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风刍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叶柏 陈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405,共2页
总结历代医家对胃风的论述,认为胃风的临床表现既有胃肠道症状又有神经系统表现,这与现代医学"脑-肠轴"的观点非常一致。胃风的治则治法和方药对临证有很大帮助,值得研究发掘。
关键词 胃风 历代医家
下载PDF
基于《素问·风论》探析胃风
2
作者 傅豪 郭望 +1 位作者 赵乃源 岳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4期68-70,共3页
文章追溯胃风概念的由来与后世医家的补充,探析胃风病机与内风、外风关联以及相应的治疗。胃风概念源于《黄帝内经》,李东垣、喻嘉言等后世医家对其都有发挥,对其症状的描述更加丰富,病机则不离内风、外风,多有虚实夹杂之证。后世医家... 文章追溯胃风概念的由来与后世医家的补充,探析胃风病机与内风、外风关联以及相应的治疗。胃风概念源于《黄帝内经》,李东垣、喻嘉言等后世医家对其都有发挥,对其症状的描述更加丰富,病机则不离内风、外风,多有虚实夹杂之证。后世医家针对其治疗,补充了胃风汤等方药,填补了胃风理论无具体治法的空缺。在现代研究中,胃风与脑肠轴理论有互相联系之处,胃风出现的症状也是结合了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表现。临床较多使用祛风药物治疗胃风,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方面也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风 胃风汤 《黄帝内经》
下载PDF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的贡献 被引量:25
3
作者 董振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11期18-21,共4页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补土派"的创始人,著有<脾胃论>.<脾胃论>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认为内伤病的形成乃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之所以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因此深入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对于指导内...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补土派"的创始人,著有<脾胃论>.<脾胃论>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认为内伤病的形成乃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之所以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因此深入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对于指导内伤杂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李东垣 风药
下载PDF
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震萍 沈丹 牟重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把握东垣学说的基本精神,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连贯分析李东垣的四部著作,探究其核心思想与组方用药的原理,还原"阴火"概念形成的思路,并以图表的方式,分析脾气虚陷的机理、证候和治疗... [目的]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把握东垣学说的基本精神,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连贯分析李东垣的四部著作,探究其核心思想与组方用药的原理,还原"阴火"概念形成的思路,并以图表的方式,分析脾气虚陷的机理、证候和治疗。[结果]揭示风药与补气健脾药存在着协同效应,归纳"阴火"概念的四层内涵,阐明元气损伤与脾胃虚衰的内在关系,发现脾气虚陷常伴有内外邪侵袭之多种病症,须治以补中益气和升阳举陷,并作随证加减。[结论]针对诸虚不足,以升阳益气法调理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拓宽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目前仍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学说 风药 阴火 补中益气 金元四大家 中医各家学说
下载PDF
《脾胃论》遣药特点探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方盈盈 袁拯忠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143-1146,共4页
《脾胃论》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对后世医家及临床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依据其在《脾胃论》中具体遣方用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结合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从擅用风药,升降结合、散中有收,顺应四时调整用药,重视食养、... 《脾胃论》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对后世医家及临床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依据其在《脾胃论》中具体遣方用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结合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从擅用风药,升降结合、散中有收,顺应四时调整用药,重视食养、药食同用的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东垣的遣药特点,得出东垣治疗疾病擅从脾胃出发,重视脾胃对气机作用,以及其立法严谨,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结论,以助于进一步研究东垣关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人以胃气为本"的学术思想,为现今治疗脾胃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遣方用药 脾胃学说 风药 升阳举陷 引经报使 升降结合 四时用药
下载PDF
李东垣胃病证治特色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艺臻 朱西杰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528-2531,共4页
《脾胃论》是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倡导升阳除湿,滋阴降火的治则,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辨证论治体系。他认为,胃为阳明燥土,主动而不息;胃为人之根本,滋养元气;胃为升清... 《脾胃论》是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倡导升阳除湿,滋阴降火的治则,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辨证论治体系。他认为,胃为阳明燥土,主动而不息;胃为人之根本,滋养元气;胃为升清降浊之枢纽,尤主升清。若胃阴亏虚则元阳不足,升降失常则湿浊内生、阴火上升。李东垣治疗胃病有其独特的用药特点,首先擅用升阳药以助中气;其次擅用风药以除湿;最后擅用甘温补益药以助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病 脾胃学说 《脾胃论》 李东垣 升阳药 风药 甘温补益药
下载PDF
《脾胃论》中李东垣结合时令运用风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万坤铭 苏永华 刘龙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2期38-40,共3页
总结《脾胃论》中李东垣结合时令运用风药的特点:春季多用解表并能升阳的风药以发散邪气并鼓舞阳气,如升麻、柴胡、防风、羌活、藁本等,且用量稍大;夏季与长夏多用入阳明、少阳经的风药,如葛根、升麻、柴胡等,与入太阴经的苍术、白术等... 总结《脾胃论》中李东垣结合时令运用风药的特点:春季多用解表并能升阳的风药以发散邪气并鼓舞阳气,如升麻、柴胡、防风、羌活、藁本等,且用量稍大;夏季与长夏多用入阳明、少阳经的风药,如葛根、升麻、柴胡等,与入太阴经的苍术、白术等相配伍,以引领气机,升阳除湿,清降暑热,且用量较小,味数也相对少;秋季针对秋凉外束、湿热未退的特点,多用除湿之力较强的风药以宣散外郁,开泄燥结,并能除湿,如羌活、独活、防风等;冬季多用麻黄、桂枝等辛温之力较重的风药或同用多味风药以快速祛散寒邪之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风药 时令
下载PDF
叶天士“肝-胃”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何伟峰 李舒婷 黄显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19期1-3,共3页
通过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胃"学术思想来源及该理论的具体联系、治疗原则与疗效,认为叶天士提出的"肝-胃"理论来源主要是《黄帝内经》与《伤寒论》,其中《伤寒论》对其影响最大。叶氏在仲景"土... 通过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胃"学术思想来源及该理论的具体联系、治疗原则与疗效,认为叶天士提出的"肝-胃"理论来源主要是《黄帝内经》与《伤寒论》,其中《伤寒论》对其影响最大。叶氏在仲景"土虚木犯"和"肝病安胃"的基础上,补充了"胃汁竭肝风动"和"制肝木益胃土",完善了"肝-胃"学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第一次明确了肝胃两者在脏腑系统间的联系,对中医脏象学说作出了拓展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肝-胃” 胃汁竭肝风动 制肝木益胃土
下载PDF
姜树民教授“给湿邪以出路”治疗脾胃病 被引量:6
9
作者 赫雨薇 姜树民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205-1207,1219,共4页
湿邪黏滞重浊,最易困遏脾阳,阻滞气机,是脾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脾胃病证虽多,然脾胃升降失常,水湿运化不利,是病机中共同之处,给湿邪以出路治疗脾胃病日益受到医家的关注。导师姜树民教授治疗湿邪所致的脾胃病主要以三焦辨证为纲,遵循... 湿邪黏滞重浊,最易困遏脾阳,阻滞气机,是脾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脾胃病证虽多,然脾胃升降失常,水湿运化不利,是病机中共同之处,给湿邪以出路治疗脾胃病日益受到医家的关注。导师姜树民教授治疗湿邪所致的脾胃病主要以三焦辨证为纲,遵循东垣学说思想,分消走泄,祛邪除湿,并治病不忘求本,兼顾护脾胃,以恢复脾胃功能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升胃降 脾胃病 苦温燥湿 防风 升麻 苍术 白术
下载PDF
杨道文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伟 杨道文 《光明中医》 2017年第4期486-488,共3页
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哮喘病位在肺,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气或自身脏腑气机失调影响及肺,而风邪犯肺是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且常为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责之于肝。治法上重视调理脏腑气机,尤其是肺、脾胃、肝,擅长疏... 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哮喘病位在肺,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气或自身脏腑气机失调影响及肺,而风邪犯肺是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且常为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责之于肝。治法上重视调理脏腑气机,尤其是肺、脾胃、肝,擅长疏风宣肺、培土生金、肺胃同降、肝肺同调等治法,收效良好。现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肺胃同降 肝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析膜性肾病的病机及诊治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博宁 王珍 王耀献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23,528,共6页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讨膜性肾病的病机,提出“湿蕴脾肾,中气下陷”的病机理论,其中以风邪外侵,中土亏损为发病先导,中气不足,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凝滞,湿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毒损脾肾,中气下陷为病情进展,大气虚散,脏腑衰惫为病重结局...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讨膜性肾病的病机,提出“湿蕴脾肾,中气下陷”的病机理论,其中以风邪外侵,中土亏损为发病先导,中气不足,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凝滞,湿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毒损脾肾,中气下陷为病情进展,大气虚散,脏腑衰惫为病重结局,中气亏虚贯穿膜性肾病发病始终。论治当取升阳举陷大法,强调早期调补脾肾,御风于外,中期祛湿化瘀解毒,升阳通络,晚期升阳益胃排毒,兼顾心肾虚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蛋白尿 水肿 中气下陷 升阳益胃 脾肾亏虚 风邪外侵 毒损脾肾
下载PDF
李东垣《脾胃论》调治“小便频数”规律辨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坚 薛建国 孙志兴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9期825-828,共4页
小便频数是临床常见症状,其中非感染性小便频数临床治疗极为棘手。李杲《脾胃论》中涉及较多小便频数条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脾胃论》中对小便频数的脏腑病机认识、用药思路与特色,总结其立法方药有以补为主、以升为主、善用风药的特点... 小便频数是临床常见症状,其中非感染性小便频数临床治疗极为棘手。李杲《脾胃论》中涉及较多小便频数条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脾胃论》中对小便频数的脏腑病机认识、用药思路与特色,总结其立法方药有以补为主、以升为主、善用风药的特点,为小便频数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李杲 小便频数 中焦脾胃 补气 升阳 风药 辨证分型 处方用药 诊治规律
下载PDF
基于胃风理论探析风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靖文 李萌 +1 位作者 刘震 王少丽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4期443-446,共4页
慢性胃炎表现出病位不固定,易兼夹他邪,病程迁延日久等规律,与风邪致病特点相吻合。胃风理论是中医学治疗慢性胃炎的病机理论补充,可用来解释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及病变规律。以胃风理论为指导,在治疗慢性胃炎中提倡重视"风药"... 慢性胃炎表现出病位不固定,易兼夹他邪,病程迁延日久等规律,与风邪致病特点相吻合。胃风理论是中医学治疗慢性胃炎的病机理论补充,可用来解释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及病变规律。以胃风理论为指导,在治疗慢性胃炎中提倡重视"风药"的应用,可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风理论 病因病机 风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从“胃风”理论探讨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经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松香 陆为民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6期652-655,共4页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提出“胃风”是泄泻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证以胃风理论为指导,在泄泻的治疗中提倡重视“风药”的运用,取其健脾胜湿祛风、升举清阳畅风、条达肝气宁风、开通玄府疏风之功,常获良效。本文...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提出“胃风”是泄泻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证以胃风理论为指导,在泄泻的治疗中提倡重视“风药”的运用,取其健脾胜湿祛风、升举清阳畅风、条达肝气宁风、开通玄府疏风之功,常获良效。本文分析徐景藩从“胃风”角度以风药治疗泄泻的丰富经验与独到见解,以期启迪临床、开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风理论 风药 泄泻 名医经验 徐景藩
下载PDF
叶天士学术思想概说 被引量:4
15
作者 果志霞 曹力明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0期1106-1108,共3页
叶天士是中医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也是当时吴医的优秀代表,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温病学方面,在中医诊断学、脾胃学说、儿科方面、络病理论、内风杂痹、中风学术、奇经虚实辨治等方面均有颇多建树。
关键词 叶天士 温病学 中医诊断学 脾胃学说 儿科 络病理论 内风杂痹 中风 奇经虚实辨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春鹏 闫秀峰 耿树军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中西医结合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目前存在中西医病名不规范以及局部病程阶段、病因病机认识、中药治疗及注意事项、预后等方面的问题。应对《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的亚甲炎分类做局部纠正;鉴于糖皮质激素可... 中西医结合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目前存在中西医病名不规范以及局部病程阶段、病因病机认识、中药治疗及注意事项、预后等方面的问题。应对《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的亚甲炎分类做局部纠正;鉴于糖皮质激素可能高概率引发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延长亚甲炎病程,故推荐西药尽量以解热镇痛药为主;中医病名应首推"瘿毒"或"瘿痛",本病发生的内因是肝胃热盛、肝郁痰凝,从而在特殊时期与风热热毒外侵同气相求,促成对本病的易感和发生发展;中药治疗方面,初发阶段首推疏散风热联合清热解毒之法,按病期中医辨证论治,且内外合治,不可过汗伤正;治愈后不忘避风寒、节饮食、调情志,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从而预防本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瘿毒 肝胃热盛 肝郁痰凝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下载PDF
基于脏腑学说浅析新冠病毒对肾的影响及防治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卫国 贺支支 +3 位作者 吴国庆 肖红霞 谭隽 皮持衡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以脏腑学说为基点,从肺、脾(胃)、肾的化生关系探讨新冠病毒对肾的影响及中医药防治。方法:通过对新冠病毒的流行特性、发病特点、主要临床症状及中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属性分类、辨证要点的分析,结合广大一线防疫工作者对新冠病... 目的:以脏腑学说为基点,从肺、脾(胃)、肾的化生关系探讨新冠病毒对肾的影响及中医药防治。方法:通过对新冠病毒的流行特性、发病特点、主要临床症状及中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属性分类、辨证要点的分析,结合广大一线防疫工作者对新冠病毒诊治经验,基于脏腑学说,运用中医五行化生相克理论,从肺、脾(胃)、肾的关系、化生机制探讨新冠病毒对肾脏的直接及间接影响,根据中医辨证,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和自身体会,总结中医临床用药特点和方案,探析对新冠病毒确有疗效的方药。结果: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中医病性多属风、寒、湿、毒,亦谓之风寒湿毒疫。中医可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以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治,治则以祛邪为主,佐以扶养正气、调理脾胃、益肾助气化。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侵及肺,亦可影响脾(胃)及肾,从而使病情加重恶化。基于脏腑学说运用中医药可以有效防治新冠病毒对肾脏的影响和损害,从而更好的有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早期综合治疗和整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脾胃论 风寒湿疫毒
下载PDF
疏风降胃方对肺胃气逆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友传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1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探讨疏风降胃方对肺胃气逆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气道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CV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给予疏风降胃... 目的:探讨疏风降胃方对肺胃气逆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气道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CV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给予疏风降胃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气道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痰液黏蛋白5AC(mucin5AC,MUC5AC)]和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呼气流量峰值(forced expiratory peak, PEF)及FEV1/FVC]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5、EOS、ECP、MUC5AC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FEV1/FVC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降胃方治疗肺胃气逆型CVA,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也能有效缓解患者气道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胃气逆证 疏风降胃方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下载PDF
补中法、升阳法、补中升阳法对脾气虚模型补气健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玉 王明杰 罗礼容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观察补中法、升阳法、补中升阳法对脾气虚模型的补气健脾作用,研究风药与补气健脾药配伍的增效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脾气虚证模型组、治疗组(包括补中组、升阳组、补中升阳组),观察各组模型的一般情况,测... 目的:观察补中法、升阳法、补中升阳法对脾气虚模型的补气健脾作用,研究风药与补气健脾药配伍的增效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脾气虚证模型组、治疗组(包括补中组、升阳组、补中升阳组),观察各组模型的一般情况,测定其血清D-木糖吸收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量,并观察其含量变化。结果:经补中方、补中升阳方治疗后一般情况与造模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血清D-木糖吸收率检测值的变化:补中组、补中升阳组能使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补中升阳组的作用优于单纯的补中组(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补中组、补中升阳组能使指标有明显改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补中法、补中升阳法对脾气虚证大鼠的消化系统功能的减弱,以及血常规、血生化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一部分指标补中升阳法优于补中法,升阳法对此无明显作用。②风药与补气药配伍,具有一定的增效补气健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法 升阳法 补中升阳法 风药 脾气虚证
下载PDF
《脾胃论》君臣佐使法浅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成荣新 赵松亭 刘莹莹 《河南中医》 2020年第7期1011-1013,共3页
李东垣认为,君药是方剂中用量最大且力度最强的药物,君臣佐使之间应有明显的层次性,才能相互宣散和收敛。其著作《脾胃论》中所立方药,君药多为辛温或甘温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等,这是由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疾病观决定的。李... 李东垣认为,君药是方剂中用量最大且力度最强的药物,君臣佐使之间应有明显的层次性,才能相互宣散和收敛。其著作《脾胃论》中所立方药,君药多为辛温或甘温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等,这是由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疾病观决定的。李东垣十分注重药物的气味配伍,认为药物气味所具有的偏性即其药性,也正是药物的作用之性,甘温除热法便是其体现。《脾胃论》注重风药的使用,一方面取风药升散的特性,升举清阳,助脾气升清;另一方面是风药能行气发散,宣散湿浊,健运脾阳。从《脾胃论》的君臣佐使法可知,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以治其本;治疗其他系统疾病时,应注意其他脏腑与脾胃的关系,在遣方用药时注意顾护脾胃,以不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君臣佐使法 甘温除热法 风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