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及化学识别模式的藏药多腺悬钩子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乔亚玲 刘亚蓉 +3 位作者 张春平 张金魁 宋霞 林鹏程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5,共11页
目的:建立多腺悬钩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的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菲罗门Titank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 1.8μm),以0.1%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 目的:建立多腺悬钩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的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菲罗门Titank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 1.8μm),以0.1%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3μL,建立多腺悬钩子UPLC方法,测定其中咖啡酸、鞣花酸、异槲皮苷的含量;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结果,采用二维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统计学分析、模式识别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多腺悬钩子整体质量。结果:多腺悬钩子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16个共有峰;3个指标性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19批多腺悬钩子中咖啡酸、鞣花酸、异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0.014%~0.118%,0.013%~0.120%和0.012%~0.374%。33批悬钩子聚为4类,可区分不同的悬钩子;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影响悬钩子分类的主要因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13号色谱峰的化合物、鞣花酸、咖啡酸、异槲皮苷、5号色谱峰的化合物、15号色谱峰的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多腺悬钩子与其他悬钩子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统计学分析显示咖啡酸与异槲皮苷的含量差异是多腺悬钩子与粉枝莓的重要区别点;模式识别研究中所建模型可准确识别多腺悬钩子,预测结果较为理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能较全面地反映并评价多腺悬钩子的整体质量,为多腺悬钩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腺悬钩子 异槲皮苷 鞣花酸 指纹图谱 相似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计量学 化学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计量学与灰色关联度-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型的知母药材质量评价方法
2
作者 张正 王洪东 +5 位作者 喻璐喆 赵梦琦 施高程 陶振兴 胡云飞 俞浩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1-98,共8页
目的采用化学计量学结合灰色关联度—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模型建立综合评价知母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 目的采用化学计量学结合灰色关联度—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模型建立综合评价知母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黄酮特征图谱及水分、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批次知母样品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利用熵权法结合灰色关联度—TOPSIS构建知母药材质量评价模型。结果建立的知母黄酮特征图谱、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HCA、PCA和OPLS-DA可将10批知母样品分为2类;灰色关联度—TOPSIS模型综合得分显示,S10号知母样品质量较好,评分靠前。结论所建立的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灰色关联度—TOPSIS分析方法,能客观评价不同批次知母药材质量,为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与控制的方法学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特征图谱 质量评价 化学计量学 灰色关联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
下载PDF
掺镁近化学计量比LiTaO_3晶体的生长及光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业权 贾宝申 +2 位作者 张学锋 申岩 刘立人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95-997,共3页
在同成分LiTaO3熔体中掺入一定剂量的K2O,采用顶部籽晶提拉法生长掺镁近化学计量比LiTaO3晶体。对晶体分别进行光谱分析,畴结构和抗光损伤阈值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同成分掺镁LiTaO3晶体相比较,其紫外吸收边出现明显蓝移,红外吸收峰变弱... 在同成分LiTaO3熔体中掺入一定剂量的K2O,采用顶部籽晶提拉法生长掺镁近化学计量比LiTaO3晶体。对晶体分别进行光谱分析,畴结构和抗光损伤阈值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同成分掺镁LiTaO3晶体相比较,其紫外吸收边出现明显蓝移,红外吸收峰变弱。腐蚀晶片的晶相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掺镁近化学剂量比晶体的畴结构是较为规则的六边形;晶体的抗光致散射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酸锂晶体 化学计量比 顶部籽晶溶液生长 提拉法 吸收光谱
下载PDF
多光谱成像技术在鱼肉新鲜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月 王金厢 +6 位作者 李学鹏 励建荣 杨青 位正鹏 谢晶 王彦波 丁玉庭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26-139,共14页
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MSI)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将光谱信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图像处理技术相融合,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鉴别能力强、能够同时预测多个指标、预测结果可视化等特点,在鱼肉的新鲜度评价中发挥着越来越... 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MSI)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将光谱信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图像处理技术相融合,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鉴别能力强、能够同时预测多个指标、预测结果可视化等特点,在鱼肉的新鲜度评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MSI技术与其他光谱成像技术之间的异同、MSI系统的主要构造和使用原理、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鱼肉新鲜度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并讨论了MSI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开发基于MSI技术的水产品新鲜度评价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成像技术 化学计量学方法 鱼肉新鲜度 无损检测
下载PDF
草果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化学识别模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郝佳旭 程炳铎 +4 位作者 查丽春 范晓 崔利利 张伟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50-1754,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批次草果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GC-MS技术建立不同产地、批次的草果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评价其相似度,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熵权TOPSIS法比较不同产地、批次草果挥...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批次草果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GC-MS技术建立不同产地、批次的草果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评价其相似度,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熵权TOPSIS法比较不同产地、批次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并对其品质优劣进行评价。结果:16批次草果挥发油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67~0.99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批草果挥发油可以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500%,16批草果挥发油可以分为3类,最优样品为S11。熵权TOPSIS法结果显示,最优样品同样为S11。结论:建立的GC-MS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评价草果挥发油的质量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法 熵权TOPSIS法
原文传递
前表面荧光光谱法在食品质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海峰 陈秀珊 +6 位作者 刘凤银 王宇 刘佳 梁岳 阮媚 高向阳 穆洪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9-316,共8页
前表面荧光光谱法(Front-face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FFFS)具有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损的特点,适用于非透明或非澄清的液体和固体样品,故在食品的质量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食品中荧光的物质基... 前表面荧光光谱法(Front-face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FFFS)具有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损的特点,适用于非透明或非澄清的液体和固体样品,故在食品的质量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食品中荧光的物质基础、前表面荧光光谱法分析的基本流程、前表面荧光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和前表面荧光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并对前表面荧光光谱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表面荧光光谱法 化学计量学 食品质量分析 快速检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联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百蕊草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严露 蒲婧哲 +4 位作者 杨勇 解松子 王多梅 李明天 张亚中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百蕊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百蕊草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2.1 mm, 1.7μm),流动相为乙腈-0.2%...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百蕊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百蕊草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2.1 mm, 1.7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对不同产地的百蕊草样品进行分析并建立指纹图谱;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 TOF 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同时联合层次聚类(H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方法筛选出造成不同产地质量差异的指标成分,以共有峰面积为指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30批百蕊草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9以上,不同产地的百蕊草药材整体质量相对稳定。HCA与OPLS-DA结果显示各产地样品的部分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并筛选出对分组贡献值较大的2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百蕊草素Ⅰ(峰6)和山柰酚-3-O-(2”-O-α-鼠李糖基-6”-O-丙二酰基)-β-葡萄糖苷(峰8),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各省百蕊草质量优劣排序为甘肃、河南、陕西、山西。结论:指纹图谱联合HCA、OPLS-DA、灰色关联度等化学计量学对百蕊草进行质量评价与分析,并对其共有峰进行鉴定的方法稳定、可靠,可全面评定不同产地百蕊草样品的质量情况,为百蕊草综合质量控制与评价、人工栽培引种等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灰色关联度法 质量控制与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多成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和熵权优劣解距离法评价舒美宁胶囊质量
8
作者 吴有根 杜颖 陈燕军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1期19-25,45,共8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美宁胶囊中的4种大豆异黄酮成分,并综合评价不同厂家、不同批号舒美宁胶囊的质量。舒美宁胶囊样品经ThermoHypersil-Keystone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4nm。通过...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美宁胶囊中的4种大豆异黄酮成分,并综合评价不同厂家、不同批号舒美宁胶囊的质量。舒美宁胶囊样品经ThermoHypersil-Keystone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4nm。通过化学计量学、熵权优劣解距离法对其大豆异黄酮成分差异性进行研究。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57%~98.1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8%~1.47%(n=6)。化学计量学研究表明15批舒美宁胶囊聚类为3类,大豆苷、染料木苷是影响舒美宁胶囊质量的特征性成分。该方法可用于舒美宁胶囊的质量评价,并为其内在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美宁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计量学 熵权优劣解距离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对天然气气质国家标准规定仲裁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赓良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第5期31-35,63,共6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820-2018《天然气》于2018年11月发布,该标准对一系列气质标准仲裁方法作出了规定。从仲裁(分析)方法的定义出发,指出确定仲裁方法的首要条件是其必须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同时,在讨论分析化学计量学溯源链技术模型的...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820-2018《天然气》于2018年11月发布,该标准对一系列气质标准仲裁方法作出了规定。从仲裁(分析)方法的定义出发,指出确定仲裁方法的首要条件是其必须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同时,在讨论分析化学计量学溯源链技术模型的基础上,阐明不同层级的标准气混合物(RGM)和标准测量方法是构成溯源链的基本要素。最后,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讨论结果指出: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820-2018《天然气》规定的一系列气质标准仲裁方法存在若干宜进一步探讨的技术问题。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予以充分重视,并组织有关专家展开深入讨论以统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能量计量 分析化学计量 溯源链技术模型 仲裁试验方法 标准气混合物(RGM) 基准测量方法 标准测量方法
下载PDF
以K_2O助熔剂生长LiNbO_3晶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衍秋 袁多荣 +4 位作者 魏学成 吕孟凯 许东 王重海 孟宪谦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7-79,共3页
通过在同成分的熔体中加入0~10%(质量分数)的K2O提拉法生长了近化学计量比的LiNbO3晶体。用测量晶格常数和居里温度的方法测定了[Li]/[Nb],结果表明加入到同成分的熔体中的K2O的量决定了晶体中的[Li]/[Nb]。对这种方法生长的LiNbO3晶... 通过在同成分的熔体中加入0~10%(质量分数)的K2O提拉法生长了近化学计量比的LiNbO3晶体。用测量晶格常数和居里温度的方法测定了[Li]/[Nb],结果表明加入到同成分的熔体中的K2O的量决定了晶体中的[Li]/[Nb]。对这种方法生长的LiNbO3晶体的缺陷和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化学计量比 提拉法 晶格常数 质量分数 LINBO3晶体 助熔剂 光学性能
下载PDF
助熔剂籽晶提拉法生长化学计量比LiTaO_3晶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学锋 吕志伟 +3 位作者 贾宝申 申岩 赵业权 刘立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2-816,共5页
利用助熔剂籽晶提拉法,在同成份LiTaO3熔体中掺入一定剂量的K2O,生长出了近化学计量比LiTaO3晶体。对晶体进行畴结构、居里温度以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成份比LiTaO3晶体相比较,畴结构为规则的六边形,紫外吸收边出现明显蓝移,晶体居... 利用助熔剂籽晶提拉法,在同成份LiTaO3熔体中掺入一定剂量的K2O,生长出了近化学计量比LiTaO3晶体。对晶体进行畴结构、居里温度以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成份比LiTaO3晶体相比较,畴结构为规则的六边形,紫外吸收边出现明显蓝移,晶体居里温度也随之提高,晶体头部居里温度为681.2℃,尾部为6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酸锂晶体 化学计量比 助熔剂提拉法 吸收光谱 居里温度
下载PDF
偏化学计量比熔盐法合成Bi_4Ti_3O_(12)晶化过程研究
12
作者 石江涛 王秀峰 +2 位作者 于成龙 江红涛 王海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4-96,共3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热重分析(DSC-TG)、X射线衍射(XRD)、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表征方法对不同化学计量比熔盐法合成Bi4Ti3O12(BTO)晶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计量比熔盐法合成Bi4Ti3O12的晶化过程完全不同:富Bi组... 用示差扫描量热-热重分析(DSC-TG)、X射线衍射(XRD)、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表征方法对不同化学计量比熔盐法合成Bi4Ti3O12(BTO)晶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计量比熔盐法合成Bi4Ti3O12的晶化过程完全不同:富Bi组分晶化过程中间相为Bi12TiO20、Bi2Ti2O7、Bi2O2.75;化学计量比组分晶化过程中间相为Bi2O2.75、Bi2Ti2O7;富Ti组分晶化过程中的中间相为Bi2O2.75、Bi2Ti4O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TI3O12 晶化 偏化学计量比 熔盐法
下载PDF
亚碲酸铋Bi_2TeO_5单晶的化学计量比的研究
13
作者 A.Peter 1, I.Fldvari 1,L.Pppl 2, R.S.Klein 3 (1.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Physics and Optics,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1121 Budapest XII, Konkoly Thege ut 29 33,1525 Budapest P.O.B.49,Hungary 2.Institute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2-52,共1页
Bismuth tellurite Bi 2TeO 5 is a novel nonlinear crystal with interesting physical properties.The crystal structure belongs to the mm 2 symmetry and can be described as 2 3 1 fluorite type superstructure,derived from ... Bismuth tellurite Bi 2TeO 5 is a novel nonlinear crystal with interesting physical properties.The crystal structure belongs to the mm 2 symmetry and can be described as 2 3 1 fluorite type superstructure,derived from a hypothetically ordered totally oxidized Bi 2TeO 6 structure.The lattice contains 17% open oxygen positions and cation coordination sites between 5 and 8.The material,therefore is an excellent host for several dopants with segregation coefficients close to unity.The most interesting feature of the crystal is a long living(years)photorefractive signal that developed in the four wave mixing process without specific fixing.This feature enabl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ystal as hologram recording material. Single crystals of Bi 2TeO 5 can be grown by the Czochralski method.One of the key problem of the growth process is the control of the stoichiometry of the crystals.The high vapor pressure of TeO 2 at the melting point results in the nonstoichiometric evaporation of the melt and by altering the initial Bi 2O 3/TeO 2 creates continuously shifted melt composition.Between 550℃ and 700℃ the oxidation state of Bi 2TeO 5 may be modified,since the fully oxidized Bi 2TeO 6 compound is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in this range.Crystals grown from the melt at 906℃,depending on the post growth period(annealing and cooling down processes)might be partly or fully oxid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muth tellurite single crystal stoichiometry CZ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