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时程分析输入地震动准则和输出结果解读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亚勇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共6页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基本包括:输入地震动、结构建模和输出结构响应三大部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结构抗震验算采用时程分析的适用范围、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地震波)的选择和检验做了较详细规定,对结构建模和输出结...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基本包括:输入地震动、结构建模和输出结构响应三大部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结构抗震验算采用时程分析的适用范围、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地震波)的选择和检验做了较详细规定,对结构建模和输出结果的应用仅做了原则性规定。本文主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规范对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选择与检验的原则及技术背景,即输入地震动准则;第二部分对如何解读结构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输出结果,如:楼层剪力、弯矩、位移、结构损伤等数据的摘取和应用进行探讨,结合工程实例,评价输出结果的可信性和应用价值。专门探讨了地面峰值加速度GP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定义,以及如何对地震波加速度数据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分析法 输入地震波 输出结果 楼层剪力 楼层位移
原文传递
防屈曲支撑(BRB)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郝贵强 杜永山 齐建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31-134,共4页
介绍了防屈曲支撑的构成,分析了防屈曲支撑在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中的耗能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结合现行抗震规范和实际加固改造工程,分析了防屈曲支撑在应用过程中的计算方法和分析过程。结果表明,工程采用的耗能减震方案对减小部分构件... 介绍了防屈曲支撑的构成,分析了防屈曲支撑在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中的耗能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结合现行抗震规范和实际加固改造工程,分析了防屈曲支撑在应用过程中的计算方法和分析过程。结果表明,工程采用的耗能减震方案对减小部分构件地震作用力的效果明显,且结构层间位移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最初拟定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 框架-支撑结构 耗能减震 层间位移
原文传递
考虑高振型影响的结构层间位移能力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克峰 周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0,共8页
工程界普遍采用的能力谱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结构单自由度简化假设基础上,利用结构基本振型来进行能力分析。虽然此简化假设可以为工程界提供一种简便的分析方法,但从其分析效果来看,简化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结构真实地震反应。高振型对... 工程界普遍采用的能力谱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结构单自由度简化假设基础上,利用结构基本振型来进行能力分析。虽然此简化假设可以为工程界提供一种简便的分析方法,但从其分析效果来看,简化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结构真实地震反应。高振型对结构局部变形的影响在分析结构动力反应特性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不应忽略掉。基于上述对现有能力谱分析方法不足之处的考虑,从提高结构能力谱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出发,本文在Chopra能力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振型分解反应谱思想,在能力谱分析方法中引入了结构高振型的影响分析,并提出了考虑结构高振型影响的结构层间位移能力谱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通过平面框架结构体系的算例分析,说明上述推荐方法在改进能力谱分析精度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谱 层间相对位移 高振型影响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隔震结构直接设计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滕晓飞 谭平 +1 位作者 王晓哲 黄襄云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探讨和完善更合理的隔震设计体系,提出中震基本弹性为设防目标,对隔震层非线性参数等效迭代处理的性能化直接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实际工程分别采用基于性能的直接设计法和传统减震系数法进行设计和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采用不同数值... 目的探讨和完善更合理的隔震设计体系,提出中震基本弹性为设防目标,对隔震层非线性参数等效迭代处理的性能化直接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实际工程分别采用基于性能的直接设计法和传统减震系数法进行设计和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采用不同数值积分方法的差异,研究了不同设计方法的内力响应以及性能化直接设计方法在引入不同性能折减系数时的经济性优势.结果隔震结构采用非线性快速积分法(FNA)与直接积分法的内力响应差异在10%以内;不同的性能调整系数C取值对楼板配筋影响不大,但会造成梁柱构件的差异,C值取0. 5时梁和柱含钢量小于减震系数法; C值取0. 7时梁的含钢量小于减震系数法,但框架柱则大于减震系数法.结论隔震结构性能化直接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上部结构的楼层响应,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性能调整分项系数达到不同的性能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层间剪力 层间位移 直接积分法 非线性快速积分法
下载PDF
框架筒体结构刚性加强层设计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玛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3-25,共3页
主要通过分析框架筒体结构增设刚性加强层后结构性能的改变,探讨刚性加强层有效布置原则,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 框架筒体结构 加强层 结构性能 高层建筑
下载PDF
多层砖房的变形性能与震害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山锁 王建平 于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50-54,共5页
利用砖砌体墙片的抗震试验结果,结合房屋的动力特性实测,提出了通过比较多层砖房的层间变形能力与地震反应位移,来判断其墙体震害等级的准则和方法。该方法较客观地评估了多层砖房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 多层砖房 位移 地震反应 震害预测
下载PDF
三层阁结构仿古建筑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建省 薛美慧 王宗泽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87-91,共5页
以仿古中式三层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力学抗震分析模型.对结构整体分别施加人工波和天然波2种地震波,并进行时程分析,得到X和Y方向的层间位移.研究表明:模型X向层间位移比Y向小,说明X向侧移刚度与Y向相比较大;模型的1~3层的层间位移角远... 以仿古中式三层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力学抗震分析模型.对结构整体分别施加人工波和天然波2种地震波,并进行时程分析,得到X和Y方向的层间位移.研究表明:模型X向层间位移比Y向小,说明X向侧移刚度与Y向相比较大;模型的1~3层的层间位移角远小于弹性限值1/550,结构刚度偏大;减少墙、柱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或减少梁柱数量,对结构力学的性能影响不大.为提高结构整体刚度,需加大Y向侧移刚度,这可以通过加大Y向截面尺寸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阁楼 地震波 层间位移
下载PDF
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之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石小燕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92,共3页
本文认为结构的优化设计应从与业主及建筑师的沟通开始,并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强调在建筑方案阶段结构师就应介入其中,并实现结构概念设计的理念。结构的概念设计是优化设计的基础,合理的墙体布置是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良好的技术经济指... 本文认为结构的优化设计应从与业主及建筑师的沟通开始,并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强调在建筑方案阶段结构师就应介入其中,并实现结构概念设计的理念。结构的概念设计是优化设计的基础,合理的墙体布置是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是优化设计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概念设计 轴压比 周期比 剪重比 层间位移
原文传递
带高位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框筒结构地震弹塑性反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慧英 张回 赵卫锋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6,共6页
研究带高位厚板转换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讨地震强度水平、转换层层位、转换板厚度、下部结构刚度和楼层屈服承载力对层间位移和楼层剪力等结构弹塑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位移和... 研究带高位厚板转换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讨地震强度水平、转换层层位、转换板厚度、下部结构刚度和楼层屈服承载力对层间位移和楼层剪力等结构弹塑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位移和楼层剪力随地震强度增大而增大,地震强度越大影响越显著;随转换层层位提高,层间位移增大;转换板厚度增加对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抗震不利;转换层下部核心筒剪力墙厚度和框支柱截面增大,均会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但下部楼层剪力增大;楼层屈服承载力是影响结构位移反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厚板转换层 框筒结构 地震弹塑性反应 层位移 层剪力
下载PDF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地震作用分析与减震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涛 李爱群 +2 位作者 顾小平 裴友法 张志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1,共6页
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侧移和内力有特有的规律。针对带加强层高层建筑分析其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规律,并进行减震效果研究和优化设计,提出设计建议。以某高烈度区一座带加强层高层建筑为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带加强层的... 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侧移和内力有特有的规律。针对带加强层高层建筑分析其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规律,并进行减震效果研究和优化设计,提出设计建议。以某高烈度区一座带加强层高层建筑为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侧移有突变,楼板缺失导致整个结构变形规律发生改变,附加粘滞流体阻尼器后层间位移角和底部剪力都有所减小,减震方案优化后减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层 侧移 粘滞流体阻尼器 减震
下载PDF
高位板式转换层对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慧英 张回 +1 位作者 刘田 何方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9,共7页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通过参数分析探讨设计地震强度、板式转换层位、转换层板厚和下部结构刚度变化对框筒结构振动周期、层间位移和楼层剪力等结构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随设计地震强度增大而增大,地震...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通过参数分析探讨设计地震强度、板式转换层位、转换层板厚和下部结构刚度变化对框筒结构振动周期、层间位移和楼层剪力等结构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随设计地震强度增大而增大,地震强度水平越高影响越显著;转换层位提高,结构平动周期减小,而扭转周期增大,结构变形逐渐由上部楼层控制转变为下部楼层控制,转换层邻近楼层框支柱分配的楼层剪力增加;转换板厚度增加对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抗震不利,扭转效应增大;下部结构核心筒剪力墙厚度增大,结构周期比减小,而框支柱截面增大时结构周期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筒结构 高位厚板转换层 地震反应 层位移 层剪力 周期比
下载PDF
摩擦阻尼器的初始滑移参数与结构耗能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治民 张洵安 +1 位作者 秦相军 谷文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7年第6期10-14,24,共6页
本文根据双板型摩擦阻尼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该摩擦阻尼器的工作特性,建立了使用该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动力方程,并从实际结构各层摩擦阻尼器的初始滑移值出发,计算讨论了由结构层间位移的不同导致的摩擦阻尼器的耗能差异,由此得出摩擦阻... 本文根据双板型摩擦阻尼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该摩擦阻尼器的工作特性,建立了使用该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动力方程,并从实际结构各层摩擦阻尼器的初始滑移值出发,计算讨论了由结构层间位移的不同导致的摩擦阻尼器的耗能差异,由此得出摩擦阻尼器初始滑移值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特性,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初始滑移值与实际结构各层摩擦阻尼器滞回特性和地震时程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改变摩擦阻尼器的初始滑移值以使各层摩擦阻尼器耗能最佳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阻尼器 层间位移 滞回曲线 初始滑移值 地震时程响应
下载PDF
Cursory seismic drift assessment for buildings in moderate seismicity regions
13
作者 朱勇 R.K.L.Su 周福霖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85-97,共13页
This paper outlines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seismic drif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limited structural and geotechn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latest and the most advanced research on predicting pot... This paper outlines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seismic drif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limited structural and geotechn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latest and the most advanced research on predicting potential near-field and far field earthquakes affecting Hong Kong, the engineering response spectra for both rock and soil sites are derived. A new step-by-step procedure for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 inter-storey drift deman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 primary information required for this assessment is only the depth of the soft soil above bedrock and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This procedure is further extended to assess the maximum chord rotation angle demand for the coupling beam of coupled shear wall or frame wall structures, which may be very critical whe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forces. A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calibration of the assessment procedure by using actua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response spectrum soil site rock site displacement-based inter-storey drift coupling beams chord rotation angle
下载PDF
改进直接基于位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135,共6页
直接基于位移法进行抗震设计时,最初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均是未知的,设计中需假定预期设计结构的振型模式和由此得到的结构侧向地震力分布,这样的设计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偏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改进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即首先初... 直接基于位移法进行抗震设计时,最初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均是未知的,设计中需假定预期设计结构的振型模式和由此得到的结构侧向地震力分布,这样的设计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偏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改进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即首先初步设计结构,根据初设结构的振型模式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结合目标位移反向设计结构刚度,将设计结构的刚度与初设结构刚度比较,进行调整设计,最后进行承载力设计。程序中为减少迭代次数,定义了结构竖向刚度调整系数,用以简化结构弹性刚度的确定过程,从而实现设计结构在相应地震设防水准下满足预期位移的控制要求。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层间位移 等效侧向刚度 位移反应谱
下载PDF
加腋钢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丽云 杨森浩 李明 《钢结构》 2014年第9期9-14,共6页
运用SAP 2000对普通钢框架和对其进行加腋后的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得出两类钢框架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性能点的基底剪力和顶点位移,然后分别以第一次Pushover分析得到的性能点的顶点位移为监测位移再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多遇和... 运用SAP 2000对普通钢框架和对其进行加腋后的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得出两类钢框架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性能点的基底剪力和顶点位移,然后分别以第一次Pushover分析得到的性能点的顶点位移为监测位移再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两类钢框架的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各杆件的塑性铰数量及塑性铰出现的顺序。分析结果表明:加腋后钢框架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层位移减小;加腋措施使得钢框架在多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有减小的趋势,而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有增大的趋势,但这种影响的幅度不大;加腋措施显著地改善了钢框架在罕遇地震下结构杆件出现的塑性铰数量和塑性铰顺序;加腋后的首层柱底达到极限承载力,为薄弱构件,加腋设计时需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腋 多遇地震 罕遇地震 性能点 层位移 层间位移角 塑性铰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结构碰撞反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翟长海 蒋姗 +2 位作者 李爽 吴迎强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42-145,150,共5页
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结构由于不同动力特性的差异,并且没有足够的间距,容易遭受碰撞破坏。相邻结构间的碰撞作用是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将相邻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楼层处碰撞模型,采用简化的Hertz-Damp模型,以相邻15层与... 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结构由于不同动力特性的差异,并且没有足够的间距,容易遭受碰撞破坏。相邻结构间的碰撞作用是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将相邻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楼层处碰撞模型,采用简化的Hertz-Damp模型,以相邻15层与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碰撞反应,分析两相邻结构间不设置防震缝及按规范设置防震缝时,在不同加速度峰值情况下,碰撞作用对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碰撞作用显著放大较高结构碰撞层及以上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和剪力,对较低结构具有总体抑制作用,但对顶层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按规范设置防震缝时,7度设防结构在遭受7度罕遇地震时无碰撞发生,但遭遇8度和9度罕遇地震时发生碰撞,碰撞作用对结构反映的抑制作用比结构间无防震缝时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作用 多自由度 防震缝 层间位移角 层间剪力
下载PDF
扭转控制指标在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立平 李安亮 +2 位作者 李英民 范帅 韩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80-685,共6页
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具有先天竖向不规则性和上接地层柱底部约束存在差异的特点,其扭转效应更显著。通过理论和算例,分析了层间位移比、位移比、周期比三个扭转控制指标在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中的适用性。位移比适用于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 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具有先天竖向不规则性和上接地层柱底部约束存在差异的特点,其扭转效应更显著。通过理论和算例,分析了层间位移比、位移比、周期比三个扭转控制指标在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中的适用性。位移比适用于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的扭转效应判别,但可能出现位移比不起控制的情况,应与周期比限制相结合;由于耦联周期比随着相对偏心距的增大而减小,可能使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扭转效应判别失真,宜按非耦联周期比进行控制;上接地层的层间位移比的计算值可能失真,将导致对不等高接地框架结构扭转的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 框架结构 扭转效应 层间位移比 位移比 周期比
下载PDF
既有-新增排桩双层支挡结构开挖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德琪 俞峰 +1 位作者 陈奕天 刘念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9-1048,共10页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桩与新增支护桩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以内外双层支护桩排间距为主要参数,研究其对支护结构性能演变、排间土压力的影响。...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桩与新增支护桩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以内外双层支护桩排间距为主要参数,研究其对支护结构性能演变、排间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排间距减小,新增支护桩位移与弯矩逐渐增大,由嵌固作用转变为主要受力结构。开挖至既有支护桩失效退出工作后,新增支护桩位移与弯矩突增,最大弯矩点下移。既有支护桩背单位土压力随开挖逐渐减小,达到主动极限状态后主动土压力随排间距增大而增大,并接近朗肯主动土压力分布线。通过各试验桩背主动土压力数据分析拟合,建立了以排间距、土体内摩擦角、桩土摩擦角为参数并考虑土拱效应的既有支护桩背主动土压力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增层 模型试验 支挡结构 位移 内力 土压力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框架结构首层位移角预测技术
19
作者 孙梦涵 邹纯亮 贺路瑶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6期93-95,共3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首先拟合现浇框架节点弯矩转角曲线,得到同等条件下装配式框架的节点刚度,然后对一榀现浇及装配式框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2种框架结构在同一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首层层间位移角,用神经网络拟合同一条件下现浇及装配式框...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首先拟合现浇框架节点弯矩转角曲线,得到同等条件下装配式框架的节点刚度,然后对一榀现浇及装配式框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2种框架结构在同一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首层层间位移角,用神经网络拟合同一条件下现浇及装配式框架首层层间位移角的二维曲面关系。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该网络可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首层层间位移角预测,减少计算成本,节约时间,适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层间位移角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复杂双体大底盘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建荣 《结构工程师》 1996年第1期7-14,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上海浦东惠扬大厦双塔高层公寓的结构设计。该结构分别采用SAP84,TBSA,TAT,MTBSA四种程序进行结构分析。由于大底盘多塔结构受力复杂,对于建筑平面和竖向布置不对称的这种结构分析,不同程序的计算结... 本文主要介绍上海浦东惠扬大厦双塔高层公寓的结构设计。该结构分别采用SAP84,TBSA,TAT,MTBSA四种程序进行结构分析。由于大底盘多塔结构受力复杂,对于建筑平面和竖向布置不对称的这种结构分析,不同程序的计算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中对设计采取的构造措施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公寓 梁式转换层 结构设计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