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弯薄壁型钢三层房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黄智光 苏明周 +4 位作者 何保康 申林 齐岩 孙健 俞福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81,共10页
为考察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一个三层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得到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破坏机理等,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表现为局部破坏,墙体... 为考察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一个三层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得到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破坏机理等,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表现为局部破坏,墙体骨架基本完好;结构呈剪切型变形形式;9度抗震设防时,多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为1/934,罕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1/52,满足抗震规范关于抗震变形验算的相关规定;该房屋体系抗侧力的关键在于墙板的蒙皮作用和抗拔件的抗倾覆作用,因此应保证接缝和边角处自攻螺钉的施工质量,抗拔件应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初步评估,表明该房屋在9度多遇地震下的墙体剪力均小于其抗剪承载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房屋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层间侧移角 抗剪承载力
下载PDF
地下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国波 谢伟平 +1 位作者 孙明 刘卫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3-598,共6页
目前关于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分析大多是计算给定的地下结构在给定地震动下的动力响应,而该结构在该动力响应下是否已破坏则不得而知,这就需进行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首先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地下框架结构破坏评价方法方面的... 目前关于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分析大多是计算给定的地下结构在给定地震动下的动力响应,而该结构在该动力响应下是否已破坏则不得而知,这就需进行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首先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地下框架结构破坏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基于层间位移角的构件变形能力评价和基于有效应力值的构件强度评价。然后,以地铁车站及地下人防工程等地下框架结构为例,建立其三维分析模型,计算其三维地震响应,主要包括结构的水平横向相对位移和结构受力,对地下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分析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方法能初步应用于地下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和思路可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地下建筑结构部分的补充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框架结构 地震响应 评价方法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贾庆茂 吴敏 +3 位作者 胡洁 许伟伟 王学涛 苏晓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88-90,共3页
通过对高层住宅类建筑的优化设计分析,对如何通过调整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比、周期比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结构位移角及结构层间位移比的调整,使剪力墙布置更合理,对结构的优化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结构周期比的调整为结构的进一步优... 通过对高层住宅类建筑的优化设计分析,对如何通过调整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比、周期比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结构位移角及结构层间位移比的调整,使剪力墙布置更合理,对结构的优化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结构周期比的调整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并通过对一实际工程的优化设计分析,总结了高层住宅类建筑优化设计的原则及步骤,为住宅类建筑的优化设计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位移角 层间位移比 周期比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框架顶部钢结构加层层数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建学 程河山 王非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5,共6页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研究了一个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顶部增加了不同层数的钢框架后,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包括结构周期和频率,以及多遇地震下楼层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等。结果表明,可以根据不同加层设计方案相应...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研究了一个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顶部增加了不同层数的钢框架后,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包括结构周期和频率,以及多遇地震下楼层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等。结果表明,可以根据不同加层设计方案相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确定最大加层层数;加层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常出现在加层结构顶部第2层,而原结构下部某一层位也可能在加层后演化成整体结构的薄弱层。加层越多,底层层间剪力值反而越小,这一规律可以为被动抗震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数值分析 加层设计 底部剪力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正方 王君杰 姚毅超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848-1852,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强度验算外,还需要变形验算。矩形地下结构在横截面一般可简化为矩形框架,可以使用层间位移角作为变形控制指标。参考地面建筑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已有成果,通过分析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异同... 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强度验算外,还需要变形验算。矩形地下结构在横截面一般可简化为矩形框架,可以使用层间位移角作为变形控制指标。参考地面建筑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已有成果,通过分析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异同,并统计了国内46组钢管混凝土框架和145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层间位移角的试验数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得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不同性能要求下的限值:小震、中震、大震下的限值分别为1/550、1/250、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位移角 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
下载PDF
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相关反应加速度法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彭有宝 王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7-1045,共9页
通过梳理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流程,明确抗震设计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在阐明反应加速度法基本原理基础上,引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法,并对影响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关键参数进行讨论。针对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得到的... 通过梳理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流程,明确抗震设计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在阐明反应加速度法基本原理基础上,引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法,并对影响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关键参数进行讨论。针对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得到的加速度时程提出合理拟合抛物线型二阶基线方程,可以消除加速度时程长周期随机分量引起的漂移问题,经自然积分可以得到消除基线漂移的位移时程;同时阐明数值分析软件Origin Pro有效解决积分得到位移时程的基线漂移问题并得到合理位移分布的途径和方法。以北京地铁3号线体育中心站为例,详细说明反应加速度法相关各个技术环节实现的方法和结果,并指出反应加速度法或位移法所依据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和位移时程的确定具有较强专业性,应做专项咨询分析工作;只有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获得的加速度反应谱及时程客观合理,有限元计算所需相应地震动水平的等效剪切模量才可信;积分得到的位移时程需要有效消除基线漂移影响。只有上述相关结果真实客观可信,有限元计算结果才能模拟真实的土层-地下结构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加速度法 一维等效线性化法 等效剪切模量 基线漂移 静力分析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浅谈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昌军 李海洲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83-685,共3页
提出将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过程分解为层间位移角调整、层间位移比调整、周期比调整三个步骤,并结合具体工程,对每一步骤中如何调整剪力墙布置进行了讨论,使剪力墙的布置有章可循。
关键词 剪力墙布置 层间位移角 层间位移比 周期比
原文传递
都市村庄底框砌体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砚山 童丽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6,共9页
以都市村庄底框砌体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分块Lanczos法计算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沿纵横两个方向分别施加调幅后的El Centro地震波进行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底框砌体结构纵向刚... 以都市村庄底框砌体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分块Lanczos法计算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沿纵横两个方向分别施加调幅后的El Centro地震波进行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底框砌体结构纵向刚度比横向弱;纵横两个方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均出现严重的弹塑性变形集中,层间位移大,层间位移角均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底层柱上下端、窗洞口四角和楼盖部位附近是结构薄弱环节,在较小地震加速度值下,已经出现裂缝;第2~3层砌体部分,特别是过渡层,墙体在大震下出现较多开裂,是上部砌体部分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可为此类房屋的建造和改造及抗震性能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村庄 底框砌体结构 弹塑性分析 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角 裂缝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性能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董正方 王君杰 +1 位作者 姚毅超 苏俊省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99-705,共7页
为了能够合理地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在地震下的损伤程度,给出了其抗震性能指标体系,包括构件的强度指标和结构的整体变形指标。构件的强度指标分为两个等级,并给出了其限值。结构的整体变形指标区分矩形截面和圆形截面,分别用层间... 为了能够合理地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在地震下的损伤程度,给出了其抗震性能指标体系,包括构件的强度指标和结构的整体变形指标。构件的强度指标分为两个等级,并给出了其限值。结构的整体变形指标区分矩形截面和圆形截面,分别用层间位移角和最大直径变形率表示。通过分析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异同,并统计了国内46组钢管混凝土框架和145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层间位移角的试验数据,得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不同性能下的限值。利用盾构隧道衬砌直径变形和内力的关系,通过变形协调推得直径变形率的计算公式;又通过动力增量法,分不同的场地和不同的地震波,计算得出典型盾构隧道的直径变形率,综合考虑后得出地震作用下盾构隧道直径变形率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 性能指标 直径变形率 层间位移角 地下结构
下载PDF
某人防工程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季 王国波 +1 位作者 孙明 刘卫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熟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本文结合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特点及已有相关规范,初步建立了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并以某人防工程为例,建立三维分析模型,计算其在两种不同幅值的人工合成波作用下的三维地震响应,... 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熟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本文结合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特点及已有相关规范,初步建立了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并以某人防工程为例,建立三维分析模型,计算其在两种不同幅值的人工合成波作用下的三维地震响应,计算了结构的水平横向相对位移,评价了该人防工程的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此人防工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方法可供其它相关地下工程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框架结构 地震响应 评价方法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蝴蝶形钢板墙-钢框架自复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萍 李启才 +2 位作者 丁志昌 孙玉康 王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64-272,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蝴蝶形钢板墙-钢框架自复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考虑蝴蝶板厚度对复位性能及耗能能力的影响,设计了2榀足尺不同厚度蝴蝶形钢板墙的自复位结构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根据试验实测数据,对试件的初始弹性抗侧刚度、滞... 为进一步研究蝴蝶形钢板墙-钢框架自复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考虑蝴蝶板厚度对复位性能及耗能能力的影响,设计了2榀足尺不同厚度蝴蝶形钢板墙的自复位结构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根据试验实测数据,对试件的初始弹性抗侧刚度、滞回性能、承载力、耗能能力和复位能力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蝴蝶形钢板墙-钢框架自复位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实现自复位功效与耗能能力的协调统一;较厚的蝴蝶钢板通过反向加载提高其抗压强度进而制约相应试件复位性能;两试件层间位移角在达到2%时,残余层间位移角随着厚度递增有所增加,除试件SC-6(6 mm蝴蝶板自复位结构试件)拉向卸载方向外,其余卸载方向残余位移角均小于0.5%,达到中震可修要求,同时大大降低修复难度;当试件层间位移角达到3%时,两试件残余层间位移角较上一级仅略微增加,且试件承载力均处于上升阶段,表明该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依然能够有效控制残余变形且具备抗倒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形钢板墙 自复位结构体系 抗震性能 层间位移角 耗能能力
下载PDF
基于抗侧刚度比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住宅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宏伟 苑清山 +2 位作者 叶达伟 赵志东 覃建华 《钢结构》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6,53,共6页
为探讨支撑钢框架结构中支撑的合理设计方法,以抗侧刚度比为控制指标,对一栋20层的钢结构住宅进行防屈曲支撑的优化设计。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在固定抗侧刚度比与变化抗侧刚度比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讨支撑钢框架结构中支撑的合理设计方法,以抗侧刚度比为控制指标,对一栋20层的钢结构住宅进行防屈曲支撑的优化设计。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在固定抗侧刚度比与变化抗侧刚度比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防屈曲支撑总截面面积不变化的情况下,相对于固定抗侧刚度比的结构,采用变化抗侧刚度比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有所降低,在保证支撑用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住宅 防屈曲支撑 抗侧刚度比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P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福聪 郭宗明 张耀庭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30-337,共8页
对近场地震作用下的P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已成为工程中的必须,为此该文按照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两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并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所设计的框架在近场脉冲型地震和近场无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 对近场地震作用下的P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已成为工程中的必须,为此该文按照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两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并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所设计的框架在近场脉冲型地震和近场无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PC框架结构的响应增幅较常遇地震作用下更大,结构进入塑性阶段时,近场脉冲型地震会比近场无脉冲型地震使PC框架结构产生更大响应;当加速度峰值相同时,罕遇地震作用下,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会使自振周期较长的PC框架结构产生较大响应;按我国现规范进行近场区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设时,有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有必要对现规范在近场区的适用性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近场地震 抗震性能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剪力系数
下载PDF
组合节点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慕轩 聂建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8,共8页
节点的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分析是其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该文基于多尺度数值模型,对组合节点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研究。提出采用"变形分量比例图"分析组合节点的变形机制... 节点的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分析是其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该文基于多尺度数值模型,对组合节点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研究。提出采用"变形分量比例图"分析组合节点的变形机制,该图可根据多尺度模型的位移结果直接计算得到。"变形分量比例图"反映了梁弯曲、柱弯曲、和节点域剪切三种主要变形分量随层间位移角以及层间位移方向角的变化规律,可直观地揭示组合节点在任意层间位移方向上的破坏形态。层间位移方向角对空间组合节点的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影响显著,必须利用"变形分量比例图"全面验算组合节点在任意可能层间位移方向上的破坏形态,并进一步优化设计确保任意可能地震入射方向上的预期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机制 破坏形态 组合节点 定量评价 层间位移角 层间位移方向角 变形分量比例图
下载PDF
考虑荷载分布模式的弯剪型结构最优刚度分布解析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浩祥 王文涛 范少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4-103,149,共11页
如果结构在外部激励下产生均匀损伤或均匀变形,则可避免出现薄弱层且可提高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以此为目标进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将弯剪型结构简化为连续变截面悬臂杆,假定结构截面函数具有自然指数型和幂函数型等形式,将地震和风荷... 如果结构在外部激励下产生均匀损伤或均匀变形,则可避免出现薄弱层且可提高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以此为目标进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将弯剪型结构简化为连续变截面悬臂杆,假定结构截面函数具有自然指数型和幂函数型等形式,将地震和风荷载等外部激励等效为均布、倒三角和惯性相关等三种荷载分布模式。根据均匀变形准则将结构绝对位移曲线关于高度的二次导数为零作为优化目标,建立结构连续化位移方程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考虑荷载分布形式的弯剪型结构最优刚度和截面分布解析解。理论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截面按幂函数变化的结构能够实现均匀损伤,不同荷载分布模式下的最优刚度或截面分布有所不同。有限元静动力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解析解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损伤 最优截面 刚度分布 层间位移角 地震作用
下载PDF
基于IDA法的矩形地下车站层间位移角抗震性能限值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正方 曾繁凯 +1 位作者 李凤丽 张继康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41-449,共9页
在常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基础上,为了使得IDA法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把自由场地震反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反应分开进行;首先采用等效线性化进行一维自由场分析,得到反应加速度法所需的土层加速度法,然后采用反应加速度法进行土... 在常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基础上,为了使得IDA法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把自由场地震反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反应分开进行;首先采用等效线性化进行一维自由场分析,得到反应加速度法所需的土层加速度法,然后采用反应加速度法进行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上述两步计算理论成熟,计算工作量小,因此修正的IDA法计算效率高。选取结构形式、场地类别、地震波、土层厚度、结构埋深等5个影响地下车站抗震性能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设置25个工况;采用修正IDA法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地震动时程加速度峰值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IM),以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性能参数(DM),得到25条IDA曲线。根据屈服点和倒塌点的定义,在每条IDA曲线上得到屈服点和倒塌点的层间位移角数值,通过对25个工况结果的数值平均,得到钢筋混凝土矩形地下车站层间位移角屈服点和倒塌点限值分别为1/482和1/25。通过对25个工况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到5个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屈服点和倒塌点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层间位移角 IDA法 地下车站 抗震性能 反应加速度法
下载PDF
单跨3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拟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焕 宋满荣 柳炳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7-950,986,共5页
通过一榀单跨3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文章研究了预压装配式框架的动力性能、变形能力及破坏机制。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很强的变形恢复能力,框架整体刚度未出现明显退化,最大层间位移角满... 通过一榀单跨3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文章研究了预压装配式框架的动力性能、变形能力及破坏机制。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很强的变形恢复能力,框架整体刚度未出现明显退化,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中震变形要求。在预应力筋的约束下,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端,且节点核心区未见细微裂缝,可实现"强柱弱梁"及"强节点"的设计要求。采用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对试验框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出其位移反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预应力框架 拟动力试验 抗震性能 层间位移角 时程分析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层间位移角限值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成祥 辛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我国对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后损伤等级没有明确的划分,为了进行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损伤评估的量化研究,采用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指标,该指标具有实用性和简洁性,易于被工程师所接受。基于已有文献的31组试验,并考虑结... 我国对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后损伤等级没有明确的划分,为了进行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损伤评估的量化研究,采用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指标,该指标具有实用性和简洁性,易于被工程师所接受。基于已有文献的31组试验,并考虑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破损程度,提出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等级对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框架结构 层间位移角 损伤量化评估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德云 赵继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24-231,共8页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工程为背景,研究和分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三维动力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获得了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响应,分析了结构的层间位...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工程为背景,研究和分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三维动力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获得了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响应,分析了结构的层间位移差、层间位移角和结构静动力力学特性。基于场地条件下的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设防地震下顶底板处层间位移差最大值为12.00mm,位移角最大值为1/2083<1/550;在罕遇地震下顶底板处层间位移差最大值为21.82mm,位移角最大值为1/1145<1/250,总体上满足结构变形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除了静力计算工况,应综合考虑抗震工况,开展三维动力时程分析,以便全面掌握其抗震性能;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顶板、侧墙和底板等某些部位的内力值较静力计算工况大;大型地下空间主体结构开口处为薄弱环节,应在设计中进行相关加固措施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大型地下空间结构 抗震性能 三维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薇 柳炳康 王冬花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5,共6页
通过对一榀2层两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拟动力试验,采用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l Centro地震波激励加载,了解了预压装配式框架的动力性能和变形能力。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有着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加载至框架屈服,卸载... 通过对一榀2层两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拟动力试验,采用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l Centro地震波激励加载,了解了预压装配式框架的动力性能和变形能力。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有着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加载至框架屈服,卸载后变形基本恢复。采用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考虑节点半刚性对模型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求出其位移反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压装配式框架 拟动力试验 MIDAS Gen 层间位移角 弹塑性动力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