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阶段卸载条件下突出煤变形特征与渗流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曦 张军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1-1457,共7页
为研究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采动应力作用下含瓦斯突出煤的渗流特性,利用自制的三轴渗流试验机,进行了恒定轴压卸围压、增大轴压卸围压、轴压围压同时卸载等3种不同加卸载条件下的分阶段卸围压煤样瓦斯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煤样... 为研究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采动应力作用下含瓦斯突出煤的渗流特性,利用自制的三轴渗流试验机,进行了恒定轴压卸围压、增大轴压卸围压、轴压围压同时卸载等3种不同加卸载条件下的分阶段卸围压煤样瓦斯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煤样的变形具有明显的阶梯状特性,煤样未破坏时,应变增量随着围压卸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围压的卸载,恒定轴压卸围压组和增大轴压卸围压组煤样的偏应力不断增大,其渗透率则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轴压和围压同时卸载组煤样的渗透率则随着围压的卸载,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煤样体积应变变化量较大时,渗透率变化量也大。从能量的角度分析渗透率的变化,发现煤样渗透率均随能量耗散率的增大而呈指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 分阶段卸载 体积应变 渗流 能量耗散率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对比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惠勇 盛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450,共7页
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多损伤识别问题,对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首先,描述了3种损伤指标,即模态应变能变化指标(MSECI)、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MSECRI)和模态应变能基指标(MSEBI);然后借鉴模态应变能耗散... 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多损伤识别问题,对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首先,描述了3种损伤指标,即模态应变能变化指标(MSECI)、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MSECRI)和模态应变能基指标(MSEBI);然后借鉴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的建立原理,通过对刚度矩阵的修正,建立相应的能量等效方程,并提取了一种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MSEEI);最后对4种应变能损伤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虑了测量噪声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基指标可以较好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则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而且可以较为精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模态应变能 应变能变化率 应变能耗散率 应变能基指标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下几种高分子聚合物变形耗能特征试验
3
作者 刘义晴 王晓林 +1 位作者 冯红春 周凯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不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耗能效果,采用电液伺服机及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5种材料开展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试验,分析应变率、材料种类对试件压... 为探究不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耗能效果,采用电液伺服机及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5种材料开展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试验,分析应变率、材料种类对试件压缩变形率、峰值应力、单位体积耗散率及能量耗散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静载作用下POM、PC、PVC、PP、PE试件峰值应力分别为104.60、77.60、65.82、43.63、28.70 MPa,压缩变形率分别为7.80%、2.04%、0.81%、4.38%、4.21%,弹性模量变化为PVC>PC>POM>PP>PE,POM试件强度及变形率最高,PVC试件变形程度最低。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试件峰值应力随之增加,试件强度存在显著应变率效应,且POM试件应变率效应敏感度最弱,PE试件应变率效应最强。试件耗散能与入射能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试件单位体积耗散能变化规律为PVC>PC>POM>PP>PE,高应变率下PVC材料耗能效果最好,其次分别为PC、POM、PP,PE材料耗能效果最低。冲击气压的增大使得试件单位体积耗散能增大,能量耗散率降低,试件能量耗散率为PVC>PC>POM>PP>PE,因此PVC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其强度较高且增幅较大,其自身耗能效果及能量耗散率最大,是定向爆破药包外壳最优选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 应变率 变形率 波阻抗 峰值应力 单位体积耗散能 能量耗散率
下载PDF
The Impact Failur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Polyethylene Laminates
4
作者 SHU Zaiqin ZHANG Jiny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3期723-727,共5页
The damage mechanism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Polyethylene (PE) laminates in impacting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sipated energy of the impacting sphere bullet by the 1-mmthick PE plate firstly in... The damage mechanism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Polyethylene (PE) laminates in impacting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sipated energy of the impacting sphere bullet by the 1-mmthick PE plate firstly increased with the impacting velocity increasing from 50 to about 300 m/s,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mpacting velocity increasing up to 600 m/s.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deformation and damage degre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issipated energy was made and obvious offset was foun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quasi-static properties of the PE fibers, decreasing with increase in tensile velocity,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ff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BALLISTIC impact energy dissipation strain r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