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搅拌型酸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赵红玲 李全阳 +1 位作者 赵正涛 卫晓英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9年第4期159-163,共5页
以市场上流行的6种搅拌型酸奶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变学特性及质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6种酸乳的剪切应力值在升速和降速过程中都能形成触变环,表观粘度在升速过程中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降速过程中随着剪切速率的... 以市场上流行的6种搅拌型酸奶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变学特性及质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6种酸乳的剪切应力值在升速和降速过程中都能形成触变环,表观粘度在升速过程中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降速过程中随着剪切速率的降低而升高;酸奶在16r/min的剪切速率下,转速和相应的表观粘度符合幂率定律,进一步发现搅拌型酸奶具有时间触变性,是一种正触变性流体。由触变环的面积可知,6种搅拌型酸奶的触变性大小:S5〉S4〉S2〉S1〉S3〉S6,触变性的大小对样品的口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酸奶的流变学分析得出口感较好的酸奶粘度值应在540.56~674.25mpa·s范围内;酸奶质构分析发现口感较好的酸奶硬度在33.9-39.9g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酸奶 触变性 流变特性 质构
下载PDF
酸奶质量的模糊数学综台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红玲 李全阳 +1 位作者 赵正涛 卫晓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通过对市场上流行的6种酸奶色泽、风味、质构的感官评定,采用组合赋权法得出酸奶色泽、风味、质构的质量权重。选择粒径、WHC、硬度、粘度作为客观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测定,对酸奶各指标配以权重,然后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给出酸奶... 通过对市场上流行的6种酸奶色泽、风味、质构的感官评定,采用组合赋权法得出酸奶色泽、风味、质构的质量权重。选择粒径、WHC、硬度、粘度作为客观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测定,对酸奶各指标配以权重,然后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给出酸奶质量的评价等级。最后得出酸奶综合评价集B=(0.8148,0.6156,0.9373,0.4490,0.5051,0.7530)。酸奶质量综合评价值bj越大,酸奶质量越好,bj越小,酸奶质量越差。根据实验结果得出6种酸奶的质量顺序:3>1>6>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模糊数学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应用模糊数学对搅拌型酸奶进行感官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奇慧 包志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4,共3页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3种不同品牌的搅拌型酸奶感官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利用质构仪对样品的质构进行测定,用以验证评判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评价搅拌型酸奶感官质量,具有方便、快捷和准确的特点。
关键词 搅拌型酸奶 感官评价 模糊数学
下载PDF
TG酶与稳定剂复配改善搅拌型酸奶生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洋 刘奕伟 +6 位作者 周方 李迎霞 赵宏飞 郝建新 干苏灵 贾春凤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1,共6页
研究了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与稳定剂复配使用后对搅拌型酸奶的黏度、乳清析出率和口感等指标的影响,并对二者的复配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未添加TG酶的酸奶相比,添加TG酶使酸奶的黏度增加了38.9%~75.6%,乳清析出率降低了81.4%~92.5%,酸... 研究了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与稳定剂复配使用后对搅拌型酸奶的黏度、乳清析出率和口感等指标的影响,并对二者的复配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未添加TG酶的酸奶相比,添加TG酶使酸奶的黏度增加了38.9%~75.6%,乳清析出率降低了81.4%~92.5%,酸奶的细腻度和爽滑程度也明显提高,6 U/g的TG酶添加量效果最好,酸奶品质改善明显。与单独使用稳定剂相比,复配TG酶后的酸奶黏度增加了56.6%,乳清析出率有效降低,酸奶保存期从7 d延长到了15 d;两者优化配比为F-1001稳定剂用量0.2%,TG酶用量为3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 搅拌型酸奶 稳定剂 复配工艺
下载PDF
三种搅拌型酸奶用变性淀粉的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慢慢 顾正彪 +1 位作者 洪雁 程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90,共5页
研究了3种搅拌型酸奶用变性淀粉——蜡质玉米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WMDP)、木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TDP)、蜡质马铃薯二淀粉磷酸酯(WPDP)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效果。3种搅拌型酸奶用变性淀粉经95℃处理10min后仍保持膨胀的颗粒状态,但是膨... 研究了3种搅拌型酸奶用变性淀粉——蜡质玉米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WMDP)、木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TDP)、蜡质马铃薯二淀粉磷酸酯(WPDP)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效果。3种搅拌型酸奶用变性淀粉经95℃处理10min后仍保持膨胀的颗粒状态,但是膨胀的平均粒径大小、吸水能力不同,这主要与淀粉的来源、交联度有关。3种变性淀粉(0.5%,w/w)都使得搅拌型酸奶的表观黏度、持水力和弹性模量(G')增加,同时提高了酸奶的抗剪切变稀性。WPDP在改善酸奶的物理性能上明显优于其他2种变性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淀粉 搅拌型酸奶 膨润力 物理性能
下载PDF
凝固型酸奶感官描述词的建立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奇慧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59,64,共3页
为研究凝固型酸奶感官描述词的建立方法,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筛,得到甜味、酸味等16个感官描述词,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二次筛选,选取了4个主成分PC1(26.14%)、PC2(18.21%)、PC3(16.22%)、PC4(6.11%),分别代表酸奶的... 为研究凝固型酸奶感官描述词的建立方法,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筛,得到甜味、酸味等16个感官描述词,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二次筛选,选取了4个主成分PC1(26.14%)、PC2(18.21%)、PC3(16.22%)、PC4(6.11%),分别代表酸奶的风味、组织状态、质地和外观特征,之后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到9个关键描述词,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价凝固型酸奶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型酸奶 感官 M值 相关性
下载PDF
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孙吉 韩育梅 赵丽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3,共5页
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实验室自主合成的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为稳定剂,以酸奶的感官评价、粘度、乳清析出率为指标,以市售变性淀粉为对照,评价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马铃... 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实验室自主合成的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为稳定剂,以酸奶的感官评价、粘度、乳清析出率为指标,以市售变性淀粉为对照,评价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和黄原胶进行了复配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对照变性淀粉相比,添加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在控制乳清析出量方面与对照变性淀粉无显著差异,搅拌型酸奶的色泽、组织状态与粘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适合应用于搅拌型酸奶的加工,且与黄原胶有良好的配伍性。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与黄原胶最佳复配组合为: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为0.3%、黄原胶为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 搅拌型酸奶 应用
下载PDF
稳定剂对搅拌型酸奶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开屏 刘嘉琪 +1 位作者 张慧敏 田建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25,共5页
以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瓜尔豆胶为稳定剂,YF-L812为发酵剂,通过酸度、黏度和持水力分析稳定剂对搅拌型酸奶品质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稳定剂的添加量与酸奶黏度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发酵刚开始的2 h,稳定剂对乳酸菌的产... 以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瓜尔豆胶为稳定剂,YF-L812为发酵剂,通过酸度、黏度和持水力分析稳定剂对搅拌型酸奶品质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稳定剂的添加量与酸奶黏度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发酵刚开始的2 h,稳定剂对乳酸菌的产酸速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作用越来越弱,稳定剂对酸奶生产的速度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CMC-Na和果胶对酸奶黏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用量0.15%的瓜尔豆胶与对照组黏度值始终无显著差异(P<0.01)。0.15、0.20、0.25%三种不同浓度的果胶均能有效提高酸奶的持水力,浓度越高效果越好。CMC-Na只有当添加的量达到0.25%时可使酸奶持水力达到较好的效果,而瓜尔豆胶对酸奶持水力影响不明显。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模型极显著,用此模型预测稳定剂添加量与黏度的关系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酸奶 稳定剂 品质 响应面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邱蓝昊 蔡东山 +2 位作者 李吴凡 王梦茹 汪师帅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94,共5页
向搅拌型酸奶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从持水性、乳清析出量、pH、酸度、凝胶强度和流变性等方面探究KGM添加量对搅拌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的KGM质量分数从0.01%增加至0.1%时,搅拌型酸... 向搅拌型酸奶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从持水性、乳清析出量、pH、酸度、凝胶强度和流变性等方面探究KGM添加量对搅拌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的KGM质量分数从0.01%增加至0.1%时,搅拌型酸奶的持水性、酸度、凝胶强度、屈服应力不断上升,乳清析出量、pH逐渐下降。当添加KGM的质量分数为0.1%时,酸奶的持水性、酸度、凝胶强度、屈服应力达到最大,分别为100%、79.87°T、5.77g、0.4079Pa,且酸奶中无乳清析出,pH低至4.49。由此可见,KGM能显著提升酸奶的物理性质、乳酸菌数量以及流通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搅拌型酸奶 持水性 乳清析出 流变
下载PDF
应用模糊数学对凝固型酸奶进行感官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奇慧 《中国奶牛》 2015年第8期42-45,共4页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3种不同品牌的凝固型酸奶感官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利用质构仪对样品的质构进行测定,用以验证评判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评价凝固型酸奶感官质量,可以达到准确、快速分析的目的。
关键词 凝固型酸奶 感官评价 模糊数学
下载PDF
搅拌型高粱酸奶加工工艺初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温贺 石丽娟 +6 位作者 朱琴 张腾 尹梦娇 王艳胜 李新基 朱俊玲 张春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索制作高粱酸奶所需原料及其组合的效应,建立制作酸奶的最佳配方。[方法]按照"制作高粱浆→奶液准备→(蔗糖、乳酸菌)混合调配→加入高粱汁,搅拌→发酵高粱酸奶→搅拌型高粱酸奶"的加工流程制作,分别以高粱、鲜牛奶... [目的]探索制作高粱酸奶所需原料及其组合的效应,建立制作酸奶的最佳配方。[方法]按照"制作高粱浆→奶液准备→(蔗糖、乳酸菌)混合调配→加入高粱汁,搅拌→发酵高粱酸奶→搅拌型高粱酸奶"的加工流程制作,分别以高粱、鲜牛奶等原料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正交试验,比较其效应。[结果]经综合比较,得到制作搅拌型高粱酸奶的最佳配方:高粱汁添加量为30%、蔗糖用量为7%、乳酸菌接种量为2%。白果皮较红果皮高粱籽粒制作的酸奶风味更佳。[结论]用最佳配方和白果皮高粱制作成功高粱酸奶,其具有高粱的独特色味以及乳酸的发酵型奶香味,且兼具高粱和牛奶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搅拌型酸奶 加工工艺
下载PDF
葵盘果胶与海藻酸钠丙二醇酯复配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琪亮 王璐 +1 位作者 姜放文 胡国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将葵盘果胶与海藻酸钠丙二醇酯(PGA)进行复配并应用在酸奶中以弥补单独葵盘果胶在搅拌型酸奶中应用时的不足。本研究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将葵盘果胶、PGA添加量作为变量因素,以酸奶的感官评价得分、表观黏度、脱水收缩敏感性、持水... 将葵盘果胶与海藻酸钠丙二醇酯(PGA)进行复配并应用在酸奶中以弥补单独葵盘果胶在搅拌型酸奶中应用时的不足。本研究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将葵盘果胶、PGA添加量作为变量因素,以酸奶的感官评价得分、表观黏度、脱水收缩敏感性、持水能力、凝胶强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建立分析模型确定两者复配在酸奶中应用的最佳优化配方。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的亲水性胶体添加量为:0.22g/100 g葵盘果胶,0.10 g/100g PGA。本实验为葵盘果胶及葵盘果胶与PGA复配胶在搅拌型酸奶工业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盘果胶 海藻酸钠丙二醇酯 搅拌型酸奶 响应面
下载PDF
最陡梯度法确定搅拌型酸乳复合增稠剂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玲泉 刘成国 周向荣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4期173-175,共3页
在对果胶、变性淀粉、明胶三种酸乳增稠剂增稠搅拌型酸乳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最陡梯度法进行复合增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三因素增稠搅拌型酸乳的最优复合配方为果胶、变性淀粉、明胶的添加量分别为1%、1.6%、1.5%,总的添... 在对果胶、变性淀粉、明胶三种酸乳增稠剂增稠搅拌型酸乳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最陡梯度法进行复合增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三因素增稠搅拌型酸乳的最优复合配方为果胶、变性淀粉、明胶的添加量分别为1%、1.6%、1.5%,总的添加量为4.1%,此时酸乳的粘度达到0.397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酸乳 增稠剂 粘度 添加量
下载PDF
2种银耳多糖对搅拌型发酵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凤雪 《食品工业》 CAS 2023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探究2种高纯度银耳多糖对搅拌型发酵乳品质的影响,为开发功能性发酵乳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在全脂奶粉的复原乳中加入一定浓度银耳多糖,通过均质、杀菌、发酵等工艺制作成发酵乳,对不同时间冷餐储存条件(4℃)发酵乳的酸度、pH、黏度、持... 探究2种高纯度银耳多糖对搅拌型发酵乳品质的影响,为开发功能性发酵乳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在全脂奶粉的复原乳中加入一定浓度银耳多糖,通过均质、杀菌、发酵等工艺制作成发酵乳,对不同时间冷餐储存条件(4℃)发酵乳的酸度、pH、黏度、持水力、质构和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种银耳多糖仅对发酵乳的黏度产生显著影响,未对发酵乳的酸度、pH、持水力和质构特性有显著影响;银耳多糖添加量0.02%时发酵乳感官评分最高,可作为最佳推荐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搅拌型发酵乳 黏度 质构 感官品质
原文传递
搅拌型酸奶黏度特性的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春翠 周晓云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7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了解决搅拌型酸奶黏度问题,本文研究了凝固型和搅拌型酸奶黏度特性的差别。结果表明,在提高酸奶的黏度和稳定性方面,添加复合稳定剂比单一稳定剂效果好;其中0.50%果胶与0.25%明胶的复合稳定剂效果最好。
关键词 凝固型酸奶 搅拌型酸奶 稳定剂
下载PDF
搅拌型酸奶后酸化控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艳 张晓庆 +1 位作者 陈元瑶 张秀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5-190,共6页
文中针对搅拌型酸奶成熟后在贮存、运输、销售、食用前出现的后酸化现象(postacidification)文中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无水乙醇抑制后酸化的实验中,4%的无水乙醇能明显抑制乳酸菌的进一步产酸,且不影响其优良的感官指标。进一步研究发现,... 文中针对搅拌型酸奶成熟后在贮存、运输、销售、食用前出现的后酸化现象(postacidification)文中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无水乙醇抑制后酸化的实验中,4%的无水乙醇能明显抑制乳酸菌的进一步产酸,且不影响其优良的感官指标。进一步研究发现,每40mL酸奶制品分别添加1.4mL酒精度为38%的汾酒、1.0mL酒精度为62%的高度酒均可明显抑制后酸化现象。文中还尝试了酵母菌抑制后酸化的效果,结果发现,1株从牧区家庭自制酸奶中分离的酵母菌以2.0×107个/mL的浓度,每40mL酸奶制品添加0.1mL不仅可抑制后酸化现象,而且轻微的乙醇发酵改善了酸奶的口味,提高了酸奶的感官品质。经细胞形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产孢子类型可初步判断该酵母菌为异酒香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酸奶 乙醇 汾酒 异酒香酵母菌
下载PDF
老鹰茶对搅拌型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冬 李萍 +3 位作者 毕璋友 谭炜 姜晓斌 叶红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4-237,256,共5页
牛乳经杀菌、冷却和接种等步骤处理后,在42℃发酵7 h使其完全凝乳,按0.2~1 m L/100 m L的比例添加老鹰茶水提浓缩液,并破乳混匀得搅拌型老鹰茶酸奶。搅拌型老鹰茶酸奶在8℃下冷藏5周,考察老鹰茶水提浓缩液对搅拌型酸奶的感官理化品质和... 牛乳经杀菌、冷却和接种等步骤处理后,在42℃发酵7 h使其完全凝乳,按0.2~1 m L/100 m L的比例添加老鹰茶水提浓缩液,并破乳混匀得搅拌型老鹰茶酸奶。搅拌型老鹰茶酸奶在8℃下冷藏5周,考察老鹰茶水提浓缩液对搅拌型酸奶的感官理化品质和乳酸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型老鹰茶酸奶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具有老鹰茶特有的色泽和风味,其主要理化指标和乳酸菌总数均符合GB 19302的相关规定。与对照酸奶相比,搅拌型老鹰茶酸奶的茶多酚含量、持水力和粘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老鹰茶水提浓缩液可促进嗜热链球菌的生长,而对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鹰茶 搅拌型酸奶 嗜热链球菌 鼠李糖乳杆菌
下载PDF
热杀菌处理对搅拌型酸奶流变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梦梦 孟岳成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8,共7页
对4种不同热杀菌处理对搅拌型酸奶流变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酸奶在制作过程中分别经过70℃30min、75℃15min、85℃10min和95℃5min4种不同强度的热杀菌处理,并在成品储存的第1、7、14、21天,对其流变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酸... 对4种不同热杀菌处理对搅拌型酸奶流变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酸奶在制作过程中分别经过70℃30min、75℃15min、85℃10min和95℃5min4种不同强度的热杀菌处理,并在成品储存的第1、7、14、21天,对其流变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酸奶均为触变性流体,但不同热杀菌条件使得触变性的大小不同,其中95℃5min处理酸奶触变性更加明显。4种酸奶的线性黏弹区范围不同,其中70℃30min处理的酸奶线性黏弹区最广,表明其网络结构较最为坚固,酸奶质地较坚硬。而其他3种酸奶的线性黏弹区则较相近。4种酸奶的复合黏度η均随扫描角频率的增大而迅速减小,95℃5min处理的酸奶的复合黏度最大,产品更加浓稠稳定。4种酸奶的表观黏度都随剪切时间延长而降低,95℃5min处理的酸奶黏度变化量最小,在整个21d储存过程中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酸奶 热杀菌处理 流变性质
原文传递
黄菇娘酸奶制备工艺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添 付玲 +3 位作者 谭思敏 王子骞 洪瑞 李良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6,共4页
以黄菇娘为原料制备一款东北特色黄菇娘酸奶。以黄菇娘果酱添加量、发酵时间、稳定剂CMC添加量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取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黄菇娘果酱添加量质量分数10%、发酵剂添加量0.3%、发酵时间4 h、稳定剂CM... 以黄菇娘为原料制备一款东北特色黄菇娘酸奶。以黄菇娘果酱添加量、发酵时间、稳定剂CMC添加量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取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黄菇娘果酱添加量质量分数10%、发酵剂添加量0.3%、发酵时间4 h、稳定剂CMC添加量0.3%、发酵温度42℃为最佳工艺条件,此工艺条件下制得黄菇娘酸奶口感最佳,酸奶发酵状态最好,酸度适宜,质地均匀,口感细腻,酸甜可口,具有黄菇娘独特果香味和浓郁的乳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菇娘 搅拌型酸奶 发酵 工艺条件
原文传递
搅拌型海红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平 黄和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104,共4页
以海红汁和鲜乳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搅拌型海红营养保健酸乳。对生产工艺中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85℃~95℃对鲜牛乳进行杀菌15min,添加蔗糖8g/100g,添加配比量为1∶1,0.3g/100g的CMC和PGA混合物作... 以海红汁和鲜乳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搅拌型海红营养保健酸乳。对生产工艺中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85℃~95℃对鲜牛乳进行杀菌15min,添加蔗糖8g/100g,添加配比量为1∶1,0.3g/100g的CMC和PGA混合物作为稳定剂,接种量为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3g/100g,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为3.5h,添加海红汁7g/100g,生产出的搅拌型海红酸乳的质量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红 搅拌型酸奶 生产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