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裕玉 徐跑 +2 位作者 聂志娟 邵乃麟 徐钢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5,共6页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 y =0.031 6 x 2.903 8 ( R 2=0.980 1)和 y =0.032 1 x 2.898 5 ( R 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养殖密度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斑节对虾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周伟 王洋 +3 位作者 孙学亮 杨华 梁丽雅 马俪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9-75,共7页
本研究以三种养殖密度(100、200和300尾/m2,分别表示为M1、M2和M3)下的斑节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和持水力,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其风味差异,结合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探究养殖密度对斑节对虾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三种养殖密度(100、200和300尾/m2,分别表示为M1、M2和M3)下的斑节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和持水力,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其风味差异,结合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探究养殖密度对斑节对虾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水分和灰分含量呈升高趋势,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呈降低趋势;持水力呈极显著降低趋势(p <0.01)。通过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发现,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硬度、弹性、紧密性和咀嚼度都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经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发现,滋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鲜味上,M3的鲜味最差;经电子鼻分析发现在气味上的差异可以通过6(W1S,甲烷等短链烷烃)、7(W1W,无机硫化物)、8(W2S,醇醚醛酮类)、9(W2W,有机硫化物和芳香成分)这几个传感器来区分,且这几类物质也是斑节对虾肌肉的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从经济角度和肌肉品质综合分析判断,200尾/m2是实际生产中可以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斑节对虾 肌肉品质 电子鼻 电子舌
下载PDF
海南地区鱼虾混养模式下密度对罗非鱼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肖炜 李大宇 +5 位作者 邹芝英 祝璟琳 李芳远 佟延南 王德强 杨弘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优化鱼虾混养模式,设置不同的罗非鱼(Oreochromis)养殖密度(6 000、8 000和10 000尾/667 m^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轮捕轮放,每次每口5 000尾,通过150 d的养殖比较分析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结果显示:3... 为优化鱼虾混养模式,设置不同的罗非鱼(Oreochromis)养殖密度(6 000、8 000和10 000尾/667 m^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轮捕轮放,每次每口5 000尾,通过150 d的养殖比较分析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结果显示:3个密度下罗非鱼增重率分别为71 194%、69 285%和49 977%,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d、4.36%/d和4.14%/d;10 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浓度均低于6 000尾/667 m^2和8 000尾/667 m^2密度组,而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肝脏免疫基因C-LZM表达量随着养殖密度的上升显著下调,而IL-1β、TNF-α则与之相反,6 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肝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10 000尾/667 m^2组。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下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肝脏免疫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建议罗非鱼密度不高于8 000尾/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虾混养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血清代谢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陆基圆池循环水条件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及养殖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介百飞 江林源 +5 位作者 麻艳群 董升辉 司楠 程光平 程蔓 古昌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5期272-277,共6页
为研究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适宜的养殖密度,设置55、65、75、85、95尾/m^(2)等5种养殖密度(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组),进行了63 d的大口黑鲈养殖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 为研究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适宜的养殖密度,设置55、65、75、85、95尾/m^(2)等5种养殖密度(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组),进行了63 d的大口黑鲈养殖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体长日增长率、饲料系数、体质量均匀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评价不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和主要养殖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次低密度的A2组(65尾/m^(2))至密度最高的A5组(95尾/m^(2)),试验鱼的体长日增长率基本上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最高的A2组比A3、A4和A5组分别高了31.6%、82.9%和92.3%,并且差异显著(P<0.05);(2)从A2组至A5组,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3)A2组的饲料系数比A1、A3、A4和A5组分别降低了16.7%、28.6%、55.4%和56.9%;(4)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均匀度均在A2组达到最高。基于生长性能及养殖效能的综合评价,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成鱼养殖阶段较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5尾/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基圆池 循环水养殖 大口黑鲈 养殖密度
下载PDF
影响斑点叉尾亲鱼自然产卵率的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庆祥 朱恩华 +2 位作者 简少卿 黄林海 虞鹏程 《水产养殖》 CAS 2009年第10期59-62,共4页
斑点叉尾是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本文从斑点叉尾亲鱼年龄、放养密度、产卵槽类型、饲料类型、池塘局部气候条件、池塘底质类型等方面对影响斑点叉尾自然产卵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挑选4~5龄的亲鱼,在冬季气温、水温适... 斑点叉尾是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本文从斑点叉尾亲鱼年龄、放养密度、产卵槽类型、饲料类型、池塘局部气候条件、池塘底质类型等方面对影响斑点叉尾自然产卵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挑选4~5龄的亲鱼,在冬季气温、水温适当偏低的山区风口处建培育池,培育池底质为黏土硬底质或鹅卵石带沙底质,每667 m2放亲鱼10~30组,全部投喂动物性饲料,用特制的土瓦罐作产卵槽,获得较高的自然产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亲鱼年龄 放养密度 产卵槽类型 池塘底质 冷刺激 自然产卵率
下载PDF
池塘主养黄颡鱼搭配中华鳖高效健康养殖试验
6
作者 杨军 冯德品 +2 位作者 董舰峰 张金平 袁祖菊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9期16-19,2,共4页
利用3口池塘开展了主养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搭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高效健康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均为0.6hm2,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0g/尾的黄颡鱼夏花15.0、22.5、30.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0.5kg/尾的白鲢... 利用3口池塘开展了主养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搭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高效健康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均为0.6hm2,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0g/尾的黄颡鱼夏花15.0、22.5、30.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0.5kg/尾的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鱼种6000尾/hm2,规格为0.25~0.50kg/尾的中华鳖2250只/hm2。采用一次放足、分批上市方式,经过319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9000、12800、14700kg,盈利分别为72300、92900、9630元,利润率分别为35.81%、36.11%、3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高效健康养殖 放养密度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光照、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摄食、行为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4
7
作者 李大鹏 庄平 +2 位作者 严安生 王明学 章龙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61,共8页
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周期,水流速度,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摄食、生长和行为的影响。光照周期在一定的照度和时间范围内对史氏鲟稚鱼的摄食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高水流速度和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 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周期,水流速度,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摄食、生长和行为的影响。光照周期在一定的照度和时间范围内对史氏鲟稚鱼的摄食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高水流速度和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流速的增大和养殖密度的降低而增大,条件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离散没有加剧。在流速为0.06m·s^(-1)和0.18m·s^(-1)范围内,稚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GE=46.106+142.04V(r=0.5216)。特定生长率(SGR)与养殖密度(SD)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其关系式为SGR=4.9728-0.4914SD(r=-0.6553)。3种环境因子对稚鱼的食欲未有明显影响,但饵料转化率会随养殖密度的增大和流速的降低而显著性增大。史氏鲟稚鱼在照度100~1100lx之间的趋光率为49.55%,无显著的趋光性;当亮区照度在13000lx以上,椎鱼100%避光。处于全黑条件下的稚鱼的体色却普遍变浅,呈灰白色;而另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的稚鱼体色深黑,全光照条件下的稚鱼体色与自然光周期下的一样。在试验流速范围内,水流刺激还将影响稚鱼的某些行为,在流水环境中稚鱼喜聚集和逆水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水流 养殖密度 史氏鲟 稚鱼 摄食 行为 生长
下载PDF
1980—2007年大亚湾鱼类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数量变化 被引量:75
8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3 位作者 邱永松 李纯厚 孙典荣 贾晓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03-2410,共8页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种类最多,为48种,其次是中上层和底层种类,分别为37种和21种.大亚湾鱼类区系具热带和亚热带特性,以暖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为97种,暖温性种类为10种.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3.82),其次是冬季(3.37)和秋季(3.00),春季最低(2.40).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情况与多样性指数相似.1980—2007年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鱼类种类数减少,优势种更替明显.鱼类种类数由1980年的157种减少至1990年的110种,2004—2005年继续减少至107种;鱼类优势种由1980年以带鱼和银鲳等优质鱼为主,更替为以小型和低值的小沙丁鱼、小公鱼和二长棘鲷幼鱼为主.用包含年际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的回归模型模拟1980—2007大亚湾鱼类资源密度的变化,鱼类资源密度在1980—1999年和1990—2007年两个时期均呈下降趋势,但1990—2007年间下降幅度比1980—1999年间大;1980—1999年鱼类资源密度的季节波动幅度较平缓(振幅为0.099),而1990—2007年的季节波动较大(振幅为0.420),说明1990—2007年阶段大亚湾鱼类数量的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区系特征 资源密度 大亚湾
原文传递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8
9
作者 李建慧 苗志强 +4 位作者 杨玉 张华 张俊珍 卢营杰 杨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9-577,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P<0.10),极显著降低28日龄平均体重(P<0.01),但对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P<0.10),极显著降低42日龄平均体重(P<0.01),极显著增加料重比(P<0.01)。2)笼养较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组能显著降低肉鸡胸肌率( P<0.05),高饲养密度显著提高了肉鸡腹脂率(P<0.05)。3)笼养极显著降低屠宰后45 min胸肌pH(pH1)(P<0.01),高饲养密度显著降低胸肌pH1(P<0.01),显著提高胸肉的滴水损失率(P<0.05)。4)垫料平养的腿肌中亮度(L^+)、黄度(b^+)最高,且有降低红度(a^+)的趋势;笼养则相反,有降低L^+和b^+,升高a^+的趋势;高饲养密度极显著降低腿肌pH1( P<0.01),显著提高腿肌中粗脂肪( EE)的含量( P<0.05);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腿肌pH1( P<0.01),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中提高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饲养密度 生长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的研究进展Ⅰ.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 被引量:47
10
作者 廖锐 区又君 勾效伟 《南方水产》 2006年第6期76-80,共5页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福利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已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鱼类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等福利指标随养殖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其描...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福利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已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鱼类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等福利指标随养殖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其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鱼类福利指标随不同放养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鱼类福利 死亡率 生长 摄食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曹阳 李二超 +5 位作者 陈立侨 龙丽娜 崔超 杜震宇 孙盛明 黎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8-974,共7页
密度是决定养殖鱼类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鱼类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生产者往往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水体中的放养密度,以获得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但是,密度过高除了直接加剧鱼类对空间和饵料的竞争,导致能量消耗... 密度是决定养殖鱼类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鱼类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生产者往往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水体中的放养密度,以获得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但是,密度过高除了直接加剧鱼类对空间和饵料的竞争,导致能量消耗增多和饵料利用率降低外还会抑制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养殖动物的发病和死亡[2—6]。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养殖密度 生长 生理 免疫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陈丕茂 袁华荣 +6 位作者 贾晓平 秦传新 蔡文贵 余景 舒黎明 黎小国 周艳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8,共9页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 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 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网跟踪调查的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2.13倍和2.50倍,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3.38倍和8.19倍,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11.57倍和23.39倍。礁区2次刺网跟踪调查礁区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的2.29倍和3.14倍,平均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5.51倍和9.49倍,平均尾数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11.33倍和10.06倍。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人工鱼礁 资源密度 优势种 多样性
下载PDF
滤食性鲢鳙鱼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谷孝鸿 刘桂英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6年第1期6-10,41,共6页
通过鲢鳙鱼不同密度的放养试验,研究了滤食性鱼类对池塘浮游生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鲢鳙鱼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产力并不下降,密度有所提高;鲢鳙鱼的放养促使浮游动植物向小型化发展;鲢鳙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无... 通过鲢鳙鱼不同密度的放养试验,研究了滤食性鱼类对池塘浮游生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鲢鳙鱼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产力并不下降,密度有所提高;鲢鳙鱼的放养促使浮游动植物向小型化发展;鲢鳙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鳙鱼 放养密度 浮游生物 多样性指数 池塘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工厂化对虾养殖池氮磷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1 位作者 王清印 张海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6-931,共6页
本实验设置300尾/m3、600尾/m3、1 200尾/m3和1 800尾/m3 4个养殖密度,探讨了工厂化对虾养殖池中养殖密度对氮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对系统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84.3%~98.3%和93.2%~97.3%,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水层输... 本实验设置300尾/m3、600尾/m3、1 200尾/m3和1 800尾/m3 4个养殖密度,探讨了工厂化对虾养殖池中养殖密度对氮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对系统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84.3%~98.3%和93.2%~97.3%,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水层输出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27.5%~36.3%和8.4%~23.9%,通过底泥沉积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30.9%~43.9%和51.5%~62.3%.结果说明,在系统氮磷的总输出中,水层输出和沉积均占到了相当的比重,相比较而言,沉积作用更为重要.养殖密度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层和提高底泥沉积的氮磷量;总氮磷的投入中有14.5%~28.7%的氮和7.4%~16.5%的磷最终转化为对虾生物量,表现为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池壁附着物中积累的氮磷量在总氮磷输出中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0.3%~3.2%和0.2%~3.0%,且其比重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说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对虾工厂化养殖池氮磷的收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养殖密度 工厂化养殖 氮磷收支
下载PDF
传统稻鱼系统生产力提升对稻田水体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丁伟华 李娜娜 +3 位作者 任伟征 胡亮亮 陈欣 唐建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如何在提升传统农业系统生产力的同时又不破坏其内涵、还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是一个受到研究者持续性关注的挑战性课题。本研究以具有1 200年历史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系统为例,研究稻鱼系统鱼的放养密度对生产力和环境的影响,... 如何在提升传统农业系统生产力的同时又不破坏其内涵、还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是一个受到研究者持续性关注的挑战性课题。本研究以具有1 200年历史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系统为例,研究稻鱼系统鱼的放养密度对生产力和环境的影响,探讨能够显著提升稻鱼系统生产力且又不破坏其传统性(产品优质、环境友好)的途径。研究表明,传统稻鱼系统(RF)(田鱼目标产量375 kg.hm 2)与水稻单作系统(RM)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及铵态氮(NH4+-N)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田鱼养殖密度提高(鱼产量由750 kg.hm 2提高到3 000 kg.hm 2)和饲料投入的相应增加,稻鱼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产出大幅度提高(稻鱼系统的净经济收入增加25.2%~101.4%),但稻鱼系统(RF)水体的COD值及TN、TP和NH4+-N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当鱼目标产量增至3 000 kg.hm 2时,水体TP含量和COD值显著提高,面源污染风险增加。分析还表明,鱼放养目标产量为2 250 kg.hm 2时,稻鱼系统经济效益最佳,此时净经济收入比传统稻鱼系统增加55.9%,并且不会对水体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系统 产量 养殖密度 稻田水体COD 稻田水体氮磷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溶解氧含量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1 位作者 王清印 刘德月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1-756,共6页
研究溶解氧(DO)含量、养殖密度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及饵料转化率(FCE)的影响,同时通过生产试验探讨中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体重... 研究溶解氧(DO)含量、养殖密度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及饵料转化率(FCE)的影响,同时通过生产试验探讨中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体重增长量、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50尾/m3组(LSD,0.032 8 g·d-1,91%和0.041 5 cm·d-1)、200尾/m3组(MSD,0.030 0g·d-1,61%和0.040 3 cm·d-1)、600尾/m3组(HSD,0.021 0g·d-1,39%和0.0348 cm·d-1).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摄食量和FCE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影响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LSD(0.061 g·g-1·d-1)、MSD(0.081 g·g-1·d-1)、HSD(0.094 g·g-1·d-1)和HSD(10.7%)、MSD(14.9%)、LSD(17.3%).养殖密度影响中国对虾生长的机制主要取决于存活率、摄食量和食物转化率的变化.DO含量对体重增长量、体长增长量、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和FCE的影响不明显.分析发现,蜕皮率和FCE受到DO含量和养殖密度交互作用的影响.生产试验表明,中国对虾在体长小于7 cm、养殖密度在200~250尾/m3时,与相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且成活率显著高于后者,说明中国对虾前期进行工厂化养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溶解氧含量 养殖密度 蜕皮率 生长 食物转化率(FCE)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肖鸣鹤 肖英平 +1 位作者 吴志强 胡向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88-1093,共6页
以体质量(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 以体质量(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在5种养殖密度下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体内水分含量在5种养殖密度下差异较小(P>0.05);粗蛋白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升高呈增高趋势,由54.02%增高至60.75%(P<0.05);粗脂肪含量不断减少(P<0.05),由26.19%减少至19.19%(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克氏原螯虾幼虾肌肉葡萄糖的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氮和胆固醇含量呈不断增多趋势(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肝胰腺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呈不断增多趋势。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体内蛋白、脂肪、葡萄糖和尿素氮等物质的含量也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养殖密度 消化酶 生化成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虎 师尚礼 王顺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3-76,共4页
以宁夏盐池县的荒漠草原区为试验地,以现场试验为手段,研究放牧强度(1.50只/hm2、0.75只/hm2、0.50只/hm2、0只/hm2)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优质牧草的重要值明显下降,毒草及... 以宁夏盐池县的荒漠草原区为试验地,以现场试验为手段,研究放牧强度(1.50只/hm2、0.75只/hm2、0.50只/hm2、0只/hm2)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优质牧草的重要值明显下降,毒草及家畜厌食植物的重要值明显上升;植物群落总盖度呈下降趋势,植物群落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草地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当放牧强度达到1.50只/hm2时,家畜的采食量超过了50%,草产量比封育地下降了54.9%。最后,根据草场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提出了宁夏荒漠草原合理的放牧强度以0.75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植物群落结构 草地生产力 荒漠草原
原文传递
养殖密度对流水养殖系统中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宋志飞 温海深 +7 位作者 李吉方 倪蒙 张墨 步艳 任源远 丁厚猛 来长青 刘传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5-842,共8页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SD1)、3.6(SD2)和4.7 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SD1)、3.6(SD2)和4.7 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低密度组(SD1)幼鱼增重率(WG)、体长增长率(LG)、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转化率(FCR)分别为362.01%±15.87%、55.88%±4.77%、(1.79±0.03)%d、114.95%±4.52%,显著高于高密度组(SD3)的272.30%±2.74%、46.34%±6.22%、(1.53±0.02)%/d、94.49%±1.96%,而SD3组幼鱼生长离散程度和死亡率显著高于SD1组幼鱼;随养殖密度增加,幼鱼体内蛋白和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较高的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死亡率 体组分 饵料转化率
下载PDF
猪舍环境参数研究综述 被引量:35
20
作者 高航 袁雄坤 +2 位作者 姜丽丽 王军军 臧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226-3236,共11页
适宜的畜舍环境是保障畜禽健康养殖的重要条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5 340万t,增长0.8%,生猪存栏量68 861万头,增长0.5%,我国是传统的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福利化的发展,在当前已经拥有... 适宜的畜舍环境是保障畜禽健康养殖的重要条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5 340万t,增长0.8%,生猪存栏量68 861万头,增长0.5%,我国是传统的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福利化的发展,在当前已经拥有了高产品种猪和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之后,猪舍内小气候环境对猪群健康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就开始建立家畜人工气候室,通过在畜舍中模拟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家畜的生理变化规律,制定猪适宜环境参数并应用于生产管理,以较好的环境换取更高的生产效益。近年来,欧美国家更加关注饲养环境对畜禽精准饲养和动物福利与健康的影响。美国NRC(2012)提出了以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为变量的代谢能摄入量动态模型,实现营养供给的动态预测。我国生态气候复杂,生产要素的集成缺乏统一的环境基础,当猪舍环境较差时,会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并制约猪生长性能的发挥。文章以我国现有的猪舍内环境参数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环境参数标准与试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国内外猪舍内环境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和饲养密度等适宜参数的异同;畜舍中温度主要影响猪的采食量进而对其生长性能产生影响,在高温环境中生长猪采食量降低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猪增加的采食量,更多的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能量利用率因而较低;畜舍中的湿度往往是伴随着舍内温度产生的协同效应;猪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诱发疾病以及降低饲料转化效率。猪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在规模化猪场发展的前提下,群居会给猪带来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参数 温度 湿度 空气质量 饲养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