制pH培养条件下,FAE比酶活达到231.34 mU/mg。去淀粉麸皮可诱导FAE的合成,在发酵48 h添加20.0 g/L去淀粉麸皮,FAE最高比酶活可达到573.61 mU/mg,比对照提高1.4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酯酶 菌种筛选 鉴定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产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菌株的筛选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恩文 王亚 +1 位作者 于文功 韩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9期5606-5609,共4页
目的: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既能降解聚β-D-甘露糖醛酸,又能降解聚α-L-古罗糖醛酸,可以用一种酶来制备不同结构的褐藻胶寡糖。本文的目的是筛选能产生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对其产酶曲线和降解产物作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唯一碳源培... 目的: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既能降解聚β-D-甘露糖醛酸,又能降解聚α-L-古罗糖醛酸,可以用一种酶来制备不同结构的褐藻胶寡糖。本文的目的是筛选能产生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对其产酶曲线和降解产物作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产生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在凝胶上检测褐藻胶裂解酶活性来判断发酵上清液中褐藻胶裂解酶的数量及分子量,利用薄层层析确定降解褐藻胶的终产物组成。结果:从褐藻上筛选到一株海洋细菌QY107,鉴定为弧菌属细菌。发酵120 h时褐藻胶裂解酶产量为12.32 U/mL,其发酵液上清中只含有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分子量在28 kDa左右,并且对聚β-D-甘露糖醛酸和聚α-L-古罗糖醛酸都能降解,降解褐藻胶的终产物主要为三糖。结论:本文筛选到一株弧菌QY107,其发酵液上清中只有一种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可用于大量制备褐藻胶三糖。推测该酶具有特殊的催化腔结构,对其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新的底物结合与催化机制。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因其环保高效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该菌株能促进海洋寡糖类生物制品的开发,在医药、食品、农业、生物燃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双功能酶 菌株筛选 菌株鉴定 弧菌
原文传递
鸡新城疫CS_2株病毒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中秋 程晓刚 宋立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7,共4页
对新城疫病毒I系株(Mukteswar)按其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蚀斑大小进行筛选,经4次克隆之后,选出了小蚀斑株CS2作为目的株,此株MDT/MLD,ICPI和IVPI分别为52.4小时,0.64和0.23,而... 对新城疫病毒I系株(Mukteswar)按其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蚀斑大小进行筛选,经4次克隆之后,选出了小蚀斑株CS2作为目的株,此株MDT/MLD,ICPI和IVPI分别为52.4小时,0.64和0.23,而其母株I系的分别为48小时,1.7和0.325。此株比I系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CS2弱毒株 筛选 鉴定 鸡病
全文增补中
高产α-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德海 权淑静 +6 位作者 杨文玲 王佰涛 马焕 王一雯 巩涛 丁芳 陈国参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0-86,共7页
从紫花苜蓿草种植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A1-19,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对其鉴定,并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菌株A1-19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及诱导物进... 从紫花苜蓿草种植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A1-19,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对其鉴定,并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菌株A1-19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及诱导物进行单因素优化,结果显示,其最佳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牛肉膏,无机盐为MgSO4、Na2HPO4、MnCl2,诱导物为水苏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乳糖15.0 g/L,牛肉膏10.0 g/L,MgSO4·7H2O 1.0 g/L,Na2HPO40.5 g/L,MnCl21.0 g/L,水苏糖0.8 g/L。在此优化的培养基下,菌株A1-19产α-半乳糖苷酶酶活力7.85 U/mL,是优化前发酵酶活力的6.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菌株筛选 鉴定 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转化三七提取物为人参皂苷Rg_3的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青 袁萍 +2 位作者 茅仁刚 王菊勇 郑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1,151,共8页
从培养人参(Panar ginseng C.A.Meyer)的土壤中筛选出23株菌,分别进行三七(PanaxNotoginseng)提取物转化实验.经过摇瓶发酵后,采用TLC法与HPLC法对其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够转化三七提取物为高活性人参皂苷的微生物菌株... 从培养人参(Panar ginseng C.A.Meyer)的土壤中筛选出23株菌,分别进行三七(PanaxNotoginseng)提取物转化实验.经过摇瓶发酵后,采用TLC法与HPLC法对其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够转化三七提取物为高活性人参皂苷的微生物菌株有9株,其中以菌株TR-20的转化作用最强.进一步对其发酵产物分析表明,菌株TR-20能够转化三七提取物为人参皂苷Rg3,转化产物中人参皂苷Rg3含量为190.2 mg/L,RSD为0.69%(n=5).通过对菌株TR-20的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表明菌株TR-20属于棒曲霉属(Aspergillu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人参皂苷RG3 菌种筛选 菌种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