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石刻对文学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海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7,共7页
在历史上流行过的诸种载体如甲骨、竹简、木牍、丝帛、皮革、纸张、金属与山石中,石刻以其独特的优势,以持久、及时、开放的传播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甚大的帮助:一是提供方便的学习平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二是彰显文学的魅力,延... 在历史上流行过的诸种载体如甲骨、竹简、木牍、丝帛、皮革、纸张、金属与山石中,石刻以其独特的优势,以持久、及时、开放的传播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甚大的帮助:一是提供方便的学习平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二是彰显文学的魅力,延续文学作品的生命,从而繁荣了文学创作;三是保存了大量的作家与作品。石刻对文学的传播具有其他传播形式不具备的功能,在历史上为文学繁荣做出的贡献应该得到重视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学 文学传播 文学传播方式 文学传播效果
下载PDF
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文字处理的思考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阿根 顾若言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我国石刻文献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与语言学研究价值。秦汉以降,石刻铭文种类愈发繁多,诸如碑碣、石阙、摩崖、墓志、表铭、奏赞、文告、契券、经幢、造像题记等材料数不胜数,令人叹为观止。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繁简字... 我国石刻文献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与语言学研究价值。秦汉以降,石刻铭文种类愈发繁多,诸如碑碣、石阙、摩崖、墓志、表铭、奏赞、文告、契券、经幢、造像题记等材料数不胜数,令人叹为观止。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繁简字、古今字、异体字、俗字、通假字、避讳字、同形字、类化字等文字问题复杂多变,这些石刻用字的处理不仅是石刻文献编辑出版工作的难点,也极大地影响着石刻文献编辑质量。目前学界对石刻用字处理标准不一,相关研究有待深入。我们以《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为例,对石刻文献文字编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献 编辑 文字 吐鲁番出土砖志
下载PDF
近四十年古代石刻文献整理出版综论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超 张家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27,55,共7页
文章从古籍整理出版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石刻文献近四十年来的出版情况,从三方面分析石刻整理出版的主要成就、基本方式、整理研究的主体、出版主体、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性图书,指出石刻文献整理出版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并根据有关出... 文章从古籍整理出版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石刻文献近四十年来的出版情况,从三方面分析石刻整理出版的主要成就、基本方式、整理研究的主体、出版主体、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性图书,指出石刻文献整理出版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并根据有关出版成就、当前形势、技术条件等,就古代石刻文献整理、研究、出版的趋势做出深入判断。基于上述材料,得出基本结论: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古代石刻出版繁荣的先决条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未来石刻文献整理出版的基本动力;全面利用古籍数字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是推动古代石刻整理出版面向大众、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古为今用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石刻文献 出版 数字化
下载PDF
题咏、交游与不朽——宋人石刻文学的传播意识
4
作者 郭伟欣 邓诩嘉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2-69,共8页
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播媒介,具有质地坚固、长于保存以及难以窜改、复制与移动的特点,从而呈现出在时间维度上的严肃属性。在印刷媒介越发普及的时期,宋人将石刻大量用于文学传播,出现了在石刻总量较唐代大幅下滑的同时,文学类石刻的... 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播媒介,具有质地坚固、长于保存以及难以窜改、复制与移动的特点,从而呈现出在时间维度上的严肃属性。在印刷媒介越发普及的时期,宋人将石刻大量用于文学传播,出现了在石刻总量较唐代大幅下滑的同时,文学类石刻的比重却显著增加的特殊现象。宋代石刻文学繁荣背后的逻辑,并不是对媒介工具理性的把握,而更多出于古人对时间媒介的偏好。表现在传播观念上的取舍选择,折射出宋人石刻文学传播中鲜明的题咏、交游和不朽意识,这分别对应着作者主导下即时发表的诉求,异时空文学交往的乐趣,以及“意垂千载休”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石刻 石刻文学 传播意识
下载PDF
论碑刻文献的文化研究价值
5
作者 党怀兴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09年第1期80-85,共6页
碑刻文献是古代文献中的独特种类。古往今来,丰富的碑刻文献,其内容极其广泛,是展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年来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为今后碑刻文献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碑刻文献 金石之学 碑刻书法
原文传递
石刻文献史料价值例证——朝代更迭之际的国号与年号问题
6
作者 宋雅娴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史书的真伪问题历来复杂难勘,特别是在朝代更迭之际,史书中对于历史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而石刻文献作为第一手资料,它无意于作伪,体现了客观的史实,对于传世文献具有补充说明的的作用。本文以《语石》为例,通过梳理朝代更迭之际国号与... 史书的真伪问题历来复杂难勘,特别是在朝代更迭之际,史书中对于历史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而石刻文献作为第一手资料,它无意于作伪,体现了客观的史实,对于传世文献具有补充说明的的作用。本文以《语石》为例,通过梳理朝代更迭之际国号与年号的使用情况,重在展现石刻文献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献 国号 年号 《语石》
下载PDF
買地券中"誌認"一詞考釋及相關問題研究
7
作者 常麗麗 鄧章應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43-251,共9页
本文從語境和語例入手,結合已有研究探明了買地券中"誌認"一詞的詞義和理據,認爲"誌"和"認"都有"辨識認定"義,"誌認"是同義複詞,意爲"經過辨識後,認定某物屬於自己".在此... 本文從語境和語例入手,結合已有研究探明了買地券中"誌認"一詞的詞義和理據,認爲"誌"和"認"都有"辨識認定"義,"誌認"是同義複詞,意爲"經過辨識後,認定某物屬於自己".在此基礎上,對買地券中被校理者释讀爲"誌訝""妄仍""庶忍"的三個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獻 買地券 詞語考釋 誌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