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早期诊断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韵竹 朱春鹏 陆新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6-333,共8页
早期诊断是胃癌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如何在人群中筛查胃癌高危者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基于血清的胃癌早期诊断检测适用于高风险人群筛查,更加方便、安全。本文介绍了胃癌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DNA甲基化、各种RNA、胃蛋... 早期诊断是胃癌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如何在人群中筛查胃癌高危者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基于血清的胃癌早期诊断检测适用于高风险人群筛查,更加方便、安全。本文介绍了胃癌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DNA甲基化、各种RNA、胃蛋白酶原、胃泌素、骨桥蛋白、MG7-Ag和CA724等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在胃癌诊断方面的价值,并指出寻找胃癌特异的RNA是比较有前景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胃肿瘤/血液 生物标记 肿瘤/血液 早期诊断 综述
下载PDF
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在胃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沙文 僧国珍 +8 位作者 侯鹏飞 焦连华 李方 李建军 石凌燕 杨军 孙玉堂 李庆蕊 穆永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 2 0例胃癌患者 (胃癌根治 87例 ,胃癌姑息切除 33例。)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对照。对胃癌根治术的 87名患者 ,分别于术后 1...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 2 0例胃癌患者 (胃癌根治 87例 ,胃癌姑息切除 33例。)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对照。对胃癌根治术的 87名患者 ,分别于术后 1 ,3 ,6 ,9,1 2个月检测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 ,每 3个月随访 1次 ,观察其复发情况 ,至少随访 1 2个月或至死亡。结果 胃癌组血清C -反应蛋白(CRP)、α1 -抗胰蛋白酶 (α1 AT)和α -酸性糖蛋白 (α A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铜蓝蛋白 (CER)、转铁蛋白 (TFR)和前白蛋白 (PA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癌根治组术后一定时期血清CRP ,α1 AT和α AG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其他指标无显著改变。根治组术后复发者血清CRP ,α1 AT和α AG水平手术前、后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1 )。CRP ,α1 AT和α AG阳性组复发率 (60 % ,63 .3 % ,46 .1 5 % )显著高于阴性组 (1 4 .2 8% ,1 3 .1 6 % ,1 4 .85 % )。结论 检测急性时相蛋白有助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血液 急相蛋白质类/血液 复发 腺癌/血液
下载PDF
胃癌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董平 沈定丰 +1 位作者 杨勇 张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54-657,共4页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比较胃癌患者 (胃癌组 )与非肿瘤患者 (对照组 )的手术前、后 2周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D -二聚体 (D ...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比较胃癌患者 (胃癌组 )与非肿瘤患者 (对照组 )的手术前、后 2周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D -二聚体 (D dimer)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 :a)等指标。结果 胃癌组PAGT较对照组增强 (P <0 .0 5 ) ,PT和APTT明显缩短 (P <0 .0 5 ) ,TFPI降低(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 :a显著升高 (均P <0 .0 1) ,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显著 (P <0 .0 5或P <0 .0 1)。手术切除肿瘤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胃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差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液 血液凝固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改变 被引量:6
4
作者 蒋艳霞 曾燕 +4 位作者 郑金峰 王兴友 范西红 胡维诚 徐勤功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雄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应用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测定血浆中睾酮(T)浓度.受检对象为胃癌10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雄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应用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测定血浆中睾酮(T)浓度.受检对象为胃癌10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12例.结果外周血白细胞AR含量:胃癌男性为430sites/cel±108sites/cel,女性为361sites/cel±42sites/cel;结肠癌男性为388sites/cel±68sites/cel,女性为382sites/cel±83sites/cel;直肠癌男性为383sites/cel±18sites/cel,女性为338sites/cel±23sites/cel.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R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为612sites/cel±54sites/cel,女性为584sites/cel±42sites/cel,P<001);血浆中雄激素水平,胃癌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921ng/L±1149ng/L,355ng/L±113ng/L;结肠癌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152ng/L±68ng/L,257ng/L±143ng/L;直肠癌男性与女性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血液 直肠肿瘤 胃肿瘤 睾酮 白细胞
原文传递
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癌基因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吉亚君 郑义同 +2 位作者 杨成喜 张为民 卞宝祥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癌组织中c erbB 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 67例胃癌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 (LH ) ,卵泡刺激素 (FSH) ,催乳素 (PRL) ,睾酮 (T )及雌二醇 (E )水平 ,同时检测癌组织中c erbB 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癌组织中c erbB 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 67例胃癌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 (LH ) ,卵泡刺激素 (FSH) ,催乳素 (PRL) ,睾酮 (T )及雌二醇 (E )水平 ,同时检测癌组织中c erbB 2基因表达。结果 :胃癌患者LH、FSH、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T、E2 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 ,男性胃癌患者血清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与胃癌浸润深度 (P <0 0 5 )、肿瘤大小 (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密切相关 ;胃癌组织中 ,c erbB 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3 7 3 1% (2 5 /67) ,与胃癌浸润深度(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密切相关 ,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男性血清T水平及c erbB 2基因与胃癌生长、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血液 FSH LH 雌二醇 催乳素 睾酮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类 性激素类
下载PDF
晚期胃癌患者血浆RUNX3和p16基因甲基化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成晖 曾奇 孙钦文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浆RUNT相关转录因子3(human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和p16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行一线氟尿嘧啶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7例和体检健康42例。应用...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浆RUNT相关转录因子3(human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和p16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行一线氟尿嘧啶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7例和体检健康42例。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血浆中RUNX3和p16基因甲基化,分析基因甲基化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化疗前胃癌患者p16和RUNX3的甲基化频率均高于对照组[61.2%(41/67)vs 0.0%(0/42),70.1%(47/67)vs 11.9%(5/42);均P<0.01]。化疗后胃癌患者p16和RUNX3的甲基化频率分别降低至47.8%(32/67;χ^2=5.05,P=0.025)和47.8%(38/67;χ^2=2.61,P=0.106)。以胃为主要肿瘤部位的患者血浆标本中p16和RUNX3的甲基化频率均高于以胃食管交界处为主要肿瘤部位的患者(均P<0.05)。p16和RUNX3甲基化阳性患者对氟尿嘧啶化疗的应答率均低于甲基化阴性患者(17.1%vs 42.3%,P=0.023;19.1%vs45.0%,P=0.029)。结论p16和RUNX3的甲基化在胃癌患者血浆中较为常见且特异性强,二者与患者对氟尿嘧啶化疗的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胃肿瘤/血液 胃肿瘤/药物疗法 基因 p16 基因表达 甲基化 转录因子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血清微量元素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刘婉秀 孙淑明 +2 位作者 吴丽娥 吴利标 杨建鑫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变化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测定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对胃癌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慢性胃炎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测定,同时进行血清M g、C a、F e、Cu、Zn、Se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变化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测定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对胃癌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慢性胃炎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测定,同时进行血清M g、C a、F e、Cu、Zn、Se 6种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胃癌组M g、C a、Cu、Zn明显低于对照组,胃癌组年龄高于其余各组。胃癌组Hp感染率为64.3%(18/28),溃疡组为87.5%(14/16),慢性胃炎组20%(2/10),对照组36.4%(4/11)。结论: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胃癌患者血清M g、C a、Cu、F e存在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血液 痕量元素/血液 螺杆菌感染/诊断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8
作者 李炳琳 朱瑞龙 +3 位作者 沈伟忠 陈士葆 沈健伟 沈云芳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2期777-778,共2页
目的探讨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649岁;慢性胃炎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32岁;正常人20... 目的探讨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649岁;慢性胃炎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32岁;正常人20例,男10例,女10例.应用RIA法检测血清中的hEGF.结果胃癌组血清hEGF(μg/L)为135±067,正常对照组为090±033,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t=2825,P<001),慢性胃炎组血清hEGF为0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1,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EGF水平升高可能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清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及表型分析
9
作者 张坤 余佩武 +1 位作者 高朋芬 饶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获取树突状细胞 (DC)的形态学特点及表面分子表达的特点,为基于DC的胃癌生物学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 -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获取成熟DC。利用光镜...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获取树突状细胞 (DC)的形态学特点及表面分子表达的特点,为基于DC的胃癌生物学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 -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获取成熟DC。利用光镜、电镜观察其形态特点。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特点。结果 诱导培养 7d即可获取成熟DC,细胞表面出现大量典型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分子表达随细胞的成熟而逐渐升高,至培养 7d时逐渐趋于稳定。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可获得大量成熟DC。所获取DC具备典型形态学特点及表面分子表达特点。该研究结果可作为胃癌生物学治疗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血液 树突细胞 表型
下载PDF
MNNG诱发大鼠胃癌与间质血管的反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高国林 杨原 +1 位作者 杨思凤 何净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发生中,间质血管反应的意义.方法应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表面活性剂,对Wistar雄性大鼠进行诱癌实验.将MNNG溶于蒸馏水中,浓度为150mg/L,供雄性Wistar大鼠(n=15... 目的研究胃癌发生中,间质血管反应的意义.方法应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表面活性剂,对Wistar雄性大鼠进行诱癌实验.将MNNG溶于蒸馏水中,浓度为150mg/L,供雄性Wistar大鼠(n=150)自由吸饮.每8wk处死大鼠7只,至32wk实验全部结束.采用主动脉灌注墨汁观察组织间微血管密度,同时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以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反应.结果8wk~16wk粘膜基部血管密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至24wk发生原位癌,以MNNG+VitD(50mg)组的腺胃癌发生率最高,32wk处死的20只大鼠中有16只大鼠发生原位癌和润癌,肿瘤发生率为80%.结论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与肿瘤生长的速度密切相关,间质组织中血管密度越大,内皮细胞增生越明显,癌细胞生长的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液供给 血管 内皮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胃癌病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碎康 蒲青凡 +3 位作者 严律南 潘继豹 曹高健 吴文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  40例胃癌患者分为灌注化疗组 (GAI)和栓塞化疗组 (GAE )。两组于介入治疗前、治疗后 1,3d测定周围静脉及术中胃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血栓调节蛋白 (TM )浓... 目的 探讨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  40例胃癌患者分为灌注化疗组 (GAI)和栓塞化疗组 (GAE )。两组于介入治疗前、治疗后 1,3d测定周围静脉及术中胃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血栓调节蛋白 (TM )浓度。治疗后 7~ 10d行胃癌根治术。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GAI组比较 ,GAE组各时点周围静脉和胃静脉血TNF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5 ) ,胃静脉血TM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与胃静脉血TN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r =-0 .77,P <0 .0 5 )。组织学检查发现GAE组胃癌细胞及胃脂肪淋巴组织中癌细胞变性坏死明显 ,肿瘤血管炎症、内膜增厚、毛细血管血栓形成。结论 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 ,可能是通过TNF介导的肿瘤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内凝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病人 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 肿瘤血管 影响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与胃癌生物学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建武 黄怀德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测定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法测定胃癌(n=79)、胃良性疾病(n=37)和健康人(n=30)血清中透明质酸水平,同时观察了胃癌术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术...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测定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法测定胃癌(n=79)、胃良性疾病(n=37)和健康人(n=30)血清中透明质酸水平,同时观察了胃癌术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透明质酸水平(1295μg/L±856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387μg/L±252μg/L)和良性胃病患者(505μg/L±254μg/L,P<001),且与肿瘤大小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癌肿切除后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并用于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透明质酸 血清
原文传递
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净 吴肇汉 +4 位作者 张轶斌 施达仁 陆洪芬 孙宝荣 徐世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以及这两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分析 116例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 ) ,分析VEGF的表达与MVD间的关系及...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以及这两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分析 116例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 ) ,分析VEGF的表达与MVD间的关系及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16例胃癌组织中 ,VEGF的阳性率为 6 0 .34 %。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 (分别为 2 6 .16± 8.5 0和 19.2 2± 8.2 0 ,P <0 .0 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在肿瘤分期晚的病人中 ,其VEGF表达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分期早的 (P <0 .0 5 )。MVD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内转移有关 (P均 <0 .0 1) ,且随TNM分期而增加 (P <0 .0 1)。VEGF表达阴性组和低MVD组 (MVD <2 3)的 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VEGF表达阳性组和高MVD组 (MVD≥ 2 3)(均P <0 .0 1)。多因素分析表明 ,MVD和VEGF的表达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能反映胃癌的恶性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血液供给 微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癌
下载PDF
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绍金 黄裕新 +3 位作者 许才绂 王新 李素英 王庆莉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急性活动期)、胃癌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治疗前后及胃炎15例(急性活动期),胃癌15例空腹血浆内皮素-1水平,并与1...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急性活动期)、胃癌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治疗前后及胃炎15例(急性活动期),胃癌15例空腹血浆内皮素-1水平,并与1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胃溃疡(6296±2001ng/L),十二指肠溃疡(4558±1657ng/L),慢性胃炎(4576±1874ng/L)及胃癌(4982±1368ng/L)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较对照组(2970±927ng/L)显著升高(P<001).胃溃疡组(活动期)血浆内皮素_1水平又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胃炎组(P<005).治疗后胃溃疡组血浆内皮素_1水平显著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血液 内皮素
原文传递
胃癌与血管活性肠肽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茂明 江积瑞 +3 位作者 梁维龙 孟翔凌 张长乐 彭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胃癌血浆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探讨其对胃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胃癌组织、癌旁粘膜(1cm、5cm)及肿瘤区和外周血浆中VIP含量,以15例非癌症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胃癌患者... 目的了解胃癌血浆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探讨其对胃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胃癌组织、癌旁粘膜(1cm、5cm)及肿瘤区和外周血浆中VIP含量,以15例非癌症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浆VI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癌组织及癌旁1cm粘膜VIP含量均显著高于癌旁5cm粘膜含量;血浆VIP水平与癌旁1cm粘膜、肿瘤区血浆及癌组织中VIP含量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及癌旁粘膜合成与分泌VIP增加是血浆VIP升高的主要原因,它对胃癌自身具有促生长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宏斌 朱凤元 蔡和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法测定胃癌患者4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40例和健康人40例,血清透明质酸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HA水平(135.4±92.6μg/L)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和...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法测定胃癌患者4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40例和健康人40例,血清透明质酸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HA水平(135.4±92.6μg/L)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80.7±28.4,μg/L,79.6±21.3μg/L,P<0.01)。结论:透明质酸可反应胃癌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透明质酸 血清
下载PDF
胃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的意义
17
作者 余昌俊 王光升 +1 位作者 刘弋 张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CD34对53例不同类型的胃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 结果 ①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平均MVD(个/mm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CD34对53例不同类型的胃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 结果 ①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平均MVD(个/mm2)分别为96.04、144.87、164.22,三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织学Ⅰ级、Ⅱ级、Ⅲ级的平均MVD(个/mm2)为86. 23、116.25、156.8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平均MVD(个/mm2)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26.36,无淋巴结转移者为94.1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④MVD与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MVD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液供给 毛细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微血管密度 MVD
下载PDF
胃癌局部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亚群的配对研究
18
作者 吴继峰 张红 +2 位作者 苏英豪 董聿明 王道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对20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局部单个核细胞进行配对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发现:①胃癌患者外周血MNC亚群和正常人比leu1+细胞,leu3a+/leu2a+明显低下,leu2a+细胞增高;②外周血和癌周间质MNC亚... 对20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局部单个核细胞进行配对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发现:①胃癌患者外周血MNC亚群和正常人比leu1+细胞,leu3a+/leu2a+明显低下,leu2a+细胞增高;②外周血和癌周间质MNC亚群的改变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T细胞亚群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